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脚踏实地为主题的作文
脚踏实地议论文1
守株待来的兔不一定比锄禾日当午的粗米好吃;挥金如土的时候不一定比穷困潦倒却过有意义的时光开心;突如其来的财富不一定比脚踏实地赚来的幸福。
英国一名17岁的女孩买彩票中了超级大奖,女孩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暴发户。她每天都过着奢侈的生活,就这样过了几年,女孩突然起诉彩票公司,说因为这个大奖打乱了女孩本该过着的平凡生活。这理由让许多读者哭笑不得。许多人抱着看笑话的心理看待此时事件,但是我们应该认真想想,这事件中让我们知道,脚踏实地的幸福才是真的幸福。
这名17岁的年轻暴发户女孩,本来也应该和我们一样,在精力旺盛的时期,努力的拼搏向上,尽情的挥洒着属于我们17岁的汗水。但是却因为“突如其来的幸福”,让她用所谓的“闲适”度过了精彩的17岁,没有付出努力的财富会比脚踏实地的幸福吗?女孩的行动告诉我们不是。
前段时间网上报道了一篇有趣新闻,讲述一些清洁工身价上千万,因为很久之前某地区收购旧房,原居民都得到了丰厚的补偿,当地居民得到补偿后,因为不会打理这笔资金,每天无所事事,久而久之,他们觉得这和虚度光阴没有任何区别,于是便决定成为清洁工,使自己的人生有价值,得到脚踏实地的幸福。
一个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当他对社会做出了付出,社会必然会给予他回报,
如心理上的满足,让他感受到付出后得到的幸福感。17岁的女孩和一些原居民不劳而获,让她们错过了劳动的乐趣。因此我们明白,脚踏实地的幸福才能真正满足人的需要。
不要羡慕不劳而获的人,说不定他们没有我们幸福呢?认真,努力,拼搏的过好每一时刻,得到脚踏实地的幸福。
以脚踏实地为主题的作文
脚踏实地议论文2
每当回忆往事时,点滴风雨一一浮现。喜怒哀乐,人生百味涌上心头。而那唯一不曾忘却的,便是脚踏实地的品性。
我自幼沉溺于父母亲人的宠爱与称赞之中,幼稚得如井底之蛙,自以为独孤求败,天下无敌,养成浮躁、毛糙、眼高于顶的毛病。等到上了学,我依然飘飘然如处云端:上课时不肯耐心、踏实地听讲,不听调遣,回家就坐在电视机前没日没夜地看,作业便马虎了事。老师父母多次找我谈过。可不懂脚踏实地的我哪肯听劝?仍然自由自我,不羁放纵,在自满中虚度光阴。
进了中学,问题就暴露了:上课不认真,面对作业就傻眼。要埋头钻研又不肯脚踏实地,而是三心二意,心猿意马,学习效率低下而却浑然不知,想要在学业上有所成就却又浮躁冒进,急于求成。一来二去之间学业日益荒废。终于,考场上的失利给了我当头一棒。
披着失败的伤痛与颓唐的身躯的我回了家,一进门,馥郁的鱼香勾起了我的馋虫。急忙放下书包冲进厨房。“妈,是鱼汤吧,好了吗?”“急什么?”从炉灶上氤氲的热气中传
出母亲的声音。“可我等不及了。”不耐烦的我抱怨连连。“你这毛病什么时候能改?如果我炖汤也像你一样浮躁不老实,你只能喝到一锅加了调料的开水!”说罢便把厨房门一关,或许用力过猛,直震得我在门前发怔。
回到房间,仔细回想,心海中波澜阵阵:熬汤需要踏实与耐心。熬成则是汤;不成,就只是开水。做人与做学问亦是如此。如果再像过去一般自以为是,虚度青春,就只能抱憾终生。真正充实而美好的青春年华必然属于脚踏实地!我终于理解过去父母、师长的苦心。望向厨房,鱼汤仍在慢炖,不疾不徐,按部就班。看着在灶台烟火之上劳作的母亲,我口中呢喃:妈,谢谢您!
之后,灯火阑珊的夜里少了一个沉迷电视的“浪人”,而多了一名踏实勤学的学子。我决定改头换面,踏实求学。终于,联考的胜利证明了我的脚踏实地,我成功了!
