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林大学考试试卷 ( A )卷
2009——2010学年第 2 学期
课程名称: 生 态 学 考试时间 120分钟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8分)
1.生态型:同种生物由于趋异适应而在形态、生理及适应方式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类型。 2.内禀增长率:在没有任何环境因素(食物、领地和其他生物)限制的条件下,又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的稳定的最大增殖速度。
3.生态平衡:一个地区的生物与环境经过长期的相互作用,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建立了相对稳定的结构以及相应功能。
4.限制因子原理:一个生物或一群生物的生存和繁荣取决于综合的环境条件状况,任何接近或超过耐性限制的状况都可说是限制状况或限制因子。
5.最后产量衡值法则:不管初始密度如何,在一定范围内,当条件相同时,植物的最后产量差不多总是一样的。
6.生命表:根据种群个体年龄组的存活或死亡数据编制,用来描述种群生存与死亡的统计工具,或能估计种群的消长和分析影响种群数量消长各种因素的统计表。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2分)
1-5 B C A B B 6-10 D A DCA 11-15 D C B B A 16-22 A D A DB CD 三、判断分析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唯一动力。
错误(1分)。自然选择和遗传漂变均能促进物种的进化,是物种进化的两大动力(1分)。生物的遗传特征在生存竞争中,由于具有某种优势或某种劣势,因而在生存能力上产生差异,并进而导致繁殖能力的差异,使得这些特征被保存或是淘汰(1分)。由于某种随机因素,某一等位基因的频率在群体中出现世代传递的波动现象称为遗传漂变,其强度取决于种群大小(2分)。
2.城市生态系统是一类独立的生态系统。
错误(1分)。城市生态系统是一类非独立性的生态系统(1)。因为,城市生态系统对其他生态系统的依赖性大,人类的生活和生产资料靠其他生态系统输入,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废弃物要运到其他生态系统去(3分)。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种群的生态对策?
各种生物所特有的生活史被视为该生物在生存斗争和进化过程中获得的生态对策(1分)。r-选择种群能利用某一合适环境在迅速扩大种群,使种群增长率r最大。快速发育,小型成体,
1
产生数量多而个体小的后代,具有高的繁殖能量分配和短的世代周期。生活环境多变,不确定,难以预测(2分)。K-选择种群是在接近环境容纳量K的稳定环境中进化的,种群中未成年个体的死亡率低。慢速发育,大型成体,数量少但体型大的后代,低繁殖能量分配和长的世代周期。生活环境稳定,较确定,可预测(2分)。 2.简述竞争和生态位的关系。
生态位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1分)。依据高斯的竞争排斥原理,生态位完全相同的两个物种无法共存,每个生物都有各自独特的生态位;当两个生物利用同一资源或共同占有其他环境变量时,就会出现生态位重叠,生态位重叠越多,物种之间的竞争就越激烈(3分)。竞争还会导致生物压缩生境而不引起食物类型和所利用资源的改变,即出现生态位压缩,在极度情况下,出现性状替换(1分)。 3.简述P循环的过程和特点。
磷不存在任何气体形式的化合物,所以磷是典型的沉积型循环物质(1分)。由于风化侵蚀作用和人类的开采,磷被释放出来(1分),由于降水成为可溶性磷酸盐,经由植物、草食动物和肉食动物而在生物之间流动(1分),待生物死亡后被分解,又使其回到环境中(1分)。溶解性磷酸盐,也可随着水流,进入江河湖海,并沉积在海底,其中一部分长期留在海里,另一些可形成新的地壳,在风化后再次进入循环(1分) 4.简述生态学的理念和基本视角。
生态学的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基本视角:整体观;系统观;层次结构观;协同进化观。整体性系统性观点是生态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基本观点,他认为组成客观世界的每个层次都有自己特定的结构和功能,对任一层次的研究和认识都不能代替对另一层次的研究和认识;当低层次的单元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较高层次的功能性整体时,总会有一些在低层次从未有过的新生特性产生。他要求始终把不同层次的研究对象作为一个生态整体来对待,注意其整体的生态特征。该观点的意义还在于,尽管人类文明取得了巨大的科技进步,但人类仍然离不开对自然环境的依赖,仍然是世界生态系统这一整体的一部分,所以人与自然要和谐。 五、论述题(三题中任选两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以药用植物为例,论述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重点突出道地药材的形成特性,探讨光、热、水、气、土壤因子对生物的影响特性。 2.论述自然生态系统中化感作用现象及其生态学意义。
从化感作用的定义、化感作用与竞争的关系、生物种群之间化感作用的存在等角度探讨。 3.论述生态学基本原理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领域中的应用。
探讨应用生态学领域的问题。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