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建筑工程质量通病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

来源:乌哈旅游
关于工程质量安全层级监督检查内容

基础工程:

1、 部分工程基坑变形观测的人员不具备资格,应做变形观测的工程未能按要求

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观测。

2、 独立柱基无资料 3、 基础结构未按时验收

4、 部分有桩基础的工程,分部验收时未能出具满足设计要求的基桩承载力报告。

混凝土工程:

1、部分工程的同条件混凝土养护试块留置不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要求,试块未用刻字方式标明具体部位,未按规定放置在代表部位旁,无积温记录,未按等效龄期送检。

2、混凝土表观质量:部分项目的混凝土梁板柱等构件表观质量存在较多缺陷:梁柱边角疏松、孔洞、飞棱掉角较普遍;部分构造柱烂根,主筋外露.

3、大部分工程混凝土构件浇筑完成后的养护不符合规范要求;仍有不少工程施工缝的留设不符合规范要求。

4、部分工程的梁板、柱节点存在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时未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对该节点分段施工时未按规范要求留置试块。

5、部分工程混凝土楼板未经设计同意随意开槽,减少混凝土楼板有效厚度,造成质量隐患。

6、混凝土构件尺寸偏差严重超标,柱子垂直度超标.多处存在主筋外露、孔洞、蜂窝、麻面、夹渣、疏松等严重质量缺陷。

7、二次成型的卫生间混凝土翻边未制定专项施工方案,未注意清理基底,造成混凝土翻边与基层分离

8、部分工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符合国家验收规范要求,特别在后浇带处的楼板,板面负筋不沉超标,保护层垫块厚薄不一,垫放位置不对.有不少现浇混凝土楼梯梯段施工缝留在梯段根部。有近三分之一的工程的卫生间未按照《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第410.8条(此条为强制性条文)的规定做混凝土反边。

9、部分受检工程的卫生间未按照《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9—2002)第4.10.8条(强制性条文)的规定做混凝土翻边,有的做了翻边但高度达不到规范要求。二次成型的卫生间混凝土翻边,因基底未清理造成与基层分离,且无专项施工方案。

10、轴线未用墨线弹到柱上,不少工程查不到楼层验线记录。

11、楼板和剪力墙同时浇注,未制定混凝土施工方案和混凝土缺陷修补方案。 钢筋工程

1、经外包加工的钢筋直径普遍严重偏小;

2、大部分受检工程仍不能依照《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规定提供钢筋试焊报告;

3、柱主筋焊接接头未相互错开35d,违反《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第5。4。5条(强制性条文)的规定; 4、主筋搭接焊时未预弯;

5、钢筋制作、安装工艺水平不高,主次梁交接处箍筋未按构造要求加密,梁柱节点处未设加密箍筋,抗震设防工程的箍筋未做135°弯钩,且平直段长度不满足规范要求;

6、构造柱拉结筋和框架填充墙拉结筋间距、长度、数量不足;少数工程后埋拉结筋未做抗拉拔检测.

7、预埋拉结筋间距过大,植筋无专项施工方案且未进行抗拉拔试验。 现场搅拌

1、现场搅拌混凝土和砌筑砂浆无可靠计量设施,施工现场普遍未按配合比计量上料,所使用的计量设备未进行校准,搅拌机旁未悬挂配合比牌。

2、部分工程无混凝土开盘鉴定报告,施工现场混凝土搅拌管理混乱,随意性大,无法保证按设计要求下料搅拌; 3、大部分砂浆外加剂无型式检验报告. 砌筑工程

1、部分工程使用小型砼砌块的未按规范要求反砌,墙体交接处留阴搓,框架填充墙顶部未按规定斜砌。

2、部分工程砌体结构砌筑质量较差,通缝、竖缝不饱满、水平灰缝超厚现象较普遍;框架结构中的顶皮砖未能留置够一定时间以待沉降稳定后斜砌挤紧; 3、随意在墙体上开槽留洞又无补强方案;

4、断碎砖上墙;混凝土砌块和页岩砖混砌或竖砌;临时间断处未按规范要求留设。 5、门过梁搁置长度不足,钢筋砖过梁制作不规范.

