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调查报告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调查报告

2020-05-29 来源:乌哈旅游
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调查报告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乎民生,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大局。为进一步做好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近期我们开展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调研,了解了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现状,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2005年本市生源专科以上毕业生为2160人(师范类毕业生524人,非师范类毕业生1636人);2006年本市生源专科以上毕业生达3303人(师范类毕业生711人,非师范类毕业生2592人),净增1143人; 2007年来我市报到的毕业生人数为1826人,但考虑到部分毕业生未到有关单位报到等因素,当年本市生源毕业生人数应在3000人以上,就业形势严峻。

二、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主要举措 (一)加强领导,完善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

一是调整机构,加强毕业生就业组织领导工作。我市在2005年就成立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委员会,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主任,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市人事局等12个单位为成员单位。2007年,立足于进一步强化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理顺工作关系,对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1

委员会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工作委员会由市政府常务副市长任主任,市组织、人事、教育、卫生、财政等17个部门和县区政府为成员单位,办公室设在市人事局,统一组织和协调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二是明确职责,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为了做到目标统一、各司其职,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委员会进行了明确的职责分工。今年上半年,在市直部门和县区政府确定了21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联络员,印发了《马鞍山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联络员工作职责》,并召开了第一次联络员会议。

(二)政策扶持,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一是积极实施“三支一扶”计划。根据国家、省有关文件规定,我市从2004年开始招募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三支一扶”工作。2004年至2007年,我市共招募了84名“三支一扶”毕业生,其中“支教”30名、“支医”45名、“支农”8名、“扶贫”1名。今年我市继续招募15名毕业生“支教”,报名工作已于8月10日结束,报名人数达到239名。为了鼓励“三支一扶”毕业生扎根基层,从2007年11月起,我市在省财政确定生活补贴的基础上,给他们每人每月增发400元—800元的生活补贴,生活补贴标准现为全省最高,到目前为止市财政已发放生活补贴将近40万元。

二是深入开展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为增强毕业生的就业意识和就业能力,我市每年安排一批尚未就业毕业生到企事业单

2

位,进行为期3至6个月的就业见习。对参加见习的毕业生给予每人每月500元的生活补贴,所需费用由用人单位和市财政各承担50%。2007年,在我市教育、卫生系统建立了8家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共吸收200名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制定并印发了《马鞍山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管理暂行办法》,就见习基地建立的条件、有关待遇及职责、见习工作的组织管理等作出了具体的规定。2008年新建了市科创中心、市双益公司2家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共安排189名毕业生参加见习。

(三)多措并举,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一是加快大学生创业载体建设。2007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生创业享受留学生创业园同等优惠政策。结合大学生创业特点,创业园为大学生创办企业提供创业咨询、企业管理、工商注册“一条龙”免费服务,以及招才引智、投融资、项目管理与指导等服务,帮助大学生企业进入快速成长通道。目前已有8名大学生入园创办6家企业,其中今年入园5家企业,项目涉及化工产品、新型可再生能源供电系统、缆索机器人等领域,科技含量较高。今年9月,大学生创业园2家企业获得2008年度第二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资助总额达到50万元。同时,我市花山区政府联合团市委、市劳动保障局共同创建的 “青年创业园”,于今年上半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目前已有1名大学生入园创办企业投入生产,另有21名大学生签订了入园意向。

3

二是创新大学生创业辅导方式。2008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创建了“大学生创业工作站”。市人事、科技、经济等部门与安徽工业大学联合制定了《关于引导和鼓励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创业的实施意见》,以“大学生创业工作站”为平台,加强创业宣传,开展创业指导,引导和鼓励安徽工业大学学生进入“马鞍山市大学生创业园”自主创业。目前已有2名安徽工业大学学生进入创业园进行项目孵化。团市委先后开展了两届马鞍山市青年创业论坛,组织了5期大学生技能和创业培训班,培训人数超过1000人;今年3月—4月,成功举办了首届青年创业计划大赛,吸引了1000多名青年积极参与,参赛项目200多个。今年上半年,市劳动局联合安徽工业大学团委,举办了一期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班,培训人数达60多人。同时,市经委组织的创业辅导培训(CEFE)首次走进大学校园,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的200名大学生接受了培训。

三是实施大学生创业扶持计划。自2003年以来,共为36名有志创业的大学生发放了总计为308万元的青年创业贷款,帮助他们创办并注册了25家个体、私营企业。同时,通过发放小额贷款扶持失业大学生创业。已进行失业登记的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或合伙经营、组织起来就业,自筹资金不足的,可申请小额担保贷款。个体经营的,可申请不超过2万元的贷款;创办小企业符合条件的,可申请不超过10 万元的贷款。近年来,累计为高校毕业生发放贷款20万元。对从事微利项目的,还按规定为其申请

