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复习提纲(自己总结)
第一章 古代文学: 古希腊
(一)英雄时代/荷马时代:神话.史诗 古希腊神十二主神:
雷电神宙斯\\天后赫拉\\海洋神波赛东\\农神得墨忒耳\\太阳神阿波罗\\战神阿瑞斯\\火神赫淮斯托斯\\神使赫耳墨斯\\女战神雅典娜\\爱神阿佛洛狄忒\\月神阿耳忒弥斯\\家神赫斯提亚
神话特征:1.体系性2.神的权威的相对性3.神人同形同性 希腊神话特征:
一. 含义:1生产力发展低级阶段的反映 2.氏族公社社会基本特征的表现 3.希腊宗教崇拜的起源
二. 艺术特征:1.想象力极强 2.故事性极强 3.哲理性极强
荷马史诗: <<伊利昂纪>><<奥德修纪>>是古希腊最早的两部史诗,一般认为是吟颂诗人荷马所作,故称荷马史诗。这两部史诗描写发生于公元前12世纪的特洛亚战争,各分二十四卷,《伊利亚特》写战争本身,描写阿喀琉斯的愤怒及战争最后51天内发生的事件;《奥德塞》写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战争结束后回返家乡的经历。荷马史诗的主题是歌颂希腊全民族的光荣史迹,赞美勇敢、正义、无私、勤劳等善良品德,讴歌克服一切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肯定人与生活的价值。荷马史诗充满了浓厚的宿命论思想,人与人之间的斗争成为神与神之间斗争的缩影。荷马史诗塑造了一系列的英雄人物,结构巧妙,布局完整,比喻丰富。反映了氏族制度趋于瓦解,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广泛的社会生活,塑造了一系列英雄形象,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艺术成就。
荷马史诗文艺特色:A史诗结构紧凑,安排巧妙;
B史诗人物塑造,每个英雄都是充满生气的性格特征的总和;
C史诗的诗句流畅、自然、优美,比喻生动形象,被誉为“荷马式的比喻”; D荷马史诗是欧洲文学中最早的优秀作品,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 叙事诗人 赫西俄德 <<工作与时日>> <<神谱>> (二)大移民时代 抒情诗 寓言 <<伊索寓言>> (三)古典时期 戏剧 散文 文艺理论
三大悲剧家: 埃斯库罗斯 “悲剧之父” 作品:波斯人 七将攻忒拜 祈援人 俄瑞斯忒亚(阿伽门农 奠酒人
报仇神)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索福克勒斯 埃阿斯 安提戈捏 特拉基斯妇女 俄底浦斯王 厄勒克特拉 欧里庇得斯 《美狄亚》《希波吕托斯》《安德罗玛克》《特洛亚妇女》
喜剧家: 阿里斯托芬 “喜剧之父” 代表作为《阿卡奈人》 (四)希腊化时期 新喜剧 田园诗 古希腊悲剧的起源: (产生)
古希腊悲剧起源于祭祀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庆典活动。在古希腊世界漫长的演进过程中,这种原始的祭祀活动逐渐发展成一种有合唱歌队伴奏,有演员表演并依靠幕布、背景、面具等塑造环境的艺术样式,这就是西方戏剧的雏形。 古希腊戏剧大都取材于神话、英雄传说和史诗,所以题材通常都很严肃。亚里士多德曾在《诗学》中曾专门探讨悲剧的含义。他认为悲剧的目的是要引起观众对剧中人物的怜悯和对变幻无常之命运的恐惧,由此使感情得到净化。悲剧中描写的冲突往往是难以调和的,具有宿命论色彩。悲剧中的主人公往往具有坚强不屈的性格和英雄气概,却总是在与命运抗争的过程中遭遇失败。
《俄底浦斯王》主题及艺术特色:
主题:剧本通过俄底浦斯王杀父娶母的悲剧,强调了人对命运的反抗,而不是服从,对命运的正义性提出了怀疑。
人物:俄底浦斯是作家笔下一个理想的人物。他意志坚定,力图掌握自己的命运,摆脱“神谕”所定下的厄运。在他发现自己已逐步陷入命运的罗网中时,表现出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斗争到底的精神,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履行诺言,惩罚了自己.
