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单元练】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经典复习题(3)

【单元练】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经典复习题(3)

2022-02-21 来源:乌哈旅游


一、选择题

1.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错误的是( ) A.测量时,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 B.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C.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写上单位 D.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处量起D 解析:D

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

①刻度尺要与被测部分对齐;②让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紧贴被测部分,测量的始端与0刻度线对齐,如果0刻度线磨损,可以与其它的整格刻线对齐,测量结果要减去前面的数值;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④读数时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要写单位。 【详解】

A.测量时刻度尺要放正,不能倾斜,有刻度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正对刻度线,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注明单位,没有单位数字无意义,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注意刻度尺的0刻度线是否磨损,已经磨损的,应该从其它整刻度量起,然后减去前面的刻度作为物体的长度,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2.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匀速运动,它们的st图象分别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分析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v甲0.6m/s,v乙0.2m/s B.经过6s两小车可能相距6.0m C.经过6s两小车可能相距4.8m D.经过6s两小车可能相距2.4mB 解析:B 【详解】

A.由图可知,当t=6s时,甲通过的路程为s甲=3.6m,乙车通过的路程为s乙=1.2m,则

s甲3.6m=v甲==0.6m/s t甲6sv乙=

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CD.由图象可看出:经过6s,甲车的路程是3.6m,乙车的路程是1.2m,由题知,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匀速运动,若两车运动方向相同,则两车相距

3.6m-1.2m=2.4m

若两车运动方向相反,则两车相距

3.6m+1.2m=4.8m

故B错误,符合题意,C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甲、乙两辆车沿着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时,它们行驶的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s乙1.2m==0.2m/s t乙6s

A.甲车在做加速直线运动

C.当t=3s时,乙车通过的路程是90m 解析:D 【详解】

B.前3s内,甲车的速度等于乙车的速度 D.当t=5s时,甲、乙两车相距40mD

A.由s-t图象可知,甲、乙两车运动的图象都是一条斜线,表示其运动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所以甲、乙两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C.由s-t图象可知,前3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s甲=90m,乙车运动的路程为

s乙=90m-60m=30m

则甲车的速度

v甲乙车运动的速度

s90m30m/s t3sv乙s乙30m10m/s t3s比较可知,前3s内,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故BC错误; D.当t=5s时,甲车通过的路程

s甲=v甲t=30m/s×5s=150m

乙车通过的路程

s乙=v乙t=10m/s×5s=50m

由s-t图象可知,两车同时运动,且开始运动时两车相距s0=60m,故甲、乙两车相距

ss甲s0s乙150m60m50m40m

故D正确。 故选D。

4.如图是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的s﹣t图象,对线段OA、AB、BC、CD所表示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C段汽车运动的速度为15km/h B.AB段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C.CD段汽车的运动方向与OA段汽车的运动方向相同 D.汽车在4h内运动的路程为30kmA 解析:A 【详解】

A. BC段的平均速度是:

sBC30km15kmvBC===15km/h,

tBC3h2h故A正确;

B.AB段汽车的路程不随时间而变化,则汽车处于静止状态,故B错误;

C. OA段汽车的路程增加,是向前运动的,CD段的汽车路程是减小的,则汽车是往回运动的,所以CD段的运动方向与OA段的运动方向相反,故C错误; D. 汽车运动4h的路程为:

15km+15km+30km=60km,

故D错误。 故选A。

5.物理实验室中,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 ) A.刻度尺 解析:A 【详解】

A.刻度尺是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此选项符合题意; B.天平用来测量物体质量的大小。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两辆列车如图所示,复兴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下列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

B.天平

C.量筒

D.弹簧测力计A

A.复兴号静止,和谐号向东行驶 B.和谐号静止,复兴号向西行驶 C.两车都向东行驶,和谐号行驶得较慢 D.两车都向西行驶,复兴号行驶得较快C 解析:C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机械运动的相对性,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 【详解】

A.以地面为参照物,如果复兴号静止,和谐号向东行驶,则当以复兴号为参照物时,复兴号列车上的乘客会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故A不符合题意;

B.以地面为参照物,如果和谐号静止,复兴号向西行驶,则当以复兴号为参照物时,复兴号列车上的乘客会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故B不符合题意;

