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青年教师教学比赛”活动方案

“青年教师教学比赛”活动方案

2023-07-20 来源:乌哈旅游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青年教师赛教”活动方案

为了进一步落实新课程标准理念,扎实地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加快各学科的教育教学与新课程的理念、方式、方法接轨,保持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可持续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并有力促进我校青年教师的基本素质和教学能力,根据县教育局“3151”教师骨干体系建设要求,学校特以“青年教师赛教”活动为契机,继续为教师搭建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平台。

一、活动宗旨

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积极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教研水平,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和交流。

二、组织领导

成立以高彩云副校长为组长、教务处成员为组员的活动领导小组,学校教务处负责该活动的具体组织工作。

三、活动时间

赛教时间:第八、九周(2009年10月19日——30日)

说课、答辩:第十周星期一(数学组:第2、3节,文科组:辅导课开始) 四、参赛对象及评委

1、参赛对象:年龄32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

数学组(第八周):李 苗 刘 慧 雷步飞 高华丽 杜 丽 张东芳 刘百叶 谢 妮 霍东东 高 丽 (10人)

文科组(第九周):思清玲 陈 梅 谢喜兵 高荣荣 高彩彩 冯彩霞 赵延丽 黄文梅 牛亚宁 高 静 刘学庆(11人)

2、评委

文科组:负责 高彩云

成员 钟晓燕 李晓玲 李晓梅 陈翠萍 穆春玲 李 渊 理科组:负责 马金梅

成员 高菊梅 胡三萍 郭 雯 贺晓艳 秦新玲 马俊莉 五、评选办法和活动分组

青年教师赛教的评选分德、能、勤、绩四项评价指标。第八至第十周主要考察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说课、教学理论答辩等能力。(见附表)

- 1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本次活动分文(语文、英语、术科)、数学两组。 四、赛教活动安排

1、第八周“青年教师赛教”课堂教学安排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参赛教师 李苗苗 杜 丽 谢 妮 刘 慧 霍东东 雷步飞 刘百叶 高 丽 张冬芳 高华丽 学科 时间 星期一 星期二 数学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节次 2 3 2 3 2 3 2 3 2 3 班级 授课内容 授课地点 六(1) 《生活中的比》 三(1) 《长方形的周长》 二(2) 《观察物体》 五(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3) 《角的初步认识.》 四(3) 《笔算乘法》 三(3) 《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4) 《平面图形的认识》 三(2) 《秒的认识》 四(4) 《合理安排时间》 多 媒 体 教 室 2、第九周“青年教师赛教”课堂教学安排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参赛教师 刘学庆 谢喜兵 牛亚宁 陈 梅 高 静 思清玲 高荣荣 黄文梅 冯彩霞 高彩彩 学科 音乐 语文 英语 语文 英语 语文 语文 语文 语文 语文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时间 星期一 节次 2 3 2 3 2 3 2 3 2 3 班级 授课内容 授课地点 五(2) 《军民大生产》 三(4) 《蜜蜂》 四(2) 《Which seasoh do you like best?》 《What,s this?》 多 媒 体 教 室 星期二 四(3) 《猫》 三 (1) 四(1) 《白鹅》 二(2) 《坐井观天》 一(3) 《四季》 一(1) 《复习三》 二(4) 《小柳树和小枣树》

五、具体要求

1、各参赛教师抽签决定授课年级,自行选定教学内容(数学、英语、术科上新课,语文进行阅读教学第二课时),要求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授课教师落实课标理念,上得扎扎实实,有利于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发展。

2、参赛教师上课后说课,力求准确阐述各环节所贯彻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课程标准的要求,说课时间8~10分钟。

3、所有参与课堂教学水平测试的教师,都要进行答辩。教学答辩占10分。答辩的重点内容是相关“课改”的教学理论及其应用,答辩的方式是评委随即提问,参评者口头答辩。答辩时间在5分钟之内。

- 2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4、评委老师调整好课,准时到授课地点听课、并客观、公正地做好评分工作。

5、全体教师调整好课,准时到授课地点听课。各教研组做好研讨工作。 六、奖项设置

本次活动评选教坛新秀6~10名。

七、本次活动未尽事项由学校校委会讨论决定。

- 3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附表一:

安塞县第二小学青年教师赛教 课堂教学水平测试评分表

授课人:________ 科目_______: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 项目 教师授课标准 分值 15 得分 备注 理解理解教材全面、系统、准确,能按编者意图上课。 教 材 教学教学理念先进,能用新的教学思想上课。教师和学思 想 生的角色能得到很好的转变。 在课堂教学问题的设置上能编制出价值很高的问编制题,其所编制的问题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发问 题 散和发展。 提问向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应有很好的情境,即:和谐、方 法 自然、有趣、有效,容易交流。 教材重点学习内容要有学生学习的高潮,且整节课能做处 理 到详略得当。 目标授课的标准定位要高,即:由“双基”目标向素质定 位 目标的四大内容过度。 教学能熟练应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力争用flash课手 段 件上课。 教学学生要有学会和会学的教学效果。 效 果 教学教师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如:思维敏捷、语言基本自然、表情丰富、动作和谐、字迹规范、版书合理。 功 课堂教学得分:_______评分者:_________

- 4 -

15 15 10 5 10 10 10 10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附表二:

安塞县第二小学青年教师赛教说课、答辩评分表

说课教师________ 科目______ 课题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

评价指标 教材分析具 体 要 求 1、掌握教材的地位、作用及前后联系。 得 分 (15分) 2、把握教材重点、难点并说出依据。 1、体现新课程理念。 教学设计 2、符合学生实际,如何与学生互动并有理论依据。 (20分) 3、整体构思合理,符合教学原则。 4、教学理论合理清晰(说明怎样教及为什么这样教)。 1、紧扣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水平,教学设计合理,内容正确,无科学性错误。能抓住教学的关键环节,对教学的重点分析、讲解有所侧重,对难点的形成分析合理、教学方法有一定新意。通过合理创设教学环境,提高知识的情意价值与迁移价值,有助于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教学过程 (40分) 2、各教学环节衔接自然、层次清晰,对教学过程中可能 出现的各种情况有所了解并能灵活地采取相应措施。各教 学环节、教学设计有相应的理论分析,使教学建立在相应的理论指导之下。 3、教学中设计多种层次的课堂问题和学生活动,针对性强,学生主体性地位得以充分实现。 4、合理采用现代教学媒体、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反映出教师具有的改革意识与科研能力。 综合素质(10分) 1、教学基本功扎实,普通话标准、流利。 2、举止得体、应变能力强,讲述清楚、生动、形象。 3、教学设计有独创性。 教师能根据问题,能针对性强、逻辑性强、能表达流利、 答 辩 (15分) 语言精练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总 分 - 5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安塞县第二小学青年教师赛教活动总结

在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教研组、各年级组及各参赛老师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老师的热情关注下,我校教学能手选拔赛活动历时三个星期,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学教研水平、促进骨干教师转型、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促使我校教学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的目的。现将本次赛教活动的情况总结如下:可以说这是一次大型的、综合性的教学研讨活动。这次竞赛活动是对新课程实验阶段性成果的又一次全面的回顾和评价。放大活动效应,提升教师理念,优化教学过程,总结成功经验,全面提高质量。一开始,教务处就把活动定位为激励、导向和总结。由于活动的针对性明显,因此,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本次活动的基本情况

本次活动是按照县教育局“3151”工程及教务处本学期工作计划如期进行的。本次活动是对我校教师教学理念及教学水平的检验,也是对学校整体教学教研水平的一次展示。本次活动从第八周开始,第十周结束。比赛按课堂教学、说课、答辩等环节进行,共有6个教研小组20人参加初赛,科目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美术、音乐等科目,所有参加复赛的教师热情饱满、积极认真地参加了本次赛教活动。

二、本次活动的基本特点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本次活动,教务处在本学期工作计划中进行了安排,并在开学初召开的教研组长会议和教师会上进行了布置。并专门召开教务处会议,对赛教活动的安排意见、具体时间、具体要求、评分标准等事项做出了详细的布置安排。各教研组、年级组从九月初开始组织教师准备课。所有参加复赛的教师分文理科分别于第八周、第十周进行了课堂教学的比赛,说课比赛和现场答辩于第十周星期一在会议室随同进行。校委会成员、教研组长、校骨干教师分文理科担任评委,各评委老师除了认真评课外,还根据自己的听课记录,写出对本次赛教老师的综合评价意见,从而保证了本次赛教的公正、公平和公开。由于各教研组、各年级组及各参赛教师的高度重视,教务处的精心组织,才使本次大赛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能够及时、有序、高效地进行。在此,向在这项工作中付出辛勤劳动的所有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 6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2、积极准备,全心投入。

本次赛教,我们要求32岁以下青年教师人人参与,鼓励其他教师参与。所有的参赛教师都高度重视,认真对待本次比赛,把本次赛教活动作为自己一次难得的锻炼和展示的机会,仔细选课,精心备课,认真上课,较好地展示了我校青年教师的风采。特别是同年级同科目教师从选课、备课到上课,采用“滚动焊接”校本教研活动,仔细查阅资料,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认真准备课堂教学,充分发挥“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效应,积极准备,全心投入。在这个过程中,各教研组充分发挥了专业引领作用,组内教师团结一心,群策群力,出主意想办法,为本组参赛教师鼓劲加油,与其说是某个教师参加比赛,不如说是6个教研组集体智慧的比拼,这一点充分体现了我校教师团结进取的精神风貌,也使我们相信,有了这么一支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教师队伍,我校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3、竞赛活动培养和锻炼了一批教学骨干。活动开始各年级组都把组织好、参与好活动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有力地促进了新课程实验工作向纵深开展。年级组全员参加,互讲互学,层层选拔,一人登台,全体受益。参赛的选手观念新、素质高、角色正、组织活、方法多、效果好是听者对他们的总体印象。

4、各显风采,亮点频出。

应该说,每一次赛教活动,都是一个缤纷绚丽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我们可以去尽情展示自己的风采。本次比赛,我们分别从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说课与反思、现场答辩等方面进行比赛,可以说每个环节都是一个独特的舞台,都可以展示选手们独特的个人风采。而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可以说是各显风采,亮点频出。在课堂教学比赛中,参赛教师能以新课程教学理论为指导,力求体现知识的接受,不仅是一个认识的过程,更是一个情感体验、感悟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会认识、学会体验”。如李苗苗老师充分挖掘生活中的素材,补充完善教材资源。刘慧老师指导学生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在自我实践操作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建构起真正意义上的面积计算公式。杜丽老师以解决问题为准则,在倡导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优化出最优的求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谢妮老师更是用充满热情的语言鼓励、调动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霍东东老师特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创造“角”,对学生作品的展示,更是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成功的愉悦。雷步

- 7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飞设计梯度练习,让学生扎实掌握笔算乘法。刘百叶老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体验平均分;初步理解几分之一。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高丽老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充分感知到今天学习的图形原来是从已经学过的立体图形中来的,是立体图形中的一个面。张东芳老师将一个抽象陌生的时间概念变得生动具体,让学生在“做”“玩”的过程中认识“秒”,在多种感官的参与下认识1秒。高华丽老师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优化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性,初步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化方案的意识。

5、方法灵活,效果显著。

这次赛教活动中,我们的青年教师,大都能够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下,较为轻松“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变老师教会,为学生学会,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刘学庆老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为陕北民歌伴奏。谢喜兵老师教学《蜜蜂》一课时在对人物个性品质的讨论中

提问:故事中什么地方最能看出作者是一个严谨的人?让学生再读课文,找句子,并让学生先小组读互相听,再齐读感悟。牛亚宁、高静老师的英语课堂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

体验,使学生更愿意积极地参与进课堂,积极地思考问题,积极地发表意见,从而形成一个自主的、活泼的课堂氛围;陈梅老师《猫》一课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探究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高荣荣老师上课充满激情,富有活力,形式新颖,与学生交流自然亲切,同时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贯穿在课堂的始终,提高了课堂的时效性;高彩彩老师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寓教于乐,将快乐教学进行到底;思清玲、冯彩霞老师语言精炼,思路敏捷,亲切温和,激情满怀细致谦和,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次赛教活动,参赛教师都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这种先进教学手段的运用,让已经过去了的、发生在课堂以外的许多事情再现于课堂,让许多纷繁复杂的内容简洁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三、几点反思:

应该说,本次赛教活动的组织是成功的,它使我们看到了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同时也使我们看到了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和差距。认真反思本次活动,我们不难发现,在我校青年教师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 8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1、对教材的处理有待进一步提高。个别教师不能将教材中的知识融化为自己的想法,去结合学生的实际实施教学,仍然停留在“教”教材的层面上,没有达到真正地用教材去教,简单的照本宣科让学生索然无味。

2、个别教师不能积极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没有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经历、体验、思考、探究、交流、反思中获得知识”的过程,简单地理解为“问答式、讨论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检测等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3、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不够。课堂上呈现出来的大多数仍然是教师在使劲地教知识,缺少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训练,缺少对学习方法的指导。

4、课堂语言表达不精练,不能够准确运用语言信号和非语言信号调动学生。个别教师课堂上语言缺乏激情,缺乏感染力,缺乏艺术性,无法真正地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5、部分教师对听课不够重视,到场率差,个别老师听课期间说闲话,写东西,迟到,早退,这既是对执教老师的不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

四、几点希望

教师队伍年轻化既是优势,又是劣势。青年教师可以给学校带来活力,带来希望,带来增长点,但同时由于缺乏经验,缺乏深厚的知识功底,缺乏全局性和前瞻性,也会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队伍特别是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也尤为迫切。所以希望:

1、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准确理解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与此同时还要不放松专业课的学习,保证充足的知识储备。

2、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坚持听课评课,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要充分利用备课组活动、教研组活动、同课异构活动的机会,积极开展教学教研活动。

3、教师要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是青年教师,一定要有明确的个人发展目标,并要为此进行不懈的努力。

4、老教师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希望青年教师虚心请教,潜心学习,也希望老教师们能够毫无保留,不吝赐教,为共创我校美好的明天共同努力。

二OO九年十一月

- 9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设计

安塞县第二小学 高丽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页及做一做何练习五的1、3、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知道他们的名称,并能识别。体会面与体的联系与区别。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协作精神。 3、使学生初步感受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四种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 体会面与体的区别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三棱柱、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水彩笔、学具盒、纸70页、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另外老师还给小朋友介绍了一位朋友(三棱柱)。现在老师要举行一场比赛,你们想不想参加?(想)老师说什么物体,同学们就拿起哪一种物体挥一挥。

二、探究新知 1.画一画

今天我们的老朋友给我们带来一些新朋友,你们想不想认识呀?(想) (1)、摸一摸,在物体上初步感知。

让学生从袋子里拿出老朋友(长方体),和老师一起摸一摸,这个物体其中的一个面。问:有什么感觉?指名学生汇报(平平的,光光的),并板书(平面),请同学们注意听,谁会和老师这样说?(我摸得是三棱柱的这个面)指明学生汇报。

(2)、画一画,从图形上直观认识

引导探究:小朋友们,想不想把刚才摸过的形状画在纸上?(想)请小朋友

- 10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仔细观察老师是怎样画的。师示范:必须把物体紧紧按在纸上,用水彩笔沿着物体表面的边缘画一圈,就能画出一个图形。问:你们会吗?(会)请同学们拿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图形,像老师这样画出一个平面图形。

2、展示

比一比看哪些同学画得又好又快。画得好的老师将把它编号后贴在黑板上。 3、分一分

(1)、同桌合作。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 (2)指明学生到黑板前。 (3)集体订正。 4.命名

我们把这类长长方方的叫长方形,正正方方的叫正方形,有三条边的叫三角形,圆圆的叫园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平面图形。板书:(认识平面图形)

三、巩固练习 1.说一说

你身边的哪些物体的面是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指明学生说) 2.游戏(谁回答对问题,礼品就给谁) 3.涂一涂

课件出示:一座美丽的小房子,让学生帮助涂一涂。 4.数一数

瞧,这是什么图?(蜻蜓)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指名汇报,赶快数一数,数好后,指名汇报。

5.知识拓展

课件出示:你知道用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右边的图形。 6.欣赏图片 6.小小的设计师

请同学们用我们今天学习的平面图形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创作出一幅画,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一起认识的平面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圆、三

- 11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角形,请同学们回家后,在家里的物体上找一找今天学习的平面图形。

五、作业(教师补充) 六、板书设计

认识平面图形

长方形

正方形 圆形- 12 -

三角形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长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安塞县第二小学 杜丽

教学内容:教材第42页例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会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2)通过量一量,算一算,议一议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创新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张扬学生的个性,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难点: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应用。 教学准备:卡通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电脑播放动画插曲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部动画片的插曲?喜欢看这部动画片吗? 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部动画片的图片,一起看看吧! 电脑出示图片

(2)回顾长方形的特征

提问:这张卡片是什么形状的?你知道长方形有怎样的特征吗? 说明:长方形中教长的一条边叫做长,较短的一条边叫做宽(同时电脑指示长、宽)

(3)回顾周长的含义

提问:你能说一说什么是周长吗?谁能指一指这张图片的周长

- 13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板书课题:长方形的周长 二、探究体验

(1)组织学生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要求各小组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图片并提问:你能计算出这张图片的周长吗?

那要想算出这张图片的周长,我们先得干什么? ①小组合作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②组织汇报交流 教师板书算法:

③理解(6+8)×2的算法

推导出:长方形的周长 = (长+宽)×2 说明:长方形有四条边,两个长、两个宽

长和宽的长度加起来正好是周长的一半,所以要乘2 (2)比较计算方法 你喜欢哪种方法?

说明:后两种方法都是应用了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点,计算比较简便 (3)通过测量和计算,你知道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要知道什么条件吗? 三、实践应用 1、判断。 2、计算

出示两组长方形,让学生根据数据计算出它们的周长 3、解决问题 四、拓展应用: 1、电脑出示图示

一只蜗牛从C点出发到A点,它有几条路可走?哪条路最近?为什么? 2、电脑出示图

王爷爷在一块长方形的菜地里种了些白菜和西红柿,你能算出西红柿地的周长吗?

- 14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秒的认识》教学设计

安塞县第二小学 张冬芳

教学内容: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实践运用等丰富的学习活动,建立一秒及几秒、几十秒的时间观念。

3、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数学的生活性和应用性,体验成功的快乐,明确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形成对时间的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秒”的具体概念。 教具准备:钟表、多媒体计算机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受秒

1、放录 “奥运会开幕式”让我们共同分享申奥成功时令我们感到无比骄傲和激动的一刻,倒计时:10、9、8、7、6、5、4、3、2、1。

3、揭题:刚才倒计时时,每两个数字之间经历的时间很短,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用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秒”。

[设计意图:借助“奥运会开幕式”播放倒计时的录象,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的广泛应用。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秒”的认识,你知道多少?还想知道什么?体现了“一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人人学习必要的、有价值的数学。]

二、观察探究,建立秒的概念 1、认识秒针

像秒这么小的时间单位,我们该怎样计量呢?老师带领大家去一个地方,出示钟表店图,

谈话:商店里挂着各式各样的钟,仔细观察,你发现钟表店有什么样式的表?指名说一说,钟表、秒表、电子表等。

- 15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老师从钟表店买了个表,出示钟表,请同学们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反馈教师小结:同学们表现很好。钟面上有形影不离的三兄弟,除了我们认识的时针和分针,看又多了一根针,它就是秒针。

提问:秒针长什么样?和时针、分针比有什么不同?先和同桌说一说,再指名汇报。

[设计意图:在对比中,引导学生认识秒针并发现其特征,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在比较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认识1秒

让同学们观察钟面上秒针的走动,发现秒针走1小格表示多长时间。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知道“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板书:秒针走一小格是1 秒)

体验1秒钟。

1秒钟到底可以做些什么?谁知道?你们能不能用一个动作来表示一秒时间呢?

3、认识几秒。

(1)秒针走过几大格的时间计量

让学生观察钟面秒针的走动,知道:秒针走一大格是5小格,是5秒。走2 大格是10秒;走3大格、4大格……

(2)秒针走几大格加几小格的时间计量

课件出示钟面:秒针经过了2大格加3小格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 意见,说出秒针经过的时间是几秒。

(3)设疑:假如老师把秒针拔一圈是几秒呢?

出示课件秒针走一圈是多少秒?,让学生初步感知秒针走一圈是60秒。 4、体验探索,发现1分=60秒。

课件演示秒针走一圈,让学生观察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是怎么变化的?是几分?(教师要提醒学生:“要特别注意分针的走动哟!”)

让学生发现“秒针走一圈是60秒,也是1分钟”。(板书:秒针走一圈是60秒,也是1分钟)

同时得出:1分=60秒(板书:1分=60秒)

[设计意图:探索中感悟。当学生产生探索欲望和兴趣之后,教师所要考虑的应是如何提供适当的条件,让学生在探究中感悟。“你还知道秒针走几大格是几秒吗”的提问,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秒针走动情况的同时,发散性思维得以训练。]

5、体验1分钟。(课本61页“做一做”的第2题) 1分钟能做些什么?

