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母题阐释
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其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简而言之,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
从大的方面讲可以指社会的精神面貌和道德修养,从小的方面讲可指人对自身精神世界的一个感悟和认知。人文知识是人类认识、改造自身和社会的经验总结;人文精神则是人文知识化育而成的内在于主体的精神成果,它蕴含于人的内心世界,见之于人的行为动作及其结果。
回顾近几年的高考作文,人文也是不可或缺的主打作文元素。如2018年上海卷(“被需要”的心态),2017年山东卷(24小时书店)、北京卷(人心需要纽带)、天津卷(重读长辈这本书),2015年浙江卷(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北京卷(梅花)等。
二、子题裂变
1、善良。善良是人性光辉中最温暖、最美丽、最让人感动的一缕;善良是和谐、美好之道,心中充满慈悲、善良,才能感动、温暖人间。一个善良的人,就象一盏明灯,既照亮了周遭的人,也温暖了自己,善良无须灌输和强迫,只会相互感染和传播。
2、宽容。宽容并不是软弱,而是让我们每个人都学会去理解人,是有爱心的表现;宽容能够使人性情变得和蔼,使人的心灵有退让的余地,能简化社会中复杂的人际关系。
3、学会感恩。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
4、无私奉献爱心。无私奉献是人类最纯洁、最崇高的道德品质。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中,最耀眼的是无私奉献的灿烂光辉,最醒人的是无私奉献的杰出人物。
5、感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感动的事,人之所以感动,是因为生活在爱中。铭记生活中感动的瞬间,雕琢人们心中永恒的真爱。
6、精神的坚守与放弃。精神,是无畏的坚守:坚守尊严,坚守理想,坚守真理……精神,是无悔的放弃:放弃名利,放弃安逸,放弃生命……因为坚守,天地间挺立着思想的山岳。因为放弃,人世间奔流着文明的长河。
7、人文积淀。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等。
8、人文情怀。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能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情怀是指充满着某种感情的心境,而感情是指对人或对事物关切、喜爱的心情。我们培养起了对人文领域的一切人或事物关切、喜爱的心情,拥有人文情怀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9、审美情趣。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
10、道德素养。个人在道德上的自我锻炼,以及由此达到的较高的道德水平和道德境界。在不同的社会和阶级中,人们的道德素养有不同的目的、内容和途径。
三、名人名言
1、对于心地善良的人来说,付出代价必须得到报酬,这本身就是一种侮辱。美德不是装饰品、而是美好心灵的表现形式。一一(法国作家)纪德
2、没有单纯、善良和真实,就没有伟大。一一(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3、对于丑恶没有强烈的憎恨的人,也不会对于美善有强烈的执着。一一(中国作家)茅盾
4、灵魂最美的音乐是善良。一一(法国作家)罗曼·罗兰
5、一切恶出于自私,而通于一切之善者就在于不自私,以至舍己而为公。一一(中国近代学者)梁漱溟上天赋予的生命,就是要为人类的繁荣、和平和幸福而奉献。——松下幸之助
6、如果有一天,我能够对我的公共利益有所贡献,我就会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果戈里
7、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8、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9、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的到表现。——黑格尔
10、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 ——华罗庚
11、施于人,但不要使对方有受施的感觉。帮助人,但给予对方最高的尊重。这是助人的艺术,也是仁爱的情操。———刘墉
12、我们可以把我们的财物、生命转借给我们的朋友,以满足他们的需求,但是,转让尊严之
名,把自己的荣誉安在他人头上,这却是罕见的。——蒙田
13、“文化”可以用四句话表达: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拘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梁晓声
四、相关时事
1、礼让行人,大爷脱帽致敬 2、军人让座 3、吴京捐款 4、环卫工免费午餐
5、《朗读者》《如果国宝会说话》的人文情怀 6、田家炳离世 7、免费冰柜
8、叶嘉莹捐全部财产 9、陕师大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
五、热点素材
1、外卖小哥跑十公里买药
2018年7月24日,一个女孩独自在家深夜发烧,于是点了一份外卖并留言“外卖是给小哥点的,我发烧了想请小哥帮忙带点退烧药来”。接单的外卖员是27岁的云南小伙施辉勇沿路找了10多公里都没有找到夜间开门的药店,于是将这个女孩送去就医。
素材点拨:创建文明城市最根本的落脚点是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我们需要像施辉勇这样心有大爱的人,善举虽小却显大德,凡人善举同样能给人以温暖和启迪。我们生活中有很多“隐形超人”,隐藏在城市的某一个角落,他们身穿制服,做着自己的本职工作,却也兼职英雄,他们正在用自己的行动,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加温暖和美好。
2、《朗读者》的成功是人文精神的回归
