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过程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过程研究

2020-08-09 来源:乌哈旅游
第 31 卷 第 7 期2018 年 7 月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Jiang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Electricity

Vol.31 No.7Jul.2018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过程研究

冯勇全

(大理大学,云南 大理 671003)

摘 要:科学有效的信息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管理决策和教学调整的重要依据,以数据库、软件等为载体,运用统计学、信息学等理论,优化现有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与决策的信息支撑体系,推动高质量的信息获取、高效的信息传输、科学的信息分析与处理等方面的发展,为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与教学的时效性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撑。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管理创新;管理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0097(2018)07-0147-02

0 引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管理过程,通过建立信息获取、收集、传递、分析、处理、应用六个方面有机联系的信息管理过程,推动传统管理模式的信息化转变。在创新的载体和形式方面,运用当今划时代的科技成果,如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软件系统等,优化信息处理与传播路径,实现技术手段在推动管

[1]

。理科学化中的重要作用

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的信息收集1.1 信息获取的方向

在收集信息时,首先明确收集的方向和范围。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进行信息选择主要依据三个方面: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客观需求,如日常监控与质量评估的需要、突发事件的预防、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改进、决策的制定等;二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理论指向,国家对于新形势下对高校思想政治政治教育改进的要求、理论界对于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观点等;三是实践指向,高校结合自身情况具有特色的思想政治管理经验、

[2]

高校独特的校园文化与校风建设。1.2 信息的层次管理

信息本身并不具有对等性,不同信息在反映客观事物的层次上有区别。根据思想政治管理的不同需求、信息自身的相关度与权重大小,在具体的分析与应用环节都要进行层次化的划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可分为两个层次:

一是基础信息,表现为各个管理环节中的常态化分布,在一定时期中不会产生较大的波动。如,大学生的身体健康信息、消费信息、日常的管理与教学信息,都呈现规律性和集中性的分布,是思想政治管理建立分析的基础。

二是分类信息,以管理需求为导向,对基础信息进行分类组合,通过权重化的赋比,得出参考信息,信息的基本分类有性别、年级、专业、地域等,分类的标准以围绕的问题为中心,在原始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划分。1.3 信息渠道的管理

信息的来源与渠道关系到所获信息的可靠性、客观

性与真实性。在信息的渠道管理方面,需要解决的核心

[3]

是要把握信息源的数量与质量。

在信息源的数量方面,要有一定的数量保障,根据信息的质量要求对传统的渠道进行筛选。同时利用新的科学技术开拓新的信息渠道,尽可能使信息获取更全面,如网络大数据通道,新型的信息平台——微博、微信

[4]

。等自媒体等

在信息的质量评估中,需要关注信息的客观存在形式与收集中的现实困难。信息本身有显性与隐性之分,要借用调查学与统计学中的相关知识,如敏感问题的混同抽样法、独立性检验、相关性检验等方法,建立科学的信息收集渠道,甄别具体信息的真伪程度,区分信息所具有的主观倾向与客观价值。

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的信息分析

信息处理和数据分析能力是信息体系建设的核心。信息处理是一个信息资源开发的过程,海量的数据中蕴

[5]

含着思想与行为的规律。信息的价值在于需要对零散与无序的信息分布进行系统分析与深度挖掘才能实现。2.1 信息的分析维度

信息处理的基础建立在信息之间的关联性上,在已有的管理、服务、教学等常态化信息,以及学生违纪信息、学生满意度信息、课堂教学信息、教师考核信息、校园活动信息、身心健康信息、消费信息等方面的信息中。

第一个分析维度是按性别、学院、专业、年级等基本分类标准,对以上几个方面的信息进行交互性的对比分析。探索本校内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各个环境的规律性现象,总结出各个学院、专业甚至年级在思想政治教

[6]

育上所具有的特征。第二个维度是按照统计学中的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基本思路。对以上的常态信息进行图形转化和常态建模,对动态信息进行趋势跟踪与动态描述。对多元信息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统计推断,通过相关性假设和概率P的计算,探索信息之间的相关性,判断大学生

[7]

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与教学内部的变量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内部的自变量与因变量,通

收稿日期:2018-05-23

作者简介:冯勇全(1991-),男,河南汤阴人,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

148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 31 卷

过拟合度检验、回归方程和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和残差分析等,做出回归模型。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反映出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变量、双变量之间的客观关系,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内部之间的系统优化提供科学的指向。2.2 信息的理论结合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体系的建设以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论为指导。信息分析的整个过程都要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