C.以地面为参照物,如果和两车都向东行驶,和谐号行驶得较慢,则当以复兴号为参照物时,复兴号列车上的乘客会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西行驶,故C符合题意;

D.以地面为参照物,如果两车都向西行驶,复兴号行驶得较快,则当以复兴号为参照物时,复兴号列车上的乘客会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关于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C.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解析:A

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

AB.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故A正确,B错误;

C.在相同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物体运动的速度就越大。但C中缺少相同时间这个条件,故C错误;

D.在物体通过相同路程时,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但D中缺少相同路程这个条件,故D错误。 故选A。

8.甲物体的速度是36km/h,乙物体的速度是20m/s,丙物体1min内通过的路程是900m,通过比较可知( ) A.甲物体运动得最快 C.丙物体运动得最快 解析:B

利用速度公式求出丙的速度,然后将三个物体的速度单位统一,即可做出选择。 【详解】 甲的速度

B.乙物体运动得最快 D.三个物体运动得一样快B

B.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路程长短的物理量 D.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A

v甲36km/h10m/s

乙的速度v乙20m/s,丙的速度

v丙比较可知

s900m15m/s t60sv甲v丙v乙

乙物体运动得最快。故选B。

9.下列情况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空中飞行的小鸟

B.月亮升上了天空

C.水中游动的鱼

D.铁生锈了D

解析:D 【详解】

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空中飞行的小鸟、升空的月亮、水中游动的鱼其位置都随时间而发生变化,所以都属于机械运动,而铁生铁其位置不随时间发生变化,不属于机械运动,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0.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不正确的是( )

A.物体在6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 B.以地球为参照物,物体在中间2s内静止 C.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的速度相等 D.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为2.5m/sC 解析:C 【详解】

A.由s-t图象可知,当t=6s时,路程s=15m,即物体在6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由s-t图象可知,在2~4s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其速度为0,则以地球为参照物,物体在中间2s内静止,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物体在前2s内运动的路程为5m,后2s内运动的路程为

15m-5m=10m

即在相等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不相等,根据

sv

t可知,则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的速度不相等,故C不正确,符合题意; D.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

v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s15m2.5m/s t6s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是比较速度大小的两种方法,速度定义vs的研究方法与图中______ (填tt______(填“能”或“不能”)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s这与图中______(填“甲”或“乙”)研究方法相同。

“甲”或“乙”)相同。如果用

乙能甲【详解】1

比较速度有两种方法:相同时间比路程和相同路程比时间;速度定义的研究方法是相同时间比路程与图乙相同23能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它的实质是相同路程比时间与图甲研究方法相同

解析:乙 能 甲 【详解】

[1]比较速度有两种方法:相同时间比路程和相同路程比时间;速度定义v是相同时间比路程,与图乙相同。 [2][3]

s的研究方法tt能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它的实质是相同路程比时间,与图甲研究方法相同。 s12.小华同学暑假跟随父母一起外出旅行,乘坐的列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经过某一长直隧道。已知该列车全部在隧道里的时间是350s,列车全长为200m,求隧道长为____m。7200【详解】由题意可知列车的速度v=72km/h=20m/s在隧道的时间为t=350s列车的长度s车=200m由速度公式可知则隧道的长度为 解析:7200 【详解】

由题意可知列车的速度v=72km/h=20m/s,在隧道的时间为t=350s,列车的长度s车=200m,由速度公式可知vs隧s车t,则隧道的长度为

s隧vts车=20m/s350s+200m=7200m

13.甲、乙两辆汽车通过的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甲、乙两辆汽车都在做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其中_____(选填“甲”或“乙”)车的速度大。

匀速甲【详解】1由图像可知甲乙两车的路程与时间

都成正比它们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2由图像可知相同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比乙大故甲车速度快

解析:匀速 甲 【详解】

[1]由图像可知,甲乙两车的路程与时间都成正比,它们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2]由图像可知,相同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比乙大,故甲车速度快。

14.如图所示,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是作______(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小球从A点运动到E点的平均速度为______ m/s。

变速01【详解】1

由图可知在相等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说明物体运动越来越快即速度越来越大故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2从A到E由图中刻度尺可量出AE间的距离为800cm;小球运动的时间t=08s则小

