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在校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影响学生身体素质的因素及机制的研究

在校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影响学生身体素质的因素及机制的研究

2024-03-25 来源:乌哈旅游
在校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影响学生身体素质的因素及机制的研究文/田学军 张振孝大学生处在从学校向社会的角色转型阶段,从终身体育的角度看,正处在从学校体育向社会体育的转折时期。课余体育锻炼开展程度及学习态度,直接影响其未来身体健康状况,而且还影响其终身体育的实现。因此如何使大学生自觉地参与到课余体育锻炼中来并形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以应对现实生活所面临的各种挑战,这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针对目前山东在校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及影响其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参与意识,加强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认识,诱发、激励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提高参与频度。表2  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频度次数人数百分比/%每周3次以上24629.7每周1~2次41350每月1~4次2713.3不参加140173.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时间经过调查,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时间较短,达不到“阳光锻炼”1小时。有246人的锻炼时间在30分钟以下,占锻炼人数的35. 8%;而且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时间大多集中在早晨课前6~7点间或下午4~5点间。分析其原因,课余选修、竞赛、班级体育活动或一些自由体育活动多集中在这期间,比较符合课余体育锻炼的时间特征。4.大学生每次参与体育锻炼的强度调查表明,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强度在中等或中等强度以上人,占锻炼人数的30.4%,约70%的学生不能达到中等或中等强度以上。因此,锻炼强度低、质量差,是课余体育锻炼不能达到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素质又一原因。一、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现状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在校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调查分析,调查对象是08级、09级大学生计826人(随机抽取本、专科不同专业、以班为单位),调查结果发现:体育教育因素、体育兴趣因素、体育氛围因素、体育价值观因素、社会压力因素、政策法规等是影响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差、频度低、时间短、强度低,课余体育锻炼内容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并且随意性强、系统性差,缺乏科学性管理,盲动性大。1.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方式体育锻炼的方式分为主动和被动参与方式两种。研究结果(如表1)表明: 一是有50.5%的大学生主动参与课余体育锻炼,有32.5%的学生被动参与课余体育锻炼,17%的学生不参与课余体育锻炼。主动参与型的学生个人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意识各不相同,却有浓厚的兴趣、爱好。被动参与型的学生对体育缺乏足够的认识,即使受学校规章制度的约束,一般情况下尚能参与锻炼,但离开学校后,他们的体育行为一般会停止。表1  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方式参加方式人数百分比/%主动参加41750.5被动参加26032.5不参加14017二、课余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分析通过调查研究,参与课余体育锻炼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种:1.体育兴趣对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影响体育运动所具有的趣味性、技艺性、对抗性、竞争性以及竞争结果的即时性和不确定性,诱发学生对其产生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引导学生投身体育运动的最佳“向导”。通过参加体育运动,会逐渐产生对体育的健身价值、健美价值、娱乐价值、教育及交际价值的认识和理解,进而培养完善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体育氛围对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影响体育氛围是周围人参与体育活动的气氛和情调。体育氛围越浓,对人体所能引起的认识过程就越深,人体的生理变化也就相互增加,产生积极的情绪感受,从而吸引人们主动的投身于体育锻炼中。3.学校体育对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影响学校体育是普及体育生活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场所。通过制订合理的教学程序,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活动技能,为走向社会独立从事身体锻炼奠定良好的基础,对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2.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频度锻炼的频度体现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的养成程度。调查结果(表2)表明,近70%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时间间隔过长,没有达到经常性;学校应通过积极、有效的课内和课余体育锻炼手段,强化学生体育基础的培养,加大教育力度,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对课余体育锻炼的OCCUPATION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1󰀷1 2011 2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文/邓美娥一、技校学生数学素质的主要内容技工学校学生的数学素质包括:数学基本技能和能力、数学意识、数学学习方法等。数学的基本技能主要指计算、画图、表达等技能;数学能力包括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应用数学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与交流能力;数学意识主要指数量化意识、图形意识、推论证意识、最优化意识、符号化意识;数学学习方法是促进数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教与学而言,“教”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不教”,使学生逐步学会学习。学生只有在“学会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起“会学知识”的本领,才能实现主动地学习,才能在“终生学习”中把握主动权。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数学意识的形成蕴含于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之中。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不仅包括教师的教,还包括学生的学。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一起参与,共同讨论,共同切磋的过程。对教与学而言,“教”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不教”,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教师要转变观念,解放思想,要充分理解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应用型高技能人才,而不是研究型人才,所以不能重理论而轻实践。数学虽然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但也有应用性和趣味性。在教学中,应避开繁杂的理论推导,重点放在应用上,让学生在学习中领会到数学的魅力和无穷乐趣,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如在讲完“如果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定理后,笔者从生产实际出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路旁埋设电杆当然要使之平行,而工人埋设电杆时,只需要确保每一根电杆垂直于地面就可以了,这是什么道理?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探讨,他们对上述定理的理解和应用深刻多了。在数学教学中,摆正“教”与“学”的关系是一种教学观念的更新,是课堂教二、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实践和认识1.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切实摆正“教”与“学”的关系有重要的影响。4.体育价值观对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影响体育价值观的形成,是在健康的身心、先进的教育和良好的社会环境诸因素相互影响、互相促进的统一过程中实现的。其中遗传因素提供了物质前提;社会环境提供了可能;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因此,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还要培养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5.体育法规对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影响体育法规作为我国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和国家管理体育事业的重要手段,对学校体育的发展尤其对学生课余锻炼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体育锻炼者享受同等权利并受法律的保护和监督。6.社会压力因素对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影响 大学生面临的经济压力、尤其就业压力而引起的心理障碍,严重阻碍了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如果不及时疏导和缓解,会导致情感系统的极度苦闷,使他们心情颓废,学风浮躁,性格脆弱,不思进取。体育锻炼能对疲劳有康复疗效、有发散效应。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有利于缓解精神压力,消除学生精神紧张并以良好的心态适应现代竞争社会。生踊跃参加,广泛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第二,对课余体育锻炼的开展必须增加人力资源和经费投入,加强场地、场馆建设,场馆管理、提高场馆利用率,同时学生宿舍楼群间修建一些简易球或场区,满足学生就近体育锻炼的需求,并配备足够的体育教师进行科学有序的指导。第三,加强课余体育锻炼的组织工作的研究,改变以前的评价体系和考核办法,评价和考核办法,锻炼的形式、效果等尽快进行较深层次的研究,把体育参与意识的培养作为考核与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以确保课程评价更好的为实现终身体育目标服务。第四,组织好体育俱乐部、体育协会、体育兴趣小组,培养学生体育骨干,尽最大努力发挥好这些社团的作用。第五, 学校、家庭以及全社会要减轻学生的课余负担,保证学生有充足的体育锻炼时间。提倡阳光锻炼,有氧锻炼。第六,校内竞赛安排科学化,制度化,经常化。给学生搭建展示自我才华的平台,使课余锻炼兴趣与目标相衔接。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集体主义精神。 第七,体育特长与就业导向挂钩,提高学生的体育操作实践技能,顶岗实习能力,以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注:此文为莱芜市十五规划科研课题(作者单位:山东省莱芜职业技术学院)三、关于高校体育改革措施的几点建议第一,学校体育改革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能力,积极开展多种体育竞赛、趣味比赛,吸引广大学1󰀷2

OCCUPATION 2011 2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