把日常管理与服务环节的较为浅显的信息与“以人为本”“管理育人”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结合起来,用理

念推动现实服务的优化[8]

。把课堂教学考核与学生反馈信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研究、主客体理论、思政课教学创新等结合起来,把教师的能力考核信息与高校思政课的人才队伍建设理论结合起来,把大学生的身体健康信息、消费信息、社团参与情况与提高管理与教学的实效性问题结合起来,把宿舍管理信息与思想政治教育进宿舍相结合起来,推动这一行动更有针对性的落实。

信息分析的深度与科学性体现在其理论化的水平上。思想政治管理对信息的分析要由浅入深,要能够把数据与相关理论结合起来。在大量数据支撑下,深入挖掘大学生行为现象与思想动因之间的相关变化规律,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管理风险防控、创新转变等方面提供有

力依据[9]

。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的信息应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管理过程,要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内部沟通,采用现代化的传递途径。利用资源平台、移动媒体等建立管理主体之间的联系,在管理角色的范畴内传递相关信息。3.1 管理内部的沟通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内部需要良好的沟通才能实现有序的运行。信息的传递依据内部主体的不同而不同,要区分决策者、管理者、教师、学生等方面的要求。沟通环节最主要的是拓展学生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系之间的联系。信息管理过程中要建立管理主体与管理对象的连接,把学生的需求与管理有效的连接在一起,实现教师、学生、管理者之间的双向互动,进而实现管理内部信

息的有效流动[10]

信息体系的内部沟通采取移动互联网的形式,通过手机软件的开发与设计,使得信息体系的数据平台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相连接。通过软件上的版块设计,解决管理者、教师、学生在管理服务、课堂教学、校园生活、实践活动等环境中的互动问题。针对大学生实际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通过问题求助、互助答疑、意见反馈等信息渠道,得到及时回应。3.2 优秀资源的共享

“互联网是一个平等、开放的空间,在思维上就是各种平台资源共建、共享、互联、互通。”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体系不仅是信息反馈与收集的通道,而且是为教师和

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一个共享的平台。信息联结要把各

环节较为分散的图书资源、管理资源、教学资源连接起来,并通过互联网引入外部的优质教学资源,实现不同种类、不同特色的资源的互通共享。

资源数据库可在手机用户端口提供多种形式的资源下载,大学生可以根据课堂教学、个人兴趣、实际需要等下载其中的视频、课件、文献等,进行自主学习,丰富业余生活,拓展课堂学习。信息资源库中的主题设计和版块内容,在课堂之外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认知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理解和辨析能力,树立大学生的理性认知。教师可以通过优秀的教学资源、教学方法的共享,改善自我日常教学,也可以搜索最新的研究文献,进行自我研修,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水平。3.3 决策参考的信息

信息体系的最终指向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决策应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层和管理层尽可能提供全面、科学的数据和分析。

首先,通过信息库的各类信息汇总,了解学校整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与教学情况,并进行整体的评估。

其次,通过相关的信息分析和理论化,能够有效把握本校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工作的改进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数据集成、信息动态管理、数据移动推送等先进技术,对学生事务管理服务的流程进行再造。

最后,能够在现实的发展中对本校思想政治教育未来的发展做出相应规划。建立在对现阶段的全面把握的规划,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体系的价值就在于能够全面、客观地用数据和分析力图反映现实,进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发挥应有的主观能动性,能动把握学生需求,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发展。4 结束语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是一个通过决策、规范等手段实现主动服务的过程,因此,管理活动需要准确全面的信息作为保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是被动的教育过程,而是主动地塑造与引导的过程;不是被动的应对问题,而是一种以主动服务为要义的规制活动。因此,工作上应充分重视对相关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利用,在常态的信息管理和数据分析中发现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变化,并进行针对性引导。同时,通过分析一定的关联性信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于行为的未来走向做出一定的预判,进一步完善管理措施,做好及早防范及应对工作。

参考文献:

1] 余仰涛.思想政治工作学研究方法论[M].武汉:武汉大学

出版社.2006.

2] 刘新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人民出版

社.2008.

