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县应对网络舆情事件的几点思考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越来越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互联网凭借其传播速度即时便捷、传播内容海量丰富、传播方式双向交互、传播主体匿名自由、传播渠道开放多样等特点迅速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战场。公众越来越喜欢用网络向政府反映诉求、提出建议,有数据显示,与政府有关的网络热点事件占到63%,并呈现上升趋势。
当前,我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政府职能不断完善,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一直以来都没有出现过重大网络舆情事件,但这不代表我们就可以高枕无忧,放松警惕。相反,我们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邻县的手机门事件已为我们敲警钟。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在发展的过程中,涉及征地拆迁、反腐倡廉、城市管理等一些敏感领域,很容易引发网络舆情。处理不当,小则影响政府形象,大则阻碍经济社会发展。如何做到网络舆情尽早收集、尽早研判、尽早应对。如何做到正确引导,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引导人们积极投身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实现XX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的形象我来树,公正为民
网络舆情事件发生的推手,是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因此,建立良好的政府形象很关键。政府形象的树立需要多方努力,更重要的是政府要公正为民,正确处理同人民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突出问题。一是切实维护好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是政府亲民为民的基础,要经常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的为百姓着想。像在拆迁补偿中,不管是补偿标准,还是一棵树、一眼井的统计,都要严格按照有关法规政策办事。二是坚持依法行政。凡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事,都要坚持依法按程序进行。做到“三个不说不做”,“违反政策的话和事不说不做,兑现不了的话和事不说不做,伤害群众感情的话和事不说不做”。三
是把老百姓是否得实惠、是否受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要关注影响我县发展的大事,又要关心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细节、小事。既要落实“民呼我应”,注重解决市民普遍反映的问题,也要突出“雪中送炭”,关爱弱势群体。
二、我的地盘听我的,玩转媒体
网络舆情事件一旦发生,不要害怕媒体的采访。面对媒体的采访,不要采取躲避或者遮遮掩掩的方式。这样不但不利于事件的解决,反而会因为一些别有用心的媒体炒作,使事件走向极端。政府必须与时俱进,转变看待新闻媒体的思维模式,学会科学利用新闻媒体作为“缓冲器”,发挥其积极作用,玩转媒体。一是要积极邀请中央媒体及时介入网络舆情事件,权威披露真实信息。一般情况下,民众对中央主要新闻媒体披露的信息比较信任,享有权威性。二是在事态发展过程中,政府要主动邀请参与报道的媒体记者一起分析研判事件的新情况、新趋势,利用记者能够掌握地方政府不能掌握一些线索和情况这一特点,对事件作出科学研判。同时媒体被满足了参与权和知情权,就会压缩炒作的空间,有利于事件处理。三是要坚决抵制别有用心的新闻媒体和记者。对于一些利用事件炒作,谋取个人利益的记者,要坚决的抵制,必要时动用司法手段。对于一些报道失实的新闻媒体,要追究责任,绝不姑息。
三、我的舆论我做主,正确引导
舆论出现后,能够正确的引导,使其朝着政府预期的方向发展,才能有效的化解网络舆情事件的发生。一是要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加强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对一些重特大事件,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争取在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第一时间公布事实真相,坚持用事实说话、用数字说话,以正视听,消除不实传闻。建立和培养一支高素质专兼职的网评队伍,主动参与热点问题的讨论,引导舆论发展的方向。二是
建立舆情应急预警机制。按照网络舆情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将网络舆情划分等级,第一时间上报有针对性网络舆情,快速建立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稳定、顺畅、高效的联动机制,适时、规范地发布权威信息,掌握权威信息发布的主导权。三是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对在岗在职工作人员进行网络舆情培训,特别是根据新媒体特点,创新舆情管理能力培养方式方法。如邀请舆情分析、公共危机处理等方面专家,采取报告会、专题讲座、现场模拟等多种方式,定期开展舆情培训。通过专门培训,提高工作人员运用互联网的能力、舆论引导的能力,确保政府在应对舆情掌握话语权、占得主动权。同时,加大网络宣传的策划力度,增强针对性、时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不断强化正面宣传力度,深入宣传工作亮点,努力形成正面宣传的舆论强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网络舆情调研工作,制订出多套相关的应急预案,真正做到未雨绸缪。
(中共泗阳县委组织部部务委员、办公室主任 庄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