- 16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给1分钟的时间,让同学们分小组中活动:做口算、写字、画画、拼图、等。

小组汇报活动结果。

教师适时渗透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 三、课堂练习 课件显示(略)

[设计意图:在层次训练中,提高学生知识技能,发展学生个性;基础性练习让学生初步学会正确使用时间单位;拓展练习,使学生在笑的气氛中加深了对几个时间单位的把握,同时渗透了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四、课堂总结,谈收获(略) 1、名言欣赏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鲁迅 2、结束语

同学们,时间是1分、1秒积累起来的,今天我们珍惜了一节课40分钟的时间,学习了很多知识,老师相信大家在今后每时每刻都能这样珍惜分分秒秒,做时间的主人。让我们永远铭记古人教诲: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 17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安塞县第二小学 霍东东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科书38--------39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会用直尺画角

3、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孩子们,你们好!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三角尺)它上面有什么?数数有几个?为什么叫它三角尺呢?(因为有3个尖尖的角)对,有3个角,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认识角。

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引导探究 1、指角

师:仔细看看我们的周围哪儿有角呢?谁能指给大家说一说。 (生说师指)

师:请大家再摸一摸这些角,说说它们的样子。(尖尖的) 2、认识角

在我们身边,很多物体上都有角,请看大屏幕: 电脑出示:图片吸管、西瓜、三角板

教师演示吸管部分的角后,提问:你们在其它两个物体上找出角吗? 师:把物体上的这些角画下来就是这个样子(电脑演示)。 师:请大家观察这三个角,看看有什么相同之处。

- 18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导出都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3、学习角的各部分名称

实时告诉学生这个点叫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角的边。指出下面两个角的边和顶点。

师:老师发现大家真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一双数学的眼睛,找出这么多的角,可见,在生活中处处都能找到角.

4、判断

角爷爷要过生日了,它邀请的全是角家族的成员,请你们帮它判断一下,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生找,并问为什么)

下面,请大家自己做出一个角来,会吗? 5、画角

(1)大家对角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那跟着老师一起画角,好吗? 师先示范画角,然后学生独立画角 (2)教有关角的儿歌

6、做游戏了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1)做游戏“超级变变”

师:老师发现还有的同学做出了这样的活动角,你们做了吗?拿出你们做好的活动角,像老师这样移动角的两条边。

师:把角的两条边慢慢张大,张的越来越大,你们发现这个角就越来越怎么样了?把角的两边慢慢张小,我们发现角就越来越怎么样?采访一名同学,现在你的角还是我的角大?为什么?

电脑出示:角的大小与( 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有没有关系呢? 选一个大角和老师的小角比较。

师:课件演示角的两条边延长,角的大小不变。 (2)巩固练习(我是小法官) 7、巩固练习 电脑出示数角 三、拓展延伸

- 19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1)创造一个角

孩子们,你们今天都是最真棒的知道了角得这么多知识,你们自己能创造出一个角吗?可以用纸折,用线拉,用肢体语言比划等

(2)生展示。 四、总结

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生说)

- 20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设计

安塞县第二小学 刘慧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九册“多边形面积的计算”中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

2、能力目标:通过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和平移的思想,并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平等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及过程。

利用知识迁移及剪、移、拼的实际操作来分解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关键是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面积相等转化问题的理解,主要找出平行四边形底和高与长方形长和宽的关系,及面积始终不变的特点,归纳出长方形等积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平行四边形课件,学生准备任意大小的平行四边形纸片、三角板、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渗透转化

请同学们回忆我们已经学过那些平面图形,谁能告诉老师呢?(让学生进行反馈,以唤取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 21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出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的花坛,你们认为谁的面积要大呢?你是怎么知道谁的面积大呢?通过这些问题,促使学生积极动脑猜想,长方形的面积大家会求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如何计算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板书) (三)动手实践,探究发现

1、采取了数方格的方法。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个格子图,你们来数一数它们的面积是多少?通过数格子的方法,并填写表格,从表格中学生很容易观察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相等。这时我启发学生猜想,是不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底乘高呢?刚才我们用数格子的方法来计算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但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当一个平行四边形很大很大的时候,我们也采用数格子的方法来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这就引发学生思考,是否有其他的方法来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

⑴如果有同学说:底×高。 师问:为什么?让他说想法

师:要及时提出表扬,很有想法,敢大胆猜想。接下来就让我们来验证一下这位同学的想法吧。请拿出你手中的平行四边形。

师:先请同学们做上高。问:底乘高你觉得像长方形的什么? 生:长乘宽

师:老师说过把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没学过,那你学过什么图形的面积。 生:长方形

师:你们能不能想办法把你手中的平行四边形利用你带来的工具转化成长方形呢。同桌可以商量。

⑵如果有同学说可以把它变成一个长方形,最好。师就顺水推舟,表扬这个有想法的创意。她想到可以把新知转化成旧知,很好。那就利用你手中的工具想一想怎样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 ⑶如果没有学生提出,师可启发。

在数学上有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叫“转化”,我们可以把新知转化成旧知来解决。同学们想,平行四边形球面积我们没学过,但你学过什么?(长方形)。那你能不能把这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呢?动手操作,四人一小组。

- 22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2,剪拼法,验证猜想

让学生动手操作,想办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操作之后进行汇报,交流自己的验证过程。汇报的时候,剪拼的方法有好多种,在这时,我及时抛给学生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沿高剪开?”引发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思考。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图形并比较,进而讨论:

⑴拼出的长方形与原来平行四边形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⑵拼成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联系? 通过上面问题的思考,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公式的推导有了更深的认识。 接着我让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整个操作过程,使学生真正理解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 然后讨论第三个问题

⑶你能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吗? 生讨论汇报。至少3人。因为这是重点。 然后同桌两人再说,拿着两个图形边比划边说。 师总结:出示课件演示操作过程。同时板书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四) 巩固练习

1:平行四边形花坛的底是6m,高是4m,它的面积是多少?引导学生写完整整个解题过程。

2:一块近似的平行四边形铁皮面积是24平方米。底是六米,求这条底边上的高是多少米?

3师生共同完成81页的第五题。 (五)课堂小结,巩固新知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 23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安塞县第二小学 李苗苗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8—51页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能力目标: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情感目标:能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教学重点】经历比产生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哪些篮球明星?今天老师请了一位超级明星与同学们一起上课,大家高兴吗?

(幻灯出示姚明的照片) 二、探索新知 1、情境一

师: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这几幅图片,看看那几张图片和图A比较像? 生观察,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对各图片的评价也很忠恳,但这只是我们用眼睛去判断的,究竟是否准确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这些长方形的长与宽之间有怎样的倍数关系呢?(幻灯出示长方形呈现在方格纸上)

生观察,集体交流 2、情境二(幻灯出示)

师:要比较马拉松选手和骑车人谁快,必须求什么?(速度) 学生独立解决,指名汇报、交流

- 24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3、情境三(幻灯出示)

师:A、B、C三个水果摊位上的苹果,那家最便宜?这是求什么?(单价) 生独立思考,指名汇报 4、认识比

师:以上每个算式中的两个数是什么关系?(相除)像上面那样,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如:6÷4,也可以表示为长与宽的比是6:4,读作6比4,“:”叫做比号,6是比的前项,4是比的后项,6÷4所得的商1.5就是这个比的比值。

5、即时练习

引导回顾前面几个情境中的数量关系,用比的方式说一说,写一写。 6、求比值

师:怎样求一个比的比值?

生: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就是比值。 三、课堂练习

1、说一说(见课本50页)

2、汇报课前搜集到的比的有关知识。 3、练一练(课本51页第1、2题)

鼓励学生把题中的数量关系写成比的形式,并求出比值。 四、知识延伸

1、讨论比与除法、分数的区别 2、了解足球比赛中常出现的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是怎样学习的?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比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得比。 6 ÷ 4 = 6 : 4 = 6 = 1.5 4 前项 后项 比值 a÷b=a:b=

a (b≠0) b- 25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安塞县第二小学 刘百叶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七册75页~76页,例1~例5。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分数,能正确地读写分数,掌握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借助直观演示、操作、观察、概括,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

3、体验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 教学难点: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几分之一”的表象。 教具准备:多媒休课件、月饼、纸制韩国国旗等。

学具准备: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圆形纸各3张,水彩笔1支。 教学程序: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西游记里的故事吗?边播放课件,边讲故事:有一天,唐僧师徒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走得又饿又渴。这时刚好路过一个桃园地, “哇,好大的桃子呀!”八戒见了直流口水说:“师傅可以吃桃子吗?”唐僧说:“吃桃子可以,不过我得先考考你。”

唐僧说:“有4个桃子,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个?请写下这个数。” 猪八戒很快就写下了这个数。(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数是什么吗?) 唐僧又说:“有2个桃子,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个?请写下这个数。”

猪八戒想了想,又写下了这个数。(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数是什么吗?) 唐僧见猪八戒回答得这么快就说:“很好,那么1个桃子,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个?该怎么写?”这可把八戒难住了。

同学们,你们知道每人分几个吗?(有的说每人分一半,有的说每人得半个。)半个桃子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停顿片刻,学生无言以对。)看来同学们想不

- 26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出该用什么数来表示,没关系,今天老师特意请了一位新朋友来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难题。它就是——分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分数的初步认识。(出示课题)

二、观察操作,探求新知 1、借助形象,认识。

多媒体演示平均分月饼,问: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老师把这个月饼怎样了?(切开了)两块月饼的大小怎样?(同样大)说明老师怎么分?(平均分)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整个月饼的多少?(一半)一半是日常生活中的说法,用数学语言来说,是整个月饼的二分之一。(同时在其中一块月饼上标出分数。)(教师板书 )短短的横线表示平均分,横线下面的2表示平均分成2份,横线上面的1表示1份,这个数读作二分之一。全班同学读一读这个数。(生读)这一块是这个月饼的,(指另一块)这一块是这个月饼的多少呢? (也是 )

现在谁能用一话把刚才分饼的过程说完整?(刚开始学生说不完整,老师不急于下结论,多让几个学生说。最后概括出: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板书)这句话中你觉得哪些字词很重要?(学生各自发表见解,说出自己觉得重要的字词)教师先给予肯定:其实同学们说的那些字词都重要,那究竟哪些更重要呢?

师出示不平均分的圆。如果像这样分,每一块能不能用 表示?(不能)可见这里能不能漏掉“平均”两个字?(不能)

多媒体闪烁每一份。“每一份”是什么意思?(两份都是它的 )所以这里强调“每一份”

这句话中“它”是指谁?(这里的整个饼)老师从口袋中拿出一个比大屏幕上的饼小得多的真饼,问:能不能说这里的每一份是我手上的这个真饼的?(不能)可见这里的“它”字重不重要?(重要)能

请全班同学齐读表示 意思的这句话。(重要字词重读) 2.仔细观察,认识。

多媒体演示平均分成三份的圆形。教师提问:这个圆形被平均分成几份?(3份)涂阴影的部分能不能用一个分数来表示?(能,表示 )(教师板书 )只有这一份是它的三分之一吗?(另外两份都可以表示它的)

- 27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谁能用一句话说说 表示什么意思?(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三份,每一份是它的 )你看××同学说得多好呀,全班为它鼓掌,谁还想说?这么多人想说,老师给你们一个机会,请同桌的两人互相说一说。(留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时间)请全班同学一起说说的表示意思。“它”指的是谁? (这个圆形)

3.动手操作,认识 1。

刚才我们认识了 、 ,接下来还想认识什么分数?( )(教师板书 ) 现在请你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四人小组先研究研究,再分工合作,用不同形状的纸分别折出它的,并用水彩笔画出阴影。看哪一组的办法多。

教师在黑板上展示学生的各种不同折法,请同学到台上当小老师评讲各种折法正确与否,并说出道理。(说得不正确或不足的,老师不过早下结论,由其他同学补充完整)问:为什么折法不同,但都能表示出?(不管怎样分,只要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它的 。)

4.自主学习,认识、 。

我们已经认识了分数这个大家庭里的3位成员,还有许多分数想和我们交朋友,你们愿意和它们见面吗?下面请你们打开书76页,自学例4、例5。

例4、(1)看书,填空。(多媒体出示。) (2)学生汇报,订正。

(3)教师指阴影部分问:它为什么能用表示?

例5、 (1)请学生到台上当小老师讲解:把1分米线段平均分成10份,这一份是它的 。(投影出示)

(2)你们有没有问题要问这位小老师?

生1:你怎么知道这一条线段是1分米呢?(题目告诉我们的呀) 生2:除了那里能表示 ,还有没有哪一段能表示 ?(有,这里、这里----都是这条线段的 )

生3:那这条线段上共有几个 呢? (10个 )

学生的问题由学生回答。若学生提不出好的问题,老师可以对台上的同学提问。

三、归纳认识,学写分数

- 28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1)、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月饼的 ,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就是这个圆的 ,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个长方形的 ,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这条线段的 。通过这些例子,你发现了什么?(把哪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那个物体的几分之一。)

(2)、像1/2、1/3、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指黑板上的分数)你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吗?请在76页上找答案。(请学生说,师板书)

(3)今天学的分数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分子都是1。)今天我们所认识的分数是几分之一的分数。

(4)写分数时我们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下面就来写几个分数,看谁写得漂亮。(强调书写格式)

(1)十分之一 (2)九分之一(3)分母是8分子是1的分数 (4)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20份,每份是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学生写完后一起读这四个分数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 做一做第2题:哪个图里的涂色部分是对 ,在( )里划√。(题目略)

2、 抢答题,看谁反应快:哪个图的涂色部分能用分数表示,请说出来。(题目略)

3、 当小画家:在每个图中选适当部分涂上颜色表示它所指定的分数。(题目略)

4、 生活中处处有分数,你能从实物图中找出分数吗?

学生不理解韩国地图里有 时,教师拿出准备好的纸制韩国地图把图中被平均分成两份的圆形取下对着平分线剪开比较大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

5、 请你联系生活实际,从身边找一找分数。 (教室里窗户上有四块大小一样的玻璃,每块是它的) (教室里的电视柜的门被平均分成2块,每块是它的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最喜欢的分数是哪个?还有什么问题吗?

- 29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安塞县第二小学 谢妮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7页例1 。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使学生通过观察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观察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

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

让学生根据看到的物体形状判断观察者所在的位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出示玩具猜一猜:它是一个什么玩具? 2、游戏:说出口令学生指出方向。

3、 导入新课 :从不同的方向看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一样吗?所以,我们就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这样才能看到事物的全貌。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二、 探究新知

1、 出示玩具模型,组织观察。

(1)同学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介绍:这是一辆玩具机器人,今天我们就先来观察这辆汽车。

(2)指定观察的位置,并进行观察。

我们大家和他们一起观察好不好?同学各自看看,然后说说你是站在汽车的什么位置上,看到的又是些什么?

(3)男女分别观察你所看到是哪一面?

(4)用双手制作照相机,把你看到的拍下来说给大家听!

- 30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小结:我们一起从前后左右上下观察了这辆汽车,所以才了解了汽车的全貌,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不能说一说我们应该怎样观察一个物体?

2、出示课件:小汽车

(1)请同学想一想他们是怎么观察? (2) 提问:下面这些图形是谁看到的? 三、巩固练习,运用新知。 (1)课本67页做一做。 (2)出示课件分别是谁看到的? 四、总结 故事的形式总结。

- 31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合理安排时间》教学设计

安塞县第二小学 高华丽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12----113页的内容及相关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实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2、能力目标

(1)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积累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3、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探究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例2教学

1、星期天小明家的门铃响了,原来是李阿姨到小明家去做客,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2、想一想你平时沏茶的时候都需要做那些事? 3、我们来看看小明沏茶的时候都需要做那些事。出示

4、小明要做这么多的事,请你帮小明想一想他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才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用教具摆一摆,然后算一算,你们安排的方法需要多长时间?(四人小组操作)

- 32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5、学生汇报:

方案A:洗水壶→接水→烧水→洗茶杯→找茶叶→沏茶 方案B:洗水壶→接水→烧水→沏茶 ↓ 洗茶杯 ↓ 找茶叶

6、通过比较,我们发现方案B所需时间最少(1+1+8+1=11分钟) 7、教师小结:这样安排能使客人最快喝上茶,我们说最快能使客人喝上茶的安排叫合理安排时间。以后我们在做事情时会合理安排时间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学广角的知识——合理安排时间,板书课题:合理安排。(刚才的方法都是通过同时做几件事才节省时间,我们在做一些事时,能同时做的事情越多所用的时间也就越短。)

8、巩固应用:这样的安排合理吗?A、为了提高学习质量,强强在走路时认真看书。B、 为了节省时间,红红边吃饭边看电视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C 、早上丽丽在妈妈做饭时洗脸刷牙。

谈谈你的想法 二、例1教学

1、中午了,小明的妈妈留李阿姨吃她拿手的烙饼,出示例1图。 2、想一想,如果只烙一张饼,需要多长时间? 3、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4、如果要烙两张饼,最快要用几分钟?

5、你是怎样想的?(一个平底锅每次可以同时烙两张,所以烙两张饼的时间和烙一张饼的时间是一样的。)

6、你们同意吗?(我们烙两张饼的时候,可以同时烙两张饼的正面和反面,所用时间是6分钟。

7、如果李阿姨、妈妈和小明每人各吃一张饼,一共需要烙几张饼呢? 8、请你们帮妈妈想一想,她应该怎样烙才能让大家尽快吃上饼?(小组交流,并算出所需时间)

- 33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9、学生比较选择最合理的安排方法

10、 教师演示,烙三张饼的最佳方法和最短时间。教师操作。指名上台操作。

11、想一想,如果要烙4张饼,怎样烙才能尽快吃上饼呢? 12、为什么要2张2张地烙?

教师:烙4张饼的时候,我们可以2张2张地烙,需要12分钟。

如果要烙5张饼,怎样烙才能尽快吃上饼呢?(小组讨论你采取哪种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烙5张饼的时候,可以先烙2张,再用最佳方法烙3张,所用时间是15分钟。

13、想一想,如果要烙6张饼,怎样烙才能尽快吃上饼呢?

14、细观察表格,想一想,如果烙7张、烙8张、烙9张烙10饼张,分别最快需要几分钟?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学生回答, (1)每增加一张饼,所用时间增加三分钟;(2)饼数乘3,就是所用的最短时间。

15、谁能很快地告诉大家如果烙50张饼最快需要几分钟?如果烙100张饼最快需要几分钟?

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在数学广角里遇到的问题,生活中也会经常遇到,我们只要合理的安排事情,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三、迁移巩固,掌握新知

同学们刚才在解决问题时经过个人努力和小组合作探究终于找到了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案。

游乐场上有一个场地射箭,有一个场地骑车,射箭和骑车一次都需要用4分钟,妈妈﹑李阿姨和小明3个人两种都要玩到,最少需用多少分钟呢?

四、拓展练习,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老师也特别擅长烙饼,老师家有一个平底锅,一次能烙4张饼,一张饼需要4分钟﹙每面需要2分钟﹚,我烙了6张饼只用了6分钟,你们觉得我是怎么做的吗?

五、课堂总结

师:看来运用数学知识合理的安排事情,不光会使我们的生活更有规律,还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 34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安塞县第二小学 高荣荣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并发挥想象,理解寓意。

过程与方法:抓住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朗读感悟,了解它们对天产生不同看法的原因,从中受到启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文中懂得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寓意及成语“坐井观天”的含义。 三、教学方法 读议结合法、体验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白纸一张。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分散难点。

1.喜欢和朋友做游戏吗?(喜欢)看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新朋友是谁?(师在黑板上贴“青蛙”和“小鸟”图)

2.我们怎么和它们做游戏呢?请大家拿出桌上的纸,像老师一样卷成圆筒状,然后透过圆孔看黑板,说说你现在看到的和刚才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刚才,青蛙和小鸟我都能看到,现在我只能看到了小鸟。) (刚才,青蛙和小鸟我都能看到,现在我只能看到了青蛙。)

(刚才,我能看到整块黑板,现在我看到的黑板只有纸筒口那么大了) 3.你看,我们的朋友青蛙张着嘴,好像在说:“朋友们,你们观察得真仔细,

- 35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我们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呀!我坐井观天也是这种感觉呢。”(板书:坐井观天)

4.“坐井观天”什么意思呀?请大家翻开语文书,看看书上的插图说说。(坐在井里看天)

5.呀,青蛙还没坐到井里呢,谁来帮帮它?(学生贴图)

这井呀,就好像是我们刚才卷起的纸筒,大家猜一猜,青蛙坐在井里看到的天会有多大?(板书:井口那么大)这是怎么回事?(青蛙坐在井里,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

6.瞧,我们的另一位朋友小鸟飞来了,它边飞边叫,好像在说:“小朋友们这么快就知道了青蛙出错的原因,真了不起!可我们的朋友青蛙还不知道呢!它一直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为这事,我还和它争论了起来。”小鸟在哪个地方和青蛙争论,请大家默读第一自然段回答。(井沿)井沿是哪个地方?在书上指一指,上台把小鸟贴在井沿上。

二、朗读课文,探究重点。 (一)、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顺、读准音。

2、指名学生分段读课文。其他学生注意正音并回答如下问题: (1)、青蛙的观点是什么? (2)、小鸟的观点是什么? (二).再读课文,深入学习。 1、读第1自然段。 理解 “井沿”一词。

(1)、课件出示动画,帮助学生理解。 (2)、学生上台贴图,巩固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2.读青蛙和小鸟的第一次对话。

(1)、指导朗读课文第一次对话。“你从哪儿来?”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2)“我从天上来……”要用叙述的语气读,语调要平缓。 重点理解“一百多里”:

师:读一读,想一想,一百多里究竟有多远呢? 生:一百多里很远…

- 36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让我们跟着小鸟一起来飞一飞吧!我们一边飞,一边说一说:飞呀,飞呀,我们飞过了什么地方,来到了哪里,又飞过了什么地方,来到了哪里。(点击课件演示动画)

师说:小鸟飞累了,飞渴了,落在了(井沿上)

可是,小朋友们知道吗?我们才飞了一百多里,仅仅是天的很小很小的一部分。看来,天确实是(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3.读青蛙和小鸟的第二次对话。 1、理解“大话”的意思。

师:谁来说说大话是什么意思?谁也来说说大话? 指导朗读青蛙说的话。 2、理解“无边无际”。

课件出示大海、草原、沙漠、天空图片,让学生用无边无际来说一说。 ______是无边无际的。

指导朗读小鸟说的话,读出天的大。 4、学习第三次对话

设疑:(1)、青蛙为什么要笑?(2)、小鸟为什么要笑?

