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说明: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人物品质”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古诗三首》、《文言文二则》《“诺曼底号”遇难记》及《黄继光》4篇课文组成。本单元写的都是人物,学习作者是如何写出人物的语言动作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是本单元的重点。 2.单元重点:
(1)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4篇课文中描写人物的方法很多,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体会人物的品质、特点。比如,《文言文二则》中通过动作描写,写出车胤勤奋学习的精神,《铁杵成针》通过对老婆婆把铁棒磨成绣花针的描写,明白了坚持不懈的品质,《“诺曼底号”遇难记》中对哈尔威船长动作、语言的描写,感受其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黄继光》通过对黄继光语言、动作的描写,写出黄继光的视死如归,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这些词句表达的感情,学会积累,学会体会。
(2)学着用多种方法写出人物特点。本单元中,《文言文二则》运用动作描写展现人物特点爱学习、勤奋努力的特点;《“诺曼底号”遇难记》通过动作、语言描写,写出人物舍己为人的特点;《黄继光》通过语言描写、动作的描写体现了黄继光为革命甘愿牺牲自我的英雄气概。习作中是《我的自画像》抓住人物的外貌、爱好、特长等方面的特点,来展现自我形象。
3.单元教学建议:
教学本单元课文,应该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学习描写人物的多种方法,感受人物的品质特点。对于精彩语段,要熟读成诵,积累优美的语句。 4.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内容 21.古诗三首 教学要点 本课介绍了三首古诗,重点是体会人物的高尚、高洁品质。 课时 3 教学建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 22.文言文二则 本文介绍了“囊萤夜读”和“铁杵成针”两则文言文,重点是学习描写方法,感受人物热爱学习的品格。 23.“诺曼底本文主要写哈尔威船长的感人事迹,2 2 1.借助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1
号”遇难记 重点是学习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话。 2.抓住人物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体会人物品质。 24*.黄继光 本文主要写了黄继光舍生取义的故事,重点是根据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体会人物高尚品质。 1 自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你对黄继光的印象。 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题目《自我介绍》,重点是根据介绍对象和目的,自我介绍的内容也不同。 1 1.选择一个情境,弄清介绍对象和目的。 2.自我介绍后,和同学修改一下。 习作:我的“自本次习作是写《我的自画像》,重点是画像” 抓住自己的特点写。 2 1.交流自己特点:长相、爱好、性格特点。 2.写作并修改。 语文园地 本次语文园地主要内容是交流抓住人物的行为,外貌描写体现人物的品质、特点,学习表示人物品质、心情的词语;认识9个生字,积累并理解词语。学习读书求学的成语故事,学习并仿写连动句,理解积累古诗。 2 1.学习积累好词好句。 2.小组合作探究法完成练习。 合计
21.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13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能读懂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
2
4.能读懂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播放送别音乐)同学们,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离别是常有的事,有的人选择用音乐来表达离别时的心情,而有的人则选择用诗来表达离别时的心情。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送别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释题,介绍诗人) 二、品读重点,深入感悟
1.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古诗,多读几遍,读准确,读流畅。
(2)结合文中注释,四人一小组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写了什么。 (3)在不明白的地方打上问号。 2.汇报交流。
(1)指名读诗。随机学习“壶”字。全班齐读整首诗。
(2)从诗的前两句中,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①此时此刻,你觉得哪一个词最能表达你的感受?诗中的哪两个词语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和情绪?
②什么样的雨称为“寒雨”呢?“寒雨”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秋风秋雨愁煞人”,“寒雨”不仅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凄冷气氛。)
③谁“孤”呢?仅仅是“楚山孤”吗?还有谁是孤零零的? ④让我们带着无限的离愁再来齐读这两句诗。 (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最后两句诗写了些什么?
①“冰心”从字面上看是什么意思?实际上诗人想说明什么?
②“玉壶”又是什么样子呢?诗人为何要这样比喻自己?(课件出示写作背景) (4)同学们已经能从前两句诗中读出孤独、凄凉之感,从后两句诗中读出乐观坚强之意。那你们会吟诗了吗?(吟诗,就要入情入境地吟诵,抑扬顿挫地吟出诗的韵味)
3.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三、拓展延伸,小结
1.你们还知道哪些送别诗?
