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我与地坛》说课稿

《我与地坛》说课稿

2021-10-05 来源:乌哈旅游
 《我与地坛》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法,说教学流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我与地坛》是 人教版高一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是一篇自读课文,这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整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品位散文的语言,赏析散文的表现手法。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已经学习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李乐微的《我的空中楼阁》,学生已经大致了解了散文的相关知识,初步基本掌握了鉴赏散文的基本方法,所以针对这篇自读课文,我主要是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以及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课文的浓郁情感。

《我与地坛》(节选)是史铁生用十五年的时间参悟生命的结晶。这篇散文第一部分写地坛,写地坛风景以及我在地坛里的思考。第二部分写母亲,写对母亲的追思以及对母亲生命的理解。这是一篇感情浓郁的散文,学习这篇课文,能够教育学生热爱生命,珍惜亲情,从而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所以解读这篇课文的核心内容是“感悟生命,体验亲情”。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习散文必须首先对文章的内容有整体的认识,而概括能力也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一个方面,因此,我把知识目标确定为:整体感知,概括课文前后两部分的要点。

2.能力目标

赏析散文的表现手法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本文一个重要的表现手法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因此,我把能力目标确立为:学习本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3.情感目标

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所以根据课文本身对学生的情感启发,我确立两个情感目标。

(1)感悟作者有“生”到“死”的复杂情感,形成健康的生命观。 (2)体验“母爱”的崇高与伟大,形成正确的亲情观。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1.史铁生先生用了十五年的时间参悟到的最重要的东西便是“生命的价值”,这一结论固然重要,但是这一参悟过程却更显可贵,而学习这篇课文的目标之一是形成正确的生命观,为达到这一目标必须让学生重温作者参悟生命价值这一具体过程。因此,“感悟作者由“死”到“生”的复杂情感”这一教学重点是不可缺少的。

2.罗曼.罗兰说“母亲是一种巨大的火焰”,在课文中,史铁生的母亲便像一团巨大的火焰一样,既温暖了作者冷却的心灵,也为作者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认识到这一点后就可以顺理成章的启示学生应以一颗感恩的心对待自己的母亲,再加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因此,我把我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感悟母爱的崇高伟大,形成正确的亲情观。

二、说教学法 (一)教学方法 1.诵读法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况且《我与地坛》是一篇语言优美,情感浓郁的散文,只有让学生多读,才能逐渐体会到作者由“死”到“生”复杂感情变化,才会感受到“母爱”的崇高伟大。 2.点拨法

《我与地坛》是一篇自读课文,因此学习这篇课文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原则,但是鉴于学生鉴赏散文的能力还不足,如果老师在关键地方给予必要的点拨,就能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从而更加深入的理解课文。 3.讨论法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对于课文的思想情感等方面,让学生进行讨论,既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又有利于落实新课标的要求。 (二)教具准备

《我与地坛》这篇课文篇幅过长,应用多媒体将课文关键句子展现出来,有利于学生更直观更深刻地理解课文。 (三)课时安排:

《我与地坛》是一篇自读课文,再加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所以我打算只是针对重难点地方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而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安排一课时足以让我完成教学任务。 三、说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再结合本年度热门话题,我将“北京奥运会”作为一个切入点,由夏季奥运会到残奥会,从而引出“残疾人”这一特殊人群,然后根据史铁生“残疾人”的身份顺利导入新课《我与地坛》 (二)作者介绍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史铁生的作品,对史铁生不了解,教材也没有对史铁生进行介绍,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将介绍一些有关史铁生的个人情况,从而有利于学生对课文进行理解。

(三)研习文本

研习文本即新课讲解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我所确立的教学目标将逐渐展现出来,鉴于本环节的重要性,我将本环节分为四个步骤,与学生进行共同学习这篇文章即:整体感知,感悟生命,体验亲情,学生讨论。

1.在研习文本的过程中,我将“整体感知”作为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我将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概括课文前后两部分的要点,只有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宏观的掌握,才能进一步引导学生对各部分进行钻研,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在考试中把握阅读大意的能力,由于已经让学生在课前对课文进行了反复诵读,所以解决这一问题并不困难,估计大部分学生在两分钟内就能回答出这个问题,从而完成我的知识目标。 2.第二个环节是感悟史铁生由“死”到“生”的复杂情感,这个环节就是对课文第一部分进行学习,在这一环节中我一共设置了三个问题:

(1)第一部分主要写史铁生在地坛里的思考,他都思考了一些什么问题? 这个问题的提出有利于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并且这几个问题:我要不要

死?我为什么要出生?我应该怎样活下去?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是作者由“死”到“生”的三个重要步骤,学生找出这三个问题,对课文的理解就加深了一步。 (2)我们刚才已经找出了作者思考的三个问题,他用了十五年时间苦苦思索,那么他得到的答案又是什么呢?