指导朗读第三次对话。表现出青蛙很自信的语气,小鸟耐心劝告的语气。 三、拓展延伸,揭示寓意。

1、如果你是这只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后,你会跳出井口来吗? 2、你会看到些什么?说些什么?(课件出示青蛙出井) 3、对比青蛙出井前后的所见所闻,感悟寓意。

4、这是一只怎样的青蛙?(引导学生理解自以为是、目光短浅) 总结:坐井观天这个故事就是批评那些目光短浅、自以为是的人。如果同学们不想成为井底之蛙,以后就应多听、多看、多问、多想、多学习,才会有进步,才会像小鸟一样见多识广。

- 37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设计

安塞县第二小学 高彩彩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3、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教学重点:用不同语气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

教学难点: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学会欣赏别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棵树宝宝,(出示课件)它们分别是------《小柳树和小枣树》。(板书课题)这节课有这么多老师也想认识它,想知道它们是怎样的两棵树宝宝?

二、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学生对照拼音自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感悟体验。

1、结合课文插图用心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小柳树和小枣树外形特点的词句,以及描写他们的语言的语句。遇上不明白的地方作上记号。 2、生自由汇报,师相机引导。

你准备抓住哪些语句把小柳树和小枣树的外形特点表现出来呢? (1)外形方面: ①小柳树和小枣树长得一样吗?你能用哪些词说说它们的样子?(相机板书)

学生发言:

生1:小柳树的腰细细的,树枝绿绿的,真好看。 生2:小枣树树枝弯弯曲曲的,一点儿也不好看。

春天的小柳树长得真美,小柳树的腰好细啊,枝好绿啊。你一定喜欢小柳树,

- 38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那你把喜欢它的感觉读出来。

指导读出小柳树的美。

②春天到了,小柳树和小枣树身上发生了什么变化吗?

生1:春天,小柳树发芽了。过了几天,小柳树的芽儿变成小叶子,她穿上一身浅绿色的衣服,真美!

生2:小枣树还是光秃秃的。 指导读出春天里的小柳树的美丽。

(1)老师觉得他读得很美,如果能读得仔细一点就能读得更好,小朋友们用自己的感觉来试试。

(2)这个地方跟老师读一下“小柳树的芽……”

(3)谁能把小柳树的美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可以加上动作。 学生评议后再读。

③小柳树越来越漂亮,也越来越骄傲。难道小枣树一直就光秃秃的没有任何变化吗?

从哪个词最能看出此时小柳树的心情?(得意)进行换词练习。 指导学生表演朗读出小柳树在风中舞蹈的美丽姿态和得意的心情。 (2)语言方面

①小柳树确实长得太漂亮了,那么看着旁边一点儿也不好看的小枣树,它是怎么说的呢?

生:“喂,小枣树,你的树枝多难看哪!你看我,多漂亮!” 从小柳树的话里你听出了什么?(瞧不起、神气、骄傲) 读了小柳树的话,你认为它怎么样?读中感知小柳树的骄傲 谁能比她读得更神气?范读。加上动作表情读。

②春天来了,小柳树发芽了。过了几天,小柳树的芽儿变成小叶子,她穿上一身浅绿色的衣服,真美!

这一次小柳树又对小枣树说了些什么?你又听出了什么?

小柳树更加得意骄傲了,外表比原来还漂亮的她,和光秃秃的小枣树形成了更为鲜明的对比。

③对比两次说的话,小柳树第二次说话时要比第一次显得更加骄傲得意(表

- 39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情和语气)。

“喂,小枣树,你怎么不长叶子呀?你看我,多漂亮!”

更加骄傲,瞧不起小枣树,语速放慢,语调上扬。做出动作,范读,指导。 ④小枣树长得不好看,是不是就没一点用处,就什么也比不上小柳树呢?秋天不知不觉来临了,关注一下小枣树什么样了?读课文。(板书:结果实)指导读有关句子。

⑤小柳树会结果实吗?这下小枣树该好好嘲笑一下它了吧?到底有没有?在课文中找到它们的对话读了就明白了。

(1)、看到小枣树结了满树枣子,又受到人们的喜爱,小柳树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2)想象:如果你是小柳树,你觉得此时小枣树会说她什么?, (3)小枣树没有这样说,看到小柳树能及时地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小枣树说她什么了呢?

生1:春天小柳树发芽长叶早;秋天落叶晚;虽然不会结枣子,但长大了可以让人们在树阴下乘凉。

(4)从小枣树的话中你看出了什么?

师帮助总结出小枣树宽容大度,谦虚,发现小柳树的长处夸奖她。 指导反复朗读小枣树的话,读出宽容、谦逊。

(5)读了小枣树的话,你有什么想法吗?听了小枣树的话,小柳树会有什么想法呢?

(6)师生分角色读对话,感悟小柳树态度的转变。

师读小柳树的话,生读小枣树的话。体会低下头的心情和感受。 生读小柳树的话,师读小枣树的话。反复教读,强调低着头。 (7)让我们齐读小枣树的话,细细地体会枣树的为人。 四、生质疑还不明白的地方,师生共同释疑。 五、自由畅谈,升华主题:

(1)今天我们认识了两位伙伴,小柳树和小枣树,你更喜欢哪一位?为什么?

小结:小枣树不因自己长得没有小柳树好看而泄气,也不因为自己能结又大

- 40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又红的枣子而自大,相反还夸奖小柳树。但是,老师也喜欢小柳树,因为小柳树长得很美,是春天的使者。同时,小柳树还能及时地认识到自己的缺点,相信他以后肯定会改正,这一点,老师也喜欢。

(2)夸夸我的好同学。用几句话来夸奖他身上的闪光点。

(3)教师总结:同学们,无论是小枣树、小柳树,还是其他的任何事物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但是它们总是把最好的东西献给了大家。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人,发现美的眼睛。我们也要向小枣树学习,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并真诚地赞美他夸奖他。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多多发现别人的优点,改正自己的缺点,不断地取得进步,正所谓“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六、板书设计;

15 小柳树 和 小枣树 绿绿的 弯弯曲曲 又细又长 光秃秃 跳舞 结果

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短处

- 41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四季》教学设计

安塞县第二小学 黄文梅

【教学目标】

1.巩固本课所学生字,拓展学生生活中识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结合图文,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找朋友”歌曲,师生拍手。 师:孩子们听出了是什么歌儿了吗?

师:好,老师就来和大家一起玩“找朋友”的游戏,等会儿老师出示拼音卡片,你们赶快找生字宝宝卡片进行抢答。(师生活动)

师:你太能干了,祝贺你成为今天的“识字大王”,并奖给你一个奖品。 二、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师:大自然可神奇啦!她有四个非常可爱的女儿,可以让花儿变红,草儿变绿;可以让太阳变成火球,晒得我们直淌汗;可以让红红的果实爬上枝头;还可以呀,让世界一夜之间变得一片雪白,想和这四位小姑娘做朋友吗?

(师在黑板上贴出: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师:我这里有几幅美丽的四季的画儿,谁来给它们找一找家呢? (生上台贴画。)

师:一年四季的景色可真美,一位作家爷爷把它写成了一首儿歌,这节课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这首儿歌,去听听、看看。

(课件显示课文内容,并伴有配乐朗读录音) 师: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生答,并简单说说喜欢的理由。)

师:想读吗?读你最喜欢的季节,要读出喜欢的语气。

- 42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生自由朗读。)

师:孩子们读得真好,现在,有谁愿意把他最喜欢的季节读给大家听。 (抽生读,评,并指导“尖尖”“圆圆”“鞠躬”“一挺” 的读法。) 师:所有的孩子都想读,那么,去读给你的同桌和好朋友听吧,读时,还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

(生自由读。) 看图并指导背诵。

[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强语感,发展语言。课文的内化是孩子们学习书面语言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学时必须让孩子们直接去感受语言,积累语言。一年级的孩子正处在阅读的起始阶段,所以借助色彩鲜艳的贴图、动画、音像等手段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之中,产生好奇心、求知欲,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去感受四季的不同特点,从而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读好课文。]

三、拓展识字,训练说话

师:你们收集的与四季有关的生词卡或句子都带来了吗?想不想告诉小组的同学你的生词卡怎么读?是什么季节的景物?

(学生小组内互认互读)

师:想把你的生词卡让大家看看吗?再教教大家怎么读,好吗? (学生上台展示,教读。)

生一:我带来了“燕子、雪人”。它们分别是春、冬的景物。 生二:我收集的卡片是“游泳、打雪仗”。

师:通过合作学习,孩子们认识了更多的景物,小朋友想不想当小作家,自己来编儿歌。

师:我这里有几个漂亮的帽子,你能根据帽子上的景物来编儿歌吗? 生一:(戴黄叶头饰)“黄叶飘飘”,她跳着舞蹈说:“我是秋天”。 生二:(戴灯笼头饰)“大红灯笼高高挂”,他高兴地说:“我是冬天”。 生三:(戴西瓜头饰)“西瓜圆圆”,他挺着大肚子说:“我是夏天”。 师:编得真好听,其余的小朋友也能像他们一样编得这么好吗? (生自由编儿歌,情绪高涨。)

- 43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培养学生时时、处处有语文、学语文的意识,引导孩子们将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触角向课处延伸、向生活延伸。教学中创设了生活中识字、认识事物,当小作者编儿歌的情境,不但让学生产生了新奇感,而且运用了所学知识。]

四、感情升华、动用操作

师:看,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课件展示四季的美丽画面,生发出赞叹声) 师:四季的景色美吗? 生:(齐)美。

师: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四季的喜爱之情吧!你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把自己喜欢的季节画一画。

师总结:孩子们四季很美,那是大自然妈妈的杰作,你们想让她变得更美吗?那你们要好好爱护保护她,这样她才会更美丽。生:(高兴地)好!

- 44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猫》教学设计

安塞县第二小学 陈梅

一、设计思想

力求突出课文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作者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人爱猫,猫亲人的美好情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享有个性化的、自由的发展空间,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力求两者的和谐统一。

二、教材分析

这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篇老舍先生描写动物的文章,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尤其是在写猫的性格时,是将看似矛盾的事情一一列出,使猫的性格古怪鲜明生动。老舍先生对猫爱同儿女,无论是古怪还是淘气,在他眼里都是十足的可爱,而且老舍先生是通过平实无雕琢的语言将猫的形象描写的栩栩如生。全文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对生活的热爱,“人爱猫、猫亲人”,为我们创造出一个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课文中采用了总分式的构段方式,按猫的性格古怪和满月小猫的特点可以把文章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为总起,第二部分以“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为全段总起,同时,也以“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为过渡句,将前后两部分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

本组是小学阶段第一次提出了用比较的方法来阅读。本课课后就以“阅读链接”的形式推荐了周而复和夏丏尊写猫的片断,意在引导学生与老舍先生的《猫》进行比较。通过比较,不仅可以感受作家笔下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还可以了解课文在表达上的不同特点。

三、学情分析

本文结构完整,层次分明,语言浅显易懂,优美朴实。对已经有一定阅读能力的四年级学生来说可以放手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情况下,自主分析、研究、感受。

四、课前准备:

教师:查阅相关资料、教学课件。

- 45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五、教学策略与手段:

通过引导学生有层次地、反复地朗读课文,从读中理解、读中品析、读中感悟。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景,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猫的可爱和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六、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古怪、任凭、屏息凝视、变化多端、跌倒、枝折花落”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继续练习默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抓重点词句,理解大猫的性格,小猫的淘气可爱,体会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4、激起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七、重点难点:重点:体会猫的性格特点和可爱 难点: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 八、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猫》(板书:课题)(出示课件),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老舍笔下的这只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性格古怪、淘气可爱)2、“古怪”是什么意思?(非常特别,让人难以捉摸)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过渡: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找出写猫性格古怪的句子。(出示课件)

1、(生)边读边找 2、汇报句子(指名汇报)

3、有关猫性格古怪的句子(出示课件)

4、读这些句子,看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哪个词体会到的?(汇报后出示课件)

5、抓住猫的“尽职”讲解

(1)什么是“屏息凝视”(控制住呼吸,聚精会神的看) (2)那让我们也选一个目标“屏息凝视”10秒钟

- 46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3)屏息凝视10秒钟后你有什么感受(指名回答)

过度:我们屏息凝视了10秒钟,就感觉到很累,而猫“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1)从这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猫捉老鼠是很专心,很有耐心,也很有决心)(你能不能把它读出来呢)

(2)那老师现在要考考你们,看看你们是否真的明白了?(课件出示练习) 做练习后给出评价、鼓励

6、通过学习,你们能把猫的老实、贪玩、尽职读出来吗?(谁来读读)(评价)

小结:在尽职这一点上,我们都应该向猫学习。 (三)、学习2、3自然段

过渡:还有什么地方体现出了猫的性格古怪呢? 出示自渎要求:

1、请同学们默默读课文2、3自然段,找出写猫性格古怪的句子。 2、读找出的这些句子,看你能体会到什么? 课件出示相关的句子并理解相关的词:

(1)“蹭”是什么意思?从这个字你能体会到什么?(人们爱猫,猫爱人们) (2)那这里的“小梅花”指什么?(猫的脏爪印) (3)从这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老舍很喜欢猫) (4)你还能从这段的那些句子中看出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 (指名说)(出示:猫的叫声丰富多腔----变化多端)

(5)老师也很喜欢这句,想想看,这多种多样的叫声是不是一次就能观察到的呢?(不是,得经过长时间观察,多次观察)

(6)那叫声背后一定有许多有趣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想象(课件出示练习:师引读,生发言)

(7)讲解胆小、勇敢 (四)、学习第4自然段

(过渡:这是一只多么有趣的猫呀!它胆小又很勇敢,还会丰富多腔的叫唤,老舍先生多么喜欢它呀!可是它更喜欢淘气可爱的小猫)

- 47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1、(课件出示)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画出写小猫淘气可爱的句子。 (1)汇报找到的句子,读句子,谈体会。

2、那你们能把小猫的这种淘气可爱和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吗?(指名读)

总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老舍先生笔下的这只猫既性格古怪又淘气可爱,这是作者细心观察、热爱生活的结果,让我们也学习作者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五、拓展延伸: 小练笔

你能用老舍的口吻,把,“猫什么都怕的”性格特点用具体事例写出来吗? 作业:

观察身边的一种感兴趣的小动物,记观察日记。 板书设计: 猫

淘气可爱 性格古怪

老实 贪玩 尽职

- 48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蜜蜂》教学设计

安塞县第二小学 谢喜兵

设计理念:这篇课文是法国作家法布尔,以第一人称写了他所做的一个试验。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作风。课文叙述线索清楚,情节完整。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在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作者观察、思考、试验的方法和探索的精神。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自主、合作、探究“是现代意义上的学习方式,而在此意义上建构的个性化阅读是解读现代语文学习的神奇撬杆.本课教学力求引领学生亲历“探究“过程,在充分展开默读训练,语言感悟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文本所蕴含的精神,豁然享受语文之美。

教学目标

1、学习默读课文,感受说明时语言运用的准确,并能积累好词佳句。 2、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难点:体会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这篇文章给我们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设计意图】重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形成,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法布尔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呢?(引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板书:听说) 2、同学们,我们校园里有一朵花,它的花瓣与众不同,是五颜六色的。听到这件事后,你想说什么?或做什么呢?

3、法布尔在听说了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后是怎么做的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说明他不盲信,讲究事实,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 49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语感悟文本是三年级阅读训练的重点,但也常常是三年级孩子的一个难点。为了降低难度,让学生更好地感悟“听说”一词的含义,特在此环节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在联系实际的深刻体会中感悟 “听说”所蕴含的法布尔求实的作风。 三、学习第二至五自然段

1、那么他是怎么做试验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笔画一画他所做的事。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年级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默读。而在默读中边读边画,可以促进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 2、抽生汇报他所做的事,你能用““先……接着……然后……最后……”来说一说吗?再给你的同桌说一说吧!(板书:捉蜜蜂 做记号 叫女儿等 走两里多路 放飞蜜蜂)

【设计意图】对于较复杂的内容,交给学生用一定的句式组织语言,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并把语言的实践与内容的感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在实践中通过同桌互说的形式,让每个孩子都得到了训练提高的机会。 3、再次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去掉文中的一个步骤行吗?再在小组里讨论一下。然后全班汇报。(体会法布尔严谨的科学作风)

【设计意图】第二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段落之一。也是充分体现法布尔严谨的科学作风的段落。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进行的小组讨论与全班交流可以让学生在生与生、师与生的合作学习与交流中,逐步学会阅读。 4、读到这里你想对法布尔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上一环节的学习,心中的情感早已溢满于胸,喷薄欲出了。此环节可以给学生提供很好地表达自己个性化阅读体验的机会。更让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得到一次升华。

5、放飞了蜜蜂后,“我”想了些什么?为什么“我”会这样推测呢?(同桌同学讨论)

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法布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6、假如你是作者,听到蜜蜂回来了你的心情会怎样?

7、作者和小女儿此时的心情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激动)你认为怎样读

- 50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才能表达他们的心情。(指生读,大家评议。)

【设计意图】抓住朗读训练点,充分地进行朗读训练,培养学生语感,在读中感悟人物内心。

10、已经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是否能得出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的结论呢?为什么?

11、那作者最后是怎么得出结论的呢?请大家默读第5自然段,找出能说明结论的句子。(这样,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12、谁来读一读这一句。并请说一说你这样读的原因。(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 “准确无误、确确实实读”的意思。)

【设计意图】这是文中的第二个朗读训练点,在朗读中将词语的理解溶入了学生个性化的朗读体验之中。

13、二十只蜜蜂中有十七只飞回来了,能说明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了吗?还有三只蜜蜂去哪了呢?

【设计意图】在学生多元化的解读中,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四、反复朗读第一段。

1、出示第一段:同学们,读到这里,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还是听说的吗?那么法布尔可以肯定地说 (生读: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此时他的心情多么地激动,他兴奋地对人们说: (生读: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他可以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布 :(生读: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设计意图】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这个结论并没有在文章中直接呈现,此时,通过对第一自然段的改读,及在教师引导下的一句三读,使学生从中得到了感的迁移,情的激发,智的启迪。从而体察作者透过文字传递的感情。 五、学习最后一段。

1、除此之外,法布尔还得出了什么结论。(齐读最后一段)

- 51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2、在这个结论中,可以肯定的是(蜜蜂辨认方向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无法解释的是(能辨认方向的本能。) 3、对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4、根据学生的提问,着重理解“本能”的意思。并举例说明。 5、自由读读资料袋里的内容,里面说的蜜蜂会跳舞,它们就是这样认路的吗?怎样才能找到真正的原因呢?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本课正好适合对学生创造潜能开发、科学态度和方法熏陶的培养,因此,紧扣末尾这一结论,引导学生质疑,解疑、再生疑,促使学生去主动发现、自主地探究。

六、拓展延伸:

看来,自然界的确有无数解不开的奥秘。由于法布尔生活在离我们现在100多年前,当时的研究条件肯定十分有限,他不能解释这种本能。在几十年后,有一种研究结论,你们听听有没有道理。(教师讲述奥地利生物学家费里希的研究成果)如果同学们对蜜蜂的知识感兴趣,可以去查查资料,自己再做一番探究。 【设计意图】资料的适时补充,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了距离孩子年代久远的事实,从而更好地感悟法布尔求实严谨的科学作风。 七、作业布置:

1、把文中你喜欢的词语、句子抄下来。 2、课外阅读:《昆虫记》《木木的昆虫日记》 板书设计:

14蜜蜂

听说 做试验 得出结论 仔细观察 善于思考

【设计意图】板书很好地展现了课文脉络,揭示了课文主旨,做到了简洁明了。

- 52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复习三》教学设计

安塞县第二小学 冯彩霞

一、教学要求:

1.比较形近韵母.熟练拼读音节。

2.正确、熟练地认读词浯,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训练。 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音节卡片,词语卡片; 三、教学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演示多媒体课件:茂密的大森林。

1.谈话激趣: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森林里可热闹了!动物们正在举行-场生动的运动会呢!瞧,运动员们举着牌子雄赳赳地走来了!

2.课件出示兔子、企鹅、小熊举着韵母牌子。 3. 你们认识他们的名字吗?能准确地读出来吗? 在小组中试一试。教师巡视。

4.拼读音节练习:这些复韵母马上就要和声母交朋友了,大家认得它们吗?-起来试试!