艺术特色:亚里士多德认为它是希腊悲剧的典范。剧作结构复杂,布局严谨巧妙,一环扣一环。运用动机与效果相反的手法,解开了的疑团。在艺术手法上采用追溯法,充满了突转和发现。情节错综复杂而布局极为巧妙。
古罗马文学:
维吉尔:《埃涅阿斯纪》 奥维德:《变形记》 ------产生于黄金时代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主要思想特点:1.基督教思想制约着中世纪文化 2.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 3.出现了特定阶层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骑士文学 市民文学) 艺术特征:1.不同性质文化的融合,拓展了文学的描写和反映范围
2.艺术形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诗歌为主(史诗 长篇叙事诗 抒情诗 谣曲) 3.艺术表现手法进一步拓展(寓意 象征 梦幻 哲理 现实描写 浪漫抒情…) 4.对文学情感特性的把握能力进一步提高(爱情题材)
中世纪文学的基本类型:教会文学 史诗与谣曲 骑士文学 城市市民文学
教会文学:又称僧侣文学.主要指当时的教士和修士写出的文学作品,使用的文字主要是拉丁文.希腊文.教会斯拉夫文.基本文学体裁有嫉妒故事.圣徒传.祷告文.赞美诗.宗教叙事诗.宗教戏剧等.大多取材于<<圣经>>,创作目的主要是宣扬宗教教义,鼓吹禁欲主义和来世思想.这种文学的主要功用是,它用根本不存在的天堂幸福诱惑和欺骗被压迫受剥削的人民,使他们忍受社会的苦难,以维护封建主阶级和教会势力的血腥统治.艺术上,多采用梦幻故事的形式和寓意性象征性的表现手法写成.
骑士文学:是欧洲骑士制度的产物,盛行于11—12世纪的西欧,反映了骑士阶层的生活理想。最早的骑士来自中小领主,它们替大封建主打仗,获得了土地和其他报酬,成为小封建主。因此,他们在思想上是支持封建等级制的。骑士逐渐形成一个阶级。在接触了东方生活和文化之后,骑士精神逐渐形成。在骑士精神中,爱情占主要地位,表现为对贵妇人的爱慕和崇拜,为她们服务,为爱情冒险,以此作为骑士的最高荣誉。不少骑士表现出锄强扶弱的一面,有时也为宗教信仰去冒险。但他们往往不顾基督教的禁欲主义,要求文化和生活享受,并把东方文明带回到当时仍处在相对落后状态的西欧各国。
法国是骑士文学最兴盛的地方。骑士文学的主要内容是描写骑士的冒险经历和骑士的典雅爱情,主要体裁有骑士抒情诗和骑士传奇。
骑士抒情诗的中心地是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作者主要是封建主和骑士,也有少数是社会下层出身的人。形式多半借助民歌形式演化而来,其中破晓歌最为著名
法国北方骑士文学的主要成就是骑士叙事诗。主要内容写骑士为了获得荣誉.保护宗教.或者为了赢得贵妇人的爱情而到处冒险,同妖魔鬼怪或异教徒斗争.题材来源有3个系统:不列颠故事系统.拜占庭系统.古代系统.大多美化骑士制度,宣扬骑士精神,掩盖其为封建主效忠的本质,但是有的作品反映封建阶级内讧和下层反抗.歌颂爱情,有一定积极意义.
城市文学(市民文学):12世纪以后随着工商业中心城市的兴起而产生的反映市民思想感情的世俗文学.在民间创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取材于现实生活,充满乐观精神.主要内容是揭露抨击封建主和僧侣的残暴贪婪和愚蠢,赞美市民的勇敢机智和聪敏,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反教会的倾向.艺术上主要手法是讽刺,风格生动活泼,受教会文学影响也会用隐喻.寓意.象征等手法.主要形式有短小的韵文故事.长篇叙事诗.抒情诗和戏剧.法国成就最高.
但丁的主要作品:诗歌:<<新生>>写对贝娅特丽丝的爱情 理论著作:<<论俗语>><<飨宴>><<帝制论>>
“温柔的新体”诗派:对普罗旺斯抒情诗.西西里爱情诗传统的继承和突破.抒发对崇高的爱情的强烈渴望,对诗人爱恋的女子的热烈赞美,从站在市民阶级营垒里的诗人的切身体验的情感出发,予以细致真切的描写.代表作<<新生>>.
