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在校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影响学生身体素质的因素及机制的研究

在校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影响学生身体素质的因素及机制的研究

2022-10-02 来源:乌哈旅游
研究与探索 RESEARCH &EXPLORE 编辑I姜菁I E--ma zhiyezazhi@163.COITI 实践与探索 在校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影响学生身体素 质的因素及机制的研究 大学生处在从学校向社会的角色转型阶段,从终身体 育的角度看,正处在从学校体育向社会体育的转折时期。 课余体育锻炼开展程度及学习态度,直接影响其未来身体 健康状况,而且还影响其终身体育的实现。因此如何使大 学生自觉地参与到课余体育锻炼中来并形成终身体育锻炼 习惯以应对现实生活所面临的各种挑战,这是摆在我们面 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针对目前山东在校大 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及影响其参与课余体育锻炼 的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现状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 对在校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及影口向因素进行了比较 全面的调查分析,调查对象是O8级、O9级大学生计826人 (随机抽取本、专科不同专业、以班为单位),调查结果 发现:体育教育因素、体育兴趣因素、体育氛围因素、体 育价值观因素、社会压力因素、政策法规等是影响学生课 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主动 性差、频度低、时间短、强度低,课余体育锻炼内容呈多 元化发展趋势,并且随意性强、系统性差,缺乏科学性管 理,盲动性大。 1.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方式 体育锻炼的方式分为主动和被动参与方式两种。研究 结果(如表1)表明:一是有50 5%的大学生主动参与课余 体育锻炼,有32 5%的学生被动参与课余体育锻炼,1 7% 的学生不参与课余体育锻炼。主动参与型的学生个人参与 体育锻炼的目的、意识各不相同,却有浓厚的兴趣、爱 好。被动参与型的学生对体育缺乏足够的认识,即使受学 校规章制度的约束,一般情况下尚能参与锻炼,但离开学 校后,他们的体育行为一般会停止。 表1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方式 参加方式 主动参加 被动参加 不参加 人数 41 7 260 140 百分比/% 50 5 32 5 1 7 2.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频度 锻炼的频度体现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的养成 程度。调查结果(表2)表明,近70%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 炼的时间间隔过长,没有达到经常性,学校应通过积极、 有效的课内和课余体育锻炼手段,强化学生体育基础的培 养,加大教育力度,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对课余体育锻炼的 文/田学军张振孝 参与意识,加强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认识,诱发、激励学 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提高参与频度。 表2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频度 3.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时间 经过调查,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时间较短,达不到“阳 光锻炼”1/J\时。有246人的锻炼时间在30分钟以下,占锻 炼人数的35 8%,而且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时间大多 集中在早晨课前6~7点间或下午4—5点问。分析其原因, 课余选修、竞赛、班级体育活动或一些自由体育活动多集 中在这期间,比较符合课余体育锻炼的时间特征。 4.大学生每次参与体育锻炼的强度 调查表明,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强度在中等或中等强 度以上人 占锻炼人数的30 4%,约70%的学生不能达到 中等或中等强度以上。因此,锻炼强度低、质量差,是课 余体育锻炼不能达到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素质又一原因。 二、课余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调查研究,参与课余体育锻炼影响因素有以下几 种: 1.体育兴趣对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影响 体育运动所具有的趣味性、技艺性、对抗性、竞争 性以及竞争结果的即时性和不确定性,诱发学生对其产 生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引导学生投身体育运动的最佳 “向导”。通过参加体育运动,会逐渐产生对体育的健身 价值、健美价值、娱乐价值、教育及交际价值的认识和理 解,进而培养完善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体育氛围对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影响 体育氛围是周围人参与体育活动的气氛和情调。体育 氛围越浓,对人体所能引起的认识过程就越深,人体的生 理变化也就相互增加,产生积极的情绪感受,从而吸引人 们主动的投身于体育锻炼中。 3.学校体育对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影响 学校体育是普及体育生活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育能 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场 所。