出示音节:bei、bie、mei、mie,diu、dui。(开火车读,男同学、女同学读,全班读)

这些可爱的音节在森林里迷了路,谁能把它们送回家?把音节贴在相对应的韵母下面,并领着大家读一读。(领读、齐读)

5.小结:刚才这些复韵母长得可相像了,不仔细辨认很容易出差错,如果你仔细看,认真学,就一定能读准它、记牢它。不信,我们来试试。

出示复韵母:ai一ao,ou一iu ei er,ui-iu一er。(同桌互相读、指名读、全班读)

6.拼读音节练习。(自由读、领读、全班读)复习两拼和三拼方法。 (二)、 拼读音节:

- 53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1.过渡:运动员个个你争我夺,它们的啦啦队也不甘示弱。看看,他们都是准?出示课件。

2.看图说说它们的名字:乌龟、袋鼠、鸵鸟、柳树、梅花、小桥。 3. 出示音节,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快速读出音节。 4.检查交流。(个人读、开火车读、全班读)

5.出示课件。(演示音节与图连线)你们也能像老师这样把音节和对应的图连成线吗?动笔在书上试试看。

6.交流检查,全班齐读。 (三)、课间休息

边背字形歌,边做手指操。

aaa,a和i组成ai iii,i和u组成iu aaa,a和o组成ao iii,i和e组成ie eee,e和i组成ei u u u,u和i组成ui eee,e和r组成er üüü和e组成üe (四)、游戏 1.谜语: 身 上 背 着 锅 锅 上 花 纹 多 你 若 欺 负 它 头 儿 往 里 缩

2.圈出儿歌中你会拼的音节,读给同桌或你的好朋友听。

- 54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教学设计

安塞县第二小学 牛亚宁

基本理念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关注学习兴趣,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充分利用多媒体电化教学优势,使学生在愉快和自信的情绪中,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实践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探究式学习和个性发展得到最大的体验,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整体设计思路

针对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教师在设计课时本着“激趣、创新、应用、拓展”的原则做了如下尝试:其一,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英语课程标准》灵活处理教材。其二,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优势,优化课堂教学。其三,游戏、歌曲等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创设英语学习的环境。其四,充分利用和开发英语课程资源。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力求通过多样化的操练和游戏活动,创设空间,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是小学英语陕旅版第五册第6课第一课时的教学。该课主要是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和应用语言能力的课。教师为学生提供精心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学生提供了比课本更生动更真实更丰富的资源,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判断和推理事物的能力,也更容易激发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可以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进行创新思维,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创新能力。

教学对象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学生对季节这个话题很感兴趣,比较活跃,视野较宽,对网络和课件提供的大量图片非常感兴趣。

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PPT课件。多媒体课件的采用,使知识呈现趣味、生动,贴近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 55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教学方法:采用全身活动法、反应法、小组和作学习法、任务组织教学,活动、贯穿始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创新思维。

教学目标

(一)、语言知识目标

1、能听、说、读、写下列单词和短语:August 、September、 October 、model plane 、eat fruits、go roller-skating、 go climbing。

2 、熟练掌握句型:

(1)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2)Why?

(3)I can fly a kite \\go climbing \\go roller-skating \\fly a model plane \\eat fruits.

3、能听懂句子:

(1)How many seasons in a year?

(2)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spring \\summer\\autumn\\winter? (二)、语言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对天气的描述,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与他人合作,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四会单词和短语:August 、September、 October 、model plane 、eat fruits、go roller-skating、 go climbing的听说读写。

难点:熟练运用下列巨型:

(1)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2)Why?

(3)I can fly a kite \\go climbing \\go roller-skating \\fly a model plane \\eat fruits。

教学用具:

- 56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关于季节的图片、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及挂图 教学过程: Step 1.Warming-up 1.Greetings. T:Hello,everyone. S:Hello ,Miss Niu . T:Glad to see you! S:Glad tosee you ,too!

Welcome to English garden .Are you ready for English class?(Yes ,I’m ready!)OK!

(简单的英语问候,使学生自然地进入英语学习状态。) 2、Let’s chant:“Seasons!”

Today we have a lot of things to do.First Let’s chant. Step 2:Review

Review what seasons we had learn.

T:The chant about seasons.How many seasons in a year? Ss:Four seasons. T:What are they ?

Ss:Spring .summer ,autumn and winter. T:Great!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 S1: I like… T: Why?

S1:I can … in spring \\summer\\autumn\\ winter.

(如果学生没有描述季节的气候特征,可以补充追问: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并且引导学生说The weather is …)

Step 3:New presentation (I)

1.learn the new phrases: go climbing \\go roller-skating \\fly a model plane \\eat fruits

- 57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T:Oh! I like…,too.But I like autumn! T: Show the picture of autumn and say:look! I like autumn best!Why?Beacouse autumn is a harvst season.We can eat many fruits in autumn(领读词组eat fruits)。

Ss:Reading.

T:We know the weather is cool in autumn.we can fly kites or fly a model plane and go climbing(领读词组fly a model plane and go climbing) .

Ss:Reading(跟读,分组读,齐读。)

T:Can we go skating in autumn ?No .But we can go roller-skating .It is skating on the ground,not on the ice.Can you go roller-skating ? (领读词组go roller-skating)。

Ss:Reading. 2.Drill

(1).listen ,look and say.

T:Great!We can do them in autumn .Can you say them? Let’s try! 师用课件抽样式的快速出示词组,让学生抢答词组.比比谁的反应快。这样,不仅大大的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而且轻松的巩固了新内容。

(2). Pair work .

Ask your friends :“What can you do in autumn?”(通过学习新词组以及小组活动 “What can you do in autumn?”的穿插来加深对单词的理解、运用。

3.Introduce: August and Sebember.

T:Autumn is so fun !When is autumn?(何时是秋季呢?) Is it autumn now ?(现在是秋季吗?)

Ss:Yes !

T: There are three months in autumn. They are August ,Sebember and October . Teaching them!

Ss: Reading.

Step 4: New presentation (II)

1.Learn the sentense: 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Why?

- 58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T:OK! August ,Sebember and October are in autumn. And the weather is cool.So I like autumn best. (“best” means favourite. Then I like autumn best!We can say :My favourite season is autumn.Cleaner?follow me领读单词及句型)。

T:Now I like autumn best. 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To S1、 S2、) S1:I like …best .

(和学生交流并板书句型,强调:If I ask 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You may say I like …best .然后领读句型)

T:Now I like autumn best. 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S2:I like …best . T:Why ?

S2: I can fly kites \\go climbing \\go roller-skating \\fly a model plane \\eat fruits...

T:To S1、 S2、S3...

(出示四季的图片及四季相应的活动,与一位英语基础较好的同学展开以上对话,以此来引出本课难点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I like …best .\\ Why? I can … in spring \\summer\\autumn\\ winter.

2. Pair work .

Ask your friends :“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Why?” 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展开对话,自由进行交谈。使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口语交际、角色表演。在学生表演的同时,师及时做出评价。来加深对新词组及巨型的理解、运用。

Step5、Listen and answers

listen to the radio and answer the qustions 1. Which season does Wang Nan like best? 2. Why ?

3.Which season does Li Dong like best? 4. Why ?

- 59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具体操作方法:首先出示Question 1 and 2,然后播放课文前半部分录音(两遍),听完录音后引导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并出示答案。再出示Question 3and 4,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处理。

(课件播放本课对话录音、培养学生良好的听的习惯,同时通过FLASH动画,促进学生视、听觉并用,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及语言感知能力。)

Step 6: 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1、Play Games. Guess : “Which season do I like?”

T:Let’s play a game! “Guess : Which season do I like?” 两人一组,一个人用尽量多的句子描述自己最喜欢的季节的特征,另一个人猜他喜欢的是哪个季节。Like this:

T:Who can help me?OK!You come here please!I like the season.It is warm and fine .I wear sweater in this season.The trees become green. And the beautiful flowers are bloom .I can go boating and fly kites.which season do I like best?

S1:Is it autumn? T:No.it isn’s.Try again S1:Is it spring?

T:Yes .You are ringt.It’s spring.I like spring best.do you like spring ,too. S1: Yes ,I do/No, I don’t . T: 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S1:I like the season.It’s cold.I can make a snowman and go skating. Which season do I like?

T: Is it winter?

S1: Yes.It’s winter.I like winter best. T:Great!Can you play the game? Ss:Yes.

T:Ok,Play it in a group.

(以游戏的方式来巩固新知识,为拓展延伸活动奠定了基础。) 2.Do a survey.

让学生寻找自己的伙伴利用所学知识自由交谈,来完成下面的表格。

- 60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A :Do you like spring,B? B: Yes ,I do/No, I don’t . A: 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B:I like …best . A: Why?

B: I can … in spring \\summer\\autumn\\ winter.

《Lesson8: What’s this? 》教学设计

安塞县第二小学 高静

一、教学目标:

1、能听说认读单词:book,desk, chair, blackboard.

2、能听懂、会说句型:What’s this? It’s a …并能在实际情景中相互询问物品。

3、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挖掘学生运用语言的创造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听说认读单词:book desk chair blackboard

2、运用句型What’s this ? It’s a … 进行相互询问。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思维,使他们在实际运用中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与意义。

三、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单词卡片、文具等。 2、 学生准备文具: pen, pencil, bag, book ,ruler. 四、课时安排:Period one 五、教学过程: Ⅰ、Warming-up 1、 Greeting

2、T: What’s your name? Ss: My name is…

T: Very good, sit down, please.

- 61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3、Let’s sing“I can say my ABC.” Ⅱ、Presentation

1. (CAI) T: Revise some old words:fish, dog, sheep, and giraffe. 2. Learn words: book, desk ,chair ,blackboard. T: Look, what’s this? (实物展示) T: Book. Ss: Book.

T: It’s a book. (在教新词的同时,在黑板上贴卡片)

Ss: It’s a book.

(用同样方法呈现新词desk, chair ,blackboard开火车操练单词) 3、Listen and repeat.(打开课本跟读单词)

4、听听做做(师快速说出文具的单词,让学生举起相应的文具,以达到操练新单词)

Ⅲ、Practice 1、操练单词以巩固。 (1) 单词属组

T: Now, look at this cards, group 1 is book, group 2 is desk … when I say book, you stand up and say the word book, and then sit down quickly. (边说边用肢体语言表示)

(2) Guessing game:

T: There are something in my bag, guess what’s in my bag? (在这一环节加快猜物的速度,使课堂气氛显得活跃紧张.) Ⅳ、Consolidation 1. 操练句子活运用。

(1) T: Now, we play another game. I want a boy and a girl to the blackboard; when I say a word, S1&S2 point to the card as quickly as possible, let’s see who is first, ok!

Ss: Ok!

- 62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男女开展比赛,这一环节再一次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师生间进行情景操练。

T: Now, you are a teacher, you can talk to another one. e.g. T: What’s this?

S1: It’s a book. (由学生充当小老师,在教室走动对话) 2. Pair work.(同桌间相互问答) 3、Listen and say(1).

4. Homework: 这节课男女同学都表现得很出色,大家要做好复习,别忘了回家把我们今天学到的跟爸爸妈妈说一说。(音乐结束课堂)

板书设计:

What’s this? book desk It’s a chair. blackboard

- 63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笔算乘法(1)》教学设计

安塞县第二小学 雷步飞

教学内容

教材第49页内容:做一做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理解科学和掌握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计算顺序和积的定位。

2. 通过两位数乘三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对比,引导学生纳出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规则,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顺序。 难点:一个因数是两位数乘法的积的定位。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主题图,课件 教学互动环节 一. 旧知铺垫

教师引导;引导学生回忆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和估算,卡片呈现。 23×20= 42×30=

23×19≈ 42×29≈ 23×2≈ 42×31≈ 要求,第一行口算,下面两行估算

- 64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2.做下列各题

(1)16 (2)43 (3)38 (4)65 ×21 ×15 ×44 ×34 ¯¯¯¯¯¯¯¯¯ ¯¯¯¯¯¯¯¯¯ ¯¯¯¯¯¯¯¯¯ ¯¯¯¯¯¯¯¯¯ (先独立完成各题,然后上台版演,全部检查说说计算步骤和要点) 二,点出例题

今天考考同学们:《投影》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看投影,听老师读题,认真思考》 三,独立估算,交流探索

1、计算这道题时你是怎样想的?怎样列式? 145×12= 12×145=

2.请你估计一下,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是多少千米?把你估计的数字写下来,然后同桌交流你是怎么估计的,指明学生汇报。

3.到底两个城市之间有多少千米呢?你们想知道吗?怎样进行计算?引入板书;笔算乘法

4.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道题?自己试一试。 5,同桌讨论交流计算过程,抽两人板演,并说说计算过程。

6,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根据什么列竖式计算的?请大家仔细观察计算的过程,你能说出290表示什么吗?145又表示什么吗?

四.巩固练习

1.找问题,并把它改正过程;

134 152 246 × 16 × 23 ×34 ¯¯¯¯¯¯¯¯¯¯¯ ¯¯¯¯¯¯¯¯¯¯¯ ¯¯¯¯¯¯¯¯¯¯¯ 804 156 964 134 104 638 ¯¯¯¯¯¯¯¯¯¯¯¯ ¯¯¯¯¯¯¯¯¯¯¯ ¯¯¯¯¯¯¯¯¯¯¯¯ 938 1196 7344

- 65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 ) ( ) ( ) 2.计算下列各题

124×73= 46×215= 224×36= 28×153= 27×142= 182×47= 五、课堂小结

让学生简要回顾,叙述这节课的主要内容。

13《白 鹅》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安塞县第二小学 思清玲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知道白鹅性格高傲这一特点,能体会到作者运用对比、拟人、明贬实褒等方法来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1、找重点词句品读,激发想象,感受白鹅高傲的特点;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到作者运用对比、拟人、明贬实褒等方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氛围。 教学重点:了解丰子恺先生是怎样写出鹅“高傲”的特点。 教学难点:从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读句子导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丰子恺先生的――《白鹅》。

2、 作者笔下的白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 (1)指名汇报。 (2)齐读。

- 66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3、板书: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4、解释:“高傲“一词。

那么,鹅的高傲还表现在哪些地方呢?(引读、板书)[叫声、步态、吃相] 你是从哪知道的呢?那么第二段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承上启下”。)

二、感受白鹅“傲” 体会作者“情”

这节课,我们就将从这三个方面一起去感受白鹅的高傲。 (一)叫声:(第3自然段)

1、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表现白鹅高傲的词。从这个词你仿佛可以看见白鹅当时在干什么?它好像在说什么?把你的想象就写在这个词的旁边。

(读完了的同学,可以把你的想象写在旁边或者用图画来表示。) (1)围绕一个词语,展开想象,理解鹅叫声的高傲。 (2)你认为这一段中哪个词最能让你感受到鹅的高傲?

2、“厉声呵斥”:是啊!平时都是人去呵斥别人、或者小动物,可这是白鹅呵斥“人”,都倒过来了,多高傲啊!你愿意带着你的体会来读一读这句话吗?

(1) 想象它说话的语气怎么样?(有点凶,很大声)那再试试。 (2)师引读,重点体会“凡有、必然、甚至”。

(3)你听出了什么?带着你的想象来读读这句话,好吗? 3、总结叫声的4字词语。

(你们看,光叫声,丰老先生就用了4个词语来形容,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感受一下白鹅叫声的高傲。)

4、在这严肃郑重的叫声中,透出一份高傲, 真是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二)步态:(第4自然段)

1、鹅不仅叫声高傲,它的步态也是那么与众不同。 小声读读第四自然段,找出描写鹅的步态的语句。 2、生汇报。

(1)什么是“净角”?

“净角”是京剧中的一种角色,也叫“大花脸”,作者把大白鹅的步态比作

- 67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净角出场,可见我们的大白鹅走起路来的样子,就像净角出场一样,大模大样的,特别的高傲。

(2)想象一下大白鹅走路时的样子。读读这句话。

(3)指名读: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3、丰老先生为了突出鹅的步态,还把鹅和谁做了一个比较呀? 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的步态有什么不一样?

(1)丰老先生真不愧是大作家,仅仅用了2个4字词语,就把鸭子和鹅步态各自不同的特点描写的这么准确、形象!

(板书:局促不安 大模大样) (2)男女生对读。

4、请你再来放声自己读读第4自然段,边体会白鹅步态的高傲,边感受这精炼的语言吧。(自己放声读一读)

5、小结:你们看,这鹅连走路的样子都那么的高傲,难怪丰老先生要感慨它是“好一个高傲的动物了。”

(三)吃相:(5-7自然段)

1、鹅的步态和叫声够高傲的了,但和它的吃相相比不算什么。

默读第5-7自然段,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使你感受到了它的高傲呢?可以动笔画一画。

2、如果让你用一个4个字的词语来形容鹅吃饭的特点,你想用哪个词? (1)指名生汇报。(三眼一板、一日三餐、一丝不苟……)

(2)“三眼一板”在词典中是什么意思?(比喻言行有分寸、有条理。这里指 鹅的吃法刻板,从不改变。)

(3)那你能结合这段文字说说,从哪儿最能表现鹅吃法的“三眼一板”。 (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 3、默读第5自然段。 (1)交流汇报:

从“一日三餐”(吃饭的时间固定);从“ 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吃的东西是不变的。);从“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 ” (吃饭的顺序是不变的)

- 68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2)是啊!你们看,它吃东西必须是这个顺序,先…再…然后…,错一点都不行,多有趣呀!你能再把它吃饭的顺序清楚的给大家读一读吗?

(3)小结:你们瞧,鹅吃饭的时间不变,吃的东西不变,就连顺序也一点都不能变,多有趣呀!谁能读读这一段,把它吃饭时三眼一板的样子读出来。

4、这鹅三眼一板的吃法,常常让我们发笑。你还能从那看出特有意思呀?快来读读第6自然段,把你认为最有意思的地方读给同桌听听。

(1)汇报交流

A.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旁边必须有一个人侍候,就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 B.连附近的狗都发现鹅老爷吃饭的规律了,看来鹅吃饭三眼一板可不是一天两天了,而是一直三眼一板,谁能再把这部分读一读。

C.这鹅就连见了路过的生人都要厉声叫嚣,那它的饭被狗吃了,他得气成什么样呀?自由读读。

(2)如果人不在旁边侍候呢,想想我们的鹅老爷会怎样?你想想它在昂首大叫什么?

5、那为了让我们的鹅老爷能吃好饭,我们把它的饭罐和水盆放在一起不就行了吗?

(1)说理由。

(2)齐读:因此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 (3)真是太高傲了,谁能把它的高傲读出来。

6、你会不会每天都坚持去侍候一只这么高傲的鹅去吃饭呢?为什么丰子恺先生却能不胜其烦呢地这样做呢?

(1)从哪看出作者是喜爱这只鹅的? (2)汇报学习。

(3)作者就是喜欢它,喜欢它的高傲,怪脾气。 三、总结概括、积累好词。

1、今天我们学习了丰子恺先生笔下的《白鹅》,你觉得文章中的哪个词语最有趣,你最喜欢,就把它工工整整地写在课题的旁边。在我们这一单元的作文中你就可以用到它。其实书中的语言就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2、师: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丰子恺先生笔下的白鹅,下节课,咱们再一起

- 69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去认识俄国作家叶.诺索夫描写的白公鹅吧,同样是白鹅,让我们看看他们的描写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板书设计: 13 白 鹅

叫声 严肃郑重 厉声呵斥

高傲 { 步态 步调从容 大模大样 } 喜爱

吃相 三眼一板 一丝不苟

歌曲《军民大生产》教学设计

安塞县第二小学 刘学庆

教学内容分析:

歌曲《军民大生产》又名《边区十唱》《解放区十唱》。1945年作曲家张寒晖用陇东民歌《推炒面》的曲调填词改编而成。歌曲表现了当年陕甘宁边区军民响应党中央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踊跃投入到开荒生产的热烈情景,歌曲演唱形式为领唱和齐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学唱好歌曲《军民大生产》的歌谱;初步认识劳动歌曲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内合作,互助等学习方法和过程,让学生较好的学习歌曲及完成学习任务,并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劳动歌曲带来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的兴趣,在音乐活动中陶冶其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学唱好歌曲《军民大生产》的歌谱;初步认识劳动歌曲的特点。 难点:通过小组内合作,互助等学习方法和过程,让学生较好的演唱歌谱。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教学磁带、录音机等 学具:课本 教学过程:

- 70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大家喜欢唱歌吗?谁来给大家唱几句你最拿手的歌? 2、我们陕北的人大多数都喜欢陕北民歌,你们都喜欢嘛?今天啊小兔子带我们一起走进民歌大本营,大家想去吗?民歌的类型很丰富,谁知道民歌大致可以分为哪几类?

3、学习劳动号子的概念。 二、学习歌曲

1、我们了解了这么多民歌的知识,现在一起来听一首劳动号子,老师要看看谁会听,懂得听。听完了说说歌曲唱了些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2、课件播范唱。 (1)、学生汇报。 (2)、引出课题并板书。 3、教师介绍歌曲背景。

4、学习读谱知识。(重音记号、升记号) 5、教唱歌谱1---2遍。并强调音乐符号的唱法。 6、课件播放东北工人号子。

7、教唱歌词第一段及第四段和结束句。 8、小组合作学习歌曲剩余的部分。

9、分小组分段汇报不同的段落,教师纠正错误。 三、巩固提升

过渡:工人有工人号子,船夫也有船夫号子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欣赏著名歌唱家李双江老师的《船夫号子》。

1、课件播放《船夫号子》视频。

2、你觉得唱的怎么样?想不想把这首歌曲唱的更好呢? 3、你觉得用什么表现方式能使歌曲听起来更加热闹? (1)、一半唱一半当拉拉队。 (2)、男女分唱。

(3)、加上打击乐或加上拍手。 (4)、加动作。

- 71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4、自由组合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演绎喜欢的部分。教师巡回指导。 5、小组汇报。

6、集体完整的演绎歌曲。 四、课外延伸

1、过渡:同学们唱的太棒了,现在我们就一起去感受大生产的热闹场面吧 2、课件播放《军民大生产》视频。 五、民歌百宝箱

老师推荐: 安塞在线 中国民歌网 陕北民歌网 土豆网

《长方形周长计算》说课稿

安塞县第二小学 杜 丽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中《长方形周长的计算》一课,上堂课我们已经对长方形有了初步的认识,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一、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高度的系统性、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针对这一特点和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本课时的知识、能力、情感目标分别为: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会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2)通过量一量,算一算,议一议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创新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张扬学生的个性,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难点: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应用。 教学准备:

- 72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卡通图片 二、教学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如何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呢?设计教学时我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开展小组合作交流的活动,总结规律,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1、理解周长的概念

上堂课我们已经对长方形有了初步的认识,这节课我们要学习长方形周长的计算。谁能说说“周长”是什么意思?出示图片让学生说出哪部分是这个图片的周长?