继《诗词大会》和《见字如面》之后,又一档文化综艺类节目《朗读者》大热。《朗读者》是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受到观众的热捧。
《诗词大会》主持人董卿此次又担当《朗读者》的制作人。很多人认为,在娱乐综艺泛滥的当下,文化类节目走红是大势所趋,可董卿却表示:“文化类的节目真的很难做,我并不认为中国文化类节目真的迎来了一个春天,还需要整个社会大环境有所改善。”
素材点拨:经过多年的社会经济发展,我们在物质财富方面,已经越来越充裕,但在精神方面,却仍然寥落荒芜。社会文化整体呈现出低俗化、碎片化、快餐化等状态,很多人感觉精神过于紧张,心理压力太大,社会太浮躁,希望节奏能够慢一点,大家都能心平气和一些。而这恰恰需要文化方面的熏陶,也是《朗读者》的意义所在。在经历多年的娱乐节目轰炸后,观众也开始分化,部分人希望在忙碌繁琐的生活里,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回归人文精神。《朗读者》做到了这一点,让观众感受到心灵的宁静,优美文字对精神的陶冶,从而喜欢上朗读,重新拾起书本,轻声朗读起来。
3、君之荣耀,国之光华。斯人已逝,精神永存。
田家炳基金会2018年7月10日发布讣告,香港慈善家田家炳当日上午安详辞世,享年99岁。
田家炳1919年生于广东大埔,早年于南洋创业;1958年举家移居香港,凭着坚毅精神及辛勤耕耘,创办化工实业,为业界翘楚;1982年创办田家炳基金会,以“回馈社会、贡献国家”为宗旨,致力捐办社会公益事业,尤重教育,惠泽全国。据田家炳基金会统计,至今,田家炳在全国范围内已累计捐助了93所大学、166所中学、41所小学、约20所专业学校及幼儿园、大约1800间乡村学校图书室,也因此被称为“百校之父”。
田家炳几十年持续支持教育事业的善举赢得广泛赞誉。他在香港获得过“感动香港十大人物”“爱心奖”等奖项,被授予香港特区政府最高荣誉大紫荆勋章。全国范围内,他也曾被数十所大学颁授荣誉博士、院士头衔或聘为荣誉教授。
不是捐钱最多,但是把自己总资产的 80%都用于慈善事业的,在中国只有一个人,他就是田家炳。24 年前,田家炳成立“田家炳基金会”。迄今为止,他已累计捐资 10 亿多港元用于中国的教育、医疗、交通等公益事业,其中教育所占的比例高达 90%。
素材点拨:“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用作家臧克家的诗句来形容田家炳先生,并不为过。那三百多所以先生名字命名的学校就是实证。田家炳先生虽已仙逝,但他留下的精神财富,却足够我们深深体味和学习。在物质横溢的当下,田先生的这份精神财富更显弥足珍贵。其精神财富总结起来当属:“知行合一,止于至善”。这和我们当下所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谋而合。田先生一生节俭,却把钱都用在他认为对的地方,比如为孩子、为国家、为民族。这是一种以卓越为核心要义的至高境界的追求,上升到人性的层面来说就是大真、大爱、大诚、大智的体现,是自我到无我境界的一种升华。中国发展到今天,不缺乏有钱人。但是,有钱并有德的人并不多。反观一些有钱人的所作所为,着实令人汗颜:花费动辄数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的超豪华婚礼;以各种出格举动屡上新闻头条的富豪……如此种种,与田先生的境界相比,则是“低到了尘埃”里。田家炳先生虽已离世,他的精神却是留给我们的一份厚重的财富,足以滋养后辈!
六、高考命题实例 2017年山东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某书店开启24小时经营模式。两年来,每到深夜,当大部分顾客离去,有一些人却走进书店。他们中有喜欢夜读的市民,有自习的大学生,有外来务工人员,也有流浪者和拾荒者。书店从来不驱赶任何人,工作人员说:“有些人经常看着看着就睡着了,但他们只要来看书,哪怕只看一页、只
看一行,都是我们的读者;甚至有的人只是进来休息,我们也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审题分析】
1、从书店角度立意。就其功能来讲,书店是展示民族文化、时代精神的场所,能够给人们的文化成长提供精神食粮,给社会的进步提供文化滋养;就其经营理念而言,其人文发展理念、创新理念、共享理念、公平理念,都符合时代精神;就书店的象征意义而言,它具有了精神寄托、心灵成长、文化滋养的文化空间的意义。
2、从顾客、读者角度立意,可以联系给定材料,书写个人对精神食粮的需求与享受,或书店这样的文化环境对于自己成长的滋养价值意义,也可以紧扣书店文化环境谈人际关系问题等。
【优秀作文示例】
温柔待世人
无论对待何人都应心存一些善意,多一分温柔。
在这世上没有谁是容易的,无论是为了生活还是梦想,每个人都在奔波,都在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压力。生活已经如此的艰难,我们难道不该温柔对待每个人?
某书店24小时营业,接受任何人。不驱赶任何人。无论市民,学生还是流浪者、拓荒者。温柔对待所有人,正是书店正在做的,其以极大的善意,给了所有人一个学习的机会,给了所有人一个栖息之所,一份温暖。这是人性的闪光,让人感动,值得学习。
与这类似的事还有许多,曾火极一时的一张照片一男子在拾荒老人身边吃饭,还分给她一个汉堡。深圳马先生土豆滞销,经大家爱心接力几吨土豆几乎一夜卖光。某中学学生骑车刮坏豪车留下联系电话,车主见其贫困,不仅免了赔偿还资助其学费。感人之事太多,影响也深远。倘若每个人都心存善意,温柔待人,这世界将少一分孤独多一分美好。善良的人送出善意,感到善意的人以善意回报社会,不正是和谐社会必需的吗?
只是,不那么和谐的因素也很多,为防止流浪汉休息而变窄的长椅,信访窗口尴尬的高度,对弄脏自己衣服的老人无休止的谩骂,每个人都曾被生活的刻刀雕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脆弱与创伤,每个人都值得被心疼,也许曾被恶意伤害。那就请不要再以恶意还击,温柔待人而后才能被温柔以待。
所以啊,别在面临乞讨者时光想是不是骗子,别在路遇老人时光想着绕着走,别在见到拾荒者时掩鼻或是面露鄙夷。我们该给进步之人鲜花和掌声,该给曾入狱之人一个改过的机会,该在建筑工人怕弄脏座位坐在地上时说一声没关系。
人人平等,没有谁活该接受别人的冷言冷语,收起尖酸刻薄,你永远不知道你的一份温柔会如何点亮别人的一天。
古代我们谈仁义道德,现存我们提倡和谐友善,待人多一分温柔,从不过时。
愿每个人都能被人温柔以待,愿每个人都能以温柔待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