<<神曲>>的艺术特色:
《神曲》在艺术方法上体现了过渡性,它既具备中世纪文学的一般特色,又表现出近代文学的新的艺术方法的一些特色。
具备中世纪文学的一般特色:
1)全诗的结构极其严密完整,其中的诗句和材料,往往按照三、九、十的数字概念。组织成篇。A 全诗分为三个部分,每一部分又分成三十三歌,共九十九歌,加上序曲,合成一百歌。又把世界分为地狱、炼狱、天堂三界。地狱分为九层,炼狱内外共九级,天堂九重,最后加上天府,又合成“十”这一整数。B 《神曲》的诗体是“三韵句”,这是但丁根据一种民歌格律而创制的新的诗体,每一行为三节,按aba 、bcb、 cdc……的方式押韵。C “三”可以代表神学上的“三位一体”(即圣父、圣子、圣灵),“十”代表完美,“一百”就代表绝顶的完美了。
2)《神曲》也采用了中世纪文学流行的手法,即象征的手法和梦幻故事的形式。A 整个故事就是一个象征。从地狱进入天堂,就象征着人类从苦难现实走向理想境界的道路。
B 三部分的最后都以“星辰”一词作结,象征着光明必然照耀人世。这些象征手法本身都带有神秘的色彩。
表现出近代文学的新的艺术方法的一些特色:
1)在《神曲》中体现出来了文艺复兴时期现实主义文学方法的萌芽。A 诗人在写到地狱、炼狱、天堂这些未来世界时,并不完全是向壁虚构、凭空编造,其中的实际材料多半来自现实生活。B 这个梦幻故事形式的作品,实际就是现实生活的概括。
2)《神曲》中描写了各类型的人物,形成一座丰富多姿的人物画廊。A 在描写人物时,但丁能写出富有现实性的有血有肉的形象而且注意到刻画人物的个性特征,用简洁的诗句勾勒出人物的精神面貌,使形象鲜明突出,栩栩如生。B 在描写故事时,但丁很注意环境的渲染,气氛的烘托,把虚构的未来世界描写得富有真实感。C 诗人还善于从现实生活中选取材料,用人们所熟悉的事物作形象的比喻,因而他的诗句不仅形象鲜明,而且富有气息。
3)《神曲》是用意大利民族语言写成的。运用本民族语言进行文学创作正是近代资产阶级文学的重要特色之一。
<<神曲>>的思想: 主旨”为了对万恶的社会有所裨益”
1. 映照现实,启迪人心,让世人经历考验摆脱迷误,臻于善和真,使意大利走出苦难,拨乱反正,寻得政治上道德上复兴的道路.迫切希望建立中央集权的君主政体,保障意大利统一富强.
2. 深刻描绘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现实后,对企图主宰基督教世界的教会,对垄断中世纪文化的宗教神学,给予异常严厉的揭露和批判.对教会肆无忌惮地干涉意大利内政,破坏国家和平统一的罪恶,对教会僧侣的种种败行劣迹,表示了异常强烈的憎恨.
3. 预言式地宣告了正义必将战胜邪恶,教会干涉世俗的局面必将结束的前景,表达了新兴市民阶级摆脱中世纪教会束缚和宗教神学桎梏的要求.
4. 歌颂现世生活的意义,认为现世生活自有本身的价值.赞颂理性和自由意志,召唤对现世和斗争的兴趣,追求荣誉的思想,以人为本,重视现实生活.
5. 反对中世纪的蒙昧主义,提倡文化,尊重知识,称颂人的智慧才能,推崇古典文化. 6. 对正在形成中的资本主义关系的罪恶,也有清晰深刻的认识,并严厉谴责.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
文艺复兴:是14—16世纪欧洲许多国家先后发生的文化思想上的深刻变革。复兴并非指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简单复兴,而是人们从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中得到启发,重新发现了人的崇高价值,认识到人有无限的潜力和追求个人幸福的权利。这一觉醒使人摆脱了中世纪封建主义和教会的精神桎捁,使文学、意识、宗教、哲学、科学、政治等领域发生了深刻变革。宣告了中世纪的结束和现代社会的诞生。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使人文主义。这个运动具有明显的思想解放性质。其“解放”的意义,在于它开始否定和反对中世纪的“以上帝为中心”的神学政治文化和宗教政治制度,这种文化以经院神学与哲学为理论核心,以对上帝的膜拜和对教会权力的绝对服从为根本的伦理和政治信条。在文艺复兴运动中,人们力图从古代文化中寻找反对教会专制和腐败的思想武器,而开始强调,人作为个人应该具有自己独立的“世
俗生活”的自由。表现在对待宗教的问题上,就是人们开始把宗教信仰问题和对教会的服从问题加以区分。
文艺复兴产生原因:1.现代意义的城市的出现及与之相适应的手工艺;2.现代意义上的学校教育在中世纪获得巨大发展;3.在神学研究中导致现代科学技术领域的飞速发展;4.宗教内部发生了文化上的革命性要求.5.历史机遇:13世纪欧洲大瘟疫的出现和黑死病;古代文化典籍的重新发现;地理大发现和环球航海.
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1.重视古代文化反对经院哲学;2.人的发现和解放
文艺复兴的文学特征:1.对人的歌颂和思考成为文学表现主题;2.文学的双重性;3.文学样式走向丰富:题材上有人文主义文学.民间文学.教会文学,体裁上有诗剧.抒情诗.短篇小说.长篇小说.流浪汉小说和莎士比亚戏剧.