3
2.小结:人生自古伤离别。可是,今天的离别不正预示着明天的重逢吗?只要我们心中有彼此,只要我们学会珍惜,离别将不再忧伤。7.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自己知道的送别诗。
第二课时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边塞的风景图,指名用词语表达图片中的意境。
2.简单介绍作者:卢纶是唐代诗人,他的边塞诗雄壮豪放,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读后令人振奋。
3.(板书课题)卢纶的《塞下曲》组诗共六首,今天我们来学习中间的第三首。 二、理解诗意
1.朗读古诗。
(1)要想学好古诗,首先要读好古诗,自己练习将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 (2)指名读,教师指导;教师范读,注意停顿和语气;再指名读,齐读。 2.自学古诗。
(1)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2)小组讨论,每位同学都说一说,小组长进行总结。 单于:匈奴的首领。欲:想要。将:率领。逐:追逐。 3.师生交流,初步理解古诗。
(1)通过刚才的自学,说说你懂得了哪个词、哪句诗的意思。 (2)初步学习“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句意:在乌云遮月、雁飞无声的漆黑夜晚,敌军统帅单于带着部队悄悄地逃跑了。 (3)初步学习“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句意:我军发觉后,正准备带领轻骑兵去追击敌人,刹那间,纷纷的大雪洒满了将士们的弓和刀。
三、深入品味古诗,欣赏诗歌
1.一、二句“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写敌军的溃退。“月黑”,无光也。“雁飞高”,无声也。趁着这样一个漆黑的寂静的夜晚,敌人悄悄地逃跑了。
2.尽管有夜色掩护,敌人的行动还是被我军察觉了。三、四句“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写我军准备追击的情形,表现了将士们威武的气概。试想,一支骑兵列队欲出,刹那间弓刀上就落满了大雪,这是一个多么扣人心弦的场面!
3.诗人不写军队如何出击,也不告诉你有没有追上敌人,他只描绘了一个准备追击的场面,就把当时的气氛、将士们的情绪有力地烘托出来了。
4
四、品读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1.解读“夜”:此时的夜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夜?由夜黑、夜深、夜静,宿雁惊飞感受单于逃跑时惊恐的心情与狼狈的样子。读出单于溃败的样子。
2.解读“满”:“满”字用在这里,写出了什么?由“满”字感受到雪很大,天气严寒、塞外环境恶劣,感受到将士们不顾严寒、英勇无畏的精神品质。读出了作者对将士们的赞美之情。 五、拓展延伸
这首《塞下曲》是通过描述将士们雪夜追敌的场面来展示他们英勇无畏的气概的,那么剩下的几首《塞下曲》又写了什么呢?课后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然后互相交流。
第三课时
一、欣赏美图,激趣揭题
1.欣赏一组梅花图。(课件出示)指名用一个词语来赞美梅花。出示一组赞美梅花的词语,齐读。
2.介绍诗人,揭示诗题。(出示墨梅图)这就是王冕画的一幅梅花图,诗人为自己画的梅花图写了一首题画诗《墨梅》。
3.看看这幅画,想想诗题的含义。(水墨画的梅花) 二、自读古诗,自主质疑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质疑。(出示要求)
1.用“/”画出古诗的停顿,按照停顿将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2.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用“?”标出。 三、汇报交流,读懂诗意
1.汇报交流,指导诵读。
(1)请生画节奏并诵读,再让全班听课文的范读,指名读、齐读,然后让学生变换多种方式读,如:竖排读。
(2)有时我们可以根据个人感悟来进行个性化的诵读,读诗也是一样的,要读出我们自己的味道。如果我想要表现王冕很自豪地说这棵梅花树是他家的,就可以重读哪个词语?(师示范)想要表现每一朵花就要重读哪个词语?(指名读)让学生自由练读,处理重音,再指名2个学生读。
(3)这样你就会填空式地读,据诗意选择诗句读。 2.设置疑问,引导理解。
(1)谁知道王冕家的这株梅花生长在哪里?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5
①介绍“洗砚池”。王冕为什么说“我家洗砚池”? ②介绍“砚”。(课件出示图片)相机指导书写“砚”。
(2)王冕画的梅花有什么特点?他为什么只用淡淡的墨痕来画梅花呢? 四、拓展阅读,感悟诗情
1.王冕为什么说“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表明了诗人的什么志向呢?(王冕借墨梅的“淡墨”表达了自己淡泊名利的志向,“清气”表现自己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
2.教师小结:王冕曾说:“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他已与墨梅融为一体,墨梅的品格就是作者的人品。王冕借墨梅的品格来抒发自己的志向,这种写法叫作“托物言志”。 五、布置作业
1.学生动手画一画梅花,把它做成书签,题上你喜欢的一首梅花诗,送给自己的好朋友。 2.搜集有关梅花的词语和诗词,办一期以“梅花”为主题的手抄报。 [教学板书]
