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游戏与玩具材料分析题答案
一、选择材料分析题
1. 大班的丁丁和东东在建构区的不同角落用积木搭建各自的城堡,丁丁偶尔会转身看一下东东,然后再继续他的创作。眼看自己的作品就要完成,丁丁突然发现还缺2块积木,就跑去找东东借,东东大方地借给了他。丁丁的城堡搭建完毕,却觉得自己的城堡太小了,又跑去跟东东商量:东东,我们两个都搭了自己的城堡,但是都太小了,要不我们都把积木放在一起,一起建一个超大的城堡吧?东东开心的答应了。于是他们开始分工,一个建大楼,一个建城墙,最后做成了一个非常宏伟的城堡。
请问,整个游戏过程中,丁丁所表现出的社会性游戏类型主要有 ( C, D, E )
选择一项或多项:
A.旁观游戏
B.独自游戏
C.平行游戏
D.联合游戏
E. 合作游戏
2.活动开始后,三个幼儿在油泥区坐定。他们开始忙碌起来了。浩浩把手中的油泥慢慢团成锥形的,接着拿了一根吸管准备插上去,自言自语道:“还需要两个这个(小棋子)。”他在盒子里找了两个小棋子,贴在长圆锥形的尖的那边的两侧,看起来有点像某个动物的眼睛。他又在上面插了根吸管:“这是鳄鱼嘴棒棒糖。”晨晨拿着一块红色的泥,摆弄了一阵后,把油泥压扁,然后放在桌子上,用手指小心地捏着,一个心形的物体慢慢出现了。他把心形拿在手.上,插上一根吸管,再细致地修整,想把它变得更完美。接下来,他又做了一个方形的棒棒糖,还在上面截了几个洞,看起来就像骰子一样。殷殷拿着油泥了两个圆形的棒棒糖,她看着旁边的小伙伴做的“鳄鱼嘴棒棒糖”,说:“我也像做那样的,可我不会。”她试着做了一下,似乎不满意,使劲把油泥还原,懊恼地说“讨厌:!讨厌!又做坏了。”她问浩浩:“你这个怎么做的?”浩浩很快说了一下,殷殷听完后自己也做了一个。她似乎不喜欢自己做的,很快就拆掉了,重新再做。等她做好第二个,把这个鳄鱼嘴递给顾客时,顾客说:“我才不要这个呢!”殷殷不说话了。游戏结束的音乐响起,教师说:“油泥区的作品展示!”油泥区的幼儿都开心地把自己的作品交给教师。
通过案例,教师观察幼儿游戏的视角有( A,B,C,D,E,F )。
选择一项或多项:
A.幼儿的兴趣点,幼儿喜欢的游戏主题、内容和玩具材料等
B.幼儿的行为类型,幼儿在游戏中的言行等
C.幼儿与环境、同伴的互动情况
D.幼儿的情绪体验
E.影响幼儿行为的因素
F.幼儿是否遵守游戏规则
二、案例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面的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案例中楠楠的行为反应了幼儿的什么特点?
(2)老师的应对策略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
案例:
在游戏中耍赖之后
这天中班的晨间游戏活动是玩皮球和踩小车,两块场地是相连的,不同的是前面的是塑胶地,后面的则是水泥地,中间的界限泾渭分明。为了安全起见,活动前老师和孩子们协商制定了如下规则:踩小车的不能闯进皮球区,玩皮球的不能把球扔进踩小车的场地,如果两次犯规,即取消游戏资格。老师刚宣布活动开始,楠楠马上第一个冲向踩小车游戏区,迅速踏上小车开心地踩起来。转弯、前行、倒车,十分熟练,一边踩车一边同小朋友打着招呼,开心极了。也许是玩得太兴奋,楠楠将小车踩得飞快,不知不觉就越过了界限,进入了皮球游戏区。“楠楠,你犯规了。请到踩小车场地去玩,这样很危险。”老师提醒道。楠楠吐吐舌头踩着小车回自己的场地去了。不一会儿, 楠楠和豆豆踩着小车你追我赶又越过边界进入了皮球区,小朋友们喊了起来:“犯规了。”“楠楠又犯规了。”
老师走到楠楠面前,用不容置疑的语气说道:“楠楠, 请放下小车,你被取消了游戏资格。”
“老师,让我再玩会儿吧。”楠楠用乞求的眼光看着老师说道。旁边围过来好几个小朋友看热闹。
“对不起,楠楠。你是知道游戏规则的,而且第一次犯规时老师已经提醒过你啊。你两次犯规,没办法,今天只好取消游戏资格了。请把小车靠边放好吧。”老师这样说道。
这时,楠楠手拉着小车的车把猛地往地上一滚,撒泼耍赖地喊着:“不!我就不!我就要玩小车!”
老师非常生气,说道:“楠楠, 你怎么可以这样呢?你已经是中班的孩子了,应该懂事了,怎么犯规了还耍赖?你快点站起来!”
“你不让我玩小车,我就不起来!”楠楠边哭边喊,双手死死抓住车把不放。周围的小朋友都捂着嘴巴笑起来。很快,所有孩子都围了过来,一言不发地看着老师和楠楠。
面对众多小朋友的目光,老师强压下气愤的情绪,稍微想了想,平静地说:“ 好吧。既然你喜欢睡在地上就躺着吧。老师不强迫你,你想清楚了。其他小朋友都去玩自己的吧,不要管他。”
楠楠此时马上一骨碌从地上爬起来,垂头丧气地把小车往边上放好。老师马上欣喜地表扬道:“好!现在楠楠知错就改了。大家为他鼓掌!”
掌声过后,孩子们继续玩着游戏。老师来到楠楠的身边,耐心地给他讲了整个事件中
他的所作所为,让他真正明白自己的错误。
答案:
(1)案例中楠楠的行为反应了幼儿的什么特点?
楠楠耍赖反应的是孩子们对自己喜欢的玩具和游戏百玩不厌的特点,因此当犯规被取消资格后,不惜以乞求甚至当众耍赖来达到继续游戏的目的,这足以看出孩子们对感兴趣的事物是何等看重,也可以看出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有多么强烈。
另外,也可以从中看出楠楠这样的孩子在家里有可能是经常以这样的行为来达到目的。老师的做法同家长不一样使楠楠感受到了压力,意识到耍赖不能得到任何好处,所以最终接受了惩罚,懂得了在规则面前人人平等的道理。这反应了幼儿的可塑性
(2)老师的应对策略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
同孩子们一起制定规则:规则既定,一定要说到做到,执行规则对事不对人,不拖延批评的时机,改正之后及时当众肯定,事后的心理疏导很重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