通过制订合理的教学程序,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 段,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活动技能,为走向社会独立从 事身体锻炼奠定良好的基础,对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 OCCUPAT10N 2011 2 固 实践与探索 RE编辑IS姜EAR菁l ECH&E-maiI:zhiyezaXPzhi@Ll6OR3.COnrE研究与探索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 文/邓美娥 一、技校学生数学素质的主要内容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不仅包括教师的教,还包括 学生的学。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一起参 技工学校学生的数学素质包括:数学基本技能和能力、 与,共同讨论,共同切磋的过程。对教与学而言, “教” 数学意识、数学学习方法等。数学的基本技能主要指计 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不教”,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教师 算、画图、表达等技能:数学能力包括运算能力、思维能 要转变观念,解放思想,要充分理解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 力、应用数学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与 交流能力;数学意识主要指数量化意识、图形意识、推论 标是应用型高技能人才,而不是研究型人才,所以不能重 理论而轻实践。数学虽然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但 证意识、最优化意识、符号化意识:数学学习方法是促进 数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教与学而言 “教”的目的 也有应用性和趣味性。在教学中,应避开繁杂的理论推 导,重点放在应用上,让学生在学习中领会到数学的魅力 是为了达到“不教”,使学生逐步学会学习。学生只有在 “学会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起“会学知识”的本领,才能 和无穷乐趣,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如在讲完“如果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个平面,那么 实现主动地学习,才能在“终生学习”中把握主动权。数 学学习能力的培养,数学意识的形成蕴含于数学知识与技 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定理后,笔者从生产实际出发提出 问题,弓l导学生思考.路旁埋设电杆当然要使之平行,而 能的学习之中。 工人埋设电杆时,只需要确保每一根电杆垂直于地面就可 二、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实践和认识 以了,这是什么道理7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探讨,他们 对上述定理的理解和应用深刻多了。在数学教学中,摆正 1.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切实摆正“教”与“学”的关系 “教”与“学”的关系是一种教学观念的更新,是课堂教 有重要的影Ⅱ向。 生踊跃参加,广泛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4.体育价值观对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影响 第二,对课余体育锻炼的开展必须增加人力资源和经 体育价值观的形成,是在健康的身心、先进的教育和 费投入,加强场地、场馆建设,场馆管理、提高场馆利用 良好的社会环境诸因素相互影响、互相促进的统一过程中 率,同时学生宿舍楼群间修建一些简易球或场区,满足学 实现的。其中遗传因素提供了物质前提;社会环境提供了 生就近体育锻炼的需求,并配备足够的体育教师进行科学 可能;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因此,在教书育人的同时, 有序的指导。 还要培养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 第三,加强课余体育锻炼的组织工作的研究,改变 5.体育法规对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影响 以前的评价体系和考核办法,评价和考核办法,锻炼的形 体育法规作为我国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和国家管理体 式、效果等尽快进行较深层次的研究,把体育参与意识的 育事业的重要手段,对学校体育的发展尤其对学生课余锻 培养作为考核与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以确保课程评价更 炼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体育锻炼者享受同等权利并受法 好的为实现终身体育目标服务。 律的保护和监督。 第四,组织好体育俱乐部、体育协会、体育兴趣小组, 6.社会压力因素对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影响 培养学生体育骨干,尽最大努力发挥好这些社团的作用。 大学生面临的经济压力、尤其就业压力而引起的心 第五,学校、家庭以及全社会要减轻学生的课余负 理障碍,严重阻碍了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如果不及时 担,保证学生有充足的体育锻炼时间。提倡阳光锻炼,有 疏导和缓解,会导致情感系统的极度苦闷,使他们心情颓 氧锻炼。 废,学风浮躁,性格脆弱,不思进取。体育锻炼能对疲劳 第六,校内竞赛安排科学化,制度化,经常化。给学 有康复疗效、有发散效应。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有利 生搭建展示自我才华的平台,使课余锻炼兴趣与目标相衔 于缓解精神压力,消除学生精神紧张并以良好的心态适应 接。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集体主义精神。 现代竞争社会。 第七,体育特长与就业导向挂钩,提高学生的体育操 作实践技能,顶岗实习能力,以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 三、关于高校体育改革措施的几点建议 需求。 第一,学校体育改革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 注:此文为莱芜市十五规划科研课题 育能力,积极开展多种体育竞赛、趣味比赛,吸引广大学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芜职业技术学院) 回 1I 02COC1U1P 2AT}O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