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

2021-03-24 来源:乌哈旅游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全面地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之所以是历史的创造者,从根本上讲,就在于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吃、喝、穿、用等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而这都是劳动群众创造的。

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精神财富的源泉。科学的产全和发展根源并依赖于劳动群众生产经验。

第三,人民群众是变革社会制度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不仅以劳动培育了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且以革命时期的历史主动性推动了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的飞跃。

由以上可知,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个人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只要正常发挥个人的能力和水平,就能够为社会做贡献,无论是物质方面,还是精神方面,都是对个人的社会作用的积极的肯定。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社会历史的英雄人物,作为普通的个人同样是社会存在的重要条件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每斤人都在一定裎庋上参与了历史的创造,但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大小是不同的.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强调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2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广大劳动群众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

力的体现者,创造了人们吃,穿,住,用,行等必须的生活资料.他们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3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4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

03历史教育 学号:2003020002 何春球

内容提要:历史发展告诉人们,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学说。而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由人民群众所创造的。人民群众是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推动社会发展的大多数人。人民群众是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那些阻碍社会前进的人不属于人民群众。这是人民群众的质的规定。人民群众是大多数人,包括先进的阶级、阶层、集团、广大的劳动人民。不属于人民群众的人是极少数人。这是人民群众

的量的规定。劳动人民是人民群众的主体。他们始终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包括不同的阶级、阶层、集团和劳动人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中国共产党所坚持的重要原则。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社会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人

民群众是社会实践活动的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动力。

关键词:人民群众,生产力,社会先进文化

正文:历史的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人是社会运动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体。我们要承认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性,认识到人们的自觉活动对社会发展有重大

作用。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具体体现在:

第一、人民群众在社会的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始终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他们通过辛勤的劳动创造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财富。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先进生产力是一个动态的历史性的概念,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代替落后生产力的过程。在历史上生产力依次经历了从石器到铁器再到机器生产的不同形态的发展,也就是说,生产力的发展不仅有量的扩大和积累,而且有质的飞跃和转变。当一种新的改造自然的方式和具有更大改造自然能力的生产力出现以后,它对于社会历史

的推动要比原有的生产力要高出很多。

这种新的生产力就是先进生产力,它是一种具有革命力量的生产力,它给社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方向,新的要求。而劳动者即人民群众就是始终代表着这会总先进的生产力的发展的要求,实现着这种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当代人类社会正在发生的先进生产力取代落后生产力的的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深刻最全面的一次革

命,它是以往任何一次生产力革命所不能比拟的。当代生产力是以21世纪最新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先导的,科学技术已经名副其实的成为了我们这个世纪的“第一生产力”。当代“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在现代高科技推动下的一种整体性、全方位的革命,它是在物质、能源、信息三个基本方面实现人类生产力发展的综合跳跃、整体变迁,它把人类生产力置

于一个新的更高的平台上。科学技术是当代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十六大报告指出,包括先进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人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是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创造者。需要指出的是,广大的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从事科学技术创新的知识分子在推动高科技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中承担着重大

的责任,也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

第二、人民群众在创造先进生产力的基础上直接或者间接的创造着人类社会的精神文化财富,促进了先进文化的产生和发展。那么,什么是先进文化呢?先进文化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先进文化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总的来说是指符合社会发展的根本方向,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体现时代精神,具有世界眼光,具有开放性、创新性和民族自身特色的文化。先进的文化是对先进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反映拧它们服务。代表

先进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阶级,也是先进文化的代表。

劳动人民群众的实践是先进文化的源泉,先进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实践,一种文化如果离开人民群众的实践,背离社会发展的方向,也就不可能获得持久的发展动力。先进文化应该体现整个社会的发展规律,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方向。这是先进文化的最根本特征。先进文化是人类进步的结晶,代表着人类未来的发展趋势,并为人类改造世界和认识世界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和精神动力。先进文化反映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现阶段,我国先进文化的特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四有”新人

为目标,能够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

引力和感召力。

在当代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迫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先进文化。这种先进文化不仅体现在精神领域而且还体现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方面。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不仅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同时也是先进文化发展的动力。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为先进问哈创造活动提供了物质前提;是先进文化创造活动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人民群众

在实践中以直接或者间接的不同方式从事着先进文化的创造活动。

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制度变革的决定性力量,是推动历史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社会革命、社会变革是人民群众参加并起决定作用的。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的量变时期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在社会变革时期则以巨大的历史主动性,创造了惊天动地的伟业,实现了社会形态的质变和历史的飞跃。一切真正的革命运动,实质上都是劳动人民自己起来摧毁那些腐朽的社会制度的斗争。人民群众始终是社会革命和社会变革的主体,他们以自己的斗争来解决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为新的更进步的社会制度开辟

