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湖北省区域创新能力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湖北省区域创新能力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2021-05-22 来源:乌哈旅游
2010年第4期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科技管理研究 2010 No.4 文章编号:1000—7695(2010)04—0076—04 湖北省区域创新能力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吴友军,费国燕,韦雨轩,邬 莉 (武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81) 摘要:主要从网络创新能力、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与产出、 创新环境等方面对湖北省区域创新能力现状和发展中 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区域创新能力;现状及原因;措施 中图分类号:F204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 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区域创新能力的越来越重视,随之 出现了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不同理解,如区域创新能力就是区 域成功的利用新知识的能力…;一个地区的创新能力,即整 支出占科技项目支出比例为67%,说明湖北省对于科技项目 经费的投入比例还存在不足。此外,R&D机构总量偏少。 表1 湖北省知识创新相关数据2003m2006 单位:经费支出(万元) 、、合区域内生产要素,形成新的组合,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提升区域竞争的能力,成为影响该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 J。 而我们认为区域创新能力就是一个区域把知识、技术等运用 转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服务运用于市场的综合能力。湖 北省作为华中地区的重要省份之一,其发展状况对于实现国 家“中部崛起”的战略具有重要影响,湖北省一直是科教大 省,省内高校和科研院所数量一直居全国前列,近几年自主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但与上海、北京、浙江、江苏等发达省 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湖北省区域发展只有具备了较高水 平的创新能力,才能实现区域经济平稳快速地发展,提升区 域竞争力。在本文的研究中,我们主要从区域创新能力的构 成要素如网络创新能力、企业技术创新的投人与产出、创新 环境等方面对湖北省区域创新能力现状及其原因进行分析, 从而提出相应的措施,以期对湖北省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起 到促进作用。 内容\ —\年份  \ 2003 2004 2o05 20o6 发表科技论文(篇) 出版科技著作(部) 5616 2047 61925 65268 73059 1914 。2077 2271 科技项目数(个) 科技项目经费支出(万元) 科学研究与开发机构(个) 19166 23238 28997 31981 512061 636283 1076845 1313380 985 1158 1378 1364 科研机构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万元) 43321 1 671492 633487 880961 巨 亟 三至亟  ̄11457‘ ,/ /11534 / ——●4734 49603411J 1一 2L98 竺,j——一_297L ?960 ’ t0 06O 监22 . 2204 一. ’ 埘O年 2∞1年 20O捧 ∞∞年 2004. ̄ 2∞,年 2∞‘单 1 湖北省区域创新能力现状及原因分析 1.1 网络的创新能力 图1 近几年湖北省专利申请和授权量 表2 2006年专利申请及授权情况 (数据来源:湖北省统计年鉴2006) 区域创新的主体有学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等。区域创 新能力不体现在单个的主体中,而是体现在不同主体的能力 的整合。不同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区域创新能力的大 小主体之间构成一张网络,这是区域创新能力的最重要的组 成部分。网络的创新能力体现在知识创新能力和知识流动两 个方面。 1.1.1知识创新能力。知识创新能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专利申请,专利授权数,论文发表数量,研究开发机构数量。 表1反映了2003—2006年湖北省知识创新能力的状况, 从2003~2006年论文发表数量都是递增的趋势,2006年达到 \城\ 专\利 \ 并发明喜量 北京 上海 26555 14226 8200 13299 498l 4l84 4134 4159 发明 5490 2164 1884 1028 967 4129 1 1238 3864 湖北 14576 2827 5745 6004 4734 855 303I 848 由图l可看出:从2000--2006年,湖北省专利申请数从 2000年的3485件上升到2006年的14576件 ,申请数上升 了三倍以上,但从2000--2006年湖北省专利授权占专利申请 的比例分别为:63%、51%、44%、43%、41%、33%、 32%,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虽然湖北的专利申请数量在迅 速增长,但是申请专利的质量不高,导致专利授权数占专利 7万篇以上,科技项目数也是逐年增加。