解析:变速 0.1 【详解】

[1]由图可知,在相等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说明物体运动越来越快,即速度越来越大,故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

[2]从A到E,由图中刻度尺可量出AE间的距离为8.00cm;小球运动的时间t=0.8s,则小球的平均速度为

vs8.00m10cm/s0.1m/s t0.8s15.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______和______;若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丙车______(选填“静止”、“向前运动”或“向后运动”)。

甲丙静止

解析:甲 丙 静止

本题考查对路程时间,速度函数图像的理解,根据函数图像关系求解判断。 【详解】

[1][2]由图可知甲5s运动的距离为20m,则甲的速度为

v甲s甲20m=4ms t乙5s乙的速度为6ms,丙的速度为4ms,则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甲和丙。

[3]甲、丙两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且运动速度相同,则以甲车为参照物,丙车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丙车相对于甲车静止。

16.小聪一家去北京旅游,在北京市郊公路的十字路口,他看到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标志牌上的数字“40”表示的意思是最高限速为40km/h,汽车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此标志 牌处匀速到达北京,最快需要_____ h。小聪在车上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运动,他是以______为参照物的。

5车(或自己)【详解】1由图示交通标志牌知道此处距

北京的路程是60km由知道汽车的行驶时间2路旁的树木向后运动说明树木与所选的参照物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所以是以汽车(或自己)为参照物

解析:5 车(或自己) 【详解】

[1]由图示交通标志牌知道,此处距北京的路程是60km,由vs知道,汽车的行驶时间 ts60kmt==1.5h v40km/h[2]路旁的树木向后运动,说明树木与所选的参照物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所以是以汽车(或自己)为参照物。

17.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0米的两点如图(1)所示,甲、乙两物体沿直线分别从P、Q点同时出发,已知甲的速度为1m/s,则甲的s-t图线是图(2)中的_____图线(选填“A”或 “B”),10s甲通过的路程为_____m;若甲和乙同向运动,通过8s甲乙相遇,则乙的s-t图线在图(2)中的_____(选填 “Ⅰ”、 “Ⅱ”或 “Ⅲ”)区域。

A10Ⅰ【详解】1由图

2知道A图线的代表物体的移动速度B图线的代表物体的移动速度所以甲的s-t图线为图中的A图线;2由知道10s甲通过的路程3由于甲和乙同向运动若甲追乙则s甲-s乙=sPQv甲t-v

解析:A 10 Ⅰ 【详解】

[1]由图2知道,A图线的代表物体的移动速度

vAB图线的代表物体的移动速度

sA8m==1m/s tA8svBsB6m==0.5m/s tB12s所以,甲的s-t图线为图中的A图线; [2]由vs知道,10s甲通过的路程 ts甲v甲t甲=1m/s10s=10m

[3]由于甲和乙同向运动,若甲追乙,则

s甲 -s乙 =sPQ v甲 t-v乙 t=10m

代入数据解得v乙=-0.25m/s(舍去) 若乙追甲,则

s乙 -s甲 =sPQ v乙t-v甲 t=10m

代入数据解得v乙=2.25m/s,所以,乙的s-t图线在图中 “Ⅰ”。

18.如图甲、乙所示,在图甲中用A、B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请你选择测量方法正确的刻度尺,对物体长度测量正确的读数应为 ________ cm;图乙中,停表的读数为 ________ s。

20

231【详解】1刻度尺使用时有刻度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由图甲可知A的放置方法正确;A刻度尺1cm分为10个小格一个小格为1mm故分度值为1mm;因为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对应220cm所以物

解析:20 231 【详解】

[1]刻度尺使用时,有刻度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由图甲可知,A的放置方法正确; A刻度尺1cm分为10个小格,一个小格为1mm,故分度值为1mm;因为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对应2.20cm,所以物体长度为2.20cm;

[2]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3”和“4”之间,偏向“4”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3min;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2个

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s,指针在51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51s,即停表的读数为

3min51s=231s。

19.一名粗心的学生在测量记录中忘记了写单位,请你替他补上: (1)张三的身高172______; (2)课桌的高7.0______; (3)一张纸的厚度约为

75______.cmdmμm【详解】1张三的身高为172m=172cm; 2课桌的高07m=7dm

;3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5μm

解析:cm dm μm 【详解】

[1]张三的身高为1.72m=172cm; [2]课桌的高0.7m=7dm; [3]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5μm。

