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思想对当代中国医改的启示
2024-07-27
来源:乌哈旅游
第23卷第4期 中国医学伦理学 V01.23 No.4 2010年8月 Chinese Medical Ethics Aug.2010 墨家思想对当代中国医改的启示 张 颖 (香港浸会大学应用伦理中心,香港) (摘要]墨家仁爱义利的思维逻辑,不但与传统的医道精神契合,而且具有实际的操作考量。由墨家伦理和方 法入手,通过对兼爱、义利、志公等方面的讨论,挖掘墨家思想对当代中国医改的启示。同时,也将论述作为社会 中间群体的“信仰共同体”如何在当今的转型社会生活中,尤其是医疗体系中发挥作用。 (关键词]墨家思想;生命伦理学;中国医改;不伤害原则;互利原则 (中图分类号]R一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565(2010)04—0007—04 Contemporary Medical Reform in China: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ist Ethics Ellen Zhang (Faculty ofArts,Centrefor Applied Ethics,Hong Bapt ̄t University,Hong ,China) Abstract:In terms of the relationship of traditional Chinese ethical resources to issues with regard to reconstruction of bio—medical ethics in China,lots have been done in the area of Confucianism which is no doubt an important cuhural heritage of China。Meanwhile,there has been a growing interest in Buddhist and Taoist bioethical research in the past decades,particularly in Taiwan.But the study of Moist ethics and its implication to contemporaly bioethical debates is relatively weak.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ethical dimension in the Moist tradition and discuss how it may provide some insights for medicare and the medical reform in China today. Key words:Moist Ethics;Bioethics;Medical Reform in China;The Principle of Nonmaleficence;Principle of Ml】tUaI Benefit 以往对于医学伦理的研究,学者们大多倾向于借 爱不同于儒家“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之说,因为 助西方哲学或伦理学的原则,如当代较为流行的“医学 后者将爱的原则建立在家族血亲的关系基础上。墨子 伦理学四原则”。 本文试图探索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 认为兼爱是“天志”,它使人能够超越人类本能(亲亲) 的医道精神,借中国古人之智慧思考今13之伦理实践, 的情感。在中国传统文化各学派的思想中,墨家所提 针对中国独有的情境,探求其内在的可行性。 倡的无差等之爱与传统医道精神最为契合。兼爱贵 当前中国医疗系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 义、淑世救人与“大医精诚”一脉相承。 为以下四个方面: 在墨子看来,人类缺乏相爱是社会弊病的乱源之 ①医患之间缺乏应有的相互的信任;②医疗机构 一,而解决问题的方案就是强调兼爱。“天下之人皆相 缺乏最基本的敬业动力;③中国式“关系伦理学”的盛 爱……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 行;④相对公正与公平之体制的缺乏。 之”(《兼爱中》)。兼爱来自“天”的大爱,天之爱是人 根据墨家的思想体系,笔者这里提出四个基本原 间效法的对象。《经说》解释道:人与我同出于兼,所 则,以回应当代中国的医改,尤其是在医患关系上所存 以爱人如爱己。所谓“互爱”就是人与我双方都承担 在的问题: “爱”的义务,同时都享有“被爱”的权利。“爱人者,人 ①兼爱仁人原则;②不伤害原则;③互利原则;④ 亦从而爱之”(《兼爱中》),“爱人者必见爱也”(《兼爱 公平原则。 下》)。