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1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真题(含答案解析)

2021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真题(含答案解析)

2020-09-26 来源:乌哈旅游
浙江省杭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

一、积累(20分)班级开展主题为“致敬英雄”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理解英雄内涵】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dài)□、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郁达夫)英雄就是对任何事都会力以(fù)□、自始至终、心无旁骛的人。(波德莱尔)大丈夫行事,论是非,不论1.根据拼音,填写汉字。(2分)爱□会力以□;论顺逆,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黄宗羲)2.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A.厉害B.利益C.利害【铭记英雄历史】对联一斧头劈开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1933年,四川农民何永瑞为欢迎中国工农红军而作对联二倭寇不除,有何颜面国仇未报,负此头颅——抗战时期,重庆一家理发店门上贴出此联对联三铁骨铮铮,身躯敢让机枪哑红心灿灿,毅志任凭烈火烧——人们为纪念抗美援朝英雄黄继光、邱少云而作3.下列对三副对联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对联一“劈开”“割断”形象地表现了中国工农红军革命的气势。B.对联二构思巧妙,一语双关,字里行间洋溢着爱国热情、民族气节。C.对联三“敢让”“任凭”凸显了两位英雄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D.三副对联对仗工整,都运用比喻、对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感受英雄风范】(一)吟诵古诗文名篇,感受历代志士仁人的风范。“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①,②”,是为了正义不惜献身的坚定信念;“安得广厦千万间,④③”,是心⑤,西忧天下的博大胸怀;“不畏浮云遮望眼,”是睥睨一切的非凡气度;“⑥北望,射天狼”,是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长风破浪会有时,和自信。4.将上面所引名句填写完整。(6分)(二)”是勇往直前的乐观“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张桂梅,改变山区女童命运的公益校长,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这是写给她的颁奖词;“烂漫的山花中,我们发现你。自然击你以风雪,你报之以歌唱。命运置你于危崖,你馈人间以芬芳,不惧碾作法,无意苦争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5.“不惧碾作法,无意苦争春”化用南宋诗人意苦争春,②。零落成泥碾作尘,③①《卜算子·咏梅》的句子。原句是“无”。(3分)【发扬英雄精神】这些天,同学们在阅读那篇脍炙人口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了解了朝鲜战场上战士们的英雄事迹。大家联想到近期西南边疆官兵的故事,发出向新时期最可爱的人学习的热情。抗美援朝的英雄曾激励了几代人的,今天子弟兵续写英雄的故事,继续激励着我们。。6.上面文字是同学写的学习体会,请帮助修改完善。(4分)(1)画线语句搭配不当,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2)填写在横线上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我们要崇敬英雄,更要奋发努力,成为新时代的英雄。B.记录英雄故事的文章,常用生动的细节表现人物精神。C.解放军总是冲在抢险救灾第一节,是和平时代的英雄。二、阅读(54分)(一)名著阅读(7分)7.按要求填空。(3分)小说中有些情节,引人发笑又耐人寻味。如猪八戒囫囵吞下人参果后又借口没尝出味道,要悟空再去摘取的情节,传神地刻画了猪八戒①的特点;《格列佛游记》中“②③国”在的人们用鞋跟高低划分阵营的情节,想象奇特,有讽刺意味;《儒林外史》中的人物贡院一头撞向号板、满地打滚痛哭的情节,夸张地描写了士人醉心功名的丑态。8.阅读名著,要有合适的关注点,如下表所列。参照示例,选择一项举例分析。(4分)序号①②③作品《朝花夕拾》《名人传》《艾青诗选》关注点“回忆中的我”和“写作时的我”两种叙述视角表达的不同情感传主的典型事例反映的精神品质意象的鲜明特点及其表达的情感【示例】《昆虫记》:科普作品的科学性和文学性如写蝉蜕壳时皮从背上裂开等内容,观察仔细,描述准确,具有科学性。蜕壳之后,蝉享受阳光和空气,语言生动,富有文学性。(二)文学作品阅读(16分)粮食茹志鹃一九四七年的冬天刚开始,就给穷人来了个下马威,冻得舌头都僵了。这里敌我双方正值“拉锯”状态,土地改革还没开始。老寿仍裹着他那件破棉袄,腰里扎了根绳子,背着个小粪筐,在外转了一天,现在天都黑净了,才跑回家来。一进门就对老伴说:“有吃的吗?给一口,肚里都结冰了。”说着就丢下粪筐,蹲到灶门前,拨着余火,烤着打战的身子。老寿的老伴是个苦死累死不讨饶的硬女人,就是爱唠叨几句。照老寿的话说,“是个贤德的人,话多,也多在理上。”老伴一看老寿冻成这样,心疼了:“这一整天都没吃?”“上哪吃去?”老寿用烤热的手,使劲擦着脸。老伴急忙掀锅盖,一碗现成的红薯叶玉米糊糊坐在热水里,她又特别优待,拿下馍馍筐子,掰了一大块高梁饼子给他。一边给,一边轻轻问道:“有情况啦?”“还乡团领着一个团的匪兵,还带了两把铡刀,已经到了镇上。”