20.图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________厘米,被测 木块的长度为___________厘米。

126【详解】1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

刻度值为1mm=01cm;2木块左端放在1000cm刻度值处末端放在刻度值为1260cm处则木块的长度为1260cm−1000cm=260cm

解析:1 2.6 【详解】

[1]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

1mm=0.1cm;

[2]木块左端放在10.00cm刻度值处,末端放在刻度值为12.60cm处,则木块的长度为

12.60cm−10.00cm=2.60cm。

三、解答题

21.一天,小明一家去璧山区枫香湖儿童公园自驾游,在公路的十字路口,他看到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求:

(1)小车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此标志牌处到达璧山,至少需要多少时间? (2)若小车通过长5km的某一段路程时用了3min20s,则通过这段路程是否有超速违规的行为?

(3)若小车在某一段平直公路上行驶,前30min行驶了18km,停车休息12min后又以54km/h的速度匀速行驶30min,求小车在这一段平直公路上行驶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解析:(1)0.5h;(2)存在超速;(3)37.5km/h 【详解】 解:(1)由题意知

s=30km,v=60km/h

由vs得,至少需要的时间 tts30km0.5h t60km/hs1=5km=5000m t1=3min20s=200s

(2)由题意知

小车行驶速度

v1s15000m25m/s90km/h t1200s90km/h>60km/h

存在超速违规的行为。 (3)由题意知

v2=54km/h

t2=30min=0.5h

后段路程

s2v2t254km0.5h27km

全程

s`=s2+s3=27km+18km=45km

总时间

t`=t2+t3+t4=30min+30min+12min=72min=1.2h

平均速度

v's'45km37.5km/h 't1.2h答:(1)小车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此标志牌处到达璧山,至少需要0.5h; (2)若小车通过长5km的某一段路程时用了3min20s,则通过这段路程存在超速行为; (3)小车在这一段平直公路上行驶的平均速度为37.5km/h。

22.汽车遇到意外情况时,紧急停车要经历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汽车在反应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制动过程中做变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若汽车以72km/h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紧急停车时,在反应过程中行驶了14m;制动过程所用的时间为2.3s,汽车在两个过程中通过的总距离为30m。求: (1)汽车在反应过程中所用的时间; (2)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3)紧急停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解析:(1)0.7s;(2)3.96m/s;(3)10m/s 【详解】

(1)汽车在反应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v=72km/h=20m/s,行驶路程为s反应=14m,由

ss可得t=,所以汽车在反应过程中所用的时间为

vts14mt反应=反应==0.7s

20m/sv(2)制动过程中汽车通过的距离为

s制动=30m-14m=16m

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s16mv´=制动=3.96m/s

t2.3sv=

(3)紧急停车全过程通过的总距离s=30m,所用时间等于反应时间和制动时间之和,所以

t=t反应+t制动=0.7s+2.3s=3s

因此紧急停车全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s30m=10m/s t3s答:(1)汽车在反应过程中所用的时间为0.7s; (2)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3.96m/s; (3)紧急停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0m/s。

v=

23.汽车遇到意外情况时紧急停车要经历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汽车在反应过程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制动过程中做变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求:

(1)若汽车以72km/h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经过20min行驶的距离是多少km? (2)汽车遇到意外情况紧急停车时,在反应过程,以原来的速度,汽车行驶了14m,求司机的反应时间是多少?

(3)新交通法规定,严禁酒驾!醉酒后司机反应时间至少增加一倍,还是以原来的速度行驶,已知此时汽车制动距离为20m,假如前方45m处有行人,有危险吗?试通过计算加以说明。

解析:(1)24km;(2)0.7s;(3)有危险,见解析 【详解】 (1)由vs可知,经过20min行驶的距离为 ts1v1t172km/h(2)汽车运动速度为72km/h即20m/s,由v20h24km 60s可知反应时间为 tt(3)酒后驾车的反应时间

s14m0.7s v120m/st′=2t=2×0.7s=1.4s

酒后的反应距离为

sv1t20m/s1.4s28m

从发现行人到车停止的距离为

s总=28m+20m=48m>45m

即以原来的速度行驶,会有危险。 答:(1)经过20min行驶的距离是24千米; (2)司机的反应时间是0.7秒;

(3)以原来的速度行驶,前方45m处有行人,有危险。

24.厦门高速公路实现“区间测速”全覆盖。就是测算出汽车在某一区间行驶的平均速度。如果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若监测点A、B相距15km,全程限速,一辆轿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求:

(1)通过计算说明,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在该路段会不会被判超速?