很多人认为成功者应该有什么不寻常的经历,我却不这么认为。他们优于常人之处,便在于他们肯踏实肯干、脚踏实地。于是他们能发现一个又一个常人无法发现的机会,将机会串联编织出了自己的成功。在我的青春中,我也会保有脚踏实地的精神,在绚丽的青春年华中抵达成功彼岸!
脚踏实地议论文3
我乃雄才,却败于空想。
——题记
今夜月光皎洁,我放下手中的古卷,立于窗前,抬头仰望星空,思绪万千,百感交集。
夜,寂静无声,天上的星星一眨一眨的,像是在嘲弄我。我乃一世雄才,熟读兵书,精通阵法,满腹经纶,却没想到会这样不光彩地结束自己的一生。我不怨天,也不怨人,我只怨己。虽万死而莫赎。惭愧呀,惭愧呀!
几天前,朝廷收到八百里加急信件:魏国命大将军司马懿领军十万,直逼蜀国。朝中上下议论纷纷,蜀军将士无不摩拳擦掌。大将们纷纷请战,但在谁守街亭的问题上,丞相却眉头紧锁,缄口不言。
现在,正是国家生死危亡之际。我一生博览群书,后又追随丞相,参赞军机,不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为国家效力、为丞相分忧,建不世之功业吗?小小一街亭,于我,小菜一碟耳。
我主动请缨,丞相还是犹豫不决。这可更加激起了我的壮志雄心,“司马懿算什么?不就是一介武夫吗?我堂堂马谡,莫非连一小小街亭都守不住,真是笑话!”我当众立下军令状:定将那司马老贼一举拿下,否则我愿意献上自己的项上人头。
“街亭,乃战略枢纽。进,可长驱直入;退,可保我蜀国无虞。慎之慎之。”还令我“\"靠山近水安营扎寨”,看来丞相还是不放心我。我一定要打个漂亮仗给丞相看看。
领军近至街亭,我本打算布兵于街亭,可副将王平自诩战功卓越,总在我耳边嘀咕着。“我是将军?还是你是将军?”我一生最不待见这种自命不凡的人,我就是要有自己的主见。于是我将兵力全部置于山头,这样便可居高临下,敌人一有什么风吹草动,我定能在第一时间知晓。况且,山势陡峭。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攻,以逸待劳。兵法上就是这样写的。
“参军,万万不可,古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军布于山上,粮草短缺怎
么办?”又是王平,这不是存心拆我的台吗?
“副将多虑了,我军粮草充足,十天半月都吃不完,而且我打算速战速决,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难道副将不懂吗?”
“可是……”
“没有什么可是,就这么定了。”我不耐烦地打断。
计划照常进行着。
入夜,我正睡得安然,忽然帐外火光冲天,敲锣声、呐喊声不绝于耳……
冲出帐外,我才感受到事态的严重,熊熊的大火已经包围了整个山头,可将士们大都处于熟睡中。“天要灭我啊!”看着昨天才做好的工事顷刻间已化为灰烬,我的心在滴血。部下拉来战马,马儿受惊,拖着我向前狂奔。我再次回头,炽热的空气令人窒息,我败了,而且败得一塌糊涂。
自己酿的苦酒当然要自己喝下去,死不足惜,只是让此次北伐损兵折将,功亏一篑,罪莫大焉。望着丞相眼中泪花,我无比心痛。我不该不从实际出发,不该不懂装懂,不切实际。
再度抬头,仰望星空,到此刻我才明白,我穷极一生都在仰望星空,却从来没有真正脚踏实地过……
天将破晓,我也将走上断头台。丞相本来是让我选一个体面的死法的,但我坚决不同
意,我要在万众面前以伸头一刀的方式以正蜀国的法纪,警示世人,这也算是我对蜀国、对千万因我而死的将士、为丞相,尽最后一点力。但愿人们能以我为诫,记住血淋淋的教训:空谈误国。
若有来世,我定要既仰望星空,更脚踏实地,不做空谈家。
我放下手中的古卷,含笑整理衣襟……
脚踏实地议论文4
仰望星空,无边夜幕引发无限遐想,梦想在自由驰骋;脚踏实地,未知的路途等待开拓者,实干是前行的动力。
温家宝总理说:“年轻人,既要敢于仰望星空,也要学会脚踏实地。”这既是温总理对年轻人的殷切期盼,更是个人甚至国家得以发展和强盛的重要前提。
仰望星空不是妄自尊大。希特勒妄图称霸全球,以失败告终;拿破仑怀揣征服欧洲的野心,最终倒在了滑铁卢战役中;日本企图三个月灭之中国,却也在投降书上签了字。仰望星空不应是夜郎自大,而是以脚踏实地为保证的。周总理能够在黑暗的旧中国拥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决心,正是因为他有脚踏实地从事革命事业的毅力,有必胜的信心和打持久战的恒心。可见,仰望星空要以脚踏实力为保障,我们不仅要抬起头,将自己的希翼寄托在满天星辰中,也要保证自己能够立足于这坚实的土地,将自己一步步的足迹印在通往成功的路上。
脚踏实地也不是盲目努力,毫无目标。为何高中生们报志愿时苦于大学专业的选择?