“那快给县大队报信呀!”“我又不傻。这不刚从老甘那里来。”老寿耸了耸眉毛,端起了碗。但还没顾上喝,又把碗放在锅台上,从怀里掏出了四条干粮袋,眼瞅着地上说道:“老甘他们决定今晚就窜到敌人后面去,让过这股锋头,再打回来。他们到新区去,吃粮怕有难处……”老伴一看这情景就明白了,也不等他把话说完,就揭开小木柜,拎出个面口袋,摔到老寿怀里,说道:“就这点高梁面了,这天寒地冻,咱不吃,叫孩子也不吃?你看着办吧!”“有难处,这不假啊!”老寿仍旧两眼瞅着地上。又说道:“可是我是个在党的人。再说我们冷了,饿了,在家还能烤烤火,摘把野菜。老甘他们走出这么远去,还不知睡哪里,吃什么呢!这不都是为了咱……”“唉!装吧装吧!啰嗦个啥!我才说了两句,你就说了一大套,谁不知道革命就是为了咱穷老百姓呀!”“对!你是个明白人,都怪我嘴碎。说实在的。这点粮还不够他们吃一顿的,不过是个心,给防个急。回头老甘要从这里过,我让他来拿的。”老寿就这么检讨着,说着,和老伴一起把高梁面装进了干粮袋。最后面袋空了,而四条干粮袋只装了三条。“该够啊!一条干粮袋装三斤,三四一十二。”老寿捏着那只空的干粮袋,踢踏着脚,转了一个身,又眼望着地,说道:“我咋记得家里还有十五斤高梁面呢!”“这两天没吃啊?正巧我今天又烙了饼。”“饼!也行啊!把饼切成小条条,装进去也成啊!”说着也没敢抬头,拿起刀就切老伴优待自己的那半拉饼子。这一次,老伴没吭气,把饼筐子递过来了。老寿把饼切好,装进口袋,然后端起灶台上那碗糊糊,看了看,重又坐到锅里。用手掌抹了抹嘴,说:“留给铁栓吧!”“你喝了它吧!”老伴眼里已转了半晌的泪,到底流了下来。“别难过,等解放以后,那时候啊!嗨!到共产主义那更美了,吃香的,喝辣的,任挑。”老寿吹灭了灯,又在灶门前蹲了下来。一边想着将来,一边等着老甘那轻轻的叩门声。村里的狗,叫了几声,老甘来了。老寿在黑地里递上四条干粮袋,最难受的是他不得不说明其中有一袋是饼条子。“老寿,你放心。哪里有老百姓就饿不着咱们。你们这点心,我带去防个急用。”老甘紧紧捏了捏老寿的手就走了。老寿看他走远了,回身进屋关门。一摸,门栓上挂着两条干粮袋,老甘只拿了一半上了远路。打仗的人,留下了一半安家的粮。老寿悄悄地用手掌抹去两眼的热泪,把门关上。(节选自《剪辑错了的故事》,题目为编者所加)9.梳理小说情节,将图表补充完整。(3分)老寿:向老甘报告敌情并让他来拿粮食→①→把四袋粮食交给老甘→②老甘:③→按约定来到老寿家取粮→只带上两袋粮食离开10.口味下面的细节描写,分析人物的心理。(3分)“有难处,这不假啊!”老寿仍旧两眼瞅着地上。11.文中写老寿的老伴是个“硬女人”,你认为她是怎样的人?请结合小说内容阐述。(4分)12.揣摩下面语句,联系全文,探究小说的主题。(6分)①老寿在黑地里递上四条干粮袋,最难受的是他不得不说明其中一袋是饼条子。②一摸,门栓上挂着两条干粮袋,老甘只拿了一半上了远路。(三)非文学作品阅读(12分)【材料一】天问一号着陆器成功降落火星!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北京时间2021年5月15日上午7点18分,我国天问一号着陆器确认成功降落火星,着陆地点位于火星北半球的乌托邦平原,着陆器上搭载的是我国“祝融①号”首辆火星车,这是我国首次实施火星着陆任务。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②2020年7月23日发射升空,历经200多天的飞行,于2021年2月10日成功进入火星轨道。在此后的这几个月的时间里,又经过多次轨道调整,对着陆区域进行了高分辨率成像,等待今天这个最佳时机实施着陆。着陆器搭载“祝融号”降落火星后,轨道器则继续围绕火星运行,一方面为着陆器和火星车提供中继信号服务,另一方面继续进行科学探测活动。(《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注:①祝融,我国神话中的火神。②天问一号探测器由轨道器、着陆器和火星车组成。【材料二】两千多年前,诗人屈原写下长诗《天问》,表达了对宇宙万物的好奇和追问。2020年7月23日,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升空,向宇宙更深处探索,寻求“天问”的答案。探索火星的愿望美好,难度却极大。火星与地球相距遥远,每隔780天左右才会合一次,会合时带来的理想探测窗口期仅一个月左右。不仅如此,由于探测器飞行线路会受到太阳系内多个天体的扰动,还有太阳风、空间辐射等的复杂影响,轨道设计的难度可想而知。“天问一号”被火星捕获后,在环绕火星的三个月飞行中,拍摄了大量火星表面照片,由科学家们反复研究和比较分析,最终选出符合探测任务要求的着陆地点。要完成降落火星的任务,还需要解决一系列更复杂的问题。“天问一号”从火星大气层外缘通过软着陆的方式降落到火星表面,整个降落过程大致分为“进入、减速、软着陆”三步。从开始踏上进入点的那一刻起,“天问一号”就迎来了此次探测旅程中最为凶险的“恐怖9分钟”。在这短暂的时间内,“天问一号”要从约2万千米/小时的速度降至0米/小时,与此同时还要完成一系列的复杂动作;探测器先瞄准进入火星大气层的一个狭窄的进入走廊,接着气动减速,然后火星专用降落伞展开;待降落伞完成使命后,探测器抛掉大底和背罩,露出着陆平台和火星车;大推力发动机开始工作,探测器观察地面,寻找最安全的具体着陆地点;最后着陆器的四条着陆腿稳稳降落在火星表面。这一过程,不能有丝毫差错。而且由于火星与地球距离遥远、信号微弱、通信延时等原因,地面人员没有干预的机会,完全靠“天问一号”自主完成。着陆后,“天问一号”携带的“祝融号”火星车,驶向火星地面,开始工作。(根据《科技日报》报道编写)【材料三】探测火星不仅是一个科学问题,也关系到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思考;生命的本质是什么,人类是否孤独,生命是否还有更多的可能。通过研究火星,人类将更详细地理解地球自身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更准确地预测地球的未来,也会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本质。(《三闻生活周刊》)13.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中的四个新闻标题简明醒目,各有特点,表达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B.