(2)若要确保通过AB路段区间测速不会被判超速,则通过AB路段时间最短用时多少s?

解析:(1)没有超速,计算见解析;(2)450s 【详解】

解:(1)图中所示轿车在该路段所用的时间

t1=10∶41-10∶31=10min=

所以轿车在该路段的速度

1h 6v1因为

s15km1=90km/h t1h690km/h<120km/h

所以没有超速。

(2)通过AB路段时间最短用时

t2s15km=0.125h=450s v2120km/h答:(1)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在该路段不会被判超速;

(2)若要确保通过AB路段区间测速不会被焦耳判超速,则通过AB路段时间最短用时450s。 25.甲、乙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向同一方向运动,甲的速度为 2 米/秒,乙的速度为 6 米/秒。当甲运动 20 秒后乙开始运动,用图像法解法求出甲、乙两物体相遇的时间和路程。 解析:30s;60m 【详解】

利用路程-时间图像进行求解:

由图可知:甲运动20秒后乙才开始运动,所以乙图线的起始点应从时间轴上20秒处画起,两图线倾斜度不同,表示物体运动速度不同;两条图线相交于P点,从P点作时间轴的垂线交于A,可知甲物体运动了30秒,乙物体运动10秒后与甲相遇;从P点作一条路程轴的垂线交于B,可知甲、乙两物体通过了60米的路程,相遇时二人离他们的出发点60米。

26.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离高楼350m处鸣笛,汽车直线向前行驶20m后,司机刚好听到鸣笛的回声,求汽车的速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解析:10m/s 【详解】 声音传播的距离

s=350m+350m﹣20m=680m

声音传播的时间

t所以汽车行驶速度为

s680m2s v340m/sv1答:汽车行驶速度为10m/s。

s120m=10m/s t2s27.甲、乙两地相距360km,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途中停了3次,每次停留20min,最终用了5h到达乙地。汽车在运动途中经过一个隧道,司机在离隧道口还有一段距离时鸣喇叭,发现2s后听到隧道口山崖的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求:(1)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合多少ms? (2)汽车鸣喇叭时离隧道口多少米? 解析:(1)72kmh,20ms;(2)360m 【详解】

(1)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为

vs360km572kmh72ms20ms t5h18s1vt

(2)汽车鸣笛后运动的距离为

声音传播的距离为

s2v1t

由题意知,汽车鸣笛时离隧道口的距离为

ss1s2vtv1t20ms2s340ms2s360m 222答:(1)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72kmh,合20ms; (2)汽车鸣喇叭时离隧道口360米。

28.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以12m/s的速度行驶,鸣笛2.5s后,司机听到了由正前方的高墙反射回来的鸣笛声(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求: (1)从鸣笛到听到回声,汽车行驶了多少米?

(2)从鸣笛到司机听到反射回来的鸣笛声,声音传播的距离是多少? (3)鸣笛时汽车到高墙的距离是多少米? 解析:(1)30;(2)850m;(3)440 【详解】

(1)如图所示为汽车与声波的运动过程示意图,鸣笛时在A点,高墙在B点,C点为回声返回点:

根据速度公式,从鸣笛到听到回声用时2.5s,则汽车行驶距离为

s1v1t12m/s2.5s30m

(2)从鸣笛到司机听到反射回来的鸣笛声,用时2.5s,声音传播的距离为

s2v2t340m/s2.5s850m

(3)鸣笛时汽车到高墙的距离是

ss1s230m850m440m 22答:(1)从鸣笛到听到回声,汽车行驶了30m;

(2)从鸣笛到司机听到反射回来的鸣笛声,声音传播的距离为850m; (3)鸣笛时汽车到高墙的距离是440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