21.古诗三首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坚强 冰心孤乐观玉壶
塞下曲
单于夜遁逃(惊恐、狼狈) 边防将士轻骑逐(警惕、果敢)
墨梅 墨梅淡墨清气
王冕淡泊名利 洁身自好 托物言志
[教学反思]
6
22.文言文二则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囊萤夜读》。
3.理解文章每句话的意思,体会人物美好的学习品质。培养勤奋学习、持之以恒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章每句话的意思,培养勤奋学习、持之以恒的精神。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说说你们知道哪些古人勤奋读书的故事。(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牛角挂书)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两则古人刻苦学习的动画片。(视频播放动画片《囊萤夜读》和《铁杵成针》,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接下来, 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两篇文言文。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则——《囊萤夜读》。(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学习生字词(第一则)
1.人物简介:车胤(yìn)(约333年—401年),字武子,湖北公安县人。东晋大臣。为人公正,不畏强权,后为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逼令自杀。
2.初读课文,引导学生查工具书正音正字。 3.出示要求学生会认的字,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恭(gōng)勤(qín)焉(yān)
4.出示要求学生会写的字,指导学生正确书写。 囊萤恭勤博贫焉
点拨:“囊”,上中下结构;“恭”,部首是“”,不要错写成“水”或“氺”。“勤”左下是两横、一竖一提,不要写作一横、一竖、一提。
5.请同学们大声自由朗读课文,看谁读得既正确、流利,又有节奏。
(1)朗读提示: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2)自己读,同桌互读。 三、讨论,理解文言文大意
1.先让学生结合注释自学,再小组讨论。教师明确要求: (1)默读文言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
7
(2)圈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难懂的词语或句子。 预设:
(1)得:买得起。盛:装。以夜继日:与我们今天常用的成语“夜以继日”的意思相同,都是指用夜晚的时间接上白天的时间,日夜不停地学习,该成语出自《庄子·至乐》中的“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
(2)大意:晋代人车胤肃敬勤勉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他)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点灯,以便在夜晚读书)。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色薄绢做成(透光的)口袋,装几十只萤火虫当作灯来照着书本,在夜晚接着白天学习。 四、深入探究
1.分析人物品质。
(1)谈谈你对人物的看法。(要求:先自己思考,再小组交流) 课件出示:我读出了( )的车胤。
(2)教师归纳:我读出了(谦逊有礼、勤奋、聪明好学、不怕吃苦)的车胤。2.谈启示。 (1)出自这篇文章的成语是什么?你知道它的意思吗?(同桌交流)
囊萤映雪。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着看书,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后用“囊萤映雪”比喻家境贫苦,刻苦读书。
(2)这个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教师归纳:无论环境有多么恶劣,我们都要勤奋苦学。 五、创编故事
车胤是怎样在萤火虫微弱的光下勤奋夜读的?想象当时的情景创编故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第一则文言文中的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二则文言文——《铁杵成针》,看看又有什么新的收获。 二、认识生字,读通课文
1.明确要求:请大家自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可通过查字典或同伴互读的方式认读生字。
2.全班交流识字方法,教师相机点拨。 3.检查朗读,指导学生将句子读通顺。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
8
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三、讨论,理解文言文大意
1.先让学生结合注释自学,再小组讨论。教师明确要求: (1)默读文言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大意。 (2)圈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难懂的词语或句子。 预设:
(1)媪:年老的妇人。还卒业:回去完成了学业。