“兼爱”即“平等之爱”,超越“别爱”和“差序之 1兼爱仁人原则 爱”的儒家理念,感受“为彼若为己也”(《兼爱下》)的 墨家认为,宇宙体现大兼,其体与端皆为“分于 精神,从而实现“厚人不外己,爱无厚薄”(《大取》)的 兼”,同时“不外于兼”。也就是说,宇宙是一个整体 理想。与儒家相似,墨家亦视“伦理”为人类社群生活 (totality)。正是基于这种宇宙观,墨家视社会为一体, 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其中包括社会秩序以及人际 主张“爱人若己”,提出“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墨 互动原则。但《墨辨》首先将伦理思想放入“天下人” 子日:“兼以易别”(《兼爱下》),墨家希望以“兼爱”原 之范畴,提出“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 则促使社会达到不分亲疏,不别贵贱的目的,并以此达 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兼爱中》)。墨家对儒家 到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弟悌的和谐境地。这里,兼 “人伦主义”的批评并非在于人伦观念本身,而在于其 一7一 ・中国医学伦理学・ 预设的血亲等级观念,以及由此可能产生的对“陌生 Non—maleficence)特指不应对任何人(或物)造成伤 害,防止怨恶而促进善行。就医学伦理而言,不伤害原 则是指医师在诊治过程中不使病人的身心受到不应有 的损伤,所谓伤害包括主动伤害与被动伤害(如疏 忽)。就医师专业精神来看,不伤害是一种道德义务 (moral duty),是医务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不伤 害包括对他者肉体、精神、物质资产的损害,它是“仁 人”的忽视。墨子指出,兼爱即“仁人”,是一种理想的 道德境界。此境界也可以理解为墨家的“仁人原则” (类似西方伦理学中的“行善原则”,Principle of Beneficence),即对他人或物的慈爱表现。墨家认为, 自私自利是人性的弱点,亦是社会混乱的根源,故“仁 人原则”需破除对“爱”之对象的含混认知,做到“兼以 易别”,将主体我的自觉心与关联我的兼爱心统一起 术”的底线。《内经・素问》里早已提出“天覆地载,万 来,建立社会彼此的共存共荣。 以“兼”代“别”对于医师的专业道德来讲十分重 要。相对于不伤害原则之为强制性的“道德义务” (moral duty),“仁人原则”属于道德理想(moral idea1)。 在现代医疗体系中,医师一般境况下面对的是所谓的 “陌生人”,而非“亲亲”的关系,所以墨家不分亲疏的 兼爱理念更有其现实的意义。在现在的医疗体系中, 人们之所以拉关系,找路子,其背后深层的文化意涵是 人们对“陌生人”的怀疑和不信任。特别是当今中国 社会,人情淡漠,相互猜疑,儒家的“别爱”演变为对权 贵的顶礼膜拜,“关系”成为最为重要的“社会交换资 源”(the resource of socila exchange),而由“关系”逻辑 所导致的医德问题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社会问题。虽 然儒家传统也强调医乃仁术,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所 面临的更多是人际关系和人情法则:关系=医术(即最 佳医疗方案),其背后是对陌生人的不信任。因此, “拉关系,走后门”的现象有增无减,医患关系更是成 为社会的“面子交易”。就现实层面来讲,墨子的兼爱 思想具有“平乱求治”的功用,可以改善社会中人与人 之间紧张的关系,促进医患伦理关系的和谐发展。 《墨辨》中提到当人们处在权衡轻重利害的情境 中时,要“体爱”,甚至“杀自以存天下”(《经上》)。当 然,这种思想不能作为一个硬性原则要求每一个人。 “行善原则”在西方应用伦理学中也会引起争议,其中 的疑问就是这一原则是否由于其自身的理想色彩而导 致对人的过高要求(如“利他”的美德)。尽管如此,面 对目前失序的社会,尤其是医德遭到质疑的时候,兼爱 观念作为理想的道德精神仍具有现实的意义。 2不伤害原则 墨家认为人们之间的相互憎恨、仇视、欺诈、残害 都是因为人们之间不相爱。墨子指出,“内者父子兄弟 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药 相亏害”(《尚同上》)。家庭内若父子兄弟相互怨恨、 互相使坏,推及天下百姓,亦互相亏害,国家就会离散 灭亡。从墨家角度来看,伤害他人往往出自人的自私 之心,即“亏人自利”,最终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交相 恶”。 在西方的伦理体系中,不伤害原则(Principle of ~8一 物悉备,莫贵于人”的思想,强调人之生命的宝贵性,即 “济群生”的基本观点。 因此,医师应把人的生命放在首要的位置上,避免 对病人造成不应有的伤害,这是医师的职责和使命。 