2、总结归纳

小学生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思维过程对具体形象存在着依赖性。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在感性上认识了周长,这时要将感性上升为理性认识,通过讨论、总结、概括什么叫周长?最后得出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叫做这些图形的周长。这个教学过程是学生全面、自然的、主动的学习的一个过程,而不是老师把知识强加给学生的过程,教师只起到了点拔的作用。

3、周长的计算 分三步进行 (一)创设情境,探索求知

(1)电脑播放《别看我是一只羊》歌曲,让学生说出是哪部动画片的主题曲?引出“喜羊羊与灰太狼”图片。根据图片(1)回顾长方形的特征,引出长方形中较长的一条边叫做长,较短的一条边叫做宽。

(2)回顾周长的含义,首先让学生说出什么是周长?然后指一指图片的周长在哪里?生汇报完,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喜欢的并且熟悉的动画片的音乐和图片引入新课,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探究体验

①组织学生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 73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出示图片,你能计算这张图片的周长吗?要想算出周长,我们得先干什么?小组合作算出它的周长。

②组织回报交流

教师板书算法: 6+6+8+8=28(厘米) 6+8+6+8=28(厘米)

6×2=12(厘米) 8×2=16(厘米) 12+16=28(厘米) (8+6)×2=28(厘米) 在学生说出每种算法时,提问:你的理由是什么? ③理解第四种方法

说明:长方形有四条边,两个长、两个宽

长和宽的长度加起来正好是周长的一半,所以要乘2 根据算式,引导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长+宽)×2 ④比较算法

让学生说出你喜欢那种算法?

说明:后两种方法运用了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点,计算比较简便。 小结:通过测量和计算,你知道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要知道什么条件? {设计意图:借助动画图片的测量这一活动,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的生活联系起来。这是一次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的练习。在没有得出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之前,在目前学生的思维状态下,通过学生自己思考得出的方法。通过讨论,学生认为只要量长和宽就行。联系长方形的特征学生很快就能找到答案,在教学中也使旧知识得到了很好的迁移。然后要求学生列出求这个长方形周长的算式,并要求说出你这样做的依据。不仅完成对学习对象的建构,而且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同时合作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实践应用 1、电脑出示判断题

这是一组长方形周长计算的基本练习。使学生对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有进一步的认识和提高。

2、电脑出示两个不同方向的长方形 让学生根据提供的数字,算出它的周长

- 74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3、电脑出示变式提高应用题。 数学教学要重视与学生生活相联系,要结合基础知识的教学,引导学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用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简单问题。同时通过这一题的练习,培养优等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4、拓展延伸

电脑出示图形:一只蜗牛从C点爬到A点,有两条路,请问那条路最近?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由简单到复杂练习题的设计,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方形特征以及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理解}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安塞县第二小学 霍冬冬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同时这部分内容又是今后学习角的基础,对于二年级的儿童来说,如此抽象的图形会让他们难以理解,所以教材在编排上从孩子熟悉的校园生活场景图导入,教材把这些角都用色线标示出来,由此引出角,让学生了解到角就在我们的生活中。通过例1,从三种实物中抽取出角,在此基础上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说明角的特征。然后让学生通过动手找角来进一步感知角,最后让学生画一画角,教材这样的安排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让他们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符合《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

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角有大小,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3、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角,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建立角的概念,知道教的各部分名称 本节课的难点是:初步建立角的大小的概念,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策略:

- 75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一、首先,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数学来源于生活”、“结合生活认识角”。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在教学中,这就不可避免的要产生几何图形的抽象概括性与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怎样去解决这一矛盾呢?我认为最根本的途径是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把对角的认识建立在丰富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之上。所以在本节课我在学生所熟悉的五星红旗图中抽象出角的数学表象。在学生认识了数学中的角后,又不失时机地

找一找生活中的角。培养了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解释生活,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激发起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二、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

有一名教育学家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的确,思维往往是从人的动作开始,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因此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指角、找角、举例生活中的角、做一做、画一画”等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感悟其中的道理,建立角的表象、丰富了对角的认识,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体现了“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这一基本理念。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直接导入课题,了解学生的起点

首先老师直接引入课题:孩子们,你们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

(出示三角尺)这里让学生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现实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二、动手实践、进一步加深对角对角的认识 1、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找生活中的角

(1)、找一找周围的角,再摸一摸,感知角尖尖的样子。

请多个学生说一说找到的角(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建立角的正确表象。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了孩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的意识和能力,也让孩子有了成功的体验,培养孩子们学习数学的

- 76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2)指角

电脑出示三种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吸管、西瓜、三角板),教师演示出吸管部分的角,让学生找出其它物体上的角,然后电脑从物体上演示出数学的角后,让学生观察这三个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如果说在课的开始,学生对于自己所认识的角是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是模糊的,是非数学性的,然而在这时,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这时候学生所建立的是角的正确的表象)

(3)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实时告诉他们在数学中,这个点叫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进而明白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4)、判断

找一找,下面哪些图形是角,哪些不是角?这里出示8个图形,让学生判断,不是角的说说为什么不是角。(这个环节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角一定是由1个顶点和两条边的组成的)

2、动手,画一个角

(1)学生观察教师画角,并说说怎么画角,并且按照学会的方法自己动手画角

(2)教儿歌

3、操作,初步认识角的大小 (1)用制作的活动角比较角的大小

老师也制作了一个角,这个角能活动,叫活动角。小朋友也用课前做好的活动角像老师这样移动角的两边。用活动角做游戏“超级变变”

(2)初步认识角的大小与边叉开口的程度的关系。

让学生把手上的活动角两边慢慢的张大,角发生了什么变化?把角的两边再慢慢的靠拢,越来越小,角发生了什么变化?采访学生

提问:那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有没有关系呢?电脑演示

这一环节,使学生对角的大小有一些直观的认识,初步感知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并通过实践操作、体验、思考、交流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 77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3)我是小法官。 4、巩固练习

电脑出示数角(练习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是基本练习,巩固角的几何表象。第二层是深层次练习,训练学生思维。)

三、拓展延伸 (1)创造一个角

既然小朋友们已经认识了角,你能用你手中的纸折一折、用手中的水彩笔画一画,或者用其他材料自己动手创造一个角吗?可以和同桌合作,并指出这个角的顶点和边。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进行全班汇报交流。皮亚杰曾经指出:“动作性的活动对于儿童理解空间观念具有无比巨大的重要性。”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思考怎样将无角的东西变出有角来,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用学生喜爱的方式外化他们刚刚建立的对角的数学层面的认识,以多样表现单一,巩固了对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的认识

(2)学生展示 四、最后全课总结

孩子们,你们在这节课都学到了那些知识?(生说) 五、教学反思

在上本节课前,我认真分析教材,接受教师们的指点,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并结合《课程标准》认真进行设计、教学。纵观整节课,感受优点有三:

1、能够做到环节紧凑、思路清晰,从而形成一个较好的教学框架。 2、能够在导入的新课中找准知识的切入点。

3、在突破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一点难点时、能够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理解,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去感知,使学生学的积极、主动、扎实。

这次课,我感觉自己受益匪浅,并由衷地庆幸自己能获得这次难得的机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进取,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整课的设计,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经历知识的形成和探究过程。注重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过程,在多种感官协调参与下初步认识角。倡导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

- 78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习方式,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展示与交流,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既发展了求异思维,又在交流中深化了各自的认识。这是我对本节课的认识,有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安塞县第二小学 刘百叶

一、说说我对教材的认识

本课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第五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对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整数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和写法上,与整数都有很大差异,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比较抽象,较难理解的内容。因此,根据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提供充分的感知材料,促进表象的形成。

本课中为了使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几分之一。采用小组合作和共同探究为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比较、推理、交流等活动,逐步形成了并牢固建立起表象意识,使学生在情境化、自主化、活动化、情感化的合作探究中,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知识建构过程。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所处的地位,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会比较分子是1 的分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比较、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几分之一的认识过程,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

- 79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觉学习的精神,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说说这节课的教学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注重以情引趣,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学、乐学;创造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氛围,让学生会学、善学。从学生的学来看,应注重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注重同桌互学,小组研讨,集体交流。这节课是学生和分数的第一次正式见面。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调整,重点教学几分之一和平均分的内容,这样一来学生对几分之一的含义能理解得更透彻。我设计这节课的主导思想是创设多种情境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真正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进而能让学生提炼出有效的学习方法,体验学习的快乐。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我设计了一条通过教师直观演示,学生动手操作,从感知中认识分数的途径,采取“导——扶——放”的自主互助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了使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实现,在重视教法设计的同时,更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我具体的教学策略是: 1、观察比较:通过观察比较“平均分”与“任意分”的结果,是正确把握分数意义的关键。2、动手操作: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折一折涂一涂写一写、使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动手操作,切身体验分数的实际意义。3、类比联想:让学生由1/2的表象类比联想,自己去认识其它的几分之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4、自主探究:通过指导学生创造分数,合作交流,折一折、涂一涂、议一议,让学生自己探索知识。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平均分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难点:建立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的表象。 三、说教法和学法

- 80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法与学法的设计:首先着眼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我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创设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氛围,让学生会学、爱学。

其次注重分数与实物之间的联系

通过研读教材,我们发现,在本节课中,所有分数的出示都有对应的图,不管是折正方形的1/4,还是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都是既有图又有分数。所以在本节课中,加强学生对分数与实物之间联系的认识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根据直观性原则,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围绕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练习内容通过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概念。通过多媒体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来增强学生的感知力,认识几分之一。能够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课堂上力求教法灵活,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新知。因此本节课我使用的:

教法:情境教学法、演示法、操作法、观察法和讨论法。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学法。 四、说说教学过程

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动手操作,构建新知 3、分层练习,拓展提高 4、课堂小结,延伸铺垫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演示:我在开课时,用《西游记》里猪八戒平均分苹果的故事,让学生用数表示分得的个数,既让学生初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又让学生复习了几个物体用“几”表示,为分数的产生打下伏笔。然后,通过对数及图的观察,进一步加强对平均分的认识。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相互交流、设疑问惑的过程中,知道把1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这一部分的预设不仅有很强的目的性,也有清晰的层次

第一层:分整数物体 体会“平均分”、用数表示实物。

1、先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孙悟空和猪八戒,每人分几个?课件出示:2。

- 81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2、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孙悟空和猪八戒,每人分几个?课件出示:1。 3.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孙悟空和猪八戒,每人分几块?让学生想一想、猜一猜,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引入新知并板书课题:分数的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认识1/2。

(1)多媒体课件演示例1个苹果的情境图。指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块,每块是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2)指导学生读、写1/2。

(3)学生活动:用自己喜欢的图行折出它的1/2,并写上1/2。(学生汇报时,板帖图形)

(4)教师出示:对不平均分一个圆的情况进行讨论,加深对平均分和1/2的认识,适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为后段的学习做准备。

2.认识1/3。课件出示:分蛋糕 3.认识1/4。

(1)发散思维、认识几分之一

a.组织学生游戏活动。刚才认识了1/2、1/3、还想认识其他分数吗?(生汇报:1/4、1/5、1/8等)

(2)教学例2。

在想认识的很多分数中选出一个1/4,拿出自己喜欢的图行。a.想一想:如何折出一个正方形的1/4?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感知1/4

b.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独立折纸,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c.全班集中汇报。学生自愿将小组成果贴在黑板上,说一说各自的折法。 师归纳:他们的大小不一,形状、颜色都各不相同但是他们都是把同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了四份。(进一步感知平均分)

3.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1)课件出示例1第一组图1/2和1/4。 a.猜想:哪个分数大一些?

b.小组合作用同样大的两个圆片折出、涂出1/2和1/4,让学生直观感受1/2大于1/4。

- 82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2)课件出示1/4和1/8。

让学生观察比较得出1/4比1/8大。 (3)同时出示图形1/2和1/4、1/8。

c.让学生讨论合作。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小结几分之一的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反而大,分母大的反而小。

(三)分层练习,拓展提高

在练习过程中,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练习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为了使课内练习起到促进学生掌握知识,锻炼能力的双重效果,我在组织练习活动时注意以下三点:一是练习的形式要有变化,使学生在练习中保持兴趣。二是练习的难度逐步提高,让学生做题时都要动脑想一想。三是面向全体学生,练习要有“弹性”,保证全班每个同学都有较多的参与机会。 (1)根据教学的基本要求,设计了一组基本练习,主要让学生随机分析正误并说出为什么,教材中“做一做”第一题和练习中的习题, (2)完成第93页“做一做”第2题。

(3)又设计了一道小猴分瓜的小故事,这是一道趣味思考题。小猴子和小猪在一次吃西瓜的时候,也想用我们今天学习的分数,它们都想吃的多.小猴子想:“我要吃这个西瓜的1/2 。”小猪想:“我肚皮大,吃的多,要吃这个西瓜的1/4”。它们俩谁吃的多?为什么?

这道题的练习目的,促进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融合贯通,激发学生兴趣,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具有一定的作用。为建立分数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概念埋下了伏笔。 (4)延伸

出示12支铅笔,先把12支铅笔的1/12奖给发言积极的同学,每人奖励几支铅笔?再把12支铅笔的1/6奖给专心听讲的同学,每人奖励几支铅笔?再把12支铅笔的1/4奖给遵守的同学,每人奖励几支铅笔?最后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了全课小结。 四、全课总结:

我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 83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有利于建立完整的认知结构;自我反思评价,师生互评,有利于建立学习自信心、主动性,体现评价的多样性。通过获得铅笔的指数不同活动,使学生了解分数不但表示一个物体的一部分,还可以表示一个整体的部分数,为下一节课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做好铺垫。

五、说说关键处的处理

分层递进,由“扶”到“放”是我设计这节课主导思想,让学生主动探索,获取知识,达到最终的学习目的。根据直观性原则,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围绕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练习内容通过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概念。通过电脑媒体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来增强学生的感知力,认识几分之一。能够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课堂上力求教法灵活,在课堂上,既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本节课的例题教学运用不同的方式处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六、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板书突出教学的难、重点,为学生掌握知识和记忆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在设计板书时注意两点。 (1)图文并茂,条理清楚,层次明确。 (2)突出重点.与课堂教学的小结相呼应。 (3)克服了课件上没有完整板书的弊端。

板书设计

平均分——分数的初步认识

像1/2,1/4,2/4,3/4……这样的数,就叫分数。 1 ……分子 (取的份数) — ……分数线 (平均分) 2 …… 分母(平均分的总份数) 读作:二分之一

- 84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生活中的比》说课稿

安塞县第二小学 李苗苗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生活中的比》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8--51页的内容。本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乘除法的意义的应用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开篇课。教材通过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提供了“图形放大缩小”“速度”“水果价格”等情境,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义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从而让学生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也为 “比的应用”等后续学习平坡架桥。

(二)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比,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会正确求比值。 3、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4、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在生活中发现、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和运用比的意义。 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 85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四)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二、说教法、学法。

针对教材内容特点,并结合学生认知规律,这节课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以独立探究、合作交流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三、教学过程:

设计的理念和思路是:以“新课程标准理念” 为指导,以“情境”和“探索活动”两条线索贯穿于课堂。整个教学过程我安排了三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探究。 (二)探究新知,构建模型。 (三)拓展运用,巩固新知。

第一个教学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具体实施过程见教学设计。 数学源自生活,数学又服务于生活。为了深化比的意义,接下来我是这样安排的:

(1)比速度。

想一想:要比较马拉松选手和骑车人谁快,比什么呢?汇报交流,老师板书: 40÷2=20(千米)

马拉松运动员真了不起!跑步的速度比骑自行车的还快。 (2)比价格。

(出示“比价格”情境图)比较哪个摊位的苹果最便宜,实际上就是拿什么和什么进行比较?

(3)此时再引导学生小结归纳:从长方形的长与宽,比速度、比价格中引出比的概念。以及教学生认识了比的各部分名称,比的读法和写法。

“知识迁移”是数学上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为了使学生明确“比的后项不能为零”,我是这样处理的:由学生自主探究比与除法、分数三者之间的关系。 “比的后项不能为零”学生就会脱口而出了。

建立模式,寻找规律又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和方法。请你思考:如果相除的两个数一个是a,一个b,能模仿上面的等式写出来吗?学生很容易得出:a/b=a÷b=a :b(b≠0)

- 86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为了及时反馈学生对比的意义的掌握情况,我安排了课前搜集比,让学生汇报、交流。

(1)我的身高是153厘米,我爸爸身高是178厘米,我的身高和爸爸身高的比是153厘米 :178厘米。

(2)我有1支钢笔,3支圆珠笔。我的钢笔数量和铅笔数量的比是1 :3。 (3)我们小组有男生4人,女生2人。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4:2。 ……

这个环节通过让学生观察、思考、举例、归纳一气呵成,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对比的意义理解得比较深刻。

第三个环节是“拓展运用,巩固新知”, 练习的第四部分是课外延伸。 小知识。(课件)

设计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区分数学上的比——“相差关系”和“倍比关系”各类比赛中的比只是一种计分形式。

形式多样的练习,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强化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还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究的习惯。

四、板书设计说明。

最后讲一讲我的板书:简洁清晰、重点突出。

- 87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秒的认识》说课稿

安塞县第二小学 张东芳

一、说教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紧紧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实验、猜测、验证、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活动,掌握基本数学技能和知识在教学信息和感知材料的呈现上,我选用了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这样更直观易。

教学内容: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实践运用等丰富的学习活动,建立一秒及几秒、几十秒的时间观念。

3、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数学的生活性和应用性,体验成功的快乐,明确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二、说教法、学法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探索,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同时针对低年级学生学习比较积极但不稳定,知识和思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多数学生操作、口述、思考不能很好的结合,缺乏有序性和准确性的这些情况,在教法和学法上,我注重丰富学生对秒的长短的体验和联系实际生活,采用:情境教学、直观演示、实验操作、游戏教学、体验感悟等来促进学生对新知的认知。

- 88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三、说教学过程

依据教材特点及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发展水平,整个教学过程安排了四个环节:

(一)、第一个环节是 设景激趣 .导入新课

首先,通过课件演示“奥运会的开幕式”,引出时间单位秒。

然后,学生说出你看到了什么,指出10、9、8、7、6、5、4、3、2、1、计量这种很短的时间就要用比分更短的时间单位秒。同时揭示课题《秒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录象,设置情境,自然的导入新课,一方面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另一方面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探究知识的积极性,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第二个环节是自主探究 体验新知

我打算分为4个小步骤来进行,在第一个小步骤认识秒针和1秒中,首先让学生观察钟表面,认识秒针,看课件演示秒针走一小格就是1秒,接着听秒针走动发出的声音,并让学生用一种声音来表示1秒的时间,最后让学生介绍电子钟表上是怎样表示1秒的,及其他表示1秒方式的钟表,如:摆钟、卡通表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秒针、听声音、模仿声音等一列多感官的学习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个小步骤是体验1秒的长短,感受1秒的价值,首先让学生做一个动作来表示1秒的时间,学生可能会拍一下手,眨一下眼,跺一下脚等等让学生感受1秒的短暂,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用声音和动作等来表示1秒的时间,使学生有了具体的、物化的感受。增加感性认识,使学生在实际动作中体验“1秒”的长短。同时通过课件让学生感受了1秒的价值,增加了学生的知识积累,]

第三个小步骤是认识、体验几秒 首先是认识几秒,设置问题情境:秒针走1格就是1秒,播放课件让学生经历10秒是由10个“1秒”组成的过程,学习计算几秒的方法。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巩固计算几秒的方法。接着让学生体验几秒。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学习时间,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生的兴趣,学生能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估算中,充分体验了持续几秒的时间长短。]

- 89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第四个小步骤是探究1分=60秒。首先让学生休息1分钟的,让学生同时估算这段休息用了多少秒。这个时候再让学生猜想1分等于多少秒,接着通过课件演示证实学生的猜想。这个小步骤通过让学生猜想、验证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索1分=60秒的活动中来,再通过直观演示,加深了学生的认识。

(三)、第三个环节是综合实践 学以致用

设计了三个层次性的练习,第一个是一个活动练习:首先给学生们一分钟可以算乘法口诀、画画、写一段话,让学生从中选一件事来完成。看谁做的又快又好。通过这个练习的安排,让学生再次通过做和估加深了对秒的持续时间的估算和体验,建立了秒的时间观念。练习想想做做的第6题,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说说填空时的思考过程,在思考中有利于学生巩固对时、分、秒这3个时间单位的认识,巩固对相邻时间单位之间进率的认识。

(四)、第四个环节是全课总结 课外延伸

在这个环节,我首先让学生读读时间名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同时也渗透了对学生时间观念的培养,培养了学生珍惜时间的思想感情。

纵观整节课的设计,突出了让学生用体验的方法来学习,这样,既体现的新课程的理念,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我预测学生能通过这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对秒的时间认识能有一个深刻的体验。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理解和设想,希望领导和老师多提建议。

- 90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认识平面图形》说课稿

安塞县第二小学 高丽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认识平面图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