(2)大意: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人说唐朝大诗人李白少年时在山中求学,因长期读书没有成果,打算放弃。渡过了这条小溪,看见河边有一位老婆婆,正在石头上磨一根很粗的铁棒。李白问老婆婆在做什么,老婆婆说:“我要把它磨成绣花的针。”李白被她的意志感动,回去完成了学业。 四、深入探究
1.分析人物品质。
(1)谈谈你对人物的看法。(要求:先自己思考,再小组交流) 课件出示:我读出了( )的李白。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我读出了(好问的、有毅力的、持之以恒)的李白。 2.谈启示。
(1)小组交流:这个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教师归纳:“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我们做事要有毅力,要持之以恒。 (2)积累与学习有关的成语故事,并说说自己从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五、创编故事
1.在学习的过程中,李白也有想放弃的时候,他是如何做的呢?想象当时的情景创编故事。
2.写完后小组交流,推荐优秀作品全班展读。 六、拓展延伸
韦编三绝:孔子到了晚年,喜欢读《周易》。春秋时期没有纸,字是写在一片片竹简上的,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必须用熟牛皮(韦)编成绳子把这些竹简编联在一起才能阅读。平时卷起来放着,看时就打开来。《周易》文字艰涩,内容隐晦,孔子就翻来覆去地读,这样读来读去,把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子磨断了许多次。
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是不满意,说:“如果我能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多理解些
9
《周易》的文字和内容了。” [教学板书]
22.文言文二则 囊萤夜读——勤奋苦学 铁杵成针——持之以恒
[教学反思]
23.“诺曼底号”遇难记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哈尔威船长的语言,品味在灾难面前每个人所应该承担的责任。
3.体会哈尔威船长恪尽职守、沉静果断的优秀品质。学习通过场面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抓住哈尔威船长的语言,品味在灾难面前每个人所应该承担的责任。 2.学习通过场面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进行质疑
1.(播放《泰坦尼克号》沉船部分剪辑视频)大家看过《泰坦尼克号》这部电影吗?1912年这艘当时世界最大、最豪华、意为永不沉没的客船载着1513名乘客和船员因撞到冰山而沉没,这次海难最后只有500多人侥幸逃生。海难的恐怖让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寒而栗。1870年,有两艘英国轮船相撞,但其中的一艘“诺曼底号”除船长以外其余60人都安全获救,这是真的吗?为什么只有船长没能逃生呢?出事时人们都在干什么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赶快到“诺曼底
10
号”上去寻找答案吧。
2.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法国的大作家维克多·雨果。我们先来拜访他,谁认识他?投影雨果画像,引导学生进行交流。 二、购买船票,掌握生字词
1.(出示本课“我会认”和“我会写”的生字)指名读,组词,正音,齐读。 2.开火车读本课要求掌握的词语,师相机指导学生较难理解的词语。 三、登上“诺曼底号”,了解事实真相
1.“诺曼底号”是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出发航行的? 2.“诺曼底号”发生海难的原因是什么? 3.刚发生海难时船上出现了什么样的紧急情况?
4.船长是谁?在紧急情况下,船长是如何救人的?海难的结局如何? 四、整体感悟课文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配《泰坦尼克号》电影音乐)
学生熟悉课文内容,感悟场景,初步受到震撼,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感情。 2.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指导朗读。
朗读指导:(1)开头介绍“诺曼底号”部分用轻快、平和与赞美的语气来读。 (2)中间撞船部分要读出紧张危急及混乱惊慌的语气,与船长有关的部分要读出镇定威严的语气。
(3)最后一段应该读出人们无限感激、崇敬和无比沉痛的心情。
第二课时
一、课件演示,模拟撞船
1.(课件播放)“玛丽号”肇事,船被剖开了一个大窟窿,船发生了可怕的震荡,人们就要葬身鱼腹了。
2.上节课,我们一起参观了“诺曼底号”,你能还原一下发生海难时船上的情况吗?想象“诺曼底号”遇难时的恐怖场面。
3.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行船环境慌乱的逃生伟大的船长) 二、研读赏析
1.课文中有许多场面描写,赶快在课本上标画出来读一读。
(1)那是一个怎样的夜晚?(大海上夜色正浓,薄雾弥漫雾越来越浓了周围一片漆黑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
(2)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认为课文开头写夜色,写雾,目的是什么?