然而现实社会中,我们会看到某某医院或某某医师为 了某种特殊利益,放弃应有的风险评估,在病人不知内 情的状况下,实行超出医学伦理范畴的实验,导致不应 发生的医疗事故。所以,我们提倡医师以天下作为自 己的职分,而不能为名誉左右,为红包左右,最终做出 伤天害理的事情,这就是墨家所说的“义”。令人担忧 的是,今日商业社会,不少人是把“利”看作单向的行 为,因而丧失了墨家所说的“公义”。如果说仁人的德 行是一种常人难以做到的“超义务”行为,不伤害原则 乃是道德的底线,对于一般人,特别是医师来讲,并非 什么过分的要求。 墨家的不伤害原则,从今天的角度来看,不仅符合 社会的期许、病人的期望,还有助于提升医院的组织绩 效,这也正体现了墨家兼爱交利的思想。因此,墨家思 想教育应该被引入医师之教育培训课程。特别是在现 代商业化消费社会情境下,墨家的贵义、兼爱应当成为 的医疗机构组织管理之最高目标,以促使组织伦理的 形成,帮助医师医道精神的提升。另外,即便是从墨家 “效益主义”的伦理出发,任何伤害行为都违背社会功 利的原则(principle of utility)。由此推论,医院注重风 险与效益评估,既符合墨家的思想,也符合医患双方的 共同利益。 3互利原则 如果说仁人原则或兼爱原则强调“大医精诚”的 慈悲之心,那么交利原则强调兼爱原则所能达到的实 际效果。兼相爱,交相利——一方面提倡无私奉献、 视人若己;一方面主张互助合作、互助互惠。由于医患 伦理属于关系伦理,兼爱互利可以成为人我互动的内 在道德基础。墨家的兼相爱常与交相利相提并论,体 现利与义的密切关系。《墨经》说:“义,利也。”《天志 上》云:“义,正也。”墨家的“利”指的是公利或正利, 并且具有实际效果之利。正如《经上》所云:“利,所得 而喜也。”值得注意的是,“正利”,一种公正的利益,包 括了“以上正下”的善政,在上位者要匡正在下位者, 这里的“上”包含最高的“天”,所谓的“志以天下为分, 而能利之,不必用”(《经说上》)。 2 应该指出的是,墨家所讲的利与儒家不同,孔门弟 子称孔子“罕言利”,《论语》中亦有“君子喻于义,小人 喻于利”(《论语・里仁》)这样的语言。孟子在见梁惠 王时也说:“何必日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孟子・梁 惠王》)。然而墨家与儒家不同,他们认为,“兼爱”思 想渊源来自于人的本性,其中包括互利、互报的本性。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知恩图报是人的一种本性。所以, 《兼爱下》引用《诗经・大雅》中“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的诗句说明这一观点的普遍性。 另外,“交利”与“为”有关,墨家的“为”即是“志 行”,意指将理论的知识予以自觉地实践。仁义不是空 谈,而是要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墨子思想本重实践, 在《墨经》中,谈求知的问题,亦特别注重以实际生活 体验来求得知识,从“志”与“功”的关系论理想性与实 用性的辩证统一。墨家把“为义”解释为“兴天下之 利,除天下之害”,把百姓之利作为三表法中“用之者” 的标准。在墨家看来,“圣人有爱而无利,儒者之言也, 乃客之言也”(《大取》)。这里,墨家将儒者称之为 “客”,认为他们空谈仁爱而忽略实际利益的。后期墨 家对“爱”与“利”的通约关系作了进一步的说明:“爱、 利,此也;所爱、所利,彼也。爱、利不相为内、外;所爱、 所利亦不相为外、内。”(《经说下》)。也就是说,无论 在爱和利的付出者一方还是接受者一方,爱和利都不 能有内外之分。这是墨家对道德价值和利益价值关系 的深刻概括。由此可以看出,“兼爱”说实际上是墨家 对孔孟儒学的重新改造,这种改造集中表现为以“爱” 释“仁”,以“利”释“爱”,从而使儒家的纯情“仁爱”道 德有了坚实的“利益”内核。 我们可以这样说,墨家一方面怀抱救世心怀,倡行 兼爱,以此杜绝祸乱的根源;一方面强调功利,看重效 率,以此确立实现终极关怀的根基。因此,墨家思想既 有理想的层面,也有实际操作的可能性。在现实生活 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互惠性(reciprocity)在医患关系中 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医疗体制由于市场化所导致的从 “关系资本”向“经济资本”的转化的现实下。互利在 医患之间形成了契约关系,并作为道德原则的补充机 制,具有义务与利益双向的功能。互惠既是利益的相 互性,也是道德的相互性。随着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 革进程的深入,医师对患者、医院和社会承担的责任越 来越大,部分医师对自己的职责和使命感到疑惑,无法 摆正患者利益和自身及医院利益的位置;患者对医师 的要求愈高,医患矛盾就愈激烈。这里,医患的对立性 被放大,从而忽视了医患之间的互利性。就“红包”或 “卖药”现象而言,其背后的原因是由于医疗机构与医 题;墨塞里想对当代中国医改的启示 师没有正当的“获利”渠道,所以只能靠歪门邪道来牟 利。因此,医改应该建立保障医院、医师合法获利的基 本的权利。 