这个问题是承接第一个问题而提出的既让学生找出了作者的疑问,那么第二步骤就应该让学生到课文中去挖掘问题的答案,找出三个问题的答案,也就能够更好的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过程了。这种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解决了上面的两个问题,也就顺利的完成了学习这篇课文的第一个情感目标:感悟史铁生由“死”到“生”的复杂情感,从而形成正确的生命观。 (3)第一部分如此多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大篇幅的景物描写是课文第一部分的一大特色,鉴赏本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是我们的学习目标之一,对于提高学生散文写作水平有很大帮助,而且只有理解了地坛这些景物的深层含义才能真正明白作者的启示是什么。 弄明白了这个问题可以完成学习这篇课文的能力目标:学习本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体验亲情是第三个环节,主要是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这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课文的思想感情在这里达到高潮,在这一环节我将引导学生体验浓郁的母爱以及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从而实现学习这篇课文的第二个情感目标,体验母爱的崇高母爱伟大,形成正确的亲情观。在这一环节我将设置四个问题。

(1)在作者心目中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这一形象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这两问题的解决可以培养学生抓关键句子的能力,对于已经熟悉课文的学生来说完成第一个问题并不困难,在课文原文中很容易找出这句话即“她不是那种光会疼爱儿子而不懂得理解儿子的母亲。”第二个问题是承接第一个问题提出来的,需要学生在理解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对课文内容进行再深入的理解,所以有一定的难度。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母亲内心的矛盾和斗争,是否应该让作者一个人独自一人到地坛去。从而体验母亲的用心良苦。

(2)母亲对作者的帮助是否仅仅体现在疼爱 理解儿子这两个方面,是否还有更重要的帮助和启示?

这个问题对学生的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吃透前两个问题,并且对课文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课文第十段后半部分集中笔墨描写的母亲的命运,在这里,我们可以体会到命运对母亲更加的不公平,而母亲对命运的态度却给作者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这是母亲对作者最大的影响。

(3)母亲如此的默默地关怀着作者,也是如此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作者,那么当母亲在世的时候,作者是怎样回报母亲的呢?

这个问题是站在另一个角度来分析这对母子之间的感情,也是学习全文的立足点。当母亲在世时,作者并没有意识到母亲对自己人生的影响,也没有好好地理解母亲的命运,所以当母亲去世后作者万分懊悔,对母亲的思念之情也愈演愈烈。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深切地体会作者的懊悔之情,从而思考自己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母亲。

(四)学生讨论

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注重学生应用 审美 探究能力的培养,我在本节课即将结束之际安排一个讨论,在讨论之前我先让学生听一首歌曲,即满文

军的《懂你》,通过音乐充分营造讨论气氛,也有利于把学生的情绪推向至高点。然后让学生讨论:从我们刚才学习的课文以及听到的这首歌曲中我们得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从而促使学生珍惜亲情,形成正确的亲情观。

(五)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是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所谓“温故而知新”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我布置了两个作业。

1.通读《我与地坛》(见读本) 教材是节选《我与地坛》,让学生通读一下全文,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作者和课文的理解。

2.以刚才讨论的话题为主要内容,写一篇小作文。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在课堂上只能让一两个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检验本节课的学习效果,故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通过作文的形式表达出来。

四 说板书设计

感悟作者由“死”到“生”的复杂情感和体验母爱的崇高伟大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因此本节课的作眼点应放于作者情感的转化之上。课文第一部分主要写地坛风景给作者带来的思考,作者从地坛的那些景物中得到了很大的启示,第二部分主要写这对母子之间的浓郁感情,他们之间相互是一种什么感情,是我们探讨的重点。根据上述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课文的情感线索,故将板书设计如下:

我与地坛 史特生 荒芜(残废自伤) 生机(走出轻生) 我与地坛 地坛 生命的母亲 理解和希望(母亲对儿子) 思念和痛悔(儿子对母亲) 意义 内 江 师 范 学 院 说 课 稿

课 题:《我与地坛》 指导教师:徐 鹏 系 别:中 文 系 专 业:汉语言文学 班 级:2005级3班 姓 名:陈 琳 英 学 号:20050140142

2008年4月10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