11
2.播放《泰坦尼克号》沉船部分视频,指导学生感受遇难时人们慌乱的逃生场面。 (1)要是有一条救生艇该多好哇。(出示救生艇图片)你的预期结果是什么?
(2)读课文,了解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刚解开救生艇的绳索,众人一拥而上的场面。)现在你的语气应是怎样的?如果没有人制止这样混乱的场面,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3.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哈尔威船长和船员的对话。
(1)从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船还有二十分钟才会沉没,还有逃生时间;如果不听指挥,马上可能被打死;灾难发生时船员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时刻关注着整条船的情况;船长不愧为英雄,应对措施到位,及时制止了混乱……)
(2)其实船长做到的还有很多,大家赶快找一找,一定会有新的发现。(小心翼翼全体安静!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把克莱芒救出去!)
(3)看到这些,你想说什么?(船长工作认真、业务精良既有英雄的果断、力挽狂澜,又有照顾见习水手的柔情一面) 三、提出疑问,小组交流
1.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疑问?
预设1:“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实际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他真的是把自己给忘了吗?
预设2:生命毕竟只有一次,我们都应该珍惜,绝不能轻易放弃宝贵的生命。为什么只有船长没能逃生呢?
(1)同学们的问题很好,我们先小组讨论一下,再全班交流。
预设:也许事发突然,他只想到要救别人,真的忘了自己;也许他已意识到船肯定要沉,作为船长绝不能离开自己的岗位,他已确认了自己应在的位置。无论结果怎样,他已将自己排除在被救者之外,做到了真正的舍生忘死。尤其是船沉时,他的坚定、庄严、悲壮,更使我们确信,他早已选择以身殉职,“忘”只是表象,“放弃”才是实质,放弃生还意味着选择与伟大同生,英雄的人格美得以体现。
2.让我们为拯救他人生命的船长和船员一起道一声谢谢吧!(课件展现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形象,音乐起!)让我们以无限悲痛的,无比崇敬的心情一起朗读课文最后1个自然段。 四、课堂小结
小结:真正的强者是有自制力的人,哈尔威船长就是这样的人,在英伦海峡上,从来没有任何一位船员能与他相提并论。在灾难面前,他克制了自己的恐惧,克制了可耻的利己主义,沉着冷静,忠于职守,履行了做人之道。
12
[教学板书]
23.“诺曼底号”遇难记
哈尔威船长恪尽职守 做人之道崇高品质
[教学反思]
24*.黄继光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在原文环境中理解“屡次”“匍匐”“摧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3.应用朗读体验的方法,在朗读中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感受黄继光舍身堵枪口的英勇与顽强。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运用语言描写及动作描写突出人物品质的表达方式。 [教学课时]1课时 一、导入新课
1.1950年6月,为粉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对朝鲜的侵犯,保卫中国安全,中国政府派出十几万志愿军奔赴朝鲜。现在,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硝烟弥漫的朝鲜战场,去看一下当时激烈的战争场面,了解在这次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课件播放朝鲜战争纪录片)看到了这里,你有什么想说的?