4公正原则 说到当今中国医疗体系的混乱状况,不少人认为 这是医疗市场化的结果,也就是说,市场化必然导致恶 性的竞争,其结果是社会“公正性”的丧失。然而,什 么是公正?在有限的资源下,如何分配资源才是“公 正”呢?这个问题相当复杂,涉及经济、政治、法律、伦 理等诸方面的因素。西方伦理中所谓的社会正义理 论,就有罗尔斯(John Rawls)与诺齐克(Robert Nozick) 对正义完全不同的诠释。 墨家的正义观与罗尔斯的“公平”(fairness)思想 有相似之处,尽管墨学体系中完全没有“权利”的概 念。墨子坚持,“公正”亦称“正义”或“公道” (justice);公正原则(Principle of Justice)首先是道德原 则上的普遍性、平等性与无偏私性。墨家的公正思想, 一方面来源于超越于人的天志,一方面来源于对社会 生活的关怀。 《墨经》指出:“我有天志,譬若轮人之 有规,匠人之有矩……天之行广而无私”(《法仪》)。 天下需要明法,建立一个人人都要遵循的标准,而不仅 仅是儒家所强调的道德直觉。墨子之所以相信客观标 准是因为他相信上天具有一视同仁的本性。再者,墨 学伦理来源于中下层百姓生活,反映了百姓的具体需 求。例如《非乐上》指,“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 不得衣,劳者不得息。”现在多数的百姓不必为衣食担 忧,但是“患者不得医”的担忧难道不正是社会新的大 患吗?依照墨子思想,人应当“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 者免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尚贤下》)。特别应 该指出的是,墨子以及弟子强调济弱扶贫的精神,是基 于一种平民阶层的立场,是悲天悯人的情怀。目前中 国医疗改革需要照顾弱势群体,实现社会基本的医疗 保障制度,这正是墨家民胞物与的公正精神。不可否 认,任何一种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都预设了“公平分配” 之原则。当前医学界提倡在医疗卫生体系中促进公平 的原则,包括医疗卫生资源的公平分配,那么公正原则 是否意味着“分配式的公正”(distributive justice)呢? 墨家又会如何看待社会公平原则?笔者认为,墨家的 “兼爱”原则含有平等之意,即墨家所谓的官无常贵, 民无常贱的思想,同时墨家强调社群公义,认为理想社 会是社会成员之间具有命运共同体,彼此祸福相关,休 戚与共。至于说如何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公平分配,并 做到与道德义务协调,墨家的观点并不明确。虽然墨 家把公平称作“公义”,但同时也意识到“义”有多种。 墨家提出“尚同”的主张,但也意识到绝对“同一”的困 难。墨子坚持,只有互惠才是真正的公平。 (下转第29页) 一9一 叶少芳:医学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理念和模式研究 宣传教育工作外,他们在学生队伍中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进 外,参加以班级为单位的“团体辅导”已成为一个传统和必修 行信息的有效传达和反馈,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心 理气象员”。 课程。学校还联合新闻媒体开辟心理专栏,解决学生的各项 困惑和心理问题,同时也为社会健康服务。这些工作都将心 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得细致入微。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 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大 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和 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高等教育最终是要 这样一种心理健康网络构架,让专业化从点到面有了渗 透,而将心理学、精神病学、社会学的专业人士纳入这个队 伍,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的长远发展有了强有力的学科支撑。 2.2明确“两手抓”中发展第一位 目前,高校绝大多数学生心理是健康的,他们是正常人 而不是病人。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务是面向全 为社会输送合格的、身心健康的人才,如果大学生心理不健 康,不但损害自己,也会对家庭、社会造成危害。因此,根据 体学生开展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心理 健康水平,促进心理潜能的最大开发。