为何众多大学生在毕业后失去方向,碌碌无为?为何在人才稀缺的社会中依然有不计其数的“海归”变成“海待”?难道是他们荒废学业,荒废光阴?其实不然。只是他们过于执著于埋头苦干,不曾抬眼去注视那广袤的星空。更不曾将自己的理想化作一颗星,点缀在未知的天际。故而,脚踏实地要以仰望星空为前提,人只有有了目标有了理想,才不致在无限大海中迷失方向,也不致在各种挫折面前轻易倒下。
由此,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不可偏执其一。我欲仰望星空,追求“鹰隼诚翼,风尘吸张,奇花出胎,矞矞皇皇”般的壮阔,须具备脚踏实地的毅力和恒心;我欲脚踏实地。追求“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境界,则须拥有仰望星空的志向和抱负。二者并行,方可成就理想走向成功。
仰望星空,更须脚踏实地。
脚踏实地议论文5
一块泥土若附在大地上,它便成了土壤,若未能抓紧大地,就沦为一片尘埃。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倘若不能脚踏实地依靠着大地,就容易在狂风中成为一颗尘埃。
树之所以能在狂风中伫立不倒,是因为它将根系扎入大地。人之所以能在困境中稳步向前,也是因为地面给予人支持。人若能紧附大地,在地面上脚踏实地的前行,不容易在逆境中跌跤。
紧附大地,脚踏实地地前行,能让你在逆境中坚持前行,在顺境中不忘乎所以。阿列克谢耶维奇为了收集有关切尔诺贝利的资料,冒着辐射与政府的双重压力,坚持一步步走在寻找真相的道路上,最终没有被阻力所击倒,还原真相的同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如
果她没能在逆境中坚持用信念支撑自己脚踏实地地做下去,她只怕会成为研究这一事件众多尘埃中的一颗。
反观现今的一些音乐人,如民谣歌手宋冬野,在用自己的音乐证明实力之后,却未脚踏实地地一步步走好自己的音乐之路,而是飘飘然浮于地表之上,吸毒被抓,令人大失所望,灰暗的如同一颗尘埃。这其中不同是由他们一方脚踏实地,而另一方浮于空中所导致的。
不仅为人应如此,治学更应如此。在学习研究的过程中,倘若不能紧附于学问本身之上而飘于之外,是不能够成就大事业的。试问钱钟书、爱因斯坦、曹雪芹,有谁不是着眼于学问本身,脚踏实地俯首做事?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在国外留学16年而未取一张文凭,因为他认为求学时应该在乎知识而不在乎文凭。而正因为他对治学脚踏实地的追求,他才能达到学问之深一时无人可及的境界。
反观如今许多所谓学者,追名逐利,浮于表面,未曾紧附于大地脚踏实地的治学,又怎能指望他们为后世铺下学术土壤而不留一丝尘埃呢?
所以说,一个人若想成为一块肥沃的土壤而非浮于空间中惹人恼的尘埃,就应当贴紧脚下厚实的大地,因为只有脚踏实地地前行,才会在什么情况下都不偏离方向,才会不被狂风席卷去,稳稳当当地过完一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