6、部分砌体工程的钢筋砖过梁使用混合砂浆砌筑.砂浆饱满度(特别是竖缝)较差,个别工程墙体透光.脚手眼留置及整补不符合要求.仍有相当部分的砌体组砌方法不正确,甚至有五顺一丁的现象。

7、一些工程的构造柱马牙槎砌筑错误,个别马牙槎高度达到0。55m,凹凸部分仅有0。25m.

模板支撑工程:

1、模板支撑体系较乱,大多数工程的模板施工方案无针对性。 2、仍然有不少工程的模板立杆接长使用,立杆底部垫砖,无扫地杆。 3、模板安装中,既不按照施工方案执行又不按照工艺要求操作,造成因模板安装不规范产生的混凝土构件表面质量缺陷多,特别是砖混结构工程的胀模、漏浆、蜂窝、麻面现象较多。

4、大部分后浇带处的模板支撑未单独搭设,存在先拆后支现象。

5、部分立杆悬空,部分支设在浮土和砌块上。楼梯段立杆不垂直.顶托底托伸出长度超过规范要求.部分使用方木代替圆木支撑.

6、门式钢管脚手架做模板支撑,间距过大不符合方案要求.部分支在悬挑板上,顶托、底托伸出长度过大。部分门式架倒装,无拉结,部分悬空. 安全管理方面 施工临时用电:

1、部分工程施工用电不符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要求,临时用电未实行三级配电两级保护,没有采用TN-S接地保护系统,电箱无标识,一个开关箱控制多台设备、无隔离开关,多数设备未做保护接零,电缆乱拉乱搭拖地受机械碾压,电箱设置不合理,部分开关箱内漏电保护器参数选择错误,楼层移动式开关箱无防护门.

2、个别工程仍违规使用建设部明令禁止使用的HK型隔离开关。

3、部分工程未按要求实行三级配电,个别开关箱控制多台设备,总配电箱漏电开关参数偏小且漏电开关失灵,用电设备未做保护接零,电线不分色,电缆拖地不规范现象比较普遍.

4、PE线引出位置不正确,部分不带电的设备金属外壳未与PE线连接或连接不牢固。部分设备存在二级配电现象。电线电 缆敷设不规范,乱拉乱挂,甚至用普通电线挂在金属脚手架上,存在安全隐患。 脚手架:

1、部分工程脚手架缺横向扫地杆、部分横向水平杆不在主节点上,拉结点偏少,作业层安全网未高出作业面1。2m,首层、作业层未满铺脚手板,架体中间层未按要求封闭。

2、一些悬挑式脚手架未做到立杆“根根落地”,悬空立杆无任何加固措施,导致架体变形严重。部分工程正在进行外墙涂料施工,脚手架已拆除安全网和连墙件,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3、架体与建筑物的柔性拉结点少且只拉不顶,架体内未按要求封闭,首层、作业层未满铺脚手板,安全网未全封闭。

4、钢管脚手架与建筑物之间的拉结存在“只拉不顶”或“以柔代刚\"的现象,属违反强制性条文的行为。 模板工程:

1、大部分工程的模板搭设与方案不符,荷载计算不规范,个别工程的模板方案无操作性。钢管支撑的立杆不垂直,缺少水平拉结,且间距过大;使用木支撑的顶木用圆木,立杆底部垫砖现象较普遍。

2、部分工地模板工程专项施工方案不能指导现场施工,未按要求设置纵横向扫地杆及中间水平拉杆,存在木主杆接长使用和底部垫砖现象.