从这个意义上讲,全 体学生的心理发展是第一位的,只有全体学生的心理发展才 有校园的长期稳定。同时,校园的稳定客观上也要求我们高 度关注部分适应不良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努力避免和 降低大学生个体自杀等极端事件的发生。大学生心理健康 环境背景和专业特点,温州医学院充分利用平台资源,支撑 起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理念和模式,为其他医学院校的心理 健康教育探索提供了一种借鉴。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重 而道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仍然要朝着系统化、科学化、整体 化和规范化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 唐闻捷,陈庆健.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关键点探析 教育只有把基础性的发展性心理教育和补救性的障碍性心 理矫正相结合,才是科学合理的。…温州医学院的学生心理 健康工作对接了这样的教育理念和思考,坚持“注重人文关 怀和心理疏导”理念,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相 辅相成,要从发展角度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将医学 模式、咨询辅导模式和教育模式相结合,并延伸出了更进一 层次的发展模式。 [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7,2O(1):46—47. [2] 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Z].教社政[2005]1号, 2005—01—13. [作者简介] 叶少芳(1981一),女,浙江温州人,研究实习员。研究方 向:心理学、新闻传播学及文学。 [收稿日期[修回日期[编 K-" 七七女女 在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应用心理学的方法外,温州医学院 每年还会举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涉及面广的心理情景剧 大赛、心理工作论坛、心理趣味运动会等围绕心理健康教育 工作开展的文化活动,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有所乐, 有所得,有所悟。同时,温州医学院的每位新生在迈人大学 的第一天,除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接受心理健康的始业教育 4-" 4-" 七-6" -6' -6" 2010—03—12] 2010—04—15] 辑李恩昌] K-" 4-"K-"七 (上接第9页) 主导着各种议题的社会运动,成为少数(或人数虽属庞 大但政治力量相形弱势的)族群的代言人,推动相关法 律与政策的实施,中国的医改同样需要这种社会意识。 [参考文献] [1] Beauchamp TL,Childress JF.Principles of Biomedical Ethics,5th ed[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o1. 最后要指出的是,墨家的公利与公义的思想可以 开出现代公民意识的文化,公平原则亦可以促进民间 社团的发展。众所周知,墨家在历史上特别强调民间 社团的力量,这些社团往往是超越家族血亲的关系,因 而产生了不同于儒家的“群己论理”。由于儒家的伦理 观是基于“差等之爱”的家族文化理念,因此更注重人 情伦理,但缺乏现代意义上的群体与公民意识,也没有 发展出应对现代生活(由于现代化与城市化所导致的 家庭模式的改变)的公平和正义的思想。 笔者认为,解决目前中国医疗体制的公正问题,除 了政府要有相应法律、政策以外,更重要的是保护公民 [2] 严灵峰.墨子简编[M].台北:东大图书公司, 1996:98. [3] 李贤中.墨学:理论与方法[M].台北:扬智文化, 2003. 社群,强调公民社群在社会生活,包括医疗体系中的作 用。这里,公民社群的定义是:①自动组合,非强制性 [作者简介] 张颖,女,美籍华人,助理教授,哲学博士。研究方 的社会团体;②围绕共同利益、目的及价值的社会团 体。信仰共同体:在家族与国家政府之间的中间社会。 随着城市化、现代化所带来的宗族观念的消失,信仰社 群可以起到传统家庭所起的作用。我们看到,在健康 的民主体制中,经常会出现许多坚持公正原则的非政 向:宗教哲学与伦理学、中西哲学伦理学比较。 [收稿日期[修回日期[编 2010—04—09] 2010—05—15] 辑李恩昌] 府组织(NGOs)的民问团体,形成一股牵制性的力量, 一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