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滕头案例馆
设计者:中国知名建筑师——王澍
简介: 1963年生
1
1985年 毕业于南京工学院建筑系 学士
1988年 毕业于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 硕士研究生
1988年至1995年 在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工作
1997年 在杭州创立了业余建筑工作室
2000年 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设计与理论专业城市设计方向 博士2012年2月28日,49岁的中国建筑师王澍,荣获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现任中国杭州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
设计作品:1991中国美术学院国际画廊,建成,地点:杭州
2000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建成,地点:苏州
2000上海顶层画廊,建成,地点:上海
2000墙门(雕塑),建成,地点:杭州
2001-2005垂直院宅(钱江时代),在建,地点:杭州
2001一分为二(雕塑),建成,地点:杭州
2
2002-2005宁波市美术馆,建成,地点:宁波
2002-2005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园一期工程,建成,地点:杭州
2002-2005东莞理工学院艺术系馆,建成,地点:广东东莞
2003拆筑间,建成,地点:广州、北京
2003HZ093—728,建成,地点:杭州
2004-2005三合宅/南京,在建,地点:南京
2004-2005三合宅/杭州,在建,地点:杭州
2001-2006浙江宁波慈城古建保护、古建修复及协调区,建筑设计,地点:宁波
2004-2005五散房,建成,地点:宁波
2004-2005瓷屋1,在建地点:金华
王澍,作为活跃在中国建筑第一线的建筑大师,他的作品总是能够带给世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即使是对那些建筑司空见惯的人而言。凭着对项目场地的独特见解,对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中的高超表达,以及对不同建筑材料组合的巧妙把握,使得王澍的作品有着一种独特的象征性和延续性。王澍的获奖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和风格的重视,无疑是唤醒中国建筑界重新审视传统建筑理念的价值,唯有尊重历史传统、善用民族特色,将民族的风格文化与世界潮流有机地结合,才能令中国的建筑更具生命力。
3
源于中国本土文化的优秀建筑设计,是中国居住文明的核心竞争力,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经济、民生等领域,还在于向世界表达我们的理念和价值观,是一种文化自信的表达。真正的自信,往往以温和的方式表达出来,而不是用夸张、奇观的方式。建筑并非匠作小事,当慎之又慎。
作品欣赏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园
4
中国美院象山校园一期俯瞰
中国美院象山校园一期从庭院外观象山
5
五散房
宁波滕头案例馆
宁波滕头案例馆位于浦西的城市最佳实践区北部,与西安大明宫展馆和沙特麦加馆为邻。展馆占地758.5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长53米、高13米、宽20米,室内使用面积约1100平方米,为两层叠合结构的独立建筑。见下图
6
它的外观古色古香,门、窗、墙体、屋顶等运用体现了江南民居特色的建筑元素,以空间、园林和生态化的有机结合,表现了城市与乡村的互动,凸显了宁波“江南水乡、时尚水都”的地域文化,展示了生态环境、现代农业技术成就以及宁波滕头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
宁波滕头案例馆以宁波滕头村为切入点,以“新乡土、新生活”的理念,从“天籁地籁”、“天动地动”、“天和人和”三个板块,充分反映了宁波城乡和谐发展的生动实践。作为“世界惟一乡村”案例,入选“城市最佳实践区”。