意大利文学:
薄伽丘:传奇小说《菲洛柯洛》《菲洛美塔的哀歌》 叙事长诗《菲洛斯特拉托》 牧歌《亚美托的女神们》长诗《爱情的幻影》《菲埃索拉的女神》 晚年学术著作<<异教诸神谱系>><<但丁传>> 最后一部传奇<<大鸦>> <<十日谈>>内容:
这部作品的开端叙述十个男女青年为躲避黑死病,在佛罗伦萨乡间一个别墅里住了十天,讲了一百个故事,故名《十日谈》。这些故事,有的取材于中古行吟诗人的传说,有的取材于东方故事集(如《一千零一夜》和《七哲人书》),但反映的主要是当时意大利广阔的社会现实。故事多半以爱情和聪明机智为主题,也常常把二者结合起来。作者塑造了许多不同职业、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物形象。他揭露讽刺天主教僧侣和封建贵族生活腐朽、道德败坏,称道商人、手工业者等聪明勇敢,赞美男女青年之间的爱情。卜伽丘热爱现世生活,坚决反对禁欲主义,在思想上比彼特拉克更前进一大步。作品表现出文艺复兴初期的民主倾向。他最进步的思想是对于封建社会中阶级不平等和男女不平等的批判(如第4日第1故事和第6日第7故事)。但是《十日谈》歌颂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思想,对于放纵的情欲描写过分,也有道德说教的地方。
彼特拉克:文艺复兴之父 十四行诗 深受普罗旺斯抒情诗的影响 作品:散文<<秘密>> 抒情诗集<<歌集>>
<<歌集>>继承了普罗旺斯骑士抒情诗和意大利”温柔的诗体”传统,表达了对中世纪道德和禁欲主义反叛,以及以个人幸福为中心的爱情观.艺术上擅用奇喻(相似性小,大部分不相似,冲击力度大),经常用一些冷酷的残忍的字眼来表现爱情.
十四行诗: 十四行诗是欧洲的一种抒情诗体。音译为\"商籁体\",语源于普罗旺斯语Sonet。原系中世纪民间流行并用于歌唱的一种短小诗歌。
自欧洲进入文艺复兴时代之后,这种诗体获得广泛的运用。意大利的诗人彼得拉克成了运用十四行诗体最主要的代表。他一生写了三百七十五首十四行诗,汇集成《抒情诗集》,献给他的情人劳拉。在他笔下的十四行诗,每首分成两段四行诗节和一个六行诗节,即按四、四、三、三编排。其押韵格式ABBA,ABBA,CDC,CDC。每行诗句十一个音节.后六行韵脚富于变化.这种不平衡的韵脚结构正是十四行诗的特征所在.另一个特征是第八行末尾有一个停顿,第九行开头有一个”突转”.
彼得拉克的十四行诗形式整齐,音韵优美,以歌颂爱情,表现人文主人思想为主要内容。他的诗作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为欧洲资产阶级抒情诗的发展开拓了新路。同时代的意大利诗人和后来其他国家的一些诗人,都曾把彼得拉克的诗作,视为十四行诗的典范,竞相仿效。因此,人们又称它为彼得拉克诗体。
十六世纪初,十四行诗体传到英国,风行一时,到十六世纪末,十四行诗已成了英国最流行的诗歌体裁。产生了锡德尼、斯宾塞等著名的十四行诗人。莎士比亚进一步发展并丰富了这一诗体,一生写下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莎士比亚的诗作,改变了彼得拉克的格式,由三段四行和一副对句组成,即按四、四、四、二编排,其押韵格式为ABAB,CDCD,EFEF,GG。每行诗句有十个抑扬格音节。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比彼得拉克更向前迈进一步,主题更为鲜明丰富,思路曲折多变,起承转合运用自如,常常在最后一副对句中点明题意。后来,弥尔顿、华兹华斯、雪莱、济慈等人也曾写过一些优秀的十四行诗。
法国文学:
七星诗社:指16世纪中期在法国由7个出身贵族的人文主义作家组成的一个文学团体。彼埃尔·德·龙沙和杜贝莱是其中的领袖人物,由杜贝莱执笔的《保卫和发扬法兰西语》(1549年)是七星诗社的宣言书。七星诗社在两方面对法国文学作出了贡献:第一,为法兰西语言的丰富和纯洁作出了贡献;第二,在诗歌理论方面,提出要创造法兰西自己的大型史诗和能语希腊罗马文学比美的民族文学,在诗歌风格上,提倡自然朴实,反对矫揉造作,要求韵律和谐响亮而富有变化。大力提倡亚历山大诗体,认为它最能代表法国诗歌的特色。
拉伯雷的<<巨人传>>思想意义:
体现了一种新的价值观,确立了一种新的小说美学.巨人形象本身体现了对神学的反叛,体现了人的力量价值和尊严,以人性天然合理来对抗神的权威.