3] 邵献平.思想政治教育中介论[M].北京:中国(下转第150页)

[[[150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 31 卷

师可以抓住师范生这个心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在阅读中了解社会、认识世界,学理,懂德,知文明,晓道义,学到为人处世的方法的同时提高审美趣味,争做谈吐儒雅的新时代师范生。3.1.2 教会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调查可见,很多师范生具备阅读的积极性,却由于缺乏思考和选择能力,造成阅读的效率低下。(1)课外读物的选择。阅读文学名著的同时,请老师指导选择适合自己的文学理论书籍和哲学类书籍,在阅读古今中外的文章精品时,感悟作者非凡的智慧,以满足师范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索世界、感悟世界的需求,逐渐学会理清和思考自己的人生问题,做有思想的师范生。(2)阅读的原则。现今的课外阅读书目种类繁多,阅读的原则却是通用的。比如分类法,即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章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整体阅读法,即把文章视为一个整体,挖掘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整体思路;读思结合法,即阅读要精思、要善疑、要探研,思深方得其义。(3)课外阅读的方法。师范生不仅要学会读书,还要学会教他人读书。根据读物的不同,我们可以采用笔记解读法,即摘抄经典语句或者写心得体会;比较阅读法,即分析不同文章的语言、题材、主题等,在求异分析

[1]

和求同解读中,提高解读文章的能力。(4)写作指导。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进行写作指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动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然拓展课外阅读的范围。比如:文学作品的评论、影视作品的评论、社会热点问题的分析等。读、思、写三者结合,对提高师范生的阅读文章能力、思考社会和人生问题的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均有益处。3.2 图书馆的导读为基

图书馆是提高阅读素养的重要场所,应发挥图书馆的职能,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将读书实践落实,提高图书

[2]

馆的利用率,配合师范教育的综合育人工作。3.2.1 增加图书馆的藏书量

调查得知,学生62.3%的课外阅读书籍都来自图书馆,说明图书馆对学生阅读的重要意义。因此学校应加强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加大图书馆硬件建设的投入,针对五年制师范生的教育规律和读书目标需求,积极采

购文学类、教育类、思政类、哲学类、教辅工具书类书籍。

3.2.2 发挥图书馆的职能

图书馆要加强对图书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应邀请师范教育的专家教师针对图书管理和师范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开展讲座。一方面提高图书管理人员服务学生的意识,加强图书管理的方法,提高工作时效性;另一方面指导师范生学会现代图书检索方法,利用图书检索借阅书籍等,从而真正使图书馆成为师范学校的“图书中心”“信息中心”“学习中心”,发挥图书馆的职能效率。3.2.3 加强图书馆的监督机制

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应和院系教师配合进行师范生的入馆读书教育,介绍不同书籍的阅读方法。鉴于调查中部分学生被动读书或者不读书的现象,图书馆信息工作人员需定期统计并公布各个院系学生的图书借阅数据,对阅读书目多的学生给予适度的表扬和奖励,对借阅少的学生进行教育和督促,强化图书馆的监督和教育引导功能。

3.3 多样读书活动为动因

为培养师范生的阅读兴趣,各院系可以结合师范教育的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如书评、网评、读书活动、演讲比赛、征文活动、辩论赛等,通过竞赛引导师范生借阅相关书籍,自觉搜集和整理相关知识,争取在比赛中学生可一展风采,展示自我,提高自我认同感。这样既可以引导师范生理性阅读,又可以培养未来教师的综合素养。4 结束语

课外阅读是师范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阅读能力也是师范生文学素养的重要表现,对师范生健康心理的维护、情感态度的养成、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培养都有着不可代替的积极作用和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正,西慧玲.现代写作教程[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

社,2014.

[2] 刘尊东,李庆芬,刘建生.论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

重要作用[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10,14(2):125~126.

[责任编辑 韩翠丽]

(上接第148页)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4] 欧阳林.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学[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

社,2005.

[5] 陈秉公.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理论体系[M].长春:

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

[6] 孙柏祥.云计算——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新模式

[J].中国电化教育,2010(5):123~125.

[7] 李正阳.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化研究[J].学

理论,2014(13):193~194.

[8] 季海菊.转型何以必要: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

南京社会科学,2017(9):150~156.

[9] 肖峰.信息技术的哲学含义[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12,14(4):283~288.

[10] 熊习岸,余仰涛.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高度重视信息资源及

其优化[J].湖北社会科学,2003(10):100~102.

[责任编辑 袁 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