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病程记录
{日期}
本病例特点: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因“”入院于2015年06月日。
1、中年[性别]性,病程半年,反复发病。
2、以颈部疼痛伴左上肢胀痛症状为主。
入院查体:体温:36.6 ℃ 脉搏:76次/分 呼吸:20次/分 血压:112/70 mmHg
查体:头颅五官无畸形,颈项肌肉僵硬,可触及明显条索状肌束,肌肉肌张力增高,颈椎棘突及棘突下有明显叩痛及压痛,双侧斜方肌压痛,叩顶试验(+),屈颈试验(+),旋颈试验(+),双肩对称,双肩无压痛,左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右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双上肢关节活动可,双上肢肌力正常,触温觉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余未见明显不适。
3、中医望、闻、切诊:得神,形体适中,精神差,语声清晰,气息均匀,舌淡红,苔白腻,脉涩。
辅助检查:暂缺。
初步诊断:中医诊断:项痹病
—痰瘀交阻型
西医诊断:颈椎病
诊断依据: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因“”入院,四诊合参,当属祖国医学“项痹病”的范畴。患者中年[性别]性,颈部疼痛伴左上肢胀痛,颈部僵硬及活动受限明显,痰瘀交阻,阻滞经络,不通则痛,缠绵难愈,舌淡红,苔白腻,脉涩。故当辨为“痰瘀交阻型”。
西医诊断依据:
1、颈椎病:患者中年[性别]性,以颈部疼痛伴左上肢胀痛症状为主,查体:颈项肌肉僵硬,可触及明显条索状肌束,肌肉肌张力增高,颈椎棘突及棘突下有明显叩痛及压痛,双侧斜方肌压痛,叩顶试验(+),屈颈试验(+),旋颈试验(+),双肩对称,双肩无压痛,左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右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完善颈椎MRI检查明确诊断。
2、斜方肌筋膜炎:颈部疼痛,颈项肌肉僵硬,可触及明显条索状肌束,肌肉肌张力增高,颈椎棘突及棘突下有明显叩痛及压痛,双侧斜方肌压痛,颈部活动受限,故诊断。
3、颈椎小关节紊乱:颈椎棘突及棘突下有明显叩痛及压痛,活动时小关节可闻及关节弹响声,故诊断。
鉴别诊断:
中医项痹病\"痰瘀交阻型\"与\"湿火流筋型\"相鉴别, 两者都有局部胀痛、麻木感,但后者伴口苦、咽干,渴不欲饮,肢体烦热,面目红赤,小便短赤,大便不爽,舌质淡红,苔黄腻,脉弦或滑数,根据本病四诊合参,故可鉴别。
西医鉴别:美尼尔氏病? 颈部胀痛不适,伴头晕症状,需警惕,但无头晕突然发作史,头晕无明显间断,无恶心呕吐、耳聋耳鸣、眩晕,故可鉴别。
臂丛神经损伤? 臂丛神经根损伤时,其所支配的范围内可出现相应肌肉功能障碍,如影响肩外展,外旋,和伸展功能,屈肘和前臂旋前功能也有不同程度的障碍;相应肌群肌力下降甚至萎缩,触温痛觉降低甚至丧失。而患者双上肢肌力正常,感觉正常,故可鉴别。
诊疗计划:一、骨科护理常规、二级护理、低枕卧位休息;二、入院常规检查三大常规,肝肾功电解质、血糖、血脂等常规检查。完善颈部DR片了解颈椎骨质情况,完善胸部DR片了解心肺情况,完善颈椎MRI检查了解颈椎椎间盘情况,给予颈动脉及颅内动脉彩超,了解动脉情况,常规心电图,了解心脏情况;三、中医辨证为痰瘀交阻型,故治疗给予血栓通注射液250mg静滴qd活血化瘀,预计用药10天,甘露醇250ml+地塞米松15mg静滴qd,缓解急性期神经根水肿,氯诺昔康注射液8mg肌注qd,急性期镇痛,溴米那普鲁卡因注射液2ml肌注qd,对症治疗头晕,追风透骨胶囊1.04g口服bid舒筋通络,美洛昔康片7.5mg口服qd止痛,藤黄健骨片1.5g口服bid补肝肾、强筋骨,氟桂利嗪胶囊5mg口服qn、天麻素片50mg口服tid对症头晕治疗;四、由于患者在院外行普通针刺效果不佳,故本次入院予以电针治疗(双侧颈百劳、风池穴),另予以推拿,中药熏药,穴位埋线等理疗舒筋活络对症处理,中药熏药方剂组成如下:
生川乌60g 羌活40g 独活40g 木瓜40g
乳香40g 没药40g 生半夏40g 苏木40g
大黄40g 桃仁40g 红花20g 伸筋草40g
马钱子20g 川芎40g 海漂蛸40g 当归40
赤芍40g 桂枝40
医师签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