2006年科技项目数 达到31981个,但科技项目经费支出则为1313380万元,平 均每个科技项目经费只有4万元左右,科技机构科技活动经 费内部支出的比例较高,如2006年,科技机构活动经费内部 申请数的比例逐年降低。通过表2我们可以看出,2006年, 收稿日期:2009—07—30,修回日期:2009—09—16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区域创新环境与湖北省高新区发展研究”(2008Y014)和湖北省产业政策与发展研 究中心一般项目“湖北区域创新系统知识流动与创新绩效研究”(CY20081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吴友军等:湖北省区域创新能力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77 湖北省和北京市的专利授权数占专利申请数的比例分别是 32%、42.3%,湖北省专利申请的数量合计为14576件、而 北京的申请受理数合计为26555件,湖北省授权数合计为 4159件,北京的授权数合计为11238件,这方面,湖北省与 与北京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在专利授权数中,北京实用新型 专利占49%,而湖北省占52%,虽然占的比例相对较高,但 的技术主要集中在发达地区以及湖北省周边相邻的省份。这 反映出湖北技术成果参与国际技术市场竞争的项目不多,企 业走国际化发展的意识还有待加强。 1.2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与产出 缸 ∞ 在绝对数量方面湖北省只有2164件,北京却有5490件,相 差较大。这说明湖北省专利、新产品等商业化应用成果产出 低,科技产出重“成果”轻“商业化应用”,科技创新“供 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提高竞争能力和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的重要途径。一个企业对其自身生产或经营的产品所从事的 孤 毋 舵 改进,提高或发明的创新投入的多少势必会影响企业的发展, 那么区域里所有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量自然会对整个区域的 创新能力的进步有影响。我们衡量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与产 2 2 需”难。 1.1.2知识流动。知识流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技术转移 (包括技术合作),企业知识和经验交流。湖北省高校多,虽 然知识创新能力是湖北省的强项,但转化为新产品的项目数 不多,知识的内部流动能力还不够,许多成果都是本地开花 异地结果。湖北省的知识流动能力不强主要是因为企业,科 研机构与高校间的合作研究少,知识流动差,成果转化能 力弱。 表3湖北省技术市场总体发展情况表 单位:项数(项) 金额(亿元) 表3表明:“十五”与“十一五”期间,技术市场合同金额每年以超过 8%的速率增长,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0ok。“十五”期间,从2001年的9o24项 合同项数到2005年的11131项合同项数,湖北省共签订的技术合同51371项, 金额206亿元,从2001年—20o7年,湖北省在全国技术市场排名位置一直处 于前1O名。这与湖北省重视技术市场的发展是分不开的。 表4湖北省技术向省内转移情况 单位:项数(项)金额(亿元) “十五”期间 “十一五”期间 技术卖方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 合同项数4827 合同金额 21.4 占总项数比例53.5 占总金额比例63.31 ——数据来源《湖北省统计年鉴2006) 从表4可以看出,“十五”期间,湖北省技术向湖北省 内企业转移的合同项数为29592项,占合同总项数51371项 的比例为57.6%,向湖北省内转移的合同金额为109.6亿元, 占湖北省技术合同总金额206亿元的比例为53.2%;从2001 年 oo7年,湖北省每年技术向省内转移的合同项数都占 50%以上的比例,每年技术合同向湖北省内转移的金额占总 金额的比例也在50%左右,这说明湖北省的技术合同主要面 向省内的企业比较多。“十五”期间,湖北省吸纳省外技术 合同金额165.68亿元,技术购买力位居全国前1O位,反映 出湖北在全国范围内属于技术转移较为活跃的地区之一,总 体上技术输出与技术吸纳持平。从技术流向来看,2007年湖 北省技术合同交易辐射面较宽,除向省内转移技术4797项, 还与全国其它30多个省、市、自治区都有交流,共向省外转 移技术3501项,成交金额23.97万元。从技术输出的项数来 看,主要是向北京、广东、江苏、浙江、河南、湖南等省市 转移。以上数据分析具有以下二个特点:一是湖北省的科技 成果超过半数在本地转化,为本省所吸收;二是流向外省市 出的几个重要指标包括企业技术开发投入量和产出,产品出 口额两方面。 1.2.1企业的技术开发投入量和产出。 (1)企业技术开发经费 虬 豫 企业技术开发经费的支出,主要是用于企业新产品、新 钾 技术、新工艺开发费用。它包括企业内部支出和企业外部支 出。企业内部支出又包括技术开发人员的劳务费卯掘 卯 (含工资)、 原材料费、固定资产购建费、其他支出等。企业技术开发经 费的支出大小,表明企业科技进步的投入强度与活动规模。 