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34、35页的教学内容,教材利用立体图形的引入平面图形的教学,让学生感知两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立体图形各个表面的特征;再从众多不同的平面图形中分类,概括、抽象出不同的平面图形的一般特征,并能识别图形。

2、学情分析

一年级四班共有学生70人,其中一部分来自城镇,受过较好的学前教育,对四种基本的平面图形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基本能分清不同的平面图形,但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还不了解。而另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所受学前教育较差,对平面图形的认识还不够清楚明了,对它和立体图形的关系更是一无所知。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他们的名称,并能识别。体会面与体的联系与区别。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协作精神。 (3)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 91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4、教学重难点

认识四种平面图形,体会面与体的区别。 二、说教法和学法

认识平面图形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知识。我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了大量的实际操作活动、小组活动,体现了课标提出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本节课我还注重了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比如:在课前让学生收集各种

形状的物体;在生活中寻找各种图形,体现了数学的生活性。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出示多媒体,老师介绍:老师要举行一场比赛,你们想不想参加?老师说什么物体,同学们就拿起哪一种物体挥一挥。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从学生喜欢的

用比赛的形式巧妙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猜一猜让学生产生迫不及待地要求获取新知的情感,激发起学生积极思维的动机,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探究。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第一步,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我先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摸一摸准备好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三棱柱,并在纸上描画出这些物体的面。之后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分组讨论交流:通过描画你发现了什么?最后全班交流,师生共同得出结论:长方体画出的是长方形,正方体画出的是正方形,三棱柱画出的是三角形,圆柱体画出的是圆。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认识四种平面图形是本节课的重点,体会面和体的不同

- 92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是教学难点。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践验证,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引导学生比较、分析、猜测,从而体会到面和体的不同;并采用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同时在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四种平面图形。

第二步,初步比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异同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四种平面图形的的不同。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有对比就有鉴别,通过比较他们的异同点,学生在同中求异在异中求同,正确区分图形,避免思维产生混淆。

第三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生活中见到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丰富学生对图形的感性认识,体验数学就在身边。 (三)课间欣赏:

师生欣赏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拼成的各种奇妙的图案。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课间欣赏,符合低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既使身心得到了放松,又在欣赏的同时,体验到了几何美、数学美,渗透了审美教育。

(四)巩固练习

本节课设计了趣味练习、开放练习。 1、趣味练习:识物体游戏

看老师手中的各种形状的物体,指认是什么形状等。 2、开放练习:用平面图形的学具拼出你喜欢的图案。

拼完后,选出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说说它都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 以上练习的设计,即有巩固性,又有趣味性,还有创造性,适合不同特点的学生,特别是开放练习,思维空间大,拼法灵活多样,为学有余力的同学提供了一个施展创造才能的机会,较好的发展个性,同时体现了“人人学好数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大众数学教育思想。

(五)总结反馈:

这节课大家玩的开心吗?谁愿意说一说 ,这节课你最高兴的是什么?你还有

- 93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哪些不足。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反思,在反思中不断进步。

《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说课稿

安塞县第二小学 牛亚宁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陕旅版小学英语第五册Lesson 6 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的第一课时。本课的主要话题是:通过季节与运动谈论个人喜好。新课标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基于这一理念,我设计了歌谣,游戏,问答和情景会话等不同形式的活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合作过程中来学习语言,感受用英语交流的乐趣,培养学生初步用英语交流的能力。

结合新课标和教材编排的特点,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语言知识目标:

1、能听懂、会说、会说和会写August 、September、 October 、model plane 、eat fruits、go roller-skating、 go climbing。

2、能用句型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I can fly a kite \\go climbing \\go roller-skating \\fly a model plane \\eat fruits. 进行问答。.

情感态度目标:

- 94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通过对天气的描述,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与他人合作,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语言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依据以上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四会单词和短语:August 、September、 October 、model plane 、eat fruits、go roller-skating、 go climbing的听说读写。

难点:熟练运用下列巨型:

(1)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Why?

(2)I can fly a kite \\go climbing \\go roller-skating \\fly a model plane \\eat fruits。

我主要通过呈现——实践——迁移——交际等步骤来突破教学重难点的。首先以旧带新呈现新知,利用图文并茂PPT课件实现对新知识的体验和迁移,最后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运用,实现能力的发展。

为了顺利的突破教学重难点,我课前制作PPT课件和季节的教学卡片 三、说教法和学法:

依据以上教学目标,我确定使用如下教法和学法:

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的强大内在动力。因此,无论是学习内容还是学习方法,都应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本节课,我利用小学生爱玩,好表现的心理特征,采用了直观演示、情景交际、多媒体辅助相结合的方法,以表扬贯穿全课,在教学中体现任务型的模式,突出学生为主体,尊重个别差异,通过学生观察,感知,体验,合作实践等方式,让他们都能参与教学活动。

我把本课教学模式设置为

感知理解——比较练习——形成技能 四、说课堂程序

- 95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整个教学程序我采用了听、说、玩、演、唱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具体设计为课前热身——呈现新知——趣味操练——呈现新知——综合练习。

1、课前热身,营造氛围

首先通过师生互动诵读季节歌谣自然地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到英语学习的情境中来。然后见机展开复习活动,这一环节不仅有效巩固旧知,为学习新内容起了穿针引线的作用,而且为学生的课堂交流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极大的丰富了英语课堂的内涵,同时也使课堂以轻松活泼的形式开始,营造了一个和谐,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

2、呈现新知,突破难点

本节课的话题是你最喜欢的季节及理由,学生对这一话题比较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营造和谐的对话式的课堂氛围,将新内容的出现由谈话的形式引出,充分满足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以此来突破本课的重难点,比如,在复习季节的过程中学生都描述了自己喜欢的季节,我便顺势说:哦,我也喜欢这个季节(Oh!I like …,too.),然后用but将话题转至秋季,接着自问自答导出本课的重点词汇:eat fruits、fly a model plane 、 go climbing. and go roller-skating .这样一来,即引出了本课的重点词汇又渗透本课的难点巨型“Why?”的问答,把枯燥的词汇教学与生活情景相结合,激发学生想表现的欲望。轻松愉快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3.趣味操练,掌握新知

小学生学英语最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热情,那么这样的知识就是学生善于接受,记忆深刻的。因此,新授完毕,我设置了抢答竞赛和小组合作两个活动来巩固练习新词汇。

如抢答竞赛.师用课件抽样式的快速出示词组,让学生抢答词组.比比谁的反应快。这样,不仅大大的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而且轻松的巩固了新内容。在此基础上再穿插小组活动:“What can you do in autumn?”, 没有一展身手的学生们终于有了一吐为快的机会,一个个都憋足了劲尽情的交流,课堂气氛一时推上了顶点。真可为:“有趣味,有吸引力的东西使知识的可能性几乎增加一倍半”。

- 96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这俩个活动不但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能力,为后面的学习做了铺垫。

4.情景会话,诠释句型。

本节课的重点句型是用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Why?进行问答,而当学生熟练运用了新词汇和I can do sth句型后,这一句型已有了知识铺垫,很容易扩展。于是我先和学生示范对话,我先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季节,然后问学生:你喜欢这个季节吗(do you like…too)?当学生回答他不喜欢时,进而问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引出重点句型,并引导学生回答I like …best 然后领读。当学生能熟练的应答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后,再引入Why拓展对话。依次和其他学生展开交流,让全班学生反复听,理解其含义。然后让学生在小组里自由交流。

最后用录音播放课本中对话,让学生仔细听并回答相关的问题。依次来检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句子的含义。

5.巧用情景,综合练习。

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流,只会背书本里的几个句子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我们把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创造性的使用言语,做到学以致用。因此在学生熟练掌握单词和句型之后,我设计了一个猜季节的游戏,即:两人一组,一个人用尽量多的句子描述自己最喜欢的季节的特征,另一个人猜他喜欢的是哪个季节。然后鼓励学生大胆的创新,利用所学句型自由发挥展开对话。这一任务既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强化,又是对所学知识的整合应用,同时也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个性和能力的舞台.

最后,鼓励学生课后继续编对话,使课堂回归生活,依次结束课堂教学。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积极倡导了新课标的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认读的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体验、交流和合作,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模仿等方式,让学生懂得仔细倾听和认真思考在英语学习中的必要性,并且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大量语言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开口,勇敢表达,逐渐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英语的快乐,从而获得成就感。

有人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然而正是这些遗憾在促使我不断探索,不断奋斗。希望在坐的大家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 97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四季》说课稿

安塞县第二小学 黄文梅

一、教材分析

1、课文所处位置及设计意图。《四季》这篇课文是课改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中课文的第2课,这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歌。本文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儿歌采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同时,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和想象。学习了本文,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优美的大自然,从而让环保意识悄悄地在他们心里萌生,使他们养成从自己身边小事做起的习惯,激励他们去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活动。

2、说学情。《课标》明确指出课程目标应根据三个纬度设计。根据低年级的学段目标和本课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会认11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拓展学生生活中识字。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四季不同的美。

- 98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一年有四季及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识字教学与朗读教学。教学难点: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征,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4、我们要上好一节生动的语文课,做好课前准备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可以运用多种形式,多种载体,更好的为教学服务。例如:在课前我们需要做课件和头饰,制作各种生物形状的生字卡片。师生一起搜集有关四季的资料和描写有关四季的词语或句子。有准备的教学,是上好课的前提。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基本理念,结合本课教学目标及学情,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本节课,我通过创设一定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其注意力,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熟读课文法:本着“以读为本”的教学原则,让学生通过读对课文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感情,学生就能进一步的感受到课文中的思想内涵,感受到语句的优美。

在对待学生的学习上,我以学生的“学”为教学的出发点,让学生放开手脚,积极参与,大胆求索。本课我指导学生用如下方法进行学习:

朗读感悟法:《课标》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本节课,我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感受文中蕴涵的情感。 自主合作学习方法:分小组合作学习,明确学习任务,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创设一个扎实有效的课堂,使学生学有所获,这一课我安排了两课时,第一课时,识记生字,初读课文,第二课时,巩固本课生字,拓展学生生活识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结合图文,联合生活实际感知四季的美丽。我重点说第二课时。

- 99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第二课时我设计了四个环节:(一)游戏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二)图文结合,朗读感悟(三)拓展识字,训练说话(四)总结全文(五)板书。

(一) 游戏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课前,我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一段录音找朋友,上课时我接着问:孩子们听出这是什么歌吗?孩子们说找朋友,我紧接着说那么老师和大家一起玩找朋友的游戏。我出示音节让学生拼读后找他的好朋友生字宝宝。

(采用喜闻乐见的游戏导入,使学生不但复习了生字,而且评出了识字大王,更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二)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引出课题。

我带领学生再次走进美丽的大自然,师说:大自然可神奇啦!她有四个非常可爱的女儿,可以让花儿变红,草儿变绿;可以让太阳变成火球,晒得我们直淌汗;可以让红红的果实爬上枝头;还可以让世界一夜之间变得一片雪白,请小朋友来猜猜这是哪四位小姑娘呀?(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今天我们就再次走进《四季》,我板书课题,

我这里有几幅美丽的四季画儿,谁来给它们找一找家呢?(帖画) (设计意图:学习兴趣具有强大的动力,它能推动学生兴致勃勃地学习课文。以上环节通过有趣的游戏,美丽的图画,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并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语文与生活沟通。)

2、朗读课文

首先听录音,注意把字音听准确。其次我问小朋友们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请小朋友简单说说喜欢的理由)

(1)、学习课文第一节:出示课件,指名读,然后追问你们还从哪些地方知道春天来了,当学生不太会回答时我出示一幅春天的图来引导学生观察说话。

(2)、小组合作学习2.3.4 ,说说每幅图画了什么?

(3)、联系实际生活理解课文,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圆圆的东西?平时你见了谁会鞠躬?

(4)、多读评价:请同学们也来做小草牙读一读。自由读、指名读、男女分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读。

- 100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设计意图:学习语言是语文课的根本任务。学生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美度家深,评价强化,并通过图画表象支撑,进行言语图式拓展的训练。这样学生不但知道春天的美丽,更学到了句式,工具性与人文性比翼齐飞。) (三)课中活动:小朋友们,在生活中你还搜集到哪些关于四季的词语或句子,还有通过戴头饰激发学生编儿歌的兴趣。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体验基础上练习说话,为学习文本句式打好基础,进而再通过品味言语与动作演示相结合)

(四)课外延伸

同学们四季很美丽!你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把你喜欢的季节画一画? (回归整体、美读升华、表演强化。活话课文、转换言语、迁移运用。使学生的言语能力得到真正提高。)

四、板书设计

草芽图→春天 荷叶图→夏天 谷穗图→秋天 雪人图→冬天

本课的板书,我追求言简意赅,用四幅图和四个词语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在本课的整体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自主、合作、探究启发、结合实际生活等学习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把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我想学,我爱学。更好的为学生服务,是我一直探索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我将沿着这个方向锲而不舍地奋斗。

今天我就说到这里,不当之处恳请领导老师批评指证。谢谢大家。

- 101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坐井观天》说课稿

安塞县第二小学 高荣荣

说教材:

《坐井观天》是山东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课文短小精悍,图文对应,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浅显易懂,学生能够在朗读中感悟文中蕴涵的道理。

说目标: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材料,积淀语感经验。”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基本认识和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结合新一轮课改精神,我确定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有三点:

从知识能力、过程方法的角度,力争实现两个目标:

1、抓住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朗读感悟,了解它们对天产生不同看法的原因,从中受到启发。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并发挥想象,理解寓意。 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引导学生看事物要全面,要实事求是,不要像青蛙那样自以为是。

说教法、学法:

- 102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叶老曾经说过:“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给学生学。”这无疑是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指明了路子,即: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为达到这个目的,本课我设计了以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为主。融如情境教学法与和谐教学法,展示一个以朗读训练为主线、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过程。另外,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中辅以多媒体课件、表演等形式,营造愉悦、平等、和谐、自主的学习情境,力求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实现“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带着思考走出课堂”的有意探索。

说教学流程:

一、游戏导入,分散难点: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考虑到低年级的孩子好玩的天性,上课伊始,我先带领孩子们做了一个游戏,让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纸卷成圆筒状,透过纸筒观察黑板上的两个小动物。然后让他们说一说自己的发现。这个游戏的运用,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又使得学生在轻松的游戏过程中明白“坐在井底看天,只能看到井口大的一片天”的原理,为进一步学习本课内容做了一个良好的铺垫。

二、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必然充满朗朗的读书声。对本课的学习,我注重在指导朗读上下工夫,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朗读训练过程中,我安排了如下版块:

1、首先是略读。在刚刚打开课本的时候,我鼓励学生自己尝试着读课文,具体要求是读正确,读顺畅。这样,将一篇生课文原原本本的交到学生手中,尊重学生的学习愿望和个人情况;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学生自读课文并了解课文大意的能力。

2、其次是研读。这一环节我主要围绕三次对话展开。第一次对话,让学生读好疑问句:“你从哪来呀?”指导学生读出疑问的语气;然后重点理解“一百多里”,通过动画展示,让学生带上动作亲身体验等方式,生动直观的帮助学生理解了这个词,从而为学生更好地朗读课文做了铺垫;第二次对话,通过让学生说“大话”,根据图片用“无边无际”说话等方式,既让学生理解“大话”“无边无际”意思,又对学生进行了说话训练,而且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真是一举多

- 103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得;第三次对话,通过精心设疑:青蛙为什么要笑?小鸟为什么要笑?让学生明白青蛙的自以为是,小鸟的诚恳劝告,为下一步揭示寓意打下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学生的发言只要言之有理,,就应予以表扬,对不当之处及时点拨,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再次是美读。鼓励学生深入到故事中去,把自己当成是青蛙或者小鸟,体会他们所在的不同位置,朗读感悟他们的语言,理解寓意。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学生分角色朗读,男女生互读,全班齐读,带着动作表演读等环节。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进一步理解了青蛙对天的大小的理解是片面的,而小鸟的理解才是正确的。

三、拓展延伸,揭示寓意:

理解寓意是本文的难点所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通过层层深入的提问揭示寓意,突破难点。

这一环节我主要通过4个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寓意:

1、如果你是这只小青蛙,听了小鸟的话,你会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吗? 2、你会看到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3、以前你坐在井底的时候能看到什么? 4、这是一只怎样的青蛙?

学生通过回答这四个问题,对比青蛙出井前与出井后的所见所闻,深刻理解目光短浅、自以为是的不足。从而深刻感悟本文的寓意。

以上是我对《坐井观天》一课的说课设计,真正运用到实际中还要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另外,由于受个人认知及执教能力水平的限制,一定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还请在座的各位领导专家多度指正。

- 104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小柳树和小枣树》说课稿

安塞县第二小学 高彩彩

一、说教材:

《小柳树和小枣树》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组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课文都蕴涵了深刻而丰富的生活哲理。对于这组课文的教学,要特别关注人文精神的挖掘与落实,在让学生不离开对语言文字感悟的同时进行自然的思想教育,使生动的教材显得更加鲜活。授以阅读的方法,培养阅读的能力,逐渐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运用语言。这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形式出现,借助小柳树和小枣树生长情况的不同,赋予它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并通过它们之间的对话,生动形象地使学生懂得“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这一深刻的道理。

二、说学情:

刚刚读二年级的学生,对童话故事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强,但缺乏一定的鉴别能力。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但语言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时间还比较短,好动、好玩。

三 、说教学目标:(第二课时)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2、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 105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教学重点:用不同语气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

教学难点:抓住小柳树和小枣树的语言进行朗读、比较、体会,明白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四、教具准备:

根据本篇教材内容和二年级学生的兴趣特点,课堂上我将借助多媒体课件,来组织教学,以求达到激发兴趣,主动参与的效果,使同学们更加清楚的认识柳树和枣树的外部特征。

五、说教法:

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特色,教学中,以小柳树和小枣树的对比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再有,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我运用了谈话法、对比法、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六、说学法:

1、学习方法指导:指导学生根据小柳树和小枣树的性格特征用不同语气读它们的话; 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一是要求听别人讲话要用心,要细心;二是要“会听”,要边听边想,思考别人说的话的意思,能记住别人讲话的要点。

2、说话训练:要求学生把话说完整。

3、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学会欣赏别人,能知错就改,懂得做人的道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培养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和独特个性。

七、说教学过程: 1、谈话入题

为了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我是这样设计的:(出示课件)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位树宝宝,它们是——--------?学生回答:“小柳树和小枣树”。这节课有这么多老师也想认识它们,想知道它们是怎样的两颗树宝宝。大家一定要向老师们介绍清楚。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2、读中感悟

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是说的准备,是写的基础,要内化语言,首先要加强读的训练,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

- 106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不同角色的性格。因此通过比较小柳树和小枣树的多方面的不同来朗读课文。一是生长特点不同(从外形入手);二是性格特点不同(从语言入手,对待对方的态度);三是小柳树前后的表现不同(从得意骄傲到不好意思)。抓住小柳树和小枣树的样子和语言进行朗读、比较、体会。自然地刻画两种人物形象,第一部分着力刻画小柳树的美丽与骄傲,第二部分着重突出小枣树的能结果子与待人的宽容大度、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让学生获得两种完整的、丰满的、立体的人物形象。最终通过评价读的方法让学生认识到小柳树知错就改,仍有她好的一面,到这里学生对小柳树已经有了新的看法,为了更好地培养同学们的口语交际能力,我采取生生互动的方式:让小朋友找与自己观点一致的同学说说:我喜欢谁?为什么?(努力用上书中的语言,体会小柳树的情感变化)

八、拓展与巩固

1、说说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可以自由选择一个同学,说说他的长处。 [设计意图:教师巧用课文抓住文中的发散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把文中人物的优缺点转移至现实的每个人身上,使德育落到实处。]

总结谈话:小枣树没有因为自己长得不漂亮而泄气,也没有因为自己能借枣子而骄傲自大,相反还夸奖小柳树。小枣树也能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老师相信它一定能改的,你们相信吗?

- 107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What’s this? 》说课稿

安塞县第二小学 高静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陕西旅游版第一册第八课第一课时。 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发展需求,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他们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二、确定教学目标

1、能听说认读单词:book,desk, chair, blackboard.

2、能听懂、会说句型:What’s this? It’s a …并能在实际情景中相互询问物品。

3、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挖掘学生运用语言的创造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听说认读单词:book desk chair blackboard

2、运用句型What’s this ? It’s a … 进行相互询问。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思维,使他们在实际运用中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与意义。

四、教学程序

为实现以上目标,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

- 108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Ⅰ、Warming-up 1、 Greeting

2、T: What’s your name? Ss: My name is…

T: Very good, sit down, please. 3、Let’s sing“I can say my ABC.” Ⅱ、Presentation

1. (CAI) T: Revise some old words:fish, dog, sheep, and giraffe. 2. Learn words: book, desk ,chair ,blackboard. T: Look, what’s this? (实物展示) T: Book. Ss: Book.

T: It’s a book. (在教新词的同时,在黑板上贴卡片)

Ss: It’s a book.

(用同样方法呈现新词desk, chair ,blackboard开火车操练单词) 3、Listen and repeat.(打开课本跟读单词)

4、听听做做(师快速说出文具的单词,让学生举起相应的文具,以达到操练新单词)

Ⅲ、Practice 1、操练单词以巩固。 (1) 单词属组

T: Now, look at this cards, group 1 is book, group 2 is desk … when I say book, you stand up and say the word book, and then sit down quickly. (边说边用肢体语言表示)

(2) Guessing game:

T: There are something in my bag, guess what’s in my bag? (在这一环节加快猜物的速度,使课堂气氛显得活跃紧张.) Ⅳ、Consolidation

- 109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1. 操练句子活运用。

(1) T: Now, we play another game. I want a boy and a girl to the blackboard; when I say a word, S1&S2 point to the card as quickly as possible, let’s see who is first, ok!