《中国青年报》新闻导语突出关键信息,将着陆器着陆火星的时间地点写得很具体。C.火星探测难度极大,原因之一是火星与地球会合带来的理想探测窗口期相对较短。D.从绕火星飞行、选择着陆点到成功登陆的整个过程,完全由“天问一号”自主完成。14.“天问一号”降落过程为什么被称为“恐怖9分钟”?请根据材料二简要分析。(3分)15.学校航天社同学正准备有关“火星探索”的演讲,下面是他的设想。请你根据材料,帮助完成任务。(6分)设想设置互动问题:我国月球探测器名为“嫦娥号”,月球车为“玉兔号”;火星探测器名为“天问一号”,火星车为“祝融号”。这些名称有什么特点?确定演讲主题:阐述“天问一号”探索火星并成功登陆的意义。(四)古诗文阅读(19分)甲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2)概括意义要点任务(1)拟写问题答案乙赠从弟(其二)[东汉]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丙宗承,字世林,南阳安众人。承少而修德雅正,确然①不群,征聘不就。闻德而至者如.林。魏武②弱冠,屡造其门。值宾客盈门,不能得言,乃伺承起,往要之,捉手请交。承拒而不纳。后为司空③辅汉朝,乃谓承曰:“卿昔不顾吾,今可为交未?”承曰:“松柏之志犹存。”魏武不说,以其名贤,犹敬礼之。命其子④修子弟礼,就家拜汉中太守。魏武犹以旧情.介意,薄其位而优其礼,就家访以朝政,居宾客之右。(《楚国先贤传》)【注释】①确然:刚强的样子。②魏武:曹操。③司空:官名,分掌宰相职能。④其子:指曹丕。16.阅读甲乙诗文,用诗中词语填空。(2分)《赠从弟》中寒风“”、冰霜“”,可看作是对甲文“岁寒”的具体描写。17.“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富有气势,请作赏析。(4分)18.为下列句中“就”字选择恰当的解释。(3分)(1)征聘不就().(2)就家拜汉中太守(.A.从事B.就职、赴任))D.前往(3)蒙乃始就学(《孙权劝学》)(.C.完成19.对丙文中画线语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闻德而至者如林。魏武弱冠,屡造其门。理解:听闻宗世林德行而到他家(拜访)的人很多。曹操成年后,多次到他家拜访。这样写,从侧面表现了宗世林品德高尚,受人敬重。B.魏武不说,以其名贤,犹敬礼之。理解:曹操不高兴,但因为自己有贤德的美名,所以对宗世林还是非常尊敬。“犹”字富有意味,表现了曹操复杂的心理。20.揣摩曹操与宗世林的对话,完成(1)(2)题。(7分)“卿昔不顾吾,今可为交未”“松柏之志犹存。”(1)朗读曹操问话,你觉得适合用怎样的语气?为什么?(3分)(2)借助甲乙诗文,谈谈宗世林以“松柏之志犹存”回答的妙处。(4分)三、写作(46分)21.请围绕“夏天”“树林”“风”三个词语,发挥想象,描写一个场景。要求语言生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100字左右。(6分)2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40分)“这次考试我要超常发挥!”“能正常发挥,就很不错!”其实不只是考试,生活中很多事情,如跑步、画画,比赛、表演等,人们都希望能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可讲述经历或见闻,可发表见解,也可进行文学创作。要求:(1)题目自拟,文体自定(诗歌除外);(2)字数600-800;(3)不得抄袭、套作;(4)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浙江省杭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答案解析

一、积累(20分)班级开展主题为“致敬英雄”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理解英雄内涵】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dài)□、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郁达夫)英雄就是对任何事都会力以(fù)□、自始至终、心无旁骛的人。(波德莱尔)大丈夫行事,论是非,不论1.根据拼音,填写汉字。(2分)爱□会力以□;论顺逆,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黄宗羲)2.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A.厉害B.利益C.利害【铭记英雄历史】对联一斧头劈开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1933年,四川农民何永瑞为欢迎中国工农红军而作对联二倭寇不除,有何颜面国仇未报,负此头颅——抗战时期,重庆一家理发店门上贴出此联对联三铁骨铮铮,身躯敢让机枪哑红心灿灿,毅志任凭烈火烧——人们为纪念抗美援朝英雄黄继光、邱少云而作【分析】(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爱dài”写作“爱戴”,“全力以fù”写作“全力以赴”。(2)本题考查词语辨析。要正确分析待选词语的异同,然后根据语境进行选择即可。厉害:剧烈的、强大的、猛烈的本事或手段,也指实力高强,具备有某项特殊超凡的能力。利益:人类用来满足自身欲望的一系列物质、精神的产品,某种程度上来说,包括:金钱、权势等。利害:利益和损害;利弊。根据“是非”“顺逆”的提示,选“利害”恰当。意思是:做事的标准是看事情的是非对错,不是看对个人的利害关系。故选:C。【解答】答案:(1)戴赴(2)C【点评】分辨一组近义词,并把它们分别填进不同的句子里面。这样的题目先做有把握的,然后再区分剩下的词语和句子,把词语填进句子里面多读几遍,看看到底怎么填才合适。3.下列对三副对联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对联一“劈开”“割断”形象地表现了中国工农红军革命的气势。B.对联二构思巧妙,一语双关,字里行间洋溢着爱国热情、民族气节。C.