1. 物质生活欲求是天然合理的,肉体需要是一切行为的直接动因和精神生产的前提
2. 赞颂人文教育,嘲笑经院教育 3. 批判宗教和法律
4. 对以”文”为本的思想和政治的歌颂和期盼. 风格:怪诞现实主义
西班牙文学: <<堂吉诃德>>塞万提斯
分析堂吉诃德的人物形象(愚蠢可笑/高尚可爱)
堂吉诃德是塞万提斯的作品《堂吉诃德》中的主人公。他是一个性格复杂而矛盾的人物。
1、一方面他耽于幻想,一切从主观出发。行为荒唐、鲁莽,不会吸取教训。如把风车想象成巨人,被风车摔倒在地,却说中了魔法师的诡计。
2、另一方面,他的所作所为的出发点却有着高尚的一面,即为了奉行一种崇高的原则。他要做一个行侠仗义的骑士,要锄强扶弱、伸张正义,并为此而奋不顾身,具有自我牺牲的精神。
3、他在主观上是追求和维护真理,只是他所追求的是脱离实际、早已过时的“骑士道”,所以注定只能碰壁,害人害己。他可笑又可悲,可亲又可敬,在他身上将喜剧性和悲剧性奇妙地结合在一起,成为古往今来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艺术形象。
分析《堂吉诃德》的艺术手法。
在塑造堂吉诃德的形象时,用喜剧性的手法写一个带有悲剧性的人物。
1.形象塑造的对比反讽: 在作品中,桑丘与堂吉诃德无论在外形上,还是在形象的内涵上,都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高一个矮,一个重理想一个讲实际,一个耽于幻想,一个冷静理智,一个讲究献身,一个看重实利……两两对比,相得益彰。
2.结构上”节外生枝,线上打结”,作品以主仆三次出游为主线,把首尾完整相对独立的穿插故事通过他们的见闻和参与来描写,并借题发挥,放笔去写,海阔天空,无拘无束.
小说的单调情节,建立了崭新的叙事文体. 3.叙事方式的灵活多变,第一第二作者贯穿始终. 英国文学 莎士比亚作品:
诗歌:<<维纳斯与阿多尼斯>><<鲁克丽丝受辱记>><<十四行诗集>> 历史剧:《亨利四世》查理二世 亨利五世 亨利八世 亨利六世 喜剧:《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欢喜 仲夏夜之梦
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奥塞罗》《哈姆雷特》《李尔王》《麦克白》四大悲剧)
<<哈姆雷特>>:
反映的16世纪末英国现实:动荡不安、危机四伏的国家;恶人当道、阴谋成风的朝庭;奸诈残暴、荒淫奢侈的统治者。――英国现实中存在的美好理想与丑恶现实之间的矛盾,号召人们为重整乾坤而斗争。
悲剧原因:哈姆雷特自身的心理弱点,也有罪恶势力过于强大的客观原因,是时代的悲剧,也是人文主义者的悲剧。
形象塑造手法:首先,塑造一个性格复杂的,发展变化的形象。其次,在发展中,内外双重矛盾过程中展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演变过程,用独白和旁白表现人物的思想矛盾,表现思考、认识与自责、怀疑。
克劳狄斯形象:封建主和暴君的残忍,阴谋家的野心和阴险,集封建统治者和资产阶级阴谋家于一身,代表文艺复兴新旧交替时期的所有罪恶。
哈姆雷特延宕的原因:首先,认为应该有正当的名分,必须让克的罪行得到证实并当众暴露;其次,自己的行动能否起到惩罚罪恶,重整乾坤的目的。
哈姆莱特人物形象。
1、哈姆莱特是古代丹麦的一个王子,他是一个人文主义形象,这和他在\"威登堡大学\"里所受的教育有着很大的关系。2、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形象。一方面他接受了人文主
义的影响,心中充满了美好的理想,希望生活中的一切如理想一样完美。而现实生活的一系列意外打破了他的理想。他像一个思想家那样地思考许多哲学问题,却找不到答案。于是他要为父报仇,可是他内心又是矛盾,因为他想的不光只是为父报仇,而是扭转整个乾坤。在这样艰巨的任务面前,他想要行动也行动不起来。3、性格过于内向、审慎及单枪匹马的处境,使他感到犹豫,造成他行动上的延宕。因此最后只能是与敌人同归于尽。4、他的悲剧既有罪恶势力过于强大的客观原因,也有其内存性格弱点的主观原因。所以,哈姆莱特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是人文主义者的悲剧。
《哈姆莱特》的艺术特点
1、莎士比亚善于在内外两重的矛盾冲突中,在矛盾冲突的发展过程中,展示人物性格,塑造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哈姆莱特与克劳狄的斗争,构成剧中主人公所处的外部冲突;与此同时,他还进行着激烈的内心矛盾冲突。二者相辅相成互相推进。
2、为了更好地塑哈姆莱特的形象,剧本充分发挥了独白和旁白的作用。每当剧情和人物性格发展的关键时刻,剧本都安排独白或旁白来表现主人公的思想矛盾,表现他的思考,他的认识,他的自责,他的怀疑。
莎士比亚的悲剧创作特色: 一. 情节的生动性复杂性
1. 多线索情节发展 2.神秘外在因素推动情节发展 3.戏剧性与抒情性相结合 二. 人物形象生动性丰富性
1. 善于通过心理活动描绘刻画人物形象 2.善于通过比较刻画人物形象 三. 语言生动性丰富性
1. 词汇丰富 莎士比亚有15000个词汇 2. 运用自如: 首先是比喻暗喻双关语大量使用 其次是运用个别晦涩难懂字眼取得特殊含义 再次是从朴实无华的语言中获取特殊含义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
主要包括 古典主义文学 巴罗克文学 清教文学 古典主义:
1. 17世纪的古典主义文学最早出现于法国,是指17世纪流行于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文学思潮。因为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故称“古典主义”。古典主义的哲学基础是笛卡尔的唯理主义。
2. 古典主义文学的思想特征是:第一,受到王权的直接干预,在政治思想上主张国家统一,反对封建割据,歌颂英明的国王,把文学和现实政治结合得非常紧密。第二,宣扬理性,要求克制个人情欲。第三,尖锐地抨击贵族的奢侈淫逸、腐化堕落,同时也批判资产阶
级的愚顽、附庸风雅和想成为贵族的心理。第四,古典主义悲剧多以帝王将相、宫闱秘事为题材,继承了古希腊悲剧的传统。
3古典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是:第一,从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汲取艺术形式和题材。第二,有一套严格的艺术规范和标准。例如戏剧创作要遵守“三一律”,即情节、时间、地点必须保持“整一”。这个主张在16世纪已有人提出。古典主义的理论家发展得更为明确:须围绕单一的剧情进行,排除一切次要的插曲;在一天中进行;在一个地点进行。. 第三、主张语言准确、精练、华丽、典雅,表现出较多的宫廷趣味。第四、人物塑造类型化。古典主义作家只追求“普遍人性”,性格单一。
为什么在法国成为主流?