Ss: Ok!

(男女开展比赛,这一环节再一次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师生间进行情景操练。

T: Now, you are a teacher, you can talk to another one. e.g. T: What’s this?

S1: It’s a book. (由学生充当小老师,在教室走动对话) 2. Pair work.(同桌间相互问答) 3、Listen and say(1).

4. Homework: 这节课男女同学都表现得很出色,大家要做好复习,别忘了回家把我们今天学到的跟爸爸妈妈说一说。

(音乐结束课堂) 板书设计: What’s this? book desk It’s a chair.

blackboard 五、说教法:

1、游戏激趣法。游戏可以降低学习的难度,使学生容易理解接受,学习轻松; 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拼、读、理解新词新义新句,积极对话,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2、多媒体的运用注重实效性、适当性

3、板书辅助法,让学生对新知识的结构有最直观形象的感受, 对知识体系本身的内在结构有了初步的感知和认识。

4、评价反馈的实效性

- 110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5、课堂生成问题的预设与处理。 六、说学法:

“教是为了不教”,教学最主要的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培养学生有益于终身学习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1、学生观察、感知和体验英语知识的内在结构,掌握比较、归纳、语音等词汇学习的学习策略,感知语法结构等。

2、树立自信,养成肯定、赞扬别人及自己的努力或成绩等优良品质。 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施教者必须对参与这个系统的各个要素进行优化的组合,以求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最优化有两个标准:一是效果最优,即在现有条件下,教学设计及实施效果达到实际可能达到的最高水平;二是时间耗费最优,即在课程计划规定的时间内最佳地完成教学任务,收到“少投入,多产出”的效益。而我在本节课中对课文的学习太过繁琐导致未能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真的很遗憾。

总之,人们常说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不可能每节课都那么完美,所以只有在不断地摸索中寻求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在失败中慢慢成长。我相信在我的不断努力下一定会取得可喜的成果。

- 111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数学广角《合理安排时间》说课稿

安塞县第二小学 高华丽

一、说教材

“数学广角”(第一课时)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新增设的一个内容,和前面几册教材一样,在本册中也专门安排“数学广角”一单元,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以往的义务教育教材相比,这部分内容也是新增的内容。

本单元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标准》指出: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很容易找到,而且寻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的策略,这里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实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 112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2、能力目标

(1)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积累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3、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探究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对教材和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处理:

本节课通过沏茶、烙饼两个经典的生活问题,让学生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并寻找最优化方案。渗透运筹思想,让学生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来感受数学的魅力。

在处理教材时,例1的难度较大于例2,于是我调整教材顺序,由浅入深,从例2沏茶这一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入手,这样引入自然并过度到例1的烙饼问题做了很好的衔接作用。结合我对教材的理解,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及关键问题。

三、设计意图:

1、唤起学生已有经验,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沏茶和烙饼两个生活情景,对于小学生来说,沏茶更熟悉,因此调整教材内容,以沏茶引入,并让学生回忆沏茶的工序,特意激起学生的已有经验,以有效地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给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中努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数学活动,在沏茶、烙饼的最佳方法探求中体会数学方法及应用价值,学会优化思想。解决如果烙1张饼,N张饼所需的合理时间,向学生渗透考虑问题全面性和函数思想。

3、发挥引导作用,提高教学效益。在课堂中力求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考虑不同的方法,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提升认识。

四、教法与学法

- 113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本课的教学力求改变过去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教法、轻学法的状况,树立以“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的思想”。根据学生的学情,我以自主探究为主线,以发展创新为宗旨,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引导探究、直观演示、组织讨论、应用拓展等教学方法,精心组织一系列有效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努力使课堂多一些自主、少一些包办;多一些民主、少一些权威,实现教学为学生服务的目的。

五、教学过程

依据新的教学理念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本节课的教学模式制定为“激趣导激趣引入一探究新知—自学汇报——解释应用——全课总结”五步的课堂模式。

新课程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中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于是本节课我设计以下活动: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是有个性的人,他们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效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基于这一理念,上课一开始我采用创设情景引入课题:同学们,家里来了客人,你准备怎么做?沏茶。这样导入新课,尊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直接又富有情趣,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二﹚实践操作,探求策略。

出示例2:优化理论(烧水问题:怎样安排各项事情,能尽快的喝上茶。) 1、教材由一个生活情景来引出问题,并给出沏茶的各项工序及所需的时间。 2、这些工序有先后顺序,有些顺序可以改变,有些不能改变。如洗茶壶、接水、烧水、沏茶顺序不能改变。但有些事情是可以同时进行的,比如在烧水的时候可以洗茶杯、找茶叶等,能同时做的事情尽量同时做,这样才能节省时间。

这里选择了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方式,充分搭建平台,引领探究,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这样的教学不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而且使学生学的轻松、学的积极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这里的方案可以多样化,但最终要实现最优化。

4、这里重点要突出优化的实际意义。让学生体会优化的作用。

- 114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5、教师小结:这样安排能使客人最快喝上茶,我们说最快能使客人喝上茶的安排叫合理安排时间。

6、巩固应用: 这样的安排合理吗?

1、为了提高学习质量,强强在走路时认真看书。 2、 为了节省时间,红红边吃饭边看电视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 ﹙三﹚出示例1优化理论(烙饼问题:怎样烙最省时间)

1、教材给出不同的方案,学生通过计算和讨论,找出最优的方案。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借助硬币等物品来摆一摆、试一试,记录下结果,通过操作来发现。

2、解决烙三个饼的问题后,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扩展到4个、5个……10个,让学生探索奇数个饼和偶数个饼的烙饼方案有什么规律,实际也是一种化归的思想。

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在数学广角里遇到的问题,生活中也会经常遇到,我们只要合理的安排事情,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四﹚、迁移巩固,掌握新知

同学们刚才在解决问题时经过个人努力和小组合作探究终于找到了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案。

游乐场上有一个场地射箭,有一个场地骑车,射箭和骑车一次都需要用4分钟,妈妈﹑李阿姨和小明3个人两种都要玩到,最少需用多少分钟呢?

老师也特别擅长烙饼,老师家有一个平底锅,一次能烙4张饼,一张饼需要4分钟﹙每面需要2分钟﹚,我烙了6张饼只用了6分钟,你们觉得我是怎么做的吗?

﹙五﹚、课堂总结

师:看来运用数学知识合理的安排事情,不光会使我们的生活更有规律,还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六、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是一节渗透统筹优化思想的数学课,它通过简单的优化问题渗透简单的优化思想。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我以“烙饼”为主题,以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为主线,围绕怎样沏茶烙饼,才能尽快喝上茶吃上饼?展

- 115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开教学,设计了烙1张、2张、3张----的探究过程。以烙3张饼作为教学突破点,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佳方案的意识,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利用手中小圆片代替饼,经历了从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建构数学模型的过程,整节课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我渗透了以下理念:

1、解放学生的手,让学生操作实践。

《课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如,课前我让学生明确要求以圆形纸片替代饼,与家人或小伙伴进行烙饼活动。这一环节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生成过程中来,在操作中感知,在实践中升华。并且,这一环节,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的知识出发,创设了生动,现实的情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时时为我们生活服务,从而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

2、解放学生口,让学生畅所欲言。

上课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展示、再全班交流,这一环节实现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它既是生生之间的互动也是师生之间的互动。通过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体系,形成条理化,规律化的知识结构。在研究“烙3张饼需要多少时间”(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时,由于有小明的要求“怎样才能尽快吃上饼”这句话,所以在实际的课堂里,虽然出现像教材中提到的烙一张饼要6分时间,烙3张饼要多少分这一方案,,因为四年级学生能充分利用“每次能烙两张饼”这个条件。

3、给孩子一个发展的课堂。

教材在最后安排了“如果要烙的是4张饼,5张饼……10张饼呢?你发现了什么”。在课堂中,学生能直接发现“饼数×3=时间”这一规律,饼按上面的最优方法烙,这样做最节省时间”。学生的发现其实更简单,更直观。数学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结果,更重要的是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它不仅仅是承载数学知识的地方,它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场所,教师只有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提升专业技能,才能给学生一个创新的课堂,一个发展的课堂。

但本节课值得反思的地方有以下三个方面:

1.创设情境时,处理教材不够灵活。由于情境的创设有许多种方法,我在引入新课时,时间用的过多,及时调控能力还有待加强。

- 116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2.整节课在细节的处理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如小组合作时,没有明确的分工,导致学生做完后就无所事事,影响了整体效果,今后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方面应引起注意。

3.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这一方面还比较欠缺。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努力实现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程度的提高和发展。

《汉语拼音复习三》说课稿

安塞县第二小学 冯彩霞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汉语拼音复习三。

我根据新课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努力创设一种轻松愉悦、民主和谐、师生交往互动的教学关系。以动画形式创设情境,以区分形近韵母、朗读儿歌、动手做一做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对枯燥的拼音复习感兴趣,乐于学习,主动学习,达到巩固拼音,培养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具体地说,就是以帮助蓝精灵为主导线,带领学生去大森林。让学生带着爱心复习拼音字母、韵母及音节。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快乐地学习,达到“学与玩的结合”。同时注重“实效性”,努力实现学得“轻松”。

一、教材分析

本次复习包括两项内容。一是比较形近韵母。二是拼读音节,并恰当地和图连起来。第一课时,比较形近韵母和拼读音节,并恰当地和图连起来。第二课时,认读词语和读儿歌并动手拼一拼。

学习目标:

1.比较形近韵母.熟练拼读音节。

2.正确、熟练地认读词语,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训练。 3.正确朗读儿歌,动手拼各种图案,培养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区分形近的韵母;认读词语,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训练;利用儿歌拼图形。

- 117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这节课我讲授第一课时。 二、教法学法:

在这堂课中,我主要以,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潜能,营造良好课堂气氛。为了达到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分三个环节教学。

(一)帮助蓝精灵,比较形近韵母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汉语拼音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所以一上课就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动画片《蓝精灵》中去,让学生帮帮被咯咯巫为难的蓝精灵,咯咯巫先让蓝精灵认 单韵母和r,见难不倒蓝精灵又把单韵母和r变成复韵母和er来为难他们,从而激发学生对拼音复习的兴趣。

(二)在愉快的旅行中复习音节

精灵们在大森林里看到那么多动物,水果,蔬菜,我让他们先认一认再读一读。这一环节巩固了上一环节ie ei ui iu er 的拼读。 (三)培养学生的爱心记住音节

精灵们为了感谢大家带大家到大森林逛逛,来到森林深处,我们看到了可爱的动物和美丽的景物(出示图画),迷了路让学生说出动物的名称和有哪些景物,出示音节,指导连线。我又用第一人称的口吻说我要和你们交朋友,你们愿意吗?那就把我的名字写在本上,无形中就布置了作业。 以上是我《复习三》的说课设计,希望各位领导给与指导

- 118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观察物体》说课稿

安塞县第二小学 谢妮

随着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深化,数学课程标准把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目标定在探索、创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氛围,强调要把学生的“学”作为教师“教”的基础。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树立科学的教学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放手给他们一个自行探索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自我发展中发现,在自我发展中创新。

一、说教材

说课的内容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观察物体》。这部分内容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学习了位置及左右等知识的基础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技能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的观念。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主动探索的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在实际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 119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物体的形状。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新课开始通过猜谜语的活动,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为新知学习做准备,接着设计一个游戏“指方向”的情景,让学生感知只从一个角度去观察物体是不全面的。

2、演示法

充分借助直观形象,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学观察物体时,通过学生喜欢的一些玩具,使学生得到感性认识,利用电脑演示生活中可以观察到的事物,使学生感受到并会欣赏数学美,渗透教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实物演示还可以让学生从直观到抽象,加深知识的体验过程,很好地突破难点,使效果达到最佳。

3、采用快乐教学法,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引导他们积极动口、动手、动脑。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数学课上的有趣、有意又有效。通过指导学生对问题的思索、讨论来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参与意识、识别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是他们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取知识、发展思维。

三、说学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1、实践操作法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学观察时,设计让每位同学把观察到茶壶的形状画下来,通过动手画,亲身感知、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2、自主探索

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始终做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创设充分学习的空间、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

- 120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3、观察法

在教学时,观察目的明确,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玩具狗,观察结束后组织讨论,同一动物为什么同学们观察的形状不同,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主要由四个环节来完成 (一)课前激趣

1、猜一猜,让小朋友根据老师所给出的条件猜一猜整个物体会是什么? 2、游戏,指出以自己为中心的方向?

我觉得这样能让学生从猜想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抓住孩子爱玩的特点,明确了学习内容,为探究新知做准备。

(二)合作探究 1、本位观察

在一次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出示机器人和小兔子玩具,通过对玩具的仔细观察,明确不同的位置观察到同一物体形状是不一样的。特别强调侧面点的不同处。

2、换位观察

通过学生用双手制作的照相机进行观察,把看到的面告诉大家,我觉得这样能让学生了解不同位置不同形状的概念。通过有目的的指导和分层次的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学会自主地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物体的方法,指导学生不仅要仔细地去观察,而且要注意观察到了什么,从而提高了观察活动的有效性。

3、全方位观察

在学生充分建立表象后,我再出示课件小汽车图,让学生对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进行辨认,从而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脱离实物,展开想像,才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最好途径,所以在前面观察建立表象的基础上我提出:小朋友是怎么观察的?

(三)巩固深化

课件出示水壶:设计出有关水壶的问题

- 121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让每个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水壶,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形状是不一样的。组织学生观察分析,在充分实践活动基础上学习新知。亲身探索过程,同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全课总结

以《盲人观察大象》的故事总结本课。

设置悬念,让学生猜一猜,紧紧抓住了学生好奇的特点,学生在猜测的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从而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看问题要全面”。在学生知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基础上,又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各个面的特征,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

在备课时,我通过研究教材,发现这节课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情况是不同的,提醒学生要多角度的观察物体才能了解物体的真实面貌,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判断能力。根据教学内容,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三个环节。

1.观察导入。在这一环节中,我结合学生平时经常用的通过观察判断物体异同的方法,让学生观察玩具,并故意将不同的一面背对学生,学生很自然判断这两个玩具完全相同,这时我并没有将不同的一面展示给学生,而是让一个学生到玩具观察,提出不同意见,在其他学生都感到奇怪并急于观察时,我将玩具不同的一面展示给全班学生,让学生意识到“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就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从而导出课题。这样的设计不但将现实生活中的素材与数学知识紧密联系起来,而且激发了学生的观察欲望,为整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2.探究新知。当学生有了观察的欲望后,我设计了观察同学的活动,引导学生从前、后、左、右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观察到的情况,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看到的情况是不同的。然后我又设计了观察玩具的活动,让通过学生变换自己观察的位置,进一步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看到的情况是不同的”。在学生有了亲身体会后,我让学生总结自己的体会,找出自己的观察方法,把自己的生活体验上升为理性认识,将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

- 122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3.练习体会。这一环节里,通过“想一想”和“连一连”的活动,让学生体会、理解、巩固观察方法,然后通过用学生喜欢的赛车及其图片,进行“猜一猜”的活动,把观察的位置扩展到六个方位,将所学的知识扩展延伸。

这些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身临其境,在自己的游戏、活动中体验生活,发现规律,总结数学知识,真正体现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活中的数学”。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说课稿

安塞县第二小学 刘慧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九册“多边形面积的计算”中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内容和地位:

教材的主要内容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在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好这节课同时又是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圆的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计算的基础。很显然,这节课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2)材编写的特征:

教材在编写时注意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教材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为重点,先用数方格方法计算图形的面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含义,为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提供感性材料。再是通过割补实验,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一个与它面积相等的长方形,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明确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便于从已经学过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新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使学生明确面积计算公式的意义和来源。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

- 123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2、能力目标:通过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和平移的思想,并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平等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及过程。

利用知识迁移及剪、移、拼的实际操作来分解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关键是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面积相等转化问题的理解,主要找出平行四边形底和高与长方形长和宽的关系,及面积始终不变的特点,归纳出长方形等积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六)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平行四边形课件,学生准备任意大小的平行四边形纸片、三角板、剪刀。

二、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本节课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让学生动手操作,把静态知识转化成动态,把抽象数学知识变为具体可操作的规律性知识。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多次讨论,使他们自主、快乐地解决问题。在本节课中,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合作完成;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精神。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教法的体现:(1)在导入部分我采用了创设生活情境,设疑引入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奠定了基础。(2)在探究过程中,我很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大胆放手,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熟悉的具体情境中,通过探究和体验,感受新知;联系生活经验,构建新知;小组合作交流,扩展新知;创新活动设计,超越新知。

(二)说学法

- 124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坚持“发展为本”,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并在时间和空间诸方面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充分条件,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怎样有序观察、怎样操作、怎样概括结论,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会学生学习。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所感受,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学习数学的终结所在。让学生感到数学的有趣和可学,我们还应注重将数学知识提升应用到生活中,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实际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教学教程分为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设疑引入

1 复习 我们前面学习了很多的平面图形,老师这里有一些图形大家认识一下。多媒体出示一组图形,让学生说一说各是什么图形。并回答那些图形的面积会计算。

2以校园风景图为引入,绿色文明指示牌为的图形为疑问,说说他们的面积,猜想,设疑。引发兴趣。这样设计,由生活中的问题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新知的学习环节,使学生完成了学习新知的心理准备――成为一名探索者,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奠定了基础。

(二)操作探索,推导公式

1、数方格法求面积(课件出示) 数完后,问问学生结果如何?你发现了什么?

这样设计,让学生掌握用数来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进一步证实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初步感知到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它的底和高有关系,并得知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分别相等,它们的面积就相等。

2、转换法

教师启发谈话,如果要求在实际生活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经常用数方格这

- 125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种方法方便吗?这就需要寻找一种更简单的方法。我们已学过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不能根据已掌握的知识来解决新知,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

然后让学生实践操作,让学生拿出剪好的平行四边形,每四人一组,想一想,动一动,拼一拼,看能不能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一个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呢?

学生动手若干分种,教师要注意巡视,可选择做得对的小组派一名学生给全班演示,说说你们的想法。然后教师再重点的演示和完善的叙述平移(可能学生说得不准确)。

3、归纳:

提问:这个平行四边形转换成了什么图形?它们的面积有变化没有?拼成的这个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得出结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用字母怎样表示?S=ab

在这个环节中主要采用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探索精神,使学生获得战胜困难,探索成功的体验,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这样做完全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体现了活动化的数学学习过程,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三)实际应用: 1.计算停车场的面积。 2.变式练习。 3.拓展练习。

四)全课总结,质疑问难。

问学生: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对这节课的知识有一个全盘的认识,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

四、板书设计:

长方形面积 = 长 × 宽

平行四边形面积 = 底 × 高

- 126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S=ah

课后反思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对学生的学习,必须赋予“真实性”的学习任务。这种“真实性”的学习任务可以驱动学生迅速产生学习的需要。基于这一认识,本课创设的问题情境是以校园风景图为引入,绿色文明指示牌为的图形为疑问,说说他们的面积,猜想,设疑。引发兴趣。这样设计,由生活中的问题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新知的学习环节,使学生完成了学习新知的心理准备――成为一名探索者,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奠定了基础。

在学生探索活动开始之前,教师没有任何帮助,但正是这种没有铺垫的教学,学生真实的思维活动得到了体现,问题解决的策略不再像前述教学整齐划一,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教学过程充满了生命活力。实践证明,学生完全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的成长并不需要教师“迫不及待”的帮助,他们需要经历从混沌到清晰的过程、正确与错误的考验,他们需要的是探索的时空、交流的机会和心理安全的、富有激励性的学习氛围,这些才是学生需要的帮助。

在操作探索,推导公式中。先启发谈话,猜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然后让学生实践操作,让学生拿出剪好的平行四边形,每四人一组,想一想,动一动,拼一拼,看能不能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一个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呢?