对联三“敢让”“任凭”凸显了两位英雄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D.三副对联对仗工整,都运用比喻、对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分析】本题考查赏析对联。解答此题,要掌握对联的相关知识,并结合题目具体要求作答。【解答】ABC.正确;D.有误,没有使用比喻、对比的修辞手法。故选:D。【点评】解答此题,要先理解对联内容,再进行分析判断。【感受英雄风范】(一)吟诵古诗文名篇,感受历代志士仁人的风范。“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①,②”,是为了正义不惜献身的坚定信念;“安得广厦千万间,④③”,是心⑤,西忧天下的博大胸怀;“不畏浮云遮望眼,”是睥睨一切的非凡气度;“⑥北望,射天狼”,是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长风破浪会有时,和自信。4.将上面所引名句填写完整。(6分)(二)”是勇往直前的乐观“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张桂梅,改变山区女童命运的公益校长,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这是写给她的颁奖词;“烂漫的山花中,我们发现你。自然击你以风雪,你报之以歌唱。命运置你于危崖,你馈人间以芬芳,不惧碾作法,无意苦争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5.“不惧碾作法,无意苦争春”化用南宋诗人意苦争春,②。零落成泥碾作尘,③①《卜算子·咏梅》的句子。原句是“无”。(3分)【分析】本题考查诗文名句默写。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字。【解答】答案:(1)①二者不可得兼②舍生而取义者也③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重点字:庇)④自缘身在最高层⑤会挽雕弓如满月(重点字:雕)⑥直挂云帆济沧海(2)①陆游②一任群芳妒(重点字:妒)③只有香如故【点评】诗文积累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重点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并注意重点字词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与书写。【发扬英雄精神】这些天,同学们在阅读那篇脍炙人口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了解了朝鲜战场上战士们的英雄事迹。大家联想到近期西南边疆官兵的故事,发出向新时期最可爱的人学习的热情。抗美援朝的英雄曾激励了几代人的,今天子弟兵续写英雄的故事,继续激励着我们。。6.上面文字是同学写的学习体会,请帮助修改完善。(4分)(1)画线语句搭配不当,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2)填写在横线上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我们要崇敬英雄,更要奋发努力,成为新时代的英雄。B.记录英雄故事的文章,常用生动的细节表现人物精神。C.解放军总是冲在抢险救灾第一节,是和平时代的英雄。【分析】本题考查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能力,包括句子语病修改、句子的补写。【解答】(1)本题考查语病的修改。搭配不当,把“发出”改为“激发”。(2)本题考查句子的补写。补写的句子要与前后文意思连贯。前面一句是“今天子弟兵续写英雄的故事,激励着我们”,后面可以写“我们”应该怎么做,表达志向和决心。只有A选项的句子符合,故选:A。【点评】病句修改答题基本技巧:①看主干,缩句。看句子主干有无问题,主谓宾是否都有,是否搭配不当。②看语序,尤其是形容词的顺序问题。③看搭配,比如说可以“提高能力”,却不能“养成能力”;可以“提高水平”,却不能“培养水平”。④有关联词的复句,主语相同,关联词置于主语后;主语不同的句子,关联词置于主语前。二、阅读(54分)(一)名著阅读(7分)7.按要求填空。(3分)小说中有些情节,引人发笑又耐人寻味。如猪八戒囫囵吞下人参果后又借口没尝出味道,要悟空再去摘取的情节,传神地刻画了猪八戒①的特点;《格列佛游记》中“②③国”在的人们用鞋跟高低划分阵营的情节,想象奇特,有讽刺意味;《儒林外史》中的人物贡院一头撞向号板、满地打滚痛哭的情节,夸张地描写了士人醉心功名的丑态。【分析】本题考查对课本名著的掌握情况。根据平时的阅读积累作答即可。【解答】答案:①贪婪②小人(国)③周进【点评】对考试范围中提到的中外名著,一定要熟读。对于文中重点塑造的人物形象、某个人物的经典故事、语言风格、思想意义等一定要了然于心。可以用表格或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故事脉络,帮助理解记忆。8.阅读名著,要有合适的关注点,如下表所列。参照示例,选择一项举例分析。(4分)序号①②③作品《朝花夕拾》《名人传》《艾青诗选》关注点“回忆中的我”和“写作时的我”两种叙述视角表达的不同情感传主的典型事例反映的精神品质意象的鲜明特点及其表达的情感【示例】《昆虫记》:科普作品的科学性和文学性如写蝉蜕壳时皮从背上裂开等内容,观察仔细,描述准确,具有科学性。蜕壳之后,蝉享受阳光和空气,语言生动,富有文学性。【分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关注点分析。根据表格中提示的关注点,结合作品的相关内容,仿照示例作答即可。如:《朝花夕拾》以“回忆中的我”和“写作时的我”两种叙述视角表达的不同情感,这点在《阿长与<山海经>》中有很明显的体现:称呼阿长,从“回忆中的我”视角,叫她“阿长”,表达对她的厌烦;从“写作时的我”视角,称呼她为“长妈妈”,表达对她的感激和怀念。【解答】答案:①示例:称呼阿长,从“回忆中的我”视角,叫她“阿长”,表达对她的厌烦;从“写作时的我”视角,称呼她为“长妈妈”,表达对她的感激和怀念。