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CN 109452204 A(43)申请公布日 2019.03.12
(21)申请号 201910033595.3(22)申请日 2019.01.14
(71)申请人 珠海市海绿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地址 519090 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红旗镇
大林南路500号A楼302房(72)发明人 刘小龙 陆宇 陆冠林 (51)Int.Cl.
A01K 61/10(2017.01)A01K 61/59(2017.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54)发明名称
一种黄鳍鲷与斑节对虾的混养方法(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黄鳍鲷与斑节对虾的混养方法。属于水产动物的养殖方法集成,具体包括池塘选择、水体处理、种苗投放方法、饲喂方法、
本发明采用可行的养殖方法日常管理和捕捞等。
与技术路线,利用两种水产动物的生活习性及食性特点,合理搭配种苗数量,充分利用池塘的水体环境,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斑节对虾的病害发生几率,提高池塘的经济效益,是一种高效、健康的养殖模式。
CN 109452204 ACN 109452204 A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黄鳍鲷与斑节对虾的混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池塘选择、水体处理、种苗投放方法、饲喂方法、日常管理和捕捞等步骤:(1)池塘选择:选择面积2~10亩、水深为1.5~2.0米的池塘,靠近水源,水量充足,进水、排水较为方便的地方,且能够保证电力供应稳定、交通运输便利,池塘底平坦,淤泥厚度10~20厘米,在进水口设置过滤网,在排水口设置防逃逸网,塘基宽度为3.0-5.0米,并且配置增氧机、投料机等相关设施,在池塘中1/3处建设1.8米高、60目筛绢网设施,把池塘隔成两个相对独立的池塘,即水可以自由流动,养殖的水产动物不能通过;(2)水体处理:池塘进水20cm后,用二氧化氯片剂对池塘底部进行消毒处理,1天后,继续进水到1米,用二氧化氯粉剂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处理,3天后,使用有机肥和枯草芽孢杆菌洒入水体培养有益微生物,尤其在春夏季时水体中浮游生物就会大量繁殖,有利于水产动物生长,始终保持池水透明度在30~40厘米左右,当透明度小于20厘米时应停止使用有机肥;(3)种苗投放方法:种苗分开投放,黄鳍鲷苗放入较大面积池塘,斑节对虾苗放入较小面积池塘,黄鳍鲷苗3000~4000尾/亩,斑节对虾苗15000~20000尾/亩;(4)饲喂方法:根据天气情况、水体温度、水体溶解氧及水体微生物丰富程度投喂,每次定时、定点投喂,以市售水产配合饲料为主,每周拌喂一次有益微生物,在拆掉中间的60目筛绢网设施之前,黄鳍鲷投喂水产配合鱼饲料,斑节对虾投喂水产配合虾饲料,拆掉中间的60目筛绢网设施后,投喂水产配合鱼饲料;(5)日常管理:早晚各巡塘一次,观察并记录养殖动物的活动情况,记录水质情况,不定期检测水体中pH、盐度、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定期加注新鲜水,保持水体环境,加强饲养管理,及时捞出残饵和死鱼,合理使用增氧机,每隔15天使用二氧化氯对水体消毒一次,防止病害的发生,二氧化氯消毒后的第三天使用微生物制剂进行水质调节,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繁殖,观察吃食情况及动态,发现异样情况,及时解决;(6)捕捞:养殖2~3月后,使用2厘米孔径的地笼轮捕斑节对虾,抓大留小,养殖10个月后,排水捕获黄鳍鲷及斑节对虾,进行全部捕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鳍鲷与斑节对虾的混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二氧化氯片剂使用量为300克/亩,二氧化氯粉剂使用量为200克/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鳍鲷与斑节对虾的混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黄鳍鲷苗重量为25~50克/尾,斑节对虾苗体长为2~3厘米/尾。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鳍鲷与斑节对虾的混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拌喂有益微生物,指乳酸菌、酵母菌、EM菌。