在科技经费投入方面,湖北省企业科技活动经费2002年 为129978.4万元,到2005年上升为177820.6万元,年均增 长速度为11%,企业经费投入占全省科技活动经费投入由 2002年的87.5%上升为2005年的89.6%,上升了2.1个百 分点(详见表5)。 表5 湖北省科技经费投入情况表 单位:千元 \\年份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合计 岔\ 1486308 1740585 1649009 1984764 6860666 高等院校 35164 32167 4501 I 48273 16O615 科研院所 51260 28446 28776 2693l 135413 企业 1299784 1565853 1472504 1778206 61 16347 其他 100100 l 141 19 92568 131354 438141 资料来源:湖北科技统计年鉴2006 从经费投入来看,国际上一般用R&D经费支出占销售 收人比重来衡量企业生存、发展与竞争能力。从发展的趋势 看,普遍认为企业R&D经费投人占销售收入5%以上才有竞 争力。据湖北科技统计年鉴2005年统计结果表明,2005年 湖北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研发经费为35.4亿元,总销售收 入为4481.0亿元,新产品研发经费仅占总销售收入的 0.79%,该项指标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 3%一5%左右的水平,政府对企业研发活动的资金支持力度 不够。 (2)企业技术开发人员 技术开发人员是企业科技进步活动的主体。投入企业技 术开发活动人员的多少及其质量,直接影响企业科技进步行 为活动的广度、深度与效益。在科技活动人员投入方面, 2005年企业科技活动人员为6.08万人,占全省科技活动人 员的31.8%。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正逐步成为湖北省技术 开发活动的主体。从人力资源投入方面看,2004年湖北省从 事科技活动人员有168548人,其中参加R&D活动人员仅 48074人,占科技活动人员比重仅为28.5%;而同期全国科 技活动人员为348,2万人,其中参加R&D活动人员为115.26 万人,占科技活动人员比重为33.1%,同期广东和江苏的比 重分别为31.8%和30.8%。湖北省R&D活动人员比重低于 全国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分别低于广东和江苏3.3个百 分点和2.3个百分点。可见,作为湖北省企业技术开发核心 78 吴友军等:湖北省区域创新能力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与主体的R&D人员投入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沿海发达地 建设投入的不足,使湖北省的区域创新缺乏较好的硬件 区。湖北省企业研发人员投入相对不足 J,投入结构不够 支撑。[ ] 合理。 1.3.2市场环境。良好的市场环境有利于区域创新活动的开 1.2.2产品出口额。从表6中可以看出,湖北省在出口额方 展,它是从外部使区域技术创新形成持久的发展动力和动力 面低于很多其他城市。2006年,2007年湖北省产品出口额占 支持系统。2006年,北京、上海的居民平均消费分别为 全国产品出口额的比例分别为:0.64%,0.67%,所占的比 16770元,20944元;而湖北省则为5533元,分别仅占北京 例很低,2006年、2007年湖北省产品出口额排名在全国各省 与上海的33%和26.4%,北京、上海的居民平均工资分别为 市中分别占据第l3位和第16位。处于中间位置,与江苏、 40117元,41188元,而湖北省则为16048元 ,分别仅占北 浙江等省份存在较大差距。此外,2006年,在产品出口额 京与上海的40%和38.9%,这两个指标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中,湖北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3.3亿美元,仅占全国高新 湖北省与北京、上海在消费能力上的差别,而湖北在市场购 技术产品出口的0.2%;从比例上看,湖北省高新技术产品 买力上力度不够影响了市场环境建设。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说 出口仅占全省出口总额的10.15%,而同期全国高新技术出 湖北省缺乏区域技术创新持久发展的外部支撑条件。 口总额为1653.6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5934亿美元的 1.3.3 融资环境。融资环境是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因素, 27.87%,可见湖北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所占份额远低于全国 湖北省在企业原始资本积累少,外资进入不多,科技成果产 平均水平,反映出湖北省自主创新能力方面还比较薄弱。 业化的金融支持力度很弱,创新融资渠道比较狭窄,适应度 表6 2006—2007年产品出口额(万元) 较高的几项融资方式实际使用都较低,现行创新融资方式不 \牵 2OO6 2007 能很好地满足企业创新资金需求。金融机构一般比较重视大 地区 \ 型客户和项目忽略了中小型企业的创新活动,政府对中小企 全国 96893560 l21777576 业科技创新缺乏鼓励支持。区域投资环境不完善缺乏成熟的 北京 3795398 4892639 风险投资运作规模和完整的投资循环链条,没有真正的成为 天津 3349078 3807405 市场主体 。 