学生动手若干分种,教师要注意巡视,选择做得对的小组派一名学生给全班演示,说说你们的想法。然后教师再重点的演示和完善的叙述平移(可能学生说得不准确)。这样让学生凭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互评”的渐进过程进行充分的自主探究,在“亲历”和“体验”中初步感悟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这样设计,让学生经历从特殊问题到一般问题的过程,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做到重点突破,为后面进一步学习面积公式作好铺垫。当然,在这个环节中不管是操作还是汇报,感觉还不够到位。

- 127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猫》说课稿

安塞县第二小学 陈梅

一、说教材

《猫》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二组共有四篇课文。《猫》这篇课文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作者通过平时自己的细致观察家里的猫,采用直抒胸臆或间接体现的手法,抓住猫长大后的古怪性格和小时候的淘气,处处留露出对猫的喜爱之情。本文是这一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针对文章特点、单元训练重点和课文在单元中的安排。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和难点

1、认知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阅读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二是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蕴含的感情。

2、能力目标主要是: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我确定本文教学的重点是: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猫的性格特点的。

教学难点是:在阅读中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从描写中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具准备:幻灯片、 三、教法学法

教法: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如下教法:

- 128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1)朗读法:”《新课标》中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2)抓课文重点 ,难点突破法。

学法:在各种训练中,掌握学习方法的训练是最重要的训练,比某一知识点具有更大的应用价值。这就是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我注重教给学生相应的学习方法。

1、“从朗读中品味”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从“读――品味—有感情读”,在反复读中得到感受,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也在读中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2、注意培养“圈圈、划划”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活动的好习惯。 四、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课文。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猫》,通过上节的学习,老舍笔下的这只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指名回答)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在深一步的理清课文思路,并掌握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二、学习第一段猫的性格古怪 (一)细读课文第一段。

上课文第一自然段时,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怎样把猫的性格古怪写具体的?通过圈圈划划,找出描写猫性格古怪的句子?然后品读句子谈体会。让学生体会老舍爷爷用词的准确性;和猫捉老鼠时的专心、耐心、决心体会到猫的尽职性格特点。

(二)自学二、三自然段

上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时,我让学生根据学习第一自然段的方法进行自学,学生汇报学习结果时还可以,能抓住猫亲近人的句子和猫在稿纸上踩印的爪印和猫的叫声来学习体会出“人爱猫,猫亲人”的感情。学习第三自然段时学生能找出写猫性格古怪的句子体会出猫的胆小和勇猛性格特点。

- 129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设计意图:通过讲读第一自然段,自学二、三自然段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抓重点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的方法来建构学习。教师通过引导,加强对学生学法的迁移。并在朗读中体会猫的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学习第二段小猫的淘气可爱

首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画出写小猫淘气可爱的句子。然后再谈体会。最后再让学生把小猫的淘气可爱和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读出来。

(设计意图:学习这课我主要采用了朗读训练法《猫》这篇课文内容浅显,又充满生活情趣,放手让学生不断的朗读,通过讨论交流,理解内容时,切实体会作者是怎样真实具体描写猫的古怪性格和小时候的淘气,理解作者对猫的喜爱。朗读时,为了显示条理清楚,表现猫性格特点的词要读的重些,朗读时表现猫淘气的部分,语气略带俏皮。)

四、总结深化

结束语渗透作者的写作方法,我是这样设计的:我们在写小动物的时候,一般都是先写外形,再写习性,而这篇文章却先抓住了猫的性格特点,再具体生动地描写的。另外,作者先写长大的猫,再回忆小时候的猫的淘气,可爱,就像父母在谈自己孩子的事情一样,使我们从字里行间无时不感到猫的古怪可爱和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

五、拓展延伸,培养能力。

让学生用老舍的口吻,把“猫什么都怕”的性格特点用具体的事例写出来。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说板书

通过板书,能使学生直观地抓住线索,理清思路,体会中心,知道选材。因此,我的板书力求体现这些,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130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笔算乘法》说课稿

安塞县第二小学 雷步飞

说教材

《笔算乘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

第一课时

笔算乘法是本学期的重点内容,学生在已掌握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相对容易一些。

数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计算顺序和积的定位。 2、通过两位数乘三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对比引导学生归纳出一个因数是三位数的乘法规则,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顺序。 难点;一个因数是两位数乘法的积的的定位。 说教学互动环节 1、旧知铺垫;

引导学生回忆两位、三位数、一位数的笔算和估算。

复习旧知;一方面巩固学生的知识,一方面为本节课的新课学习做铺垫。

- 131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2、点出例题;

让学生审清题意,认真思考,先独立估算,再交流探索。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自己很容易列出这道算式,启发学生,让他们自己建构知识,交流探究出

“145×12”知道这是一个新内容。先让学生估算,并说出估算方法。让学生经历运用两位数三位数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乘法计算的运用价值,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学生自己探索交流处“145×12”时,问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根据什么列竖式计算的?290表示什么,145又表示什么。这一过程学生经历了探索,掌握了三位数两位数的算理和积的定位。

3、巩固练习

当学生自己探索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式时,这一内容还不够扎实,所以及时给出练习,学生思维得到更深刻的认真!

给出四道练习题,都是三位数乘两位数,让学生分小组上台版演,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集体订正,加强学生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掌握,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通过知识的迁移,使学生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迁移,类推到三位数乘两位数。

再巩固

我设计了三道:“小马虎”做的题目,让学生发现错误并改正,“小马虎”的计算可能就是我们学生中容易犯的错误,这样为我们的学生提了醒,当学生找出了“小马虎”的错误时,是快乐的,可能有类似的学生得到了提醒。

4、课堂小结

学生简要回顾,叙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感受所学的知识价值。 反思

本节课得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探索的空间,注意了学生的互相交流,启发共同提高的能力培养,在这里教师创设情意后,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讨论、探索。引导学生自己能发现问题自己解答,教师适时引导,循序渐进,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求知、探索的能力。课堂的主人是学生,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与组织者!

- 132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白鹅》说课稿

安塞县第二小学 思清玲

一、说教材

《白鹅》是编排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本文主要是向我们描绘了一只高傲的白鹅的形象特点,从而表达了作者对于白鹅的喜爱之情。全文共有7个自然段。共可以分为4个大段:第一段(1—2)主要描写了白鹅高傲的姿态;第二段(3)主要描写了白鹅的叫声;第三段(4)主要描写了白鹅的步态;第四段(5---7)主要描写了白鹅的吃饭。全文结构非常清楚,条理清晰,一目了然。主要是围绕着“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句话来统领全文的。全文就是细致刻画白鹅的三大方面重点来描写了它的性格特点,这句话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这篇文章的语言活泼、诙谐、准确运用了多种修辞表现手法,主要运用了对比,拟人,反语等。而反语的应用,更显得这只鹅虽然固执迂腐,却率真质朴,憨态可居,文中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白鹅的喜爱。

虽然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具备了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掌握了多种学习方法。但是这个阶段的学生具体感性的思维正向抽象的思维转变,学生对于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在教学策略方面,主要是让学生自读、自悟,在读中感悟、从读中品味。作为教者的我们只有帮助学生建构这样的感性的语文世界,才能品味到语言的精妙之处。因而,本文最大的教学价值是训练学生去领会语言的独特与精妙之处,初步掌握运用多

- 133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种表现手法把事物的特点写具体细致。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特点的分析、解读,基于学生学习水平的估计,基于编者意图的领会,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在知识与能力方面:认读8字,会正确书写12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厉声呵斥、厉声叫器,引吭大叫、局促不安、步调从容、大模大样、三眼一板、一丝不苟、倘若、从容不迫、窥伺、不胜其烦”等词语,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等朗读课文;

目标二,在过程与方法方面:了解白鹅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具体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

目标三,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对于以上的教学目标,我认为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把白鹅高傲的特点写出来的。教学难点:从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他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三,说教学理念

我确定这样的教学目标,是带着这样的教学理念,力图体现:1、彰显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我认为语文是由语言与文字组成的,学语习文应该成为终极目标,唯有立足于语言习得表达,才能体现学科的本位。在整个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处处以语言为珍珠,用文字来串线,形成语文课堂的本质特征。2、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从感知、理解、积累、运用等语言实践的过程中都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在自足感悟的基础上有序地展开。

四:说教学流程;

我带着这样的教学理念,为了更好、更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力求简简单单、扎扎实实地上好语文课,真实展开我的我的教学流程。我的教学流程有以下三大板块。

第一板块:读句子导入新课。

在课上让学生和大家说一说,这只白鹅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认真读了课文的学生,就可以找出文中的重点句“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当然,如果学生没有说出“高傲”,可以引导学生找一找文中丰子恺对这只白鹅的印象。)

把这句话出示在屏幕上,并提问,什么叫“高傲”?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会

- 134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说,“高傲”是傲气的意思,是看不起别人、不把别人放在眼里的意思……

丰老先生是从哪几方面写白鹅高傲的特点?用波浪线划出过渡句,从这句话里你知道了什么? 请学生谈体会,老师小结:整篇课文都围绕“好一个高傲的动物”来写。第二自然段也很重要,它不仅连接第一段的内容,还告诉我们后面几个自然段分别从鹅的叫声、步态、吃相几方面写出了鹅高傲的特点。

相机板书:叫声 步态 吃相

第二板块:感受白鹅“傲”,体会作者“情”。围绕主问题,品味语言。 白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读课文第3自然段,边读边画,哪些词句最能表现出白鹅叫声的高傲呢?给大家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学生在体会这部分内容时,主要通过想象与对比感受白鹅的“高傲”,如让学生想象,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它可能在喊: 。甚至篱笆外有

叫: 。通过想象,学生更进一步的感受到鹅的高傲。

描写白鹅步态的部分:体会作者通过鸭和鹅比较的方法突出鹅的步态特点。 从课文写鹅“步调从容、大模大样”以及鸭“步调急速、局促不安”等词语中,想象出它们是怎么走路的,这样一对比,,从而突出它的傲慢,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可以通过有语气地朗读,来表现出白鹅的特点。

第5自然段“吃相”围绕鹅吃相最大的特点“三眼一板,一丝不苟”展开,通过对词句的朗读,让学生弄明白怎样才是三眼一板的吃?再结合课文内容想象画面,来感受白鹅可笑的样子,非常有特点的一面,它不仅很高傲,而且还显得很死板,不知变通。

第6、7自然段,写得非常生动有趣,同时很直接地表现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学生可以通过文字感受到。让学生读一读,然后找出最能体现鹅吃相有趣的语句和大家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体会白鹅吃饭时架子十足的特点,即必须有人在旁边侍候,因为它虽然知道狗会常常来偷吃它的饭,但它还是不知变通地总是吃一口饭就走开去远处喝水吃草,当饭被狗吃光,它还要责备人们对他照顾不够。而且从这部分中,也可以再一次感受到这只白鹅的厉害,因为狗每次想偷吃饭时,

- 135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都得先“窥伺”,不敢明目张胆地来吃,而且得趁着白鹅离开时“敏捷地跑”“努力地吃”“立刻逃”,好像在抓紧时间尽量多吃点儿,生怕一会儿白鹅回来对它不客气似的。

“鹅这么高傲可作者讨厌它吗?”根据学生反馈小结:看来大家已经体会到了这种写法的作用,鹅的“缺点”其实也是作者所要赞美的优点。这种明贬实褒的写法就是反语。除此之外,还用了拟人对比。作者这样写。既突出了鹅的特点,又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情。

第三板块:回应目标,总结全课。

这篇文章以活泼、诙谐、准确的语言描绘了一只高傲的白鹅形象。运用了多种修辞表现手法,主要运用了对比,拟人,反语等。而反语的应用,更显得这只鹅虽然固执迂腐,却率真质朴,憨态可居,文中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白鹅的喜爱。

最后说说我的说板书设计

13、白 鹅

叫声 严肃郑重 厉声呵斥

高傲 { 步态 步调从容 大模大样 } 喜爱

吃相 三眼一板 一丝不苟

- 136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让音乐课堂成为陶冶孩子性情的熔炉

───《军民大生产》说课稿

安塞县第二小学 刘学庆 各位领导: 老师们,大家好:

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的形态和载体,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下面我就以校本教材四年级学唱歌曲《军民大生产》与大家共同探讨现代教育思想与教学策略。

一、说教材

歌曲《军民大生产》是校本教材四年级最后一课唱歌内容。歌曲《军民大生产》又名《边区十唱》《解放区十唱》。1945年作曲家张寒晖、陇东民用《推炒面》的曲调填词改编而成。歌曲表现了当年陕甘宁边区军民响应党中央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踊跃投入到开荒生产的热烈情景,歌曲演唱形式为领唱和齐唱。要上好一节课首先要确立一个正确的教学目标,本节课我确立的教学目标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学唱好歌曲《军民大生产》的歌谱;初步认识劳动号子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内合作,互助等学习方法和过程,让学生较好的学习歌曲及完成学习任务,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137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劳动歌曲带来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的兴趣,在音乐活动中陶冶其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学唱好歌曲《军民大生产》的歌谱;初步认识劳动号子的特点。 难点:通过小组内合作,互助等学习方法和过程,让学生较好的演唱歌谱。 二、说教法

教师如何教,教的方法好坏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所以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了解和学习歌曲,帮助学生收到最好的学习效果,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和感受音乐的作用。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视觉导入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个别知道军民大生产是首民歌,除此之外他们并不了解这首歌的背景以及它是劳动号子,而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是大生产运动时期创作的最杰出的曲子之一,为了让学生对歌曲产生学习兴趣,首先要让学生聆听歌曲。而后我向学生介绍了军民大生产的创作背景以及有关劳动号子的知识,再引入新课。

2.情感教学法:冼星海说:“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所以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从情感唤起到情感深入最后到情感外化。我从欣赏聆听不同劳动号子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接着引导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理解了劳动号子的特点,之后再次欣赏视频歌曲从中深化情感体验,最后在迁移中从歌曲精神的探求延伸到音乐文化渊源的追溯,使审美体验升华。

3、摸唱教唱法:在教授歌曲时,我运用了教唱旋律学生自填歌词摸唱学唱方式,从而使学生更好的视听旋律,学唱歌词。

4、才能展示法:通过不同形式欣赏、演唱,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来演绎歌曲,再把学生的才能展示给大家,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积极性。

5、多媒体展示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形式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视野,获得多种体验。

三、说学法

多种多样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增强学习兴趣达到的学习效果,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在学法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聆听”“欣赏”

- 138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学唱”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歌曲的情绪、演唱方式以及歌曲类型。通过听范唱、电脑课件、视频跟唱、对比学唱的方法,使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接触歌曲从而完成能力目标,本节课我主要用了以下的学法指导:

1、听唱法:音乐要从“听”入手,音乐活动也必须在“听”的基础上进行。这就决定了音乐教学把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放在首位。因此,我让学生从“听”入手逐步培养锻炼他们的各种音乐能力,我设计了让学生听范唱,听不同演唱形式。从而提高听力和对音乐的感知鉴赏能力。

2、对比摸唱法: 我运用了教唱旋律学生自填歌词摸唱学唱方式,从而使学生更好的视听旋律,学唱歌曲。

3、自主创新法:在学会歌曲第一段之后,我让学生观赏东北的工人号子并与劳动号子做比较,激发学习剩余歌词兴趣。在让小组合作学习2--5段歌词,而后让学生运用已有的音乐知识与接触到的演唱方式,让学生自己选择演唱方式,小组合作并自我演绎.

四、教学过程:

为了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我是这样设计教学流程的:

1、激趣导入:用学生唱自己喜欢的歌曲导入,引出了本节课学习的是陕北民歌的一种劳动号子。接着了解了有关劳动号子的知识。而后聆听了歌曲,在讨论用什么话唱才更有味道,这样即培养了学生的聆听习惯又为后面的学唱歌曲做好铺垫工作。

2、初步感知: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所以我让学生听歌曲范唱,引导学生会听懂得听,这样即培养学生的聆听习惯又对歌曲得内容有所了解。

3、视听结合,学唱歌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心灵深处和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这一环节中拟订了以下五个步骤:(1)、听范唱,感知音乐;在这节课中,我首先用课件出示范唱的方式,让学生初步接触歌曲,对歌曲有个初步的感知。(2)、出示歌曲、音乐符号,重点教唱;课件出示了歌词,在教唱歌谱的过程中,学生寻找出读谱知识中没有见到的知识,再由教师教授,学生很主动的就学会了音乐知识。这样起到让学生在唱歌谱时轻松掌握音乐符号的作用。(3)、教师教唱,整体学唱歌曲;教师在上一环节已经

- 139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教唱了歌谱,再由教师唱歌谱学生填歌词的形式学唱第一段并告诉学生音乐符号在歌曲中的应用,使学生学唱歌曲,即不枯燥,又缩短了学习歌词的时间,易于学生接受。再欣赏东北工人号子,让学生对比歌曲风格。激发了学习后半部分歌词的信心。(4)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歌曲。先学习和第一段不同的地方,在小组合作完成剩余的部分,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学唱歌曲不再是你教我唱的乏味学习方式,同时培养学生合作能力。(5)、体会歌曲情绪,完整演唱歌曲。在学生学会歌曲之后这我让学生欣赏著名歌唱家李双江唱的《船工号子》,让学生体会演唱歌唱家情绪,并了解号子有好多种类,更加熟知陕北劳动号子的特点和独特魅力。综上所述,在教授歌曲的过程中,提供给学生足够自由想像和随意发挥的空间,也提供,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此教学环境中展示个性才能,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和体现歌曲的分格,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关系,从而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4、观看视频,感受民歌魅力。采取跟唱,练习唱等方式,让学生学会完整的演唱歌曲(要求端正唱歌姿势,节奏、歌词要演唱准确)。

5、演绎歌曲,深化主题。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演绎歌曲, 从中体会学习乐趣。师生走进大生产的场面感受大生产的气氛,在《军民大生产》在歌声中结束本课教学。

五、说板书设计:

由于本节课采用的是电脑平台与课件相配合的现代化教学方法,所以大部分教学板书内容均在课件中显示。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我采用了多种教法和学法相辅相成地结合,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动手,动脑,身心愉悦,实现了尊重儿童,发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但是,在为歌曲伴奏这个环节中,做的还不够,应该让学生用拍手的方式先感知节奏特点和伴奏效果,然后再用打击乐器。以上说课渗透了我学习音乐新课程标准理念之后的一些思想,尽管我做了很多的努力但是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不到之处敬请各位领导 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 140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蜜蜂》说课稿

安塞县第二小学 谢喜兵

一、说教材

这是一篇通过典型事例说明蜜蜂具有方向辨认能力的科普文章。文章首先介绍了问题的产生,即听人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他被抛弃到哪里,总是可以自己回到原处。”接着用了较长的篇幅介绍法布尔在女儿的配合下进行了蜜蜂能否辨认方向的试验。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在进行语言文字能力训练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作者观察、思考、试验的方法和对科学的求实精神。

学情分析:我班学生大多是农村孩子,他们有机会亲近田野,会常常见到蜜蜂,所以对蜜蜂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农村的孩子因为缺少成人必要的指点,动手做试验的能力不高,因此,弄清楚法布尔和女儿做试验的依据和过程,是教学的关键。

基于对教材的解读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进一步学习课文,了解作者是怎样把这一试验经过和结果写具体的。 2、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 141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教学重难点:通过读书讨论,明确作者从试验中得出了什么结论,是怎么得到的是教学重点;体会法布尔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是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1、课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蜜蜂的资料。2、制作ppt教学课件。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时教学采用以读为主,自主探究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老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感悟到试验的乐趣和从事科学研究应有的求实精神。

三、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打开话题

1、多媒体出示小蜜蜂在花丛中飞舞的彩图。让学生说说看图后想说些什么?

2、师:你们这么喜欢小蜜蜂,谁来用“蜜蜂”说一句话。 3、师伺机板书课题:蜜蜂

4、通过上一节课学习,谁来说说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师在学生回答后强调:是的,课文主要讲的是一次关于蜜蜂的试验。)

(二)、理清试验过程,理解主要内容 1、作者为什么要做一次试验呢? 2、出示第一自然段中第一句话。

既然已经“听说”了,为什么还要做试验呢? 3、为了试验的成功,作者精心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汇报后教师出示(ppt课件中的内容): 试验的准备工作:

1、在自家花园里捉了一些蜜蜂,放在纸袋里。 2、在蜜蜂的背上做了白色的记号。 3、让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

4、带着走了两里多路,把蜜蜂放出来。

- 142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哪个环节比较重要呢?这些环节,能不能去掉其中的某个环节呢? 4、作者放飞了二十只蜜蜂,此时他心里是怎样想的呢?他认为蜜蜂能回到家吗?从文中的哪些句子能看出来?大家可以用笔画一画。

(三)、深入学习,感悟试验者心情

1、事情的结果和作者的推测一样吗?事情的结果是怎样的?谁来读给大家听听?

2、指导朗读: 小女儿的话。 法布尔的话。

谁能读出当时激动的心情呢? (四)、齐读结论,交流见解

1、用大屏幕出示最后一段,齐读最后一段,说说作者得出了什么结论?为什么说不是靠超常的记忆力?

2、什么是无法解释的本能?谁能举个例子说一说?

(如果学生不会,教师可适当点拨:婴儿生下来就会吸奶;狗看到骨头就会扑过去;小鸡会自己啄破蛋壳出来……)

3、作者完成了试验,却未能给出明确的、肯定的答案,同学们,你们说这样的试验是不是没有意义了呢?你觉得法布尔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让学生交流汇报。

4、质疑:另外的三只蜜蜂哪里去了? (五)、总结

在试验中,有时不一定都能找到明确肯定的答案,我们要学习的是渗透在试验过程中的探索精神和法布尔的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只要我们在试验中积极思索,勇于探究,就会收获到成功的快乐!

四、教学反思:

本课时教学,我放手让学生读书、思考、质疑,在学生兴趣盎然的读书和合作交流中,理解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有两点是比较成功的:

- 143 -

青 年 教 师 赛 教

一是我根据三年级学段目标和要求,不失时机地对他们进行词语教学。如让学生用“蜜蜂”说话,理解重点词“听说”等在文中所隐藏的丰富含义,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学词用词的积极性,又通过抓重点词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是课堂上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整节课上,学生读书、质疑、讨论、汇报,问题由他们提出,过程由他们归纳,汇报同他们完成,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课文的主人。我只是偶尔参与,及时引导,促进他们的思考。这样,他们交流讨论中理清了试验的过程,体会了试验的快乐,明白了进行试验应该具有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轻松地完成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回顾这一课时,我感觉有一处教学环节处理得不够恰当,我引导学生学完最后一段时,按教案设计,我接着问学生:“作者完成了试验,却未能给出明确的答案,同学们,你们说这样的试验是不是没有什么意义呢?”上过课后,我才认识到,这一个问题应放在“另外的三只蜜蜂哪里去了呢?”那个问题之后更为合适,因为,引导学生归纳了试验的意义之后,我对回答有创意的同学进行了表扬和小结。这样,如果放在第二个问题后面,对学生的表扬和小结就与下面的教师进行课堂总结这一环节衔接得更为紧凑些,顺序上也更合理些。所以在今后的课堂上,既要胸中有教案,又要灵活多变,让教学少留遗憾。

- 144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