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管理在感染控制工作中的作用 由于环境污染的加剧,各种罕见的感染性疾病和新的病种接踵而来,尤其是严重的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爆发和流行,医院感染已成为全球医学界的重要研究课题[1]。新形势下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在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我院医院感染管理科根据卫生部颁发的《消毒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等文件的要求,结合本院消毒隔离特点,制定了各种消毒方法、隔离防护技术、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抗菌药物应用原则、医疗废物处理、医院感染病例监测等制度。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我们不断探索总结出了适合我院实际情况的工作方法,总结如下。
1 环境微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1.1 加强医院重点部门的监测力度 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务必落实各项监测制度。落实各项监测制度是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关键。监测制度要做到人人皆知,科室质控员把关。每月医院感染管理科派专人和检验科人员对全院各病区重点科室的空气培养、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及致病菌进行监测[2]。如供应室、手术室、化验室、血液净化室、发热门诊、肠道门诊、胃镜室、HIV检测室、细胞室等科室进行监测。并做好原始记录,保存好化验单。对监测结果认真总结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通知相关科室,并提出限期改进措施。每季度将评估监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将汇总资料向全院公布。
1.2 加强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对医院新购进的每批次消毒剂进行浓度监测,监测结果不达标立即退回更换。对医院新进的紫外线灯管辐照强度进行监测,照射强度低于100 W/cm2退回厂家。对各科室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进行日常监测,照射强度每0.5年监测1
次,并记录,低于70 W/cm2紫外线灯管,发放医院感染监测督导表,限期更换新灯管。对各科室使用中的消毒剂和灭菌剂染菌量进行监测,含氯消毒剂每日进行监测,戊二醛每周监测1次,对监测不合标准的科室,立即更换消毒液,并要求限期整改。
1.3 准确掌握各种消毒灭菌剂的使用浓度、方法和配制 各科室在使用消毒剂的过程中浓度符合要求、消毒方法选择正确、消毒液配制规范。注射给药一人一针一管,止血带、体温计一用一消毒,操作间手消毒要正确规范。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2 加强对医疗用品和医疗废物分类管理
2.1 加强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管理 对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由药械科统一招标采购,按规定进货时严格核对“三证”。每次采购必须验收,验收热原监测报告单,核对包装是否严密及包装灭菌的有效期;凡请领的一次性无菌物品必须双人把关,一人验收,一人核对,并抽样进行细菌检测,合格后方能发放临床科室;一次性物品应放在阴凉、干燥、通风处;护士长定期或不定期抽查,防止因一时疏忽而造成不可设想的后果。
2.2 加强医疗废物分类管理 加强各科室医疗垃圾分类管理,收集的容器和储存场所符合要求、分类明确。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不得随意丢弃,无重复使用现象。经过医疗垃圾分类处理包装后由供应室运送人员每天统一回收存放暂存点,并详细登记,资料保存3年。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每周2次下科室督导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管理不规范、垃圾分类不清科室进行经济处罚。
3 加强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管理
3.1 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 为了提高临床合理用药率,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专门成立
以主管副院长为组长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组,主要负责临床用药咨询、监督和管理[3]。定期参加临床感染性疾病的会诊,查房,协助临床制订抗感染药物的用药方案,从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3.2 定期进行抗菌药物讲座和培训 不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是造成医院感染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定期举办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讲座和培训,召开抗感染研讨会,公布科室抗菌药物的应用品种、天数、金额,细菌耐药监测及不合理用药的典型病例进行讨论分析等多种形式,使医务人员严格掌握抗生素的剂量和疗效,避免产生耐药菌株。通过讲座和培训,提高了全院医务人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认识,促进了医院合理用药整体水平的提高。
3.3 健全感染质量管理督查制度,是控制感染措施的关键 根据抗感染药物使用原则,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了医院感染质量控制及考核标准,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每月定期抽查、每周2次督导检查等方式,采用现场督察笔录、反馈、《医院感染专刊》、院周会通报等形式向有关科室反馈,同时,根据医院“三化”管理考核标准,由医院感染管理科扣除科室当月相应分值的奖金。并提出限期整改措施,对整改效果进行再评价。使医院感染发病率逐渐下降。
4 加强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
4.1 加强医院感染的培训力度,提高医院感染诊断水平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医务人员的行为,而医院内各类人员的行为都可能对医院感染管理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4]。医院感染控制是全院人员都必须参与的整体活动,通过知识讲座、观看录像、岗前培训,向全院职工宣传医院感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将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及诊断标准、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手册,下发到科室人手一份。大大提
高了填报医院感染报告卡的自觉性和及时性,减少了漏报率。
4.2 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力度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以前瞻性、回顾性和目标性监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常规监测。对总感染率、部位感染率、科室感染率进行分类统计。医院感染病例由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每周下病房收集,并定期到细菌室查看细菌培养结果、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控制措施。
5 加强医务人员的自身防护
制定了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制度,医护人员严格掌握洗手指征,采用正确的洗手方法。当医务人员在接触HIV感染者、艾滋患者的血液、体液时,按规定穿隔离衣,带手套,如有职业暴露,严格按照职业暴露后的处理原则进行处理,发生职业暴露后,尽可能在2 h进行预防性用药,最好不超过24 h,但即使超过24 h,也要采取正规的预防性用药。具体的做法为基本用药和强化用药,疗程为服药28 d,同时组织专家进行评估,隔离观察一定时间,并对职业暴露者的情况进行登记汇总。
6 制定标准,落实制度,总结经验,改进工作
为了确保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贯穿于医疗活动的全过程,各科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对每个科室制定了质量控制标准,医院感染管理人员每周两次深入科室督导检查质控标准落实情况,做到了操作有制度,质量有标准,检查考核有依据。 对易引起交叉感染和病原微生物的种类进行调查研究,有效的切断传播途径。每月收集、汇总、分析各科室医院感染病例资料,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改进工作。
7 全员培训是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前提
要搞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要重视全员的培训。通过持续的培训教育,以及有效的考核机制,增强全院人员医院感染控制的意识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认识。我院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层次的培训,每年举办2次,通过观看VCD、录象、专题讲座、试题答卷等各种形式进行培训和教育,使全院工作人员提高了医院感染知识的意识,普及率达到98%。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体会到,在新形势下要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领导要重视,全员要参与医院感染管理人员的水平要提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