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的传播路径
《2012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显示:集中在权、民、法,即官员的依法行政、民众的公共利益、政法机关及其司法正义三个方面的矛盾冲突最容易引发舆情风暴。②传统媒体是第一层面上的传播者,然而当媒体上的评论被呈现在网络上之后,网络载体成为另一层面上的传播者,将事件推向新的热点,引起更多网民关注。之后,事件引起网民的聚集,网民开始发表对事件的看法。与此同时,意见领袖也发表看法,通过博客、微博、论坛等形式传播出去。而网民情感和观点被意见领袖所感染,其言论在意见领袖的影响下趋向于同一。随着网络热议升温,网民的负面意见出现强化,继而形成群体极化现象。
一般而言,网络上的群体极化现象可以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网络言词的极化,即网民的意见偏向一个观点,向一个极端偏斜。另一个层面是现实行为的极化,即网络上的群体行为作用到现实社会中,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社会公共秩序。
当前,我国网络群体极化现象存在以下一些特点:
1.直接“讨论”的缺乏。在很多网络热点事件的传播路径中没有看到网民的“讨论”过程,网民完全凭借自己的经验、观念或是意见领袖的意见对事件发表看法。
2.网络群体极化现象呈现短期的爆发式效果。随着时间的进展,网络受众对议题的关注度下降,这与网络自身的传播特性是密切相关的。
3.主流媒体责任重大。媒体在报道中的偏颇是导致受众意见产生群体极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意见领袖在网络群体极化中的作用
在很多网络热点事件中,意见领袖在其文章、微博、博客和论坛言论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各种网络群体。意见领袖在每次热点事件中的影响不可谓不大,在网络论坛中,特别是通过微博的传播,意见领袖起了重大作用。
与传统新闻媒体的受众相比,网络受众有其明显的群体特征。同时,网络作为一个载体工具,某些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出现在网络上之后,会迅速引起网民们的大量聚集,并发表对该事件的意见。与此同时,网络上的意见领袖也会积极发表对事件的看法,而网民们的思想和观点很容易会被意见领袖所引导,如果这是在某一网络社区中或网络小群体中,由于某些特定网络社区或网络小群体之间的同质性,其意见在意见领袖的影响下会更加趋向于统一。此时,如果当群体内部意见高度统一,便会走向极化的言论,甚至形成网络群体极化事件。
主流媒体的责任
民众对主流媒体的信任度一直以来都处于较高水平。然而近年来,民众对其的信任度却在下降,特别是在网络社会,网络受众更喜欢从意见领袖方面寻求信息、验证信息,而置主流媒体的信息于不顾。因此要从媒体自身入手寻找对策,明确责任。
1.舆情的管理责任
在社会化媒体(如微博、论坛、博客、播客)兴盛的背景下,要特别注重网络舆情监控,及时对网络受众对于新闻报道以及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等表现进行监控,并对未来发展的趋势做出判断。
2.意见领袖的培养责任
网络意见领袖具有巨大的影响力,要想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应该利用好所掌握的信息优势,培养媒体意见领袖,一方面可以将现有的网络意见领袖拉到媒体阵营里边;另一方面,以人们的利益点和兴趣点为切入,培养自己的舆论领袖。
3.媒体的报道和传播责任
作为履行宣传和传播任务的主流媒体,首先在进行报道或评论时要保持公正、平等的客观态度。其次,要选取合适的传播方式,媒体的宣传要有一个合适的“度”,过度的膨胀式宣传会导致受众的反感。
《环球时报》2012年5月29日刊登了一篇有关中国腐败问题的社论,标题是“反腐败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攻坚战”。不过在转载时,某门户网站根据自身对社论内容的解读,把标题改为“要允许中国适度腐败,民众应理解”,结果引起广泛议论。中国目前处在社会转型期,问题重重,公众的情绪很容易被调动,群体极化现象的出现将会越来越频繁。
同时,由于网民的非理性情绪,受众在网络中表达批判意识时,往往处于一种非理智的状态,很容易被其他网民的偏激情绪所感染,自己也产生较大的情绪,通过对相关帖子
的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在很多网络群体极化事件中,网络论坛上或者新闻跟帖上的谩骂、调侃等情绪化的言论占了回帖和跟帖总量的绝大多数。对网络群体的这种极性化现象,一定要正确对待、冷静处理,要深刻认识到网络社会发展的特性,同时又要顺应社会发展,创新引导社会舆论的做法,保证中国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