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在政治上妥协的产物。16世纪,由于这两大阶级的冲突而爆发了长达36年的宗教战争,最后亨利四世成为国王就是这两大阶级妥协的结果。亨利四世为了安定局面,改奉天主教,1598年颁布的南特敕令规定天主教是国教。同时,新建立的波旁王朝在17世纪上半叶一直奉行重商主义政策,促进了工商业发展。力量得到壮大的资产阶级支持王权,使中央政府得以加强,抑制了贵族割据和分立的行动。路易十四继续推行这一政策,他为了让贵族俯首听命,任命平民出身的柯尔柏和勒泰利耶管理财政,但是,他又让大贵族担任最高军职和神职,以取得政策上的平衡。君主专制是作为文明中心、社会统一的基础出现的。社会安定和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因为人民已经厌倦了战乱。与此相应,17世纪30年代,流行一时的巴罗克文学迅速向古典主义文学过渡。波旁王朝为了加强对文学艺术的控制,建立了发放奖金、津贴和检查的制度。1634至1635年建立的法兰西学士院,目的是要在语言文学方面设立适应君主专制政治需要的统一规范。当高乃依的剧作《熙德》违反了三一律时,官方理论家夏普兰就撰文加以干预。古典主义文学便是在这样的政治气候和文艺政策的条件下产生的。
古典主义的繁荣同路易十四的爱好和政策也存在密切关系。他爱好宫廷喜庆和热闹场面,鼓励戏剧创作。虽然他喜欢崇高壮丽的风格,但他同样欣赏莫里哀的滑稽讽刺
巴洛克文学:
1巴洛克,特指17世纪欧洲流行的一种过分雕琢和华丽的建筑。
2内容上多写带有神秘宗教色彩的生死、哀怨。艺术上借鉴了中古文学象征、寓意、梦幻手法、并表现出华丽纤巧的风格。
清教文学(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 屈莱顿(英国古典主义的奠基人之一):
理论著作《论剧体诗》他主张悲剧中的“三一律。” 班扬:(王政复辟时期带有民主倾向的清教徒作家) 梦幻寓意小说:《天路历程》
弥尔顿(17世纪中叶英国最杰出的诗人): 长诗《失乐园》:《复乐园》:《力士参孙》
政论文<<论出版自由>><<论国王和官吏的职权>><<为英国人民声辩>> 高乃依:(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 《熙德》
让;拉辛《安德洛玛克》布瓦洛《诗的艺术》拉封丹《寓言诗》
莫里哀 (法国)
《可笑的女才子》《无病呻吟》《冒失鬼》《妇人学堂》《伪君子》《恨世者》《吝啬鬼》《一坛黄金》《乔治;唐丹》《醉心贵族的小市民》《无病呻吟》《史嘉本的诡计》 《伪君子》五幕诗体讽刺喜剧,代表了莫里哀一生创作的最高成就。主要人物:答尔丢夫、欧米尔太太、达米斯、玛丽亚娜、桃丽娜。
答尔丢夫虚伪性表现:
1. 将自己扮成一个苦修苦行的虔徒信士,实则是一个贪图物质的酒肉之徒 2. 将自己扮成一个抛弃世俗情欲的圣人.实则是一个灵魂肮脏的恶棍
3. 把自己扮成一个与金钱无缘的正人君子,实则是一个千方百计攫取别人钱财的坏蛋.