2
CN 109452204 A
说 明 书
一种黄鳍鲷与斑节对虾的混养方法
1/3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产品混养的方法,具体是一种黄鳍鲷与斑节对虾的混养方法。
背景技术
[0002]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联合国粮农组织通称大虎虾,为当前世界上三大养殖虾类品种之一,是对虾属中最大型种,广盐性,能耐高温和低氧,对低温的适应力较弱。随着斑节对虾养殖的发展,环境的污染、养殖不规范、种质退化等原因,虾病趋于严重,养殖成活率下降,经济损失巨大,严重制约了斑节对虾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0003]黄鳍鲷(Acanthopagrus latus),又名黄脚立、赤翅、黄立鱼。属鲷科棘鲷属的一种海鱼。适应力强,生长快,黄鳍鲷体长椭圆形,侧扁,背面狭窄,腹面钝圆。体高,头部尖。体色青灰带黄,体侧有若干条灰色纵走线,沿鳞片而行。该鱼广泛分布于日本、朝鲜、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红海及中国台湾、福建、广东、广西沿海。在河口半咸水域亦有分布。[0004]目前,由于虾的养殖病害较为严重,渔药的滥用对生态环境有极大的隐患,健康养殖尤为重要。利用黄鳍鲷的生活习性和捕食习性,引入到斑节对虾的饲养中,控制斑节对虾的病害发生。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市提供一种黄鳍鲷与斑节对虾的混养方法,利用养殖的水产动物间不同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充分发挥养殖水体环境,降低养殖动物病害的发生,提高养殖动物存活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黄鳍鲷与斑节对虾的混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池塘选择、水体处理、种苗投放方法、饲喂方法、日常管理和捕捞等步骤:
(1)池塘选择:选择面积2~10亩、水深为1.5~2.0米的池塘,靠近水源,水量充足,进水、排水较为方便的地方,且能够保证电力供应稳定、交通运输便利,池塘底平坦,淤泥厚度10~20厘米,在进水口设置过滤网,在排水口设置防逃逸网,塘基宽度为3.0-5.0米,并且配置增氧机、投料机等相关设施,在池塘中1/3处建设1.8米高、60目筛绢网设施,把池塘隔成两个相对独立的池塘,即水可以自由流动,养殖的水产动物不能通过;
(2)水体处理:池塘进水20cm后,用二氧化氯片剂对池塘底部进行消毒处理,1天后,继续进水到1米,用二氧化氯粉剂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处理,3天后,使用有机肥和枯草芽孢杆菌洒入水体培养有益微生物,尤其在春夏季时水体中浮游生物就会大量繁殖,有利于水产动物生长,始终保持池水透明度在30~40厘米左右,当透明度小于20厘米时应停止使用有机肥;
(3)种苗投放方法:种苗分开投放,黄鳍鲷苗放入较大面积池塘,斑节对虾苗放入较小面积池塘,黄鳍鲷苗3000~4000尾/亩,斑节对虾苗15000~20000尾/亩;
3
CN 109452204 A
说 明 书
2/3页
(4)饲喂方法:根据天气情况、水体温度、水体溶解氧及水体微生物丰富程度投喂,每次定时、定点投喂,以市售水产配合饲料为主,每周拌喂一次有益微生物,在拆掉中间的60目筛绢网设施之前,黄鳍鲷投喂水产配合鱼饲料,斑节对虾投喂水产配合虾饲料,拆掉中间的60目筛绢网设施后,投喂水产配合鱼饲料;
(5)日常管理:早晚各巡塘一次,观察并记录养殖动物的活动情况,记录水质情况,不定期检测水体中pH、盐度、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定期加注新鲜水,保持水体环境,加强饲养管理,及时捞出残饵和死鱼,合理使用增氧机,每隔15天使用二氧化氯对水体消毒一次,防止病害的发生,二氧化氯消毒后的第三天使用微生物制剂进行水质调节,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繁殖,观察吃食情况及动态,发现异样情况,及时解决;