道路,并成为新的社会制度的忠实捍卫者。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及其作用,又是受社会条件制约的。马克思曾经说过:“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所谓社会历史条件,就是指人民群众的活动所遇到的一切现存社会要素的总和。它们既为人民群众提供创造历史的基础,又使他们的活动受到约束。人民群众不断克服、冲破这种约束而使社会不断发展进步。每一个具体历史时代的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力

量是有限的,但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世代延续活动又是无限的。他们在有限的创造历史的同时使得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断的向前深入,使得我们的世界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历史究竟是谁创造的?是人民群众还是少数英雄人物,这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根本对立的焦点。唯心史观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基本前提出发,认为历史是由少数英雄人物创造的,否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其主要形式是唯意志论和宿命论。唯意志论认为少数英雄豪杰、帝王将相的意志可以决定历史的进程;宿命论则认为社会历史发展是某种神秘的力量,如上帝、天命、神、绝对精神等,而英雄人物则是天命的执行者、体现着,人民群众只能俯首听从这些神秘精神力量的支配和英雄人物的摆布。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观点出发,认为社会的发展史是物质资料生产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活动的历史,从而科学的解决了谁是历史创造者的问题。

人民群众是一个广泛的社会历史范畴,是质和量的统一。从量的规定性看,人民群众是指居民中的大多数;从质的规定性看,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人们。在阶级社会中,包括一切促进社会进步的阶级或社会力量。人民群众作为历史范畴是随着历史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然而无论历史的情况如何变化,人民群众的主体和稳定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和参与社会生产活动的知识分子。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之所以是历史的创造者,从根本上讲,就在于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吃、穿、住、用等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人们若不首先获得这些物质生活资料,就根本谈不上从事政治、科学和艺术等其他社会活动,而这一切,都是劳动群众创造的。同时,劳动群众在生产活动中不断积累经验,改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推动了生产方式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这里所讲的劳动群众,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两个部

分。没有体力劳动者积累的生产经验,脑力劳动者的活动就失去了基础;而没有脑力劳动者的总结和概括,生产经验往往不能形成新的科学技术,不能出现新的发明创造。

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的源泉。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根源并依赖于劳动群众生产经验。古代的科学知识是直接总结劳动群众的生产经验的结果。同时,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蕴含着文学艺术的丰富资料,许多世界名著,如《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浮士德》等等,都是在民间口头文学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修琢提炼而成的。作为精神生产重要工具的语言,也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丰富生动而又浩瀚无边的语言海洋存在于人民群众的社会活动之中。人民群众不仅为思想家、科学家和艺术家的精神生产创造了物质前提,提供了丰富的原料,而且还对这些原料做了初步的加工,甚至直接创造出精神财富的珍品。

第三,人民群众是变革社会制度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不仅以劳动培育了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且以革命时期的历史主动性推动了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的飞跃。在阶级社会的历史上,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社会制度的新旧更替,都是通过阶级斗争、人民群众的革命来实现的。人民群众是社会革命的主体,一切真正的革命运动,实质上都是人民群众自己起来摧毁那些腐朽的社会制度的斗争。奴隶们的英勇斗争为新兴地主阶级的上台创造了有利条件;农民战争为资本主义的兴起铺平了道路;无产阶级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革命时期,人民群众是以新社会秩序创造者的身份出现的。

纵观历史的长河,人民群众的人心向背是社会发展中始终起作用的因素。人心之所向,体现着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代表着每一历史时代的时代精神,预示着社会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得人心者昌,逆人心者亡”,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和作用,又是受社会历史条件的

制约。所谓历史条件就是指人民群众在进行历史创造活动时所遇到的一切现存的社会要素的总和。主要包括经济条件、政治条件和精神条件三大类。

经济条件,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同时代的人们所遇到的生产力,对于他们创造历史的作用具有决定性意义。不同的生产力状况为人们的活动提供了不同的物质基础和手段,同时也使人们处于不同的生产关系体系中,从而制约着人们的历史活动;即使在统一生产关系体系中,人们所处的经济地位不同,其作用的发挥程度也各不相同。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奴隶和农民固然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但他们都不是新生产方式的代表,他们的斗争受到所处的经济地位的制约,带有阶级的历史的局限性,他们进行革命斗争的成果往往落到剥削阶级手中,由新的剥削制度代替旧的剥削制度。到了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是新生产方式的代表,它摆脱了先前那些被剥削阶级的局限性,不仅能推翻旧世界,而且能建设新世界,使自身和整个人类获得真正解放。尽管如此,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无产阶级创造历史的活动仍然受经济条件制约。即使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人们仍然不能超越历史制约性。

