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初中生2、学科:语文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1)、回忆父母关爱自己的一件事。 2)、查找资料,了解作者。 3)、自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学习本文作者以神态描写间接表现人物心理的写作方法;
2、情感态度价值观:体味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3、过程和方法:比较阅读借助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问题 三、教材分析:
《父母的心》是日本现当代作家川端康成所写的一篇小小说。作者以他惯有的纤细笔触和哀怨的情调,记叙了在一艘轮船上发生的一个感人肺腑的至亲至爱的故事。故事篇幅短小,内容简单,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以传神的神态描写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展现其充满矛盾冲突而又细腻丰富的心理,深刻地表现了天下父母对
子女的崇高爱心这一作品主题。
1、教学重点:以分析文中描写人物的神态语句,体会人物心理,了解穷父母无论是送走孩子还是要回孩子都是出于一颗崇高的爱心。
2、教学难点: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写作方法。 3、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1、学生课查找资料,了解作者。
2、在百度中搜索《父母的心》课件,对其选择整理,制作新课件用于教学。
四、教学方法:阅读法、讲授法、迁移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问大家一个问题:你最崇拜的人是谁?请看一份专家对日本、美国和中国三个国家的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出示:调查内容:请你对“英雄、明星、父母”三种类型的人进行主次排列。) 调查结果:
http://wenku.baidu.com
日本 美国 中国 第一位 父母 英雄 明星 第二位 英雄 父母 英雄 第三位 明星 明星 父母 /view/6e5d28a7f524ccbff1218443.html
你发现了什么?中国学生把父母放在第三位,你能联系自己的父母说说其中的原因吗?
2、当你放学回家,看到餐桌上已准备好的饭菜;当你熬夜学习,看到母亲悄悄送来的一杯牛奶;当你偶感风寒,父亲背着你挂号拿药„„这一切的一切都能使你感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爱吗?请学会感悟吧,因为可怜天下父母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川端康成的《父母的心》,感受父母:张燕的良苦用心。
3、走进作家
①要求学生通过“百度”这一搜索引擎,查找作者的生平经历、文风特点。(出示课件)
http://wenku.baidu.com/view/cb11c02e0066f5335a8121cf.html 作家部分 ②讨论交流,分享资料
二、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情节
1、现在,请大家带着你们那颗善解人意的子女的心,用自己心聆听课文阅读,从中体会父母的另一颗心,相信你会有所收获的!(出示课件)
http://www.zk5u.com/xiazai/xiazaixin.asp?softid=30968
(要求:初读课文,理情节 1、圈点出小说中易读错、写错或比较重要的字词,画出拨动你心弦的句子。2、用
一句话简要地讲讲这个故事。)读后交流
2、同学们初读课文后,觉得文中的这对父母怎样呢?他们居然把自己的孩子当作商品一样卖掉,你们有什么看法吗?请说出理由。
(交流:让同学们大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师做恰当引导)
看来,同学们比老师还厉害,在初读课文时,就理清了小说的故事情节。
3、引导学生分析本篇小说的三要素 学生交流:
http://wenku.baidu.com/view/cb11c02e0066f5335a8121cf.html情节部分。
人物:穷父母、四个孩子、贵妇人和她的女佣; 环境:航行在海上的轮船; 情节:
开端,贵妇人想要领养穷人的一个孩子; 发展,穷父母三次换送子女给贵妇人; 高潮,穷父母要回自己的女儿; 结局,穷人一家六口又团员团聚了。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分析人物形象
过渡语:小说情节的一步步发展就是为了展示人物
形象,下面我们来看看小说中人物 (出示课件)
1、找出课文中对财主夫人和穷人夫妇衣着的描写,体会其作用。
明确:财主夫人是个“风度极佳,引人注目,年纪四十左右的贵夫人”,穷人是个“四十上下的男人,他衣衫褴褛,一副寒酸相”,他的孩子虽“聪明可爱,但是身上的衣服却相当破旧”。作者在小说开头,采用素描勾勒财主夫人和穷人一家完全不同的形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为下文矛盾冲突的展开奠定了基础。
2、在文中找出穷父母每次做出决定的理由,体会这些语言描写的本质
送的理由:对方条件优越。
换的理由:大儿子是我们家的接班人。 二儿子和过世的婆婆一模一样。 要的理由:女儿太小,舍不得。
明确:穷人夫妇几次三番地找借口换孩子,其本质就是父母对孩子无私的爱,这种爱是任何优越条件都不能收买的。
3、找出穷人夫妇调换孩子时神态变化的变化,体会其复杂的心理状态。
http://www.docin.com/p-34943332.html心理活动部分
小结:文章通过运用语言,神态等描写都是为表现人物性格服务的,我们从中看到了父母复杂的心理历程,在“优越条件”与“爱子女之心”之间经过尖锐曲折的冲突,最后“爱子女之心”终于战胜了“优越的条件”父母的个性也越来越明朗,文章的主题也得到了有力的表现。
4、深入理解父母之爱
1)课文如果一开始就写贫穷父母一个孩子也不送,是否更能表现父母爱子女之情,现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学生讨论交流)
http://wenku.baidu.com/view/3c7393f77c1cfad6195fa799.html
小结:送与不送都是爱,爱是人类最伟大的一种情感,贫穷父母几次将孩子送走又要回,无一不体现出爱的伟大,古往今来,许多诗人,作家赞美爱,歌颂爱,今天在课堂中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爱。
2)你认为本文故事围绕穷父母送不送孩子情节有何特点?作用怎样? 学生交流:
情节特点: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作用: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引人入胜;更突出了穷父母内心的矛盾和对子女的爱。
3)换位思考,假如你是作品中的父母,你认为该不该送走孩子?
学生思考后,交流。
4)为何父母最后还是没有把孩子送掉?这说明了什么?你认为他们是怎样的父母?
学生读课文,然后各抒己见。
教师小结: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通过对文本相关神态描写语句的理解,我们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这种至爱亲情是任何东西都替代不了的。再优厚的物质条件,也是不可能动摇这份天下最诚挚、最浓郁的感情的。
四、拓展延伸
http://wenku.baidu.com/view/6e5d28a7f524ccbff1218443.html
1、课外收集反映父母关爱子女的谚语、格言、诗歌等,进一步体味伟大的父母之爱。
2、让我们一起在《天下父母心》
http://mp3.baidu.com/m?f=ms&tn=baidump3&ct=134217728&lf=&rn=&word=%B8%E8%C7%FA%3C%CC%EC%CF%C2%B8%B8%C4%B8%D0%C4%3E&lm=0中再次感受“父母的心”,学会感恩,回家后给父母洗一次脚,多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附板书设计:
父母的心 〔日〕川端康成
主人公:穷父母
情节 神态描写 体会心理 富人要求领养一个孩子 十分犹豫 一 送走长子 眼含热泪、难割难舍 切 次子换回长子 无精打采 为 女儿换回长子 失魂落魄 子 要回女儿 痛哭失声 女
六、教学反思
在课堂上,为了充分体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一定要让课堂的主宰者是学生,让学生以主人公的身份去感受,品味,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品味感悟为主导,尽情展示学生的心声。
其次,要用明白简洁的板书设计,增加学生对于作品的理解。板书设计中由学生根据故事情节补充“体会心理”部分,得出作品表现的主题,让学生明白本文的写法是以神态描写间接表现人物心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