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三峡同步练习

三峡同步练习

2022-05-04 来源:乌哈旅游
第9课《三峡》同步练习

一、基础题。

..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②略无阙处()③重岩叠嶂()

...

④不见曦月()⑤夏水襄陵()⑥虽乘奔御风()

...

⑦绝巘多生怪柏()⑧林寒涧肃()⑨属引凄异() 2.下列各句内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素湍绿潭,回清倒影B.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C.重岩叠嶂,稳天蔽日D.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3.区别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

①自非亭午夜分 古义: 今义: .

②或王命急宣 古义:

今义: .

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古义: 今义:

4.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作者,(朝代)人,选自,它是有文学价值的巨着。三峡,指长江上游的、、。

...

5.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B.至于/夏水襄陵 C.虽/乘奔御风二、阅读理解题。

【2017年福建省中考题】《三峡》《徐霞客游记》对比阅读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姑①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②后崖也。岩前有庵。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

D.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注】①三姑:地名。②幔亭峰:山峰名。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

(1)沿溯阻绝溯:__________(2)属引凄异引:__________

..

(3)不及返顾顾:__________(4)岩即幔亭峰后崖也即:____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B、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C、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D、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

(2)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译文:

4.甲文写“水”,各写了三峡“四时之水”的什么特点?乙文写“山”,作者前往“换骨岩”途中俯瞰到什么“佳致”请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1.①于在②通“缺”③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④早晨的阳光,这里指大阳⑤大的土山,这里泛指山陵⑥即使

⑦山峰⑧寂静⑨连续

解析:本题是考查对实词意思的把握,我们结合语句意思进行分析。

2.B

解析:本题是考查对通假字的理解,B项中“阙”通“缺”。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今异义的理解,我们结合语句理解词语的古义,然后结合现代汉语理解现在的意思。

4.郦道元北魏河流水道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解析:根据自己的文学积累填写即可。 5.D

解析:本题考查的朗读节奏停顿,D项中朗读停顿节奏错误,应该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二、阅读理解题。

1.(1)逆流而上(2)延长 (3)看,回头看(4)就是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实词的意思,我们结合语句的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2.A

解析:本题考查。断句时我们根据下面几点进行断句。(1)根据句子语法结构进行断句。(2)根据句首的语气词来进行断句。(3)根据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进行断句。(4)根据句首的连词或

总结性的词语进行断句。(5)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进行断句。原句中,由于划线句中有“以……为……”作为固定句式的标志,所以较容易划出第一层: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排除CD项,再看B项“土人新”明显错误,排除B划线句的译文是:当地人用木板沿岩壁修筑房屋,弯曲、笔直、高低不一(有的弯曲,有的笔直,有的高,有的低矮),都是顺着宛转的岩壁修筑。

3.(1)这(白帝和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驭着长风,也不觉得(比它)快。

(2)登上山走了一里多路,就看见山泉汩汩地往下流泻。 解析: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翻译,我们要注意关键词语的翻译。(1)句中虽,意思是即使。奔意思是飞奔的马。(2)句中许意思是多,下是往下的意思。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是概括三峡四季景物的特点。通过下面语句看出四季水的特点:“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第二问我们可以在文中找到答案“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