②示例:贝多芬,在经历失聪的打击、爱情的缺失、经济的窘迫之后,仍能创作出《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等一系列不朽的杰作,反映了他直面苦难、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③示例:诗人创造了“太阳”“火把”“光”等明朗、热烈的意象,表达驱逐黑暗、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点评】对考试范围中提到的中外名著,一定要熟读。对于文中重点塑造的人物形象、某个人物的经典故事、语言风格、思想意义等一定要了然于心。可以用表格或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故事脉络,帮助理解记忆。(二)文学作品阅读(16分)粮食茹志鹃一九四七年的冬天刚开始,就给穷人来了个下马威,冻得舌头都僵了。这里敌我双方正值“拉锯”状态,土地改革还没开始。老寿仍裹着他那件破棉袄,腰里扎了根绳子,背着个小粪筐,在外转了一天,现在天都黑净了,才跑回家来。一进门就对老伴说:“有吃的吗?给一口,肚里都结冰了。”说着就丢下粪筐,蹲到灶门前,拨着余火,烤着打战的身子。老寿的老伴是个苦死累死不讨饶的硬女人,就是爱唠叨几句。照老寿的话说,“是个贤德的人,话多,也多在理上。”老伴一看老寿冻成这样,心疼了:“这一整天都没吃?”“上哪吃去?”老寿用烤热的手,使劲擦着脸。老伴急忙掀锅盖,一碗现成的红薯叶玉米糊糊坐在热水里,她又特别优待,拿下馍馍筐子,掰了一大块高梁饼子给他。一边给,一边轻轻问道:“有情况啦?”“还乡团领着一个团的匪兵,还带了两把铡刀,已经到了镇上。”“那快给县大队报信呀!”“我又不傻。这不刚从老甘那里来。”老寿耸了耸眉毛,端起了碗。但还没顾上喝,又把碗放在锅台上,从怀里掏出了四条干粮袋,眼瞅着地上说道:“老甘他们决定今晚就窜到敌人后面去,让过这股锋头,再打回来。他们到新区去,吃粮怕有难处……”老伴一看这情景就明白了,也不等他把话说完,就揭开小木柜,拎出个面口袋,摔到老寿怀里,说道:“就这点高梁面了,这天寒地冻,咱不吃,叫孩子也不吃?你看着办吧!”“有难处,这不假啊!”老寿仍旧两眼瞅着地上。又说道:“可是我是个在党的人。再说我们冷了,饿了,在家还能烤烤火,摘把野菜。老甘他们走出这么远去,还不知睡哪里,吃什么呢!这不都是为了咱……”“唉!装吧装吧!啰嗦个啥!我才说了两句,你就说了一大套,谁不知道革命就是为了咱穷老百姓呀!”“对!你是个明白人,都怪我嘴碎。说实在的。这点粮还不够他们吃一顿的,不过是个心,给防个急。回头老甘要从这里过,我让他来拿的。”老寿就这么检讨着,说着,和老伴一起把高梁面装进了干粮袋。最后面袋空了,而四条干粮袋只装了三条。“该够啊!一条干粮袋装三斤,三四一十二。”老寿捏着那只空的干粮袋,踢踏着脚,转了一个身,又眼望着地,说道:“我咋记得家里还有十五斤高梁面呢!”“这两天没吃啊?正巧我今天又烙了饼。”“饼!也行啊!把饼切成小条条,装进去也成啊!”说着也没敢抬头,拿起刀就切老伴优待自己的那半拉饼子。这一次,老伴没吭气,把饼筐子递过来了。老寿把饼切好,装进口袋,然后端起灶台上那碗糊糊,看了看,重又坐到锅里。用手掌抹了抹嘴,说:“留给铁栓吧!”“你喝了它吧!”老伴眼里已转了半晌的泪,到底流了下来。“别难过,等解放以后,那时候啊!嗨!到共产主义那更美了,吃香的,喝辣的,任挑。”老寿吹灭了灯,又在灶门前蹲了下来。一边想着将来,一边等着老甘那轻轻的叩门声。村里的狗,叫了几声,老甘来了。老寿在黑地里递上四条干粮袋,最难受的是他不得不说明其中有一袋是饼条子。“老寿,你放心。哪里有老百姓就饿不着咱们。你们这点心,我带去防个急用。”老甘紧紧捏了捏老寿的手就走了。老寿看他走远了,回身进屋关门。一摸,门栓上挂着两条干粮袋,老甘只拿了一半上了远路。打仗的人,留下了一半安家的粮。老寿悄悄地用手掌抹去两眼的热泪,把门关上。(节选自《剪辑错了的故事》,题目为编者所加)9.梳理小说情节,将图表补充完整。(3分)老寿:向老甘报告敌情并让他来拿粮食→①→把四袋粮食交给老甘→②老甘:③→按约定来到老寿家取粮→只带上两袋粮食离开10.口味下面的细节描写,分析人物的心理。(3分)“有难处,这不假啊!”老寿仍旧两眼瞅着地上。11.文中写老寿的老伴是个“硬女人”,你认为她是怎样的人?请结合小说内容阐述。(4分)12.揣摩下面语句,联系全文,探究小说的主题。(6分)①老寿在黑地里递上四条干粮袋,最难受的是他不得不说明其中一袋是饼条子。②一摸,门栓上挂着两条干粮袋,老甘只拿了一半上了远路。【分析】本文记叙了老寿向老甘报告敌情并让他来拿粮食;把所有粮食装成四袋;把四袋粮食交给老甘;发现老甘留下两袋粮食;老甘准备转移队伍;按约定来到老寿家取粮;只带上两袋粮食离开。表现了共产党员与百姓相互关爱,共同为解放中国而奋斗的中心,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敬佩和怀念。【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情节概括。结合“而四条干粮袋只装了三条……把饼切成小条条,装进去也成啊”,①概括为:把所有粮食装成四袋;结合“一摸,门栓上挂着两条干粮袋,老甘只拿了一半上了远路”,②概括为:发现老甘留下两袋粮食;结合“老甘他们决定今晚就窜到敌人后面去,让过这股锋头,再打回来。他们到新区去,吃粮怕有难处……”,③概括为:准备转移队伍。(2)本题考查人物心理揣摩。结合前一句“就这点高粱面了,这天寒地冻,咱不吃,叫孩子也不吃?你看着办吧”,老寿已决定为革命献出所有的粮食,清楚这样做会给家里带来困难,因此感到愧疚,无法直面老伴,这个细节反映了他复杂的心理。(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老伴一看这情景就明白了,也不等他把话说完,就揭开小木柜,拎出个面口袋,摔到老寿怀里,说道:‘就这点高粱面了,这天寒地冻,咱不吃,叫孩子也不吃?你看着办吧’”,表现了她脾气急躁,心直口快。“唉!装吧装吧!啰嗦个啥!我才说了两句,你就说了一大套,谁不知道革命就是为了咱穷老百姓呀”,表现了她个性坚强,深明大义。“‘你喝了它吧’”老伴眼里已转了半晌的泪,到底流了下来”,表现了她温柔体贴,爱护家人。(4)本题考查小说主题分析。第一句话“老寿在黑地里递上四条干粮袋,最难受的是他不得不说明其中一袋是饼条子”写的是老寿,为自己不能为共产党员提供四袋干粮,要混一袋饼条子,而感到羞愧,表现的是老寿这样的普通百姓对党的爱,哪怕自己本不富裕,也希望能为解放战争出力。