政治条件,主要是指国家的政治制度特别是国家制度。在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国家总是通过各种途径、运用一切手段维护剥削阶级的利益。劳动人民在政治上处于无权地位,不能真正地参与管理国家的活动,相反总要受到统治阶级的政治压迫。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总要受到统治阶级的政治压迫,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只有在同反动统治阶级的残酷斗争中,经过多次曲折和反复,承受巨大的流血和牺牲,才能实现。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广大人民群众成了社会的主人,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当然,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种种原因,也存在某些压抑群众积极性的现象,但这种现象通过政治体制的改革,能逐步得到克服。

精神条件,包括科学文化水平和道德面貌以及传统、风俗习惯等多种因素。其中,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整个社会的科学文化发展程度,特别是人民群众掌握科学文化的程度,不仅对于创造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有着巨大的影响,而且对于社会的思想道德、精神传统、风俗习惯以及社会心理的破旧立新有着直接的影响,对于群众政治觉悟的提高及其管理国家、社会的能力的增强也是一个重要条件。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科学文化对于人民群众政治积极性的发挥,对于人民群众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都是极其重要的条件。当前,我们必须把科学和教育作为战略任务来抓,大力发展科学文化事业;同时要继续解放思想,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结合起来,这是改革开放,实现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综上所述,以上三个条件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交错,形成综合的大背景制约着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如果这些条件与社会历史进步趋势相一致,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就获得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就有可能最大限度的得到实现。认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社会制约性,对于高度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2. 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并不是否定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相反,对群众作用的肯定本身,就内在的包含了对包括历史人物在内的个人作用的肯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是由无数个个体的活动组成的,每个人都会在社会的发展中起到或大或小、或好或坏的作用。根据个人对社会作用的大小,可以区分为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普通个人是相对于历史人物之外的一切个人,其作用虽然不如历史人物的作用那么大,但不可忽视。在现代科技高度发达的条件下,普通个人素质好坏,又可能对历史发展产生“超常性影响”。普通个人属于人民群众的范畴,他们主要通过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表现

自己的作用。在这个意义上讲,必须充分肯定普通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历史人物是从普通个人中发展而来的,是指在社会发展中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个人,即在历史事件上打上明显痕迹的个人。按其对历史作用的性质,可以区分为杰出的历史人物和反动的历史人物。

历史人物是在社会发展中起过显著作用的个人,他们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历史人物是历史事件的当事人。历史人物往往是重大历史事件的直接参与者、策划者和指挥者,因而他们总要在历史事件上打上自己的烙印,使之具有个别的外貌特征。例如,东汉末年赤壁之战基本上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而赤壁之战则深深的打上了周瑜、诸葛亮、鲁肃、曹操等人的烙印。没有这些人物,赤壁之战就会是另外的样子,甚至不可能发生。历史人物对于历史事件不仅有着深刻的影响,而且有时能起到决定的作用。

第二,历史人物是历史任务的发起者。作为历史任务的发起者,比一般人站得高,看得远,其解决历史任务的愿望比别人强烈,因此他能首先将社会发展进程所造成的新的历史任务指出来,并提出解决任务的可行方案。

第三,历史人物是历史进程的影响者。历史人物能够影响甚至决定历史事件,加速或延缓历史任务的解决,因为他们对于社会发展的具体进程始终起着一定的作用。当然,这种作用无论多大,都不能决定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历史人物能决定个别历史事件早些发生或晚些发生,在事变结局上的成功或失败,但是,所有这些,纳入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来看,不过是对社会发展速度和具体外貌的影响而已。

任何历史人物总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活动,而制约群众活动的历史条件,对于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同样起着制约作用。任何英雄豪杰要想摆脱历史条件的制约都是不可能的。

实际上,历史人物都是特定的历史条件的产物,其产生本身就体现着特定的历史必然性。社会发展当然“包括一开始就站在运动最前面的那些人物的性格这样一种‘偶然情况'”。 ① 可是,在偶然性的背后起支配作用的仍然是历史必然性。历史任务成熟了,一定会有人发现并提出这个任务,满足这个要求,这是必然的。谁来做这件事,恰巧是某个人而不是别人,这又是偶然的。但是,偶然之中有必然。如果没有这个人,那时就会有另外的人来代替,并且这个代替者或迟或早总是会出现的。通常人们所讲的时势造英雄,正是这种必然性和偶然性统一的体现。