艺术风格:1.独特的开场艺术 人物虚出 2.情节完整统一 精练集中 3.喜剧闹剧手法结合
<<失乐园>>思想内容:
非常博大、复杂,包含了非常广泛、高远的内容,涉及到宇宙、整个世界及人类的初始问题:a.长诗的宏观思想比较清晰,从套语中便可看出来。它要探讨的是上天对宇宙的安排。这也是长诗的第一个目的。
b.人类的原罪问题
这是基督教文化中最重要的问题,认为人生来就有罪过。关于原罪问题的第一种来源是人类始祖因被诱惑而犯了罪,所以被诱惑的思想会一代代延续下去。
《失乐园》描写的就是第一代人类的罪过是怎样犯下的。 艺术特点: a.恢弘的气势
超过取材的圣经《旧约》的气势。弥尔顿的这首长诗有庞大的气势。比如关于宇宙空间大气象的描写;撒旦冲出地狱重重关口,在宇宙飞行的描写等。
b.严整的结构
长诗从时间上看只有三天,结构上非常严密,按时间顺序,段落之间的承接也很严谨。第五章到第八章尽管是一种回溯,但是通过天使拉斐尔对亚当、夏娃讲故事的形式叙述的,在时间上还是没有改变。
c.大胆、丰富的想象和精确的细节描写
关于天、地、神都很形象,在描写富有想象力的事物时又注重细节的精确。如对大天使的飞行、天使军和叛乱军之间的大战的描写。
d.塑造了一系列非常鲜明的人物形象
最鲜明的是撒旦,还有亚当和夏娃。和《旧约》中的原型相比,更具体、丰富。如亚当、夏娃身体的美和相互之间的爱恋;先于人类出现的天子形象也非常丰满。
第五章 十八世纪文学
文学发展基本特征:1.强烈的哲理性 写实性 2.文体形式的多元化 打破古典主义 开创散文时代 形式有小说,书信体,对话体,自传体,英国写实小说,法国哲理小说.3.艺术手法和风格多样化 (现实主义 古典主义 感伤主义…)
发展状况:1.文学主要思想:批判宗教神学2.修辞结构:叙事作品常常将现存世界扩大缩小之后加以描写 或者以镜中像方式折射现实.
启蒙运动:18世纪全欧性的思想运动,是文艺复兴反封建、反教会斗争的的继续和发展,并带有明确的政治革命的性质。启蒙知识分子崇尚理性,认为要用建立在理性之上的科学文化知识去启迪人们摆脱愚味。
感伤主义:出现在18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末的英国。当时候英国产业革命之后,出现很多社会弊病,人们对资产阶级政权感到失望,但又无可奈何,便将许多不满与无奈投诸于艺术,由此产生一股新的文学潮流,由斯泰恩的小说《感伤的旅行》而得名。感伤主义文学在形式上注重心理感觉,因此成为19世纪浪漫主义的先驱,也是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的源头,在欧洲文学史上占据很重要的地位。
狂飙运动:18世纪70——80年代发生在德国的一场文学运动。一大群文学青年,在英法启蒙思想的影响下,强烈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和压抑,要求个性解放。他们崇高天才和叛逆,推崇自然和自我,提倡民族风格。他们的理论旗手是赫尔德尔,代表作品有席勒的《强盗》、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等。这一名称源于克林格尔的同名剧本《狂飙突进》
法国文学:
哲理小说:法国启蒙作家创立的一种新型小说。它以人物活动为主线,描绘社会现实,把叙事、议论、抒情、讽刺融为一体,表现作家关于政治、法律、道德、文学方面的启蒙观点,富于哲理性。以强烈的政论性哲理性和逻辑性著称.艺术上把说理和形象结合,把滑稽夸张和影射讽刺交织,托古喻今,声东击西都是其惯用手法.代表作有伏尔泰的《老实人》,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狄德罗<<拉摩的侄儿>> 卢梭<<爱弥儿>><<新爱洛依丝>>
英国文学:
写实小说为什么在英国兴盛?
1.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经验哲学流行息息相关,小说创新对传奇文学进行改造 2.妇女的参与
3.17世纪以来,历史传记游记日记期刊文论等散文体裁的发展为小说提供了有利条件
4.印刷出版业发展,印刷技术的的改进,书商业为小说的兴盛做了出版发行方面的物质准备
先驱:笛福 斯威夫特 小说的形式:流浪汉小说 流浪汉小说特征:
一,定型化主角:出身微贱 漂泊 追求物质
二,艺术的三大特征:1.历险记的体裁,以主人公漂泊遭遇为情节发展线索,是典型的单线发展叙事结构;2.叙述体的视角—自叙体口吻;3.插曲式结构
三,主题上具有讽刺性意图,反传统的异端精神,思想倾向是”粗野”城市下层人的生活,与正统道德相悖逆.
菲尔丁<<汤姆.琼斯>>思想:
1.展示道德所具有的朴素的美,以促使人们向往它
2.表现”那些不义的攫取本身往往一文不值,而所采取的手段不仅卑鄙龌龊,并且极不可靠,总是岌岌难保.