第二句话“老甘只拿了一半上了远路”写的是共产党员把四袋干粮留了两袋偷偷还给老寿,体现的是共产党员对普通百姓的关爱。两句话相互照应,表现了共产党员与百姓相互关爱,共同为解放中国而奋斗的中心。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敬佩和怀念。答案:(1)①把所有粮食装成四袋;②发现老甘留下两袋粮食;③准备转移队伍。(2)反映了老寿复杂的心理,老寿已决定为革命献出所有的粮食,但这样做会给家里带来困难,无法直面老伴,因此又感到愧疚。(3)①脾气急躁,心直口快。从老寿的老伴还未等老寿把话说完就将粮食摔到老寿怀里的动作和“咱不吃,叫孩子也不吃”“你看着办吧”等语言可以看出;②个性坚强,深明大义。从宁愿自家饿肚子,也愿意老寿把粮食给队伍可以看出;③温柔体贴,爱护家人。从她对老寿的关心,对孩子的关;心可以看出。(4)第一句话写老寿为自己不能为共产党员提供四袋干粮,要混一袋饼条子,而感到羞愧,表现的是老寿这样的普通百姓对党的爱。第二句话写的是共产党员把四袋干粮留了两袋偷偷还给老寿,体现的是共产党员对普通百姓的关爱。表现了共产党员与百姓相互关爱,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敬佩和怀念。【点评】解答梳理情节类题,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意,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章线索;然后根据文章内容,找到相关语段,结合关键语句,筛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三)非文学作品阅读(12分)【材料一】天问一号着陆器成功降落火星!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北京时间2021年5月15日上午7点18分,我国天问一号着陆器确认成功降落火星,着陆地点位于火星北半球的乌托邦平原,着陆器上搭载的是我国“祝融①号”首辆火星车,这是我国首次实施火星着陆任务。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②2020年7月23日发射升空,历经200多天的飞行,于2021年2月10日成功进入火星轨道。在此后的这几个月的时间里,又经过多次轨道调整,对着陆区域进行了高分辨率成像,等待今天这个最佳时机实施着陆。着陆器搭载“祝融号”降落火星后,轨道器则继续围绕火星运行,一方面为着陆器和火星车提供中继信号服务,另一方面继续进行科学探测活动。(《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注:①祝融,我国神话中的火神。②天问一号探测器由轨道器、着陆器和火星车组成。【材料二】两千多年前,诗人屈原写下长诗《天问》,表达了对宇宙万物的好奇和追问。2020年7月23日,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升空,向宇宙更深处探索,寻求“天问”的答案。探索火星的愿望美好,难度却极大。火星与地球相距遥远,每隔780天左右才会合一次,会合时带来的理想探测窗口期仅一个月左右。不仅如此,由于探测器飞行线路会受到太阳系内多个天体的扰动,还有太阳风、空间辐射等的复杂影响,轨道设计的难度可想而知。“天问一号”被火星捕获后,在环绕火星的三个月飞行中,拍摄了大量火星表面照片,由科学家们反复研究和比较分析,最终选出符合探测任务要求的着陆地点。要完成降落火星的任务,还需要解决一系列更复杂的问题。“天问一号”从火星大气层外缘通过软着陆的方式降落到火星表面,整个降落过程大致分为“进入、减速、软着陆”三步。从开始踏上进入点的那一刻起,“天问一号”就迎来了此次探测旅程中最为凶险的“恐怖9分钟”。在这短暂的时间内,“天问一号”要从约2万千米/小时的速度降至0米/小时,与此同时还要完成一系列的复杂动作;探测器先瞄准进入火星大气层的一个狭窄的进入走廊,接着气动减速,然后火星专用降落伞展开;待降落伞完成使命后,探测器抛掉大底和背罩,露出着陆平台和火星车;大推力发动机开始工作,探测器观察地面,寻找最安全的具体着陆地点;最后着陆器的四条着陆腿稳稳降落在火星表面。这一过程,不能有丝毫差错。而且由于火星与地球距离遥远、信号微弱、通信延时等原因,地面人员没有干预的机会,完全靠“天问一号”自主完成。着陆后,“天问一号”携带的“祝融号”火星车,驶向火星地面,开始工作。(根据《科技日报》报道编写)【材料三】探测火星不仅是一个科学问题,也关系到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思考;生命的本质是什么,人类是否孤独,生命是否还有更多的可能。通过研究火星,人类将更详细地理解地球自身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更准确地预测地球的未来,也会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本质。(《三闻生活周刊》)13.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中的四个新闻标题简明醒目,各有特点,表达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B.《中国青年报》新闻导语突出关键信息,将着陆器着陆火星的时间地点写得很具体。C.火星探测难度极大,原因之一是火星与地球会合带来的理想探测窗口期相对较短。D.从绕火星飞行、选择着陆点到成功登陆的整个过程,完全由“天问一号”自主完成。14.“天问一号”降落过程为什么被称为“恐怖9分钟”?请根据材料二简要分析。(3分)15.学校航天社同学正准备有关“火星探索”的演讲,下面是他的设想。请你根据材料,帮助完成任务。(6分)设想设置互动问题:我国月球探测器名为“嫦娥号”,月球车为“玉兔号”;火星探测器名为“天问一号”,火星车为“祝融号”。这些名称有什么特点?确定演讲主题:阐述“天问一号”探索火星并成功登陆的意义。【分析】本题为“天问一号”的材料阅读。第一题考查筛选信息。第二题考查理解分析材料内容。第三题考查理解材料内容。【解答】(1)ABC.正确。D.有误,材料二“由科学家们反复研究和比较分析,最终选出符合探测任务要求的着陆地点”可知,天问一号着陆器成功降落火星离不开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此项理解不正确。