河北 12834o0 1700041 辽宁 2831942 3532409 2提高湖北省区域创新能力的措施 上海 l 1358927 1438461 1 2.1加大对民营科技企业的引导,在资金、人力等方面予以 江苏 l6o4O962 20360978 浙江 l0o89056 12826397 与国有企业同等的待遇 安徽 683775 881373 民营科技企业在我国获得飞速发展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 福建 4126174 4993757 成绩,它们目前已成为推动我国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其中 一山东 5859834 75l1Ol1 些企业已成为所在行业的带头企业(如深圳华为公司)。 河南 663440 837492 但由于在认识上存在偏差,它们还不能得到与国有企业在贷 湖北 626063 8l7294 款、税收、人力等方面的相同待遇,以至于大大阻碍其发展。 湖南 5O9182 651540 鉴于民营科技企业在技术创新系统中的作用,按照市场经济 广东 30194643 36931609 公平竞争的原则,它们应享有与国有企业相同的待遇。由于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8 民营科技企业完全面向市场及独立的管理体制,它们是最具 1.3创新环境 活力的创新主体。因此,湖北省应该设立中小高科技企业风 区域创新环境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 险投资基金,不管其所有制的形式,而注重其技术创新的内 用。 只有积极进行区域市场化程度的推进以及发挥各地政府 容,对符合国家技术发展鼓励方向的企业给予有力支持 。 的创新引导作用才是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关键。创新环境包 2.2实行积极的财政和税收优惠政策,形成良好的区域价值 括政府政策环境,融资环境,市场环境等,而在这几项创新 观与文化环境 环境中政府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政府发挥宏观调控作用, 湖北省要充分发挥对省内高新区的财政税收的扶持作 使得多个相关创新主体发生协同效应,加强各企业间的合作 用,改善中小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加大 交流从而提高区域创新能力。 金融政策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湖北省高新区内中小企业 湖北省的区域科技创新环境排24位,远落后于广东、江 间接融资体系和贷款担保系统,逐步拓宽中小企业的直接融 苏、浙江、北京、上海。以下分别从政府投资引资、市场环 资渠道,利用香港创业板、新加坡证券市场、深圳中小企业 境及融资环境等方面进行说明。 板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把实施优惠政策和营造公平竞争的市 1.3.1政府投资引资。2006年,北京市的科技三项费用、 场制度辩证统一起来,通过鼓励企业家的创新意识、激发企 基本建设费用投入分别为993036万元、1 12209万元,广东省 业家的创新精神来形成区域内企业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 的科技三项费用、基本建设费用投入分别为2726869万元、 营建区域间和企业间广泛联系的学习网络,同时由个体学习 625003万元;而湖北省在这两方面的投入分别为511554万 转向组织学习和知识创新发展,积极融人到全球背景下的组 元、99706万元,从政府对科技三项费用:新产品试制费、 织间学习和知识创新,即包括跨国公司学习、战略联盟方式 中间试验费、重大科技研究项目补助费和基本建设费的投入 学习、供应商网络学习、虚拟组织学习等 。以此形成良好 来看,湖北省的科技三项费用分别为北京和广东的51.5%和 的区域价值观和文化环境。 18.7%,基本建设费用分别占北京、广东的88.8%和 2.3 加强区域基础设施等硬环境条件建设 15.9%,。明显低于北京、广东等地。由此可看出湖北省在对 创新的基础设施环境除了良好的区域交通运输、能源、 于自主创新的投入方面还很不足,缺乏完善的制度。比如, 电力外,重点要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搞好信息服务。 上海和深圳的科技活动都逐步转向以企业为主体格局。基本 加快为区域创新主体服务的公用设施建设,通过这些基础设 吴友军等:湖北省区域创新能力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79 施的建设,建立平等、自由、宽松的工作环境和信息交流环 2004(3):30—35. 境,有利于新思想、新技术在区域内传播、学习,形成相互 [2]胡宝娣.中西部地区区域创新能力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 信任和开放的心态,使得人们之间交流和互动频繁,加快新 报,2003(5):17—19. 思想、信息和创新扩散的速度。 [3]孙建华.2006年湖北省专利申请和授权状况分析[M].湖北省 2.4健全企业科研机构 知识产权局. 企业科研开发机构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因此,要提 [4]曾繁华,等.湖北企业技术创新竞争力提升策略[M].WTO与 湖北发展研究中心,20o8:2O一25. 高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企业科研开发机构功 [5]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7[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 不可没,它集中企业人才优势,承担着企业80%以上科研开 国家统计局,2007. 