所谓时势,是指一定时期内各种历史条件的总和所造成的社会发展的具体态势。时势造英雄主要体现在时势召唤英雄、时势锻炼英雄和时势筛选英雄等几个方面。

一定的时势造就的英雄必然带有历史的特征。换言之,任何历史人物都有其历史局限性,在阶级社会中,都具有阶级的局限性。一定的阶级产生一定的历史人物,它的面貌由其所属的阶级所规定而不是相反;每一个阶级都通过自己的代表人物表达自己的利益和意愿,这时,历史人物就成为本阶级的阶级性的集中体现者。在阶级社会中,历史人物的历史命运,一般说来是随着他们所属的阶级的兴衰而浮动的。

从这里可以引出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这就是历史主义的科学态度,即评判历史人物的历史功绩,不是根据他们是否提供了时代所需要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是否比其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在阶级社会中,坚持历史主义的科学态度,就要坚持阶级分析法。阶级分析不仅要看历史人物所属的阶级在当时所处的历史地位,而且要看历史人物的活动代表了他的阶级的那种倾向;不仅要对历史人物的阶级归属做出一般的分析,而且要通过特定历史阶段的阶级关系对历史人物的特殊性格和特殊表现的影响做出具体的说明。

总之,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由普通个人到杰出人物,毫无例外的都受到他们与

集体、群众和社会之间关系的制约。个人只有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求得个人本身的发展。

本人是读哲学的,其实这个问题涉及到哲学上的问题。历史唯物主义人为: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创造了物质财富,人要生存、发展等等,首先就要解决衣食住行的问题,才能从事其他的事业活动,而这些物质是劳动人民创造的。

人民群众创造了精神文明,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的源泉,科学的产生发展直接总结劳动群众的生产经验的结果。

还有人民群众是变革社会制度的决定力量。在阶级社会的历史上,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社会制度的新旧更替,都是通过阶级的斗争、人民群众的革命来实现的,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体,一切真正的社会制度的变革,都是人民群众自己起来推毁那些腐朽的社会制度的斗争。

可见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历史唯物主义中的英雄又叫历史人物,不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但是英雄对历史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历史人物是历史事件的当事人。

历史人物是历史任务的发起者。

历史人物是历史进程的影响者。

普通老百姓最爱听的话就是“人民创造历史了”,自己都成创造历史了,多么伟大的成就呀!其实,一个草民怎么能创造历史,留给草民的只有顺应历史,现在不是叫百姓要“适应社会”而不能要求“社会适应你”吗?如果连人民都在顺应历史,那么历史怎么可能是人民创造的?(本文中“人民”=“百姓”,“精英”不属于“人民”)

在每个公民都有独立的思想,而且有行动的话,他确实能够影响历史发展。教科书说,社会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推力,所有人的推力组合成无数的平行四边形,最终的合力方向就是历史发展的方向。简单的想,这话对,仔细一想,有点问题。问题在于在很多情况下,人是没有自己的推力的,好多人都在随波逐流,尤其推崇愚忠愚孝的东方国家。儒家学说是不主张个人可以有主见的,作为个人,你必须严格服从父亲、官吏、皇帝,“二十四孝”中的主人公就是这样的人。在这种环境下,就是社会中有亿万个人,其头脑也只有最高统治者所需要的顺民头脑。军队就是这样的一种特殊社会,不论下层士兵有多少人,决定军队行动的只有军队上层少数人。

如果从人本自私的角度考虑,即便是上层如何灌输服从意识,人们私底下应该还是有自己的想法吧?事实上,人是都有自己的想法,但在人没有多少知识的条件下,他的想法很容易被左右的。他会因为各种想法难于取舍,引起内心的冲突而抑郁,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人给他安排他的将来,自然就不必为安排明天的事情烦心了,他反倒很愿意放弃自我,从而失去决定历史的权力。中国五千年历史,老百姓命运都是被安排的份,就是揭竿而起了,结果也就是换了一个皇帝。即便是21世纪的今天,一些老年人还怀念过去计划经济时代,过着不用操心自己命运的生活。被“计划”的好处是不用后悔,命不好埋怨领导就是了,自己永远没错,这是一种心理安慰剂。

从世界历史发展进程可以看到,越是不发达的地区,越是容易出现强势领导人。中国历史五千年都是强人争斗的历史,草民根本不见踪影,看看三国演义、隋唐演义、中国近

代史,最终谁取得胜利不过是看谁的计谋更高,看谁更能教化百姓罢了。有一句名言叫“不明真相的群众”,这是有一定道理。

只有在两种条件下百姓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历史。第一:百姓拥有独立的思想意识,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第二:百姓衣食无忧,犯不着被别人安排命运。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基本教育的普及,满足这两个条件的百姓越来越多,百姓对上级决策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