故选:D。(2)概括降落过程恐怖的原因,要答出原因以及这样写的作用。从“在这短暂的时间内,‘天问一号’要从约2万千米/小时的速度降至0米/小时,与此同时还要完成一系列的复杂动作”可以概括出“在9分钟内要完成降速,同时要完成一系列复杂动作,不能有丝毫差错”这个要点;从“而且由于火星与地球距离遥远、信号微弱、通信延时等原因,地面人员没有干预的机会,全靠‘天问一号’自主完成”可以概括出“整个过程完全靠‘天问号’自主完成”这个要点。总结完要回答这样写的作用,整个过程是比较艰难的,所以更能吸引读者的兴趣。(3)①拟写任务答案一“嫦娥号”“玉兔号”“天问号”“祝融号”来自于我国传统神话题材及文学著作,可从文学性方面拟写答案:传统神话广为人知,可从大众性方面拟写答案。除此之外,言之有理即可。②概括意义要点,分别可从材料一、二、三概括整理:材料一中可见多家新闻头条报道天问、祝融着陆,表明我国航天科技的强大;材料二三则显示了中华人民探索世界的积极性,激发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答案:(1)D(2)因为在9分钟内要完成降速,同时要完成一系列复杂动作,不能有丝毫差错,且整个过程完全靠“天问一号”自主完成,这样说突出了降落过程的艰难,有现场感,吸引读者。(3)①富有中国传统文化韵味;名称与探测对象相关;通俗易懂,易为大众接受。②表明我国航天科技的强大;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发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深入思考。【点评】材料阅读题给出一组材料,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简洁、流畅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见解。(四)古诗文阅读(19分)甲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乙赠从弟(其二)(2)概括意义要点任务(1)拟写问题答案[东汉]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丙宗承,字世林,南阳安众人。承少而修德雅正,确然①不群,征聘不就。闻德而至者如.林。魏武②弱冠,屡造其门。值宾客盈门,不能得言,乃伺承起,往要之,捉手请交。承拒而不纳。后为司空辅汉朝,乃谓承曰:“卿昔不顾吾,今可为交未?”承曰:“松柏之志犹存。”魏武不说,以其名贤,犹敬礼之。命其子④修子弟礼,就家拜汉中太守。魏武犹以旧情.介意,薄其位而优其礼,就家访以朝政,居宾客之右。(《楚国先贤传》)【注释】①确然:刚强的样子。②魏武:曹操。③司空:官名,分掌宰相职能。④其子:指曹丕。16.阅读甲乙诗文,用诗中词语填空。(2分)《赠从弟》中寒风“”、冰霜“”,可看作是对甲文“岁寒”的具体描写。③

17.“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富有气势,请作赏析。(4分)18.为下列句中“就”字选择恰当的解释。(3分)(1)征聘不就().(2)就家拜汉中太守(.A.从事B.就职、赴任))D.前往(3)蒙乃始就学(《孙权劝学》)(.C.完成19.对丙文中画线语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闻德而至者如林。魏武弱冠,屡造其门。理解:听闻宗世林德行而到他家(拜访)的人很多。曹操成年后,多次到他家拜访。这样写,从侧面表现了宗世林品德高尚,受人敬重。B.魏武不说,以其名贤,犹敬礼之。理解:曹操不高兴,但因为自己有贤德的美名,所以对宗世林还是非常尊敬。“犹”字富有意味,表现了曹操复杂的心理。20.揣摩曹操与宗世林的对话,完成(1)(2)题。(7分)“卿昔不顾吾,今可为交未”“松柏之志犹存。”(1)朗读曹操问话,你觉得适合用怎样的语气?为什么?(3分)(2)借助甲乙诗文,谈谈宗世林以“松柏之志犹存”回答的妙处。(4分)【分析】参考译文:甲孔子说:“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乙高高耸立的山上的松树,在山谷中吹来的瑟瑟寒风中挺立。风刮得是多么猛烈,松枝是多么的劲挺!冰与霜正下的猛烈急骤,而松柏却整年长久端正挺立。难道不遭受严寒吗?松柏有不惧严寒的本性!丙宗承,他的字是世林,是南阳安众人。宗承小时候就有志操,不同流俗。朝廷多次征召他做官,他都拒绝去上任。听说他品德高尚而来结交他的人不绝如缕,魏武帝刚成年也曾多次拜访他。正好赶上满屋的宾客,魏武帝一句话也插不上,等到宗承起身要出去时,魏武帝急忙挤上前,抓住宗承的手,表明希望结交的意愿。宗承却拒绝了。后来,宗承做了司空辅佐汉王朝,武帝对宗承说:“你先前不肯和我结交,现在可以了吗?”宗承说:“我的想法至今未变。”魏武帝很不高兴,因为宗承名气大又贤能,对待他还很客气。让曹丕拜宗承为师,派人到宗承家里任命他做了汉中太守。魏武因为结交遭到拒绝的事而心生芥蒂,任命宗承担任的官职不大却以隆重的礼节优待他。到宗承家里询问政事,让宗承坐在宾客之中的尊位上以示尊崇。【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根据“瑟瑟谷中风”“冰霜正惨凄”可以确定这两个空依次填“瑟瑟”“凄惨”。(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意思是:风刮得是多么猛烈,松枝是多么的劲挺!两个“一何“强调诗人感受的强烈,一“盛“一“劲“表现冲突的激烈,用“风声”之“盛”衬托“松枝”之“劲”,富有气势,突出对松的赞美。(3)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①句意为:朝廷多次征召他做官,他都拒绝去上任。就:就职、赴任。故选:B。②句意为:派人到宗承家里任命他做了汉中太守。就:前往。故选:D。③句意为:吕蒙才开始学习。就:从事。故选:A。(4)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和理解。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A.正确。B.有误,“以其名贤”意思是:因为宗承有贤德的美名,“因为自己有贤德的美名”理解错误。