4

财政据实贴息;目前,累计贴息资金3万多元。

(四)搭建平台,完善毕业生就业公益性服务体系

一是完善就业市场硬件设施和服务体系。建立了市、县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市场,分别建成1280平方米、60平方米的招聘大厅,并增挂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牌子;建立了市区联动的人力资源市场网络,市人力资源市场设有2400平方米的招聘大厅,并开设了“毕业生就业指导室”;两个市场服务设备齐全,功能完善,保证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展开。完善毕业生就业“一站式”服务体系,免费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就业信息、求职登记、择业应聘、就业指导、就业推荐、合同鉴证等服务。市人才市场顺利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成为省内政府所属人才服务机构首家获此认证单位。

二是搭建毕业生就业市场交流平台。市人才市场坚持“周五”、“周六”日常招聘和专场招聘相结合,2007年举办毕业生免费专场招聘会和推介会10场,全年帮助2012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今年上半年,市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先后举办公益性毕业生招聘会、专场招聘会46场,共提供就业岗位约2万个,1000多名高校毕业生通过市场实现就业。

三是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计划。2007年,全市共有25名高校毕业生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月发放保障金2210元。截至今年5月底,市劳动保障局为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办理失业登记、发放《安徽省失业人员登记证》1266本,全市有50多名困难家庭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不断完善就业援助体系,将特困家庭

5

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区人事劳动保障部门年度工作目标考核范围;免费为特困家庭大中专毕业生提供一次职业指导服务,二次推荐就业服务;对中小企业、非公有制单位和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与特困家庭毕业生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给予1000元的一次性就业安臵奖励。今年上半年,全市已有95名特困家庭大中专毕业生得到就业援助,成功实现就业。开展地震灾区毕业生就业援助。深入我市大中专院校,统计地震灾区生源毕业生信息,设立专门就业援助窗口,开通办理人事代理、档案转递、户口迁移等项目的“绿色通道”,为促进灾区生源毕业生就业实施“爱心援助”。

四是开展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市劳动保障局会同市财政局制定印发了《马鞍山市就业再就业培训补贴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将各类大中专毕业生纳入到就业再就业培训补贴范围,并将补贴标准由原来最高600元提高到最高800元。今年上半年,在安徽工业大学、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开展家政服务、中式烹饪等就业再就业技能培训,培训学员400人以上。对外地院校毕业后未能及时就业的马鞍山籍大中专毕业生,通过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及时组织他们参加就业再就业技能培训,并在培训后为他们提供职业介绍服务。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在马鞍山技师学院、马钢技师学院等院校设立了职业技能鉴定站(所),为高校学生提供鉴定服务,各院校高职类毕业生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在80%以上。

三、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是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待遇缺乏吸引力。我市为鼓励高校

6

毕业生扎根基层、安心工作,对到基层就业的毕业生提供了政策上的优惠,财政投入较多。今年10月份开始,省财政也将适当提高“三支一扶”毕业生生活补贴标准。但与组织部门选拔到基层工作毕业生的待遇相比,“三支一扶”毕业生待遇仍然较低。建议建立国家、省、市、用人单位四级补贴机制,进一步提高“三支一扶”毕业生生活待遇,同时大力解决服务期满毕业生的就业出路问题。

二是部分毕业生就业观念有待转变。从人才市场掌握的信息来看,目前还普遍存在着有岗位无毕业生应聘的情况,主要原因是部分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只想在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国有企业工作,不愿意到基层和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就业。建议高校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强职业规划指导,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三是毕业生就业见习政策亟需完善。很多企业对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吸纳毕业生进行见习缺乏积极性。企业主要反映了两方面问题:一方面,企业并未得到实质性的利益。财政拨付的一半生活补贴直接发给毕业生,企业除了支付另一半补贴资金外还需要为毕业生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另一方面,企业担心安全问题。一旦出现安全生产事故,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的赔付金额未必足够对事故进行善后处理。针对这两方面问题,首先要为挂牌见习基地的企业提供一些实质性的优惠政策,可将企业为见习毕业生支付的生活补贴作为工资在税前扣除,定期举行优

7

秀见习基地表彰活动等;其次,要求企业为见习毕业生购买较大数额的保险,省、市财政可对企业支付的保险费用进行一定比例的补贴。

四是毕业生就业数据统计缺乏统一平台。目前,师范专业毕业生向当地教育部门报到,非师范毕业生未落实工作的向当地人才服务部门报到,各地高校负责统计本校毕业生就业率。但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毕业后自谋职业,不向有关部门报到,导致每年实际报到人数大大低于应报到人数;另一方面,部分高校过于注重就业率指标,上报的就业状况数据严重“掺水”。以上原因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难以掌握准确、翔实的毕业生就业数据,进而难以出台具有针对性的就业政策。可以考虑以国家层面为主导开发一套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统计系统,在所有高校及有关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统一安装,实行联网,辅以定期对毕业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电话回访等形式检查数据准确性,从而构建起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统计的统一平台,为有针对性的出台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提供参考。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