3、模板实际搭设往往与方案不符,许多工程的楼层模板计算为梁、板分离式受力计算,但现场为梁、板共同受力搭设;少数工程模板支撑受力体系混乱,门式脚手架居然与木杆混合搭设,门式脚手架调节螺杆外伸长度超过200mm;在悬挑板上设立杆支撑,楼梯模板立杆斜支;木模板支撑体系传力途径混乱,使用梁侧模

传递板荷载,不符合方案要求,部分立杆接长、斜支,部分大横担使用圆木代替方木,立杆未剥皮、尾径偏小,支撑在悬挑板上,缺纵横向水平拉结. 施工机械:

1、部分项目的井架和塔吊未经检测就投入使用,井架无楼层安全门、吊篮安全门、安全通道和停靠装置,且无专人操作。

2、少数工程的物料提升机、塔吊未按规定进行检测备案,物料提升机无吊篮安全门、无楼层卸料平台防护门、无一视频两联动装置,停靠装置失效,楼层卸料平台底板未固定。塔吊、施工电梯顶升和附墙装置安装未经验收。施工电梯使用超过3个月未做坠落试验。塔吊用卸料平台三面防护不严,作业人员对限荷重量概念模糊。

文明施工:

1、一些工程的施工现场没有围挡封闭,大门设置不符合要求,施工现场材料堆放不整齐,安全标牌缺少,施工项目部未设办公室。 临边防护:

1、部分工程的临边防护不严,楼层阳台临边未设安全防护,楼梯、楼层临边防护未搭设或搭设不符合要求,电梯井口未设置防护门或虽设置但不符合要求,基坑开挖无挡板,周边超堆荷载.

2、部分工程临边防护不严,“三宝”、“四口”防护不到位,对工地易发事故部位未采取可靠防护措施。个别工地现场无照明,洞口未做防护,极易发生高处坠落事故。 物料提升机:

1、大部分工地物料提升机未按规定安装“一视频二联动”装置,无楼层安全门,无楼层停靠装置,缆风绳与地锚打拉不符合要求,有的缆风绳直径达不到9.3mm,

卷扬机控制按钮未采用安全电压,部分物料提升机未检测、未备案,楼层运输通道与外架相连。 资质管理方面

1、大部分项目班子管理人员不在驻桂备案名单上. 2、无公司对项目部质量安全检查资料。

3、专职安全员数量与建设部要求不符。安全员证件不符合要求,未参加年度继续教育.

4、物料提升机接料平台搭设无专项施工方案;部分专项施工方案未经总监理工程师审批.

5、节能公示内容不全。

最常见的质量通病

(1)基础不均匀下沉,墙身开裂;

(2)现浇钢筋混凝土工程出现蜂窝、麻面、露筋;

(3)现浇钢筋混凝土阳台、雨蓬根部开裂或倾覆、坍塌;

(4)砂浆、混凝土配合比控制不严,任意加水,强度得不到保证; (5)屋面、厨房渗水、漏水;

(6)墙面抹灰起壳,裂缝、起麻点、不平整; (7)地面及楼面起砂、起壳、开裂; (8)门窗变形,缝隙过大,密封不严;

(9)水暖电工安装粗糙,不符合使用要求; (10)结构吊装就位偏差过大;

(11)预制构件裂缝,预埋件移位,预应力张拉不足; (12)砖墙接槎或预留脚手眼不符合规范要求; (13)金属栏杆、管道、配件锈蚀;

(14)墙纸粘贴不牢、空鼓、折皱,压平起光;

(15)饰面板、饰面砖拼缝不平、不直,空鼓,脱落; (16)喷浆不均匀,脱色、掉粉等。

1. 各种构件及预埋件摆放位置和数量满足设计要求和图纸要求 2. 混凝土浇筑完未及时浇水养护 3. 平整度梁截面偏大

4. 梁垫块间距大于1M短边垫块不够

5. 保护层不够拉钩设置不对

6. 板面部分负弯矩筋在梁上弯钩长度不符合要求 7. 梁垫块设置不位

8. 局部钢筋保护层不够,钢筋间距需调整

9. 1号楼窗边刮糙未按控制线施工,存在有垂直度偏差.二号楼窗边外侧保温砂浆不顺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