“其”指的是宗承,不是曹操。故选:B。(5)①本题考查朗读技巧。根据句子内容,揣摩人物心理来处理语气和语调。例如,从曹操的地位来分析,曹操位高权重,认为宗世林应该会愿意结交,适合用自信的语气。也可以从曹操的为人角度分析,曹操表面礼贤下士,其实心胸狭隘,适合用嘲讽的语气,借机嘲讽宗承。②本题考查语言赏析。从甲文“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可知,到了每年天气最冷的时候,就知道其他植物多都凋零,只有松柏挺拔、不落。比喻有坚韧的力量,耐得住困苦,受得了折磨,不至于改变初心。乙文“松柏之志犹存”化用《论语》中的语句借以表明自己清高自守的品性,又表达了拒绝结交的态度。答案:(1)瑟瑟惨凄(2)用“风声”之“盛”衬托“松枝”之“劲”,用两个“一何”加以咏叹,富有气势,突出对松的赞美。(3)①B②D③A(4)A(5)①示例1:适合用自信的语气。曹操位高权重,认为宗世林应该会愿意结交。示例2:适合用嘲讽的语气。曹操介意当初被拒,现在身居高位,借机嘲讽。②松柏傲雪凌霜,具有刚直的气节。宗世林借此表明自己清高自守的品性,又表达了拒绝结交的态度。【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三、写作(46分)21.请围绕“夏天”“树林”“风”三个词语,发挥想象,描写一个场景。要求语言生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100字左右。(6分)【分析】本题考查表达能力。解答此题,能使用恰当修辞方法,围绕“夏天”“树林”“风”三个词语组织语言,语句流畅,表达合理即可。要注意字数要求。【解答】答案:示例:夏天的傍晚,一阵凉爽的风从远方吹来,宛如母亲的手轻轻拂过面颊,舒适惬意。它缓缓地掠过山间苍翠的树林,树叶沙沙作响,如多情的歌者在轻轻吟唱思乡的歌谣。层层叠叠的枝叶间,漏下一点点细碎的日光,地上投下一个个斑驳的光影。【点评】常用修辞方法有:比喻、对比、拟人、排比、反复、反问、设问。2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40分)“这次考试我要超常发挥!”“能正常发挥,就很不错!”其实不只是考试,生活中很多事情,如跑步、画画,比赛、表演等,人们都希望能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可讲述经历或见闻,可发表见解,也可进行文学创作。要求:(1)题目自拟,文体自定(诗歌除外);(2)字数600-800;(3)不得抄袭、套作;(4)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分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审题可知,不只是考试,生活中很多事情,如跑步、画画,比赛、表演等,人们都希望能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其实不管是正常发挥或者是超常发挥,只要我们努力了,就不要计较结果了,对于这个结果应该以“阳光之心坦然面对”。这里的“阳光”引申为“鼓励关怀、自信勇气、独特感悟”等等,是一种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情感或表现。我们可以以“阳光之心坦然面对”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这里的“阳光”指一种向上的精神、豁达的态度、乐观的表现。“阳光”可以让人勇敢面对挫折和困境,可以让人笑对命运中的风雨,心中拥有“阳光”,生命便拥有希望。心怀“阳光”,生命即使经历无数次挫折,也依旧精彩。行文时,选取恰当的事例,层次清晰地论证自己的观点。【解答】以阳光之心坦然面对这是一个竞争的时代,智慧与能力并存,拼的是心态!这是一个拼搏的时代,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中,靠的是坦然。不论什么样的结果,我们都要以以阳光之心坦然面对。坦然面对,用阳光之心活出精彩。“万事到头终是梦,休休”对于官场失意又报国无门的苏轼来说,再合适不过了。他的一生,充满了辛酸与落魄。他常常感叹明日如梦,消愁自遣。他渴望从那唯一不变而又与世无关的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中寻得超脱与慰藉。但又无法与权势的王朝相抵抗。他不想超脱,又不甘堕落。只是借由江水,与客泛舟赤壁之下,借由箫声,抒发自己内心的悲感。人生易尽,不如江水明月的无穷,苏轼把仕途上的失意,化作成了《赤壁赋》洋洋洒洒的文字道出了自己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苏轼与客痛饮而眠终结,又是何等的乐趣啊!感悟生活,用阳光之心活出精彩。“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当低矮的牢房里传出叹息的声音,当昏暗的烛火只剩下了豆点般的灯光。那百般的煎熬和种种屈辱,深深地刺痛了一位隐忍苟活的心。当司马迁忍受屈辱,决定苟活于世时,他对生活燃起了无穷的勇气,用有意义的一生对挫折微笑,用《史记》诠释了希望,用平常心对待生活。终于,司马迁向世人证明了生命的永生!对挫折微笑,用阳光之心活出精彩。一曲《月光曲》是贝多芬坎坷人生报以世人最灿烂的微笑,一篇《史记》是司马迁回报世人多艰命运的赞歌,小人物能创造大事迹,平常心方可成就精彩人生。白杨树虽平凡简单,但却有价值,有生命力。虽然枝叶稀疏,外表朴实,却依然坚韧高大。或许,人生中还有太多太多难以想象的挫折,在这个讲究效率讲究速度的世界里,真正拥有阳光之心的又有多少呢?坦然面对,才不会惧怕风雨,纵是披荆棘,斩乱麻,头悬梁,锥刺股,也会有能力和信心去抵抗,比赛,往往比的不是实力,而是心态!【点评】本文题目即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文中用三个段落,采取并列式结构,从“坦然面对,用阳光之心活出精彩”“感悟生活,用阳光之心活出精彩”“对挫折微笑,用阳光之心活出精彩”三个方面联系了这一中心论点。文中事例充分,论证有力,文末深化论点,总结全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