发项目。就目前湖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科研开发机构而言, [6]张世晓.中美金融体制及其科技创新的适应性比较分析[J]. 要改变多年停滞不前,部分企业科研开发任务不落实,经费 科技和产业,2008(5):10—15. 无保障,缺乏竞争力的状况。同时,加强以重点企业为依托 [7]李纪珍,吴贵生.新形势下产业技术政策研究[J].科研管理, 的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建设,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大型企 2001(4):1—8. 业和企业集团建立高层次、综合性的国家级和省级工程技术 [8]迪尔克斯,等.组织学习与知识创新[M].上海社会科学院知 开发中心,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各级政府与决策管理部门, 识与信息课题组,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123 —对建立健全企业科研开发机构要采取切实措施,促进湖北省 127. 大中型工业企业科研机构的建立,对现有企业科研机构采取 引导扶持政策,使其更好发挥作用。将企业是否建有完善科 作者简介:吴友军(1969一),男,湖北汉川人,副教授,经济学硕 研机构作为经济考核与科技考核指标,纳入政府考核范畴, 士,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与人力资源;费国燕、韦雨轩、邬莉均为武 汉科技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06级本科生。 实行规范化管理。 (本文责编:熊俊) 参考文献: [1]朱海就.区域创新能力评估的指标体系研究[J].科研管理, (上接第82页) 上述相关结论,这还需要诸多的实证研究加以检验和修正。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4:1. [103孙雅静.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发展出路[M].北京:中国经济 参考文献: 出版社,20o6:42. [1]ARROW K J.The Economic Implication of learning by Doing[J]. [11]张辉军.矿业城市类型及发展现状比较研究[J].人文地理, Review ofEconomic Studies,1962,29(3):115—173. 2005,6:84, [2]LUCAS R.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et[J].Journal [12]许学强,周一星.城市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of Monetary Economics,1988,22(3):3—42. 社,1997. [3]ROMERPM.EndogenousTechnologicalChange[J].Jonrnal ofPo— [13]IAIN B.Cities and Competitiveness[J].Urban Studies,1999, litieal Economy,1990,98(5):71—102. 36(5—6):795—809. [4]乔云霞.区域国际竞争力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M].北京:经 济科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马仁锋(1979一),男,湖北枣阳人,华东师范大学人文 [5]马仁锋.省域内区域发展潜力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云 地理学专业在读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学与城市区域规划;沈 南省为例[D].云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玉芳(1948一),男,上海人,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系教 [6]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课题组.对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基本认 授,博士,博导,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学、区域规划;刘修通(1980 识[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8,2:35—37. 一),男,湖北阳新人,理学硕士,浙江慈溪市社科院研究实习员, [7]陈耀.改革开放3O年中国工业化区域特征分析[J].西南民族 研究方向为经济地理学与GIS;陈旭(1981一),山东平度人,理学 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2:97—102. 硕士,山东省烟台格迈纳尔中学,研究方向为经济地理与地理教学. [8]陈才.区域经济地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66. [9]姚士谋,汤茂林,陈爽,等.区域与城市发展论[M].合肥: (本文责编:彭统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