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家族式管理,为何在国内外会出现如此大的反差?这个问题,我们不得不从较深入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情景进行思考。
中国家族式企业的三个病因
首先是“家文化”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管理哲学和管理行为。中国是一个非常传统的国家,几千年来,我们在一直被灌输着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美德。甚至一个人一生下来就要背负着家族兴衰的历史责任。而且在中国每个人都可以找出几十位非常重要的亲属,这就大大的扩大了中国人眼中“家”的范围。而且由于中国人也非常注重家的感情,甚至可以说,人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家”。有很强的家族式集体荣誉感。这就使得表面上中国的家族式企业是以职位去合理分配权力,但又不得不受到辈分和亲情的左右。而欧美人则通常不太在意“家”的概念,他们更多的是关注自己。即使所谓的家,通常也只包括配偶和子女,而且一旦子女独立生活后,一般便被排除到“家”之外了。尤其重要的是,他们很能分得清家庭与事业的关系,在工作中,很少有家族意识,甚至决策时完全不受亲情的左右。这使得欧美的家族式企业在本质上和中国的家族式企业有所差异,曰为家族而非家族也。
其次,所谓的“美国式”管理和“中国式”管理的差异,也就企业管理哲学上的差异。欧美人很能分得清8小时之内与8小时之外应该做的事情。而中国人在一个企业工作的人,无论什么时候在一起,很难说得清应该保持一个怎样的一种关系,尤其是上下级之间和带有亲属关系的同事。这就使得中国人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上是很难实现管理的真正价值的。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美国式”管理很注重科学化管理,注重数字。而“中国式”管理更多的是依靠经验和直觉上的判断,这就使得很少有人可以肯定的断定管理的问题在哪里,或者哪种管理方式是正确的。在这种摸着石头过河的管理方法中,如果在加上亲情的左右,无疑加大了
管理的不确定因素。
最后是家族式企业的职员对待家族式企业的看法不同。在欧美,由于人们自身对家族的概念并不浓厚,所以他们在企业工作时,通常不是特别在意企业内的家族成员关系。而中国人则恰恰相反,可以说非常在意。所以部分工作人员对家族企业有一种抵制感,而且多数规章制度在家族面前大打折扣,也没有哪一个人可以漠视家族关系。所以有时候,人们表现的是对家族企业的一种失望。这就造成了企业工作效率间接的下降,而这种下降是非市场因素和管理因素造成,完全是一种没有必要的损失。
中国家族式企业应该有的思考和转变
一、 职权分明
家族式企业在我国并非毫无益处,它还是有着非常巨大的优势的。但在管理上,尤其是在工作中一定要屏弃“家”的观念。做到职权分明,在什么职位就负责什么事情,不要越权处理问题。这也是家族是管理的最大弊端。总以为反正是自己家的事情,谁做都一样。这恰恰影响了管理的效果,尤其是在意见不统一的情况下,让被管理人员变得盲从而不知所措,形成了每个职员多个直接领导的局面,造成了效率低下,甚至形成严重的官僚局面而导致企业最终走向失败。
二、 企业内部宣传上淡化家族色彩
中国人通常是爱说些悄悄话的,虽然无可厚非,但在家族式企业中却常常带来一种伤害。人们往往会私下里奔走相告:“公司里某某和老板是什么关系;公司里都有谁是老板的亲属”。甚至大家觉得这样做是一种对彼此的保护,因为谁都不想因为得罪了老板的家人而遭到淘汰。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该多次甚至反复的强调,企业管理是以科学为依据的,而非亲属关系。在规章制度上,人人平等,以免出现企业的法制在亲属面前变成一纸空文。如果这样,企业的员工又怎会尽心尽力的为企业付出呢?也可想而知,这样的家族式是不可能赢得市场的,因为他失去了员工的心。
三、 注意企业在不同时期家族式管理方式
笔者认为,家族式管理这种方式本并没有错。家族式企业管理与非家族式企业管理的关系就如同科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关系。虽然不能完全相同,但也有相似的道理。企业在发展到不同的时期,对家族式管理的方式的模式会有不同。在企业创业初期,家族式管理的优势会非常明显,这种不分你我的现象未必对企业有多么不好的影响。但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与扩大,家族式的管理方法也要有所转变,部分不适合的人员就应该退出管理岗位,交由更专业的人来负责。但部分重要的,尤其是关键部门,又不需要较强技术专业的还是可以由家人负责。但企业发展的一定规模时,家族成员应尽量的退到董事会,并对企业进行的管理。这时,家族成员更应该关注的是企业的经营效益而非管理。
家族式企业应该说是一种可以采取的经营管理模式,尤其在我国现阶段的情况下,企业创业资本并不丰厚的今天,它还将是企业创业初期的重要管理手段。只要在日后经营管理中,能注意到科学管理方法的应用,家族式管理必将作为一种成功的管理模式而长期存在着,并且为企业初期创业风险的降低,和初期资本的积累做出不可限量的贡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