(6)捕捞:养殖2~3月后,使用2厘米孔径的地笼轮捕斑节对虾,抓大留小,养殖10个月后,排水捕获黄鳍鲷及斑节对虾,进行全部捕捞。[0007]作为优选,所述步骤(2)中二氧化氯片剂使用量为300克/亩,二氧化氯粉剂使用量为200克/亩。
[0008]作为优选,所述步骤(3)中黄鳍鲷苗重量为25~50克/尾,斑节对虾苗体长为2~3厘米/尾。
[0009]作为优选,所述步骤(4)中拌喂有益微生物,指乳酸菌、酵母菌、EM菌。[001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鱼虾混养的养殖方法,利用养殖的水产动物间不同的生活习性和食性特点,合理搭配养殖密度,充分发挥养殖水体环境。利用黄鳍鲷肉食性兼杂食性的特点,可捕食活力差的病虾,控制病害的蔓延;利用斑节对虾底部活动的特点,可以采食残饵、微生物、甚至鱼类的粪便,有效改善池塘底部环境,降低有害微生物的繁殖几率。此种养殖技术能提高斑节对虾的存活率和单产量,克服了现有养殖方式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降低斑节对虾病害,养殖单产增加,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增加的养殖技术方法。[0011]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要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0012]一种黄鳍鲷与斑节对虾的混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池塘选择:选择面积2~10亩、水深为1.5~2.0米的池塘,靠近水源,水量充足,进水、排水较为方便的地方,且能够保证电力供应稳定、交通运输便利,池塘底平坦,淤泥厚度10~20厘米,在进水口设置过滤网,在排水口设置防逃逸网,塘基宽度为3.0-5.0米,并且配置增氧机、投料机等相关设施,在池塘中1/3处建设1.8米高、60目筛绢网设施,把池塘隔成两个相对独立的池塘,即水可以自由流动,养殖的水产动物不能通过;所诉的隔离筛绢网设施具体为:在池塘中1/3处挖掘一条沟渠,每隔50厘米竖一根木桩,把60目筛绢网固定在木桩上,底部用妮盖严实,防止鱼虾的通过;
(2)水体处理:池塘进水20cm后,用二氧化氯片剂对池塘底部进行消毒处理,1天后,继续进水到1米,用二氧化氯粉剂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处理,3天后,使用有机肥和枯草芽孢杆菌洒入水体培养有益微生物,尤其在春夏季时水体中浮游生物就会大量繁殖,有利于水产动物生长,始终保持池水透明度在30~40厘米左右,当透明度小于20厘米时应停止使用有机肥;二氧化氯消毒水体具体为:二氧化氯片剂使用量为300克/亩,二氧化氯粉剂使用量为200克/亩;
4
CN 109452204 A
说 明 书
3/3页
(3)种苗投放方法:种苗分开投放,黄鳍鲷苗放入较大面积池塘,斑节对虾苗放入较小面积池塘,黄鳍鲷苗3000~4000尾/亩,斑节对虾苗15000~20000尾/亩;
(4)饲喂方法:根据天气情况、水体温度、水体溶解氧及水体微生物丰富程度投喂,每次定时、定点投喂,以市售水产配合饲料为主,每周拌喂一次有益微生物,在拆掉中间的60目筛绢网设施之前,黄鳍鲷投喂水产配合鱼饲料,斑节对虾投喂水产配合虾饲料,拆掉中间的60目筛绢网设施后,投喂水产配合鱼饲料;拌喂有益微生物具体指乳酸菌、酵母菌、EM菌;
(5)日常管理:早晚各巡塘一次,观察并记录养殖动物的活动情况,记录水质情况,不定期检测水体中pH、盐度、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定期加注新鲜水,保持水体环境,加强饲养管理,及时捞出残饵和死鱼,合理使用增氧机,每隔15天使用二氧化氯对水体消毒一次,防止病害的发生,二氧化氯消毒后的第三天使用微生物制剂进行水质调节,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繁殖,观察吃食情况及动态,发现异样情况,及时解决;
(6)捕捞:养殖2~3月后,使用2厘米孔径的地笼轮捕斑节对虾,抓大留小,养殖10个月后,排水捕获黄鳍鲷及斑节对虾,进行全部捕捞。[0013]经过近一年的饲养,黄鳍鲷体重平均为250克,亩产约为1000千克/亩,斑节对虾存活率为80%左右,亩产约为250千克/亩,且用的渔药减少,基本只使用了水体消毒剂,杀虫剂等有毒渔药没有使用,使用有益微生物净化水体,对生态环境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增加了经济效益。
[0014]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