结构特征:将重视时间流程的流浪汉小说与重视空间场景的小说模式相融合,开创了独具特色的小说结构形式,使其小说结构紧凑,精巧奇崛,引人入胜.
1. 以流浪汉小说叙述主人公漂泊为模式,按照时间顺序安排故事发展线索 2. 虽然小说多线索相互交错,但在人物和场景设置上主次分明,使衔接严谨自然,克服了流浪汉小说情节松散的弊病
3. 情节安排的戏剧性,结构多变又有层次感,表现在悬念,发现,误会,巧合的元素运用上.
德国文学 歌德<<浮士德>>
主要作品:历史剧《葛兹·冯·伯利欣根》书信体感伤主义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悲剧《哀格蒙特》长篇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长诗《赫尔曼与窦绿苔》诗剧《浮士德》长篇小说《亲和力》自传《诗与真》诗集《西东合集》长篇小说《威廉·迈斯特的漫游时代》
《浮士德》中的两个主要陪衬人物:瓦格纳、靡非斯陀。
浮士德一生经历的五个阶段:知识追求,爱情生活,政治生涯,艺术追求、事业追求 浮士德精神:不断追求知识和真理,追求美好的事物,追求崇高的理想。他具有自强不息、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积极向上的精神---浮士德精神。
浮士德的性格矛盾:在拥有浮士德精神的同时,他又有贪图安逸,安于现状的一面。积极向上是前进的动力,靡非斯陀利用他的弱点,诱使其堕落,而自强不息的精神又他从错
误中吸取教训,继续前进。在辩证发展中,浮士德日益高尚化、纯洁化,最后达到个性的完善。
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直抒胸襟、对比烘托(不同时期、不同场合、不同事物,瓦格纳的平庸委琐等)
《浮土德》中五个悲剧:第一是知识悲剧。写浮士德在阴暗的书斋里钻研枯燥的书本,一无所得,感到厌倦,便同魔鬼订约,走出书斋,投身社会实践。知识悲剧否定了陈腐的书本知识和脱离现实的书斋生活,肯定了活的知识和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表达了觉醒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不满现状,要求个性解放,渴望实践的强烈愿望。第二是生活悲剧。写浮士德和小市民出身的玛甘泪相爱,遭到封建和宗教势力压制,他们的私生子被溺死,玛甘泪被投入监狱,判处死刑。浮士德的生活悲剧表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现世人生享乐的幸福观与中世纪禁欲主义的对立,反映了他们的人生追求。第三是政治悲剧。写浮士德到罗马帝国宫廷服务,企图有所作为,但以失败告终。政治悲剧反映了资产阶级对封建王朝的反抗及其妥协性、软弱性。第四是美的悲剧。写浮士德幻游希腊神话世界,与美女海伦(古典美的象征)结合,他们的儿子在探索世界中不幸身死,海伦悲痛欲绝,也随之消逝。这一悲剧说明,对古典美的追求也不能实现改造社会的美好愿望。第五是事业悲剧。写浮士德带领人们在国王赏赐的一块封地上用劳动开辟了万亩良田,创建了一个人间乐园。征服大自然的成功,使浮士德感到无比欢乐,便情不自禁地喊出:“停一停吧,你真美丽!”于是倒地而死,结束了探索的一生。但他的灵魂并未被魔鬼带走,而是被天使接到了天堂。浮士德创建的理想社会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实现的,但它反映了文艺复兴以来资产阶级思想家对美好社会的向往,也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改造社会的美好愿望。
《浮士德》的思想意义 《浮士德》的核心思想是启蒙时期的人道主义。通过浮士德一生的探索,总结了三百年来资产阶级思想家不断探索的历史经验,批判了中世纪僵死的教条,暴露了封建王朝的腐败和市民社会的鄙陋及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罪恶,否定了对狭隘的个人幸福的追求,最后,肯定了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和建立幸福社会的理想。它激励人们坚信理性的力量,为崇高理想而顽强奋斗。
《浮士德》的艺术特点
一、采用多种多样的诗歌形式和表现手段描绘形象、揭示主题。诗剧内容极其丰富,变化万千。作者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运用不同的诗体和写作风格。写浮士德五个阶段的经历,以叙事形式为主,而对爱情、景物等的描述则以抒情为主。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古希腊诗体、《神曲》中的三联韵体,无韵体等,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才能。
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巧妙结合。作家既立足于现实,又极力驰骋神奇的想象,淋漓尽致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风土人情和作者的强烈感情,深刻地表现了300年来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精神探索的历史。
三、在矛盾发展的辩证关系中塑造人物形象。首先,诗剧突出了人物自身的矛盾性。浮士德是在不断克服自身矛盾中探索前进的,魔鬼是在作恶与造善的矛盾中产生和存在的。其次,人物之间的关系始终是在矛盾中依存并发展的。浮士德与梅非斯特一正一反,一善一恶,相反相成,在他们的关系中,贯穿着光明与黑暗、进步与反动、上进与堕落两种力量的尖锐矛盾和激烈较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