其设计理念为运用体现江南民居特色的建筑元素,以空间、园林和生态化的有机结合,表现“城市与乡村的互动”,再现全球生态500佳和世界十佳和谐乡村的发展路径,进而凸显宁波“江南水乡、时尚水都”的地域文化,展示生态环境、现代农业技术成就以及宁波滕头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它的外观古色古香,门、窗、墙体、屋顶等运用体现了江南民居特色的建筑元素。
7
滕头所营造的“村在景中、景在城中”的生活模式,成功实践了一条“以生态促旅游,以旅游养生 态”的特色经济发展路径,在中国乡村城市化发展中具有普遍意义。案例外观为一座上下两层、古色古香的江南民居。馆内布置“天籁之音”、“自然体验”、“动 感影像”、“互动签名”等特色区域。、
8
在第一展厅的“天籁之音”音效装置区,12个高科技音罩将播放出高清晰度的自然之音,表现出中国农历中二十四节气的田园之声,见图。
9
在第二展厅的视觉互动区,游客沿水装置生态模拟墙斜梯步道缓缓向下,便可在两面高墙上,看到三百户宁波人家的大型电子相册,每一本都记录着一户人家的今昔变迁。参观者可点击相册,走进感兴趣的宁波人家,见图
“天动地动”是指在一楼中央演播厅,有12台高清投影设备将投放出蓝天白云和快乐的飞鸟,当观众或席地而坐,或仰面躺下,先后有两片8平方米的移动视幕,承载着100名
10
滕头村民手绘的动画作品徐徐而来,两片最终合成一幅16平方米的彩绘动画影视作品。110平方米的演播厅地面采用气动装置,当观众席地而坐,波浪涌来形成40秒地面波浪变化,波浪平息后天动影像开始,此时地面悄悄隆起几处大小不一的坡峰,形成差落有序的高低座位。观众可选择多种姿势来欣赏头部上方的移动影像和四面墙体中发出的美妙音乐。
设计构思
明代陈洪绶的这张《五泄山图》,翻到它是偶然的,但它就像我所期待的突然出现,具
11
备了我所观想的全部语言要素。直接从这张图上,我就看见了宁波滕头馆,或者说,我看到了这一地区乡村建筑的新
的可能性。由树木构成的分层的门洞,洞上大树参天。更几何化的语言,出在洞后树上的山峦。这是一张典型的世界观绘画,而且非常具有建筑性。直接从剖面画起。建筑是一个简单长方形围合的空腔。两侧长向墙不需开窗,短向两端为洞。2 层,下屋上园,人从地面沿小道蜿蜒而上,又似层层高台。建筑高约13m,树种于屋面上,约高10m。人行其中,视角是水平加些微的仰视,感觉身体被包裹着。视野改变,画法就应该改变。在我看来,看似无思想的平、立、剖画法,以及画的次序,实质性的决定着我们是否在思想建筑。这种画法就必须直接面对结构,断面都是3 开间,边跨3.3m,是最小房间也是大树移栽时根系土球的最小移栽尺寸,中间大跨。直接面对的有水的流动,从屋面到地面,水会有一根连续流动的线。2 层中间有一处大庭院,我设想作雨水收集,成一个浅水源,在坡道边有10c m 宽5c m 深浅槽,水无声流下,这会导致大量的屋面防水处理,由于工期太短,最终除了地面的水池,上部的设想都没有实现。没有画平面。直接按剖面在计算机上建模,最后导出平面。
12
滕头馆的黑白相间的民居风格的外墙是用50多万块废瓦残片堆砌的。它们是建筑单位的员工历经半年时间,奔走于象山、鄞州、奉化等地的大小村落,从废弃的工地 里收集来的,其中包括元宝砖、龙骨砖、屋脊砖等,年龄全部超过百年。 展馆内墙同样有看头。在厚厚的水泥墙上,凸显的纹理竟是竹片肌理,仿佛是排排并列的圆竹从中剖开后固化在了墙上。这是宁波工匠采用独有的竹片模板制作技艺 制成的“竖条毛竹模板清水混凝土剪力墙。
宁波滕头案例馆宁波滕头案例馆处处体现了设计者,返璞归真城乡融合的设计理念,以竹、瓦做建筑材料,体现出纯朴的自然生态及浓郁的乡土气息。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其内外墙设计,外墙回收利用了旧时的废弃砖瓦,突显环保意识,内墙采用了竹片贴在水泥墙上的做法,设计独具匠心。
行走在馆内,不仅能闻到清新的花香水气,聆听到中国农历节气从立春到大寒的“天籁之音”,还能欣赏到蓝天白云,蛙鸣犬吠与潺潺流水声交杂在一起,散发着乡土生活的和谐。体现了“城市化的现代乡村,梦想中的宜居家园”的主题,也带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城市更向往”这一理念,达到城市与乡村结合的美好前景。向全世界展示推广倡导未来城乡融合与生态建设,是世界大同的缩影。
布展方案构思巧妙、设计独特、创意无限,展示了世博会唯一乡村案例的特色,在有限的空间里有效地表达了内容和主题,让人流连忘返,终身难忘。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