2.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来认识朝鲜战场上的一位英雄,他的壮举可谓是惊天动地,他就是——黄继光。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搜集了关于抗美援朝和黄继光的相关资料,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教师相机补充讲解。 二、检查预习,走进文本
1.指名轮流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其他学生注意字音、停顿,并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师生合作点评读文情况,认读、理解生字词。(指名读、齐读)
13
课件出示:屡次匍匐冰雹摧毁胸膛报仇
3.师生交流明确:本文写了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为了战斗的胜利,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口而壮烈牺牲的事。 三、了解顺序,感知文本
1.短短的一篇文章,完整而生动地叙述了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的英雄事迹。学生默读全文,思考: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事情发展顺序)
2.文章写了黄继光哪些感人的画面呢? 主动请求任务——执行任务——英勇献身 四、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思考: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谈谈黄继光完成这项任务的难易程度。(困难) (二)学习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黄继光为什么主动请求任务?(小组讨论) 2.抓词语,理解重点句。
(1)(课件出示)比较两句话的不同,再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①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 ②战士们的突击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
(2)思考“愤怒”和“坚定”在文中表达了黄继光怎样的思想感情? (3)理解句子: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引导学生归纳段意。(进攻受阻,黄继光在紧急关头挺身而出,主动请战) (三)重点研读第三部分(第7—11自然段) 1.结合学习提示,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提示:(1)黄继光处境如何?用“____”标在书上。 (2)找出黄继光在战斗中的表现,用“````”标在书上。 2.学生自主学习后,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1)先说处境如何艰难。 ①师相机指导读,“冒”表现出难。
②“冒”“用尽全身的力气”“二十米,十米”和省略号说明每前进一步都需要惊人的毅
14
力。
(2)再现黄继光战斗中的表现。
①这位年轻的战士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作者怎样表现出他的惊讶与赞叹?这是惊人的勇敢与顽强,让我们带着对英雄的敬佩与赞叹来朗读第9自然段。
②晕倒了。
③又站起来了。(在什么情况下又站起来了?)
④“张开、猛扑、堵住”,抓住描写动作的词,体会黄继光堵枪口的壮举,感受他身负重伤,用尽全身力气,只为扑得远一些。
4.讨论:同学们,要摧毁敌人的火力点,除了用胸膛堵枪口外,还有别的办法吗?(没有)
(四)学习第四部分(第12自然段)
1.齐读第12自然段,想想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战斗取得了胜利。)
2.理解“像海涛一样向上冲”的含义:在黄继光的精神的鼓舞下,战士们的力量势不可当。
五、拓展小结
1.黄继光虽然牺牲了,但是他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永远继承和发扬下去。
2.请同学们读一读课后“阅读链接”中的《祖国,我终于回来了》,体会钱学森的爱国热情和为国效力的精神。 [教学板书]
24* 黄继光 主动请求任务 执行任务站起来了 又站起来了坚定
顽强
壮烈爱国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
英勇献身
[教学反思]
15
口语交际 自我介绍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明白根据不同对象、不同目的介绍自己的方式。 2.加强语言实践,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会介绍自己,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课时]1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都需要向别人介绍自己。同学们了解自己吗?如果让你作自我介绍,你需要注意些什么?你又会如何介绍自己呢?(课件出示:自我介绍)二、对自我介绍的理解
1.什么是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就是告诉别人你是谁,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自我介绍是一门艺术,自我介绍的方法多种多样,应该随时随地而变。
2.自我介绍时可以介绍自己的哪些方面呢?
生自由讨论后,师总结:姓名、年龄、爱好、特长、性格…… 3.在哪些情况下我们需要向别人介绍自己?(指名回答) 预设:
(1)碰到新同学、上台表演节目前……
(2)面对不认识自己的人、转入新的学校、找工作…… 三、情境创设一,自我介绍
1.师出示情境:你刚刚转学到另一所学校,老师让你向全班同学作自我介绍。 2.学生自由讨论。
3.师出示示例:大家好,我叫×××,我是一个兴趣广泛、胆小的人,我最害怕蟑螂了。我的爱好很多,如画画、看书、弹钢琴等。我是一个热心肠的人,只要看到别人有困难,就会马上上前提供帮助。有一次,学校运动会长跑比赛中,有一位同学摔倒了,我赶紧停下来去将他扶起来,虽然我因此没有获得长跑比赛的奖项,但我一点也不后悔。同学们以后有什么困难可以找我帮忙,只要我能做到的,我绝不含糊。在今后的时间里,我希望在收获好成绩的同时,也能收获珍贵的友谊。
4.师点评:在这个示例中,×××同学介绍了自己的姓名、性格、爱好,还特别强调了自己的热心肠这一特点,让别人对他印象深刻。最后表达了自己希望交朋友的愿望,符合创
16
设的情境。
四、情境创设二,自我介绍
1.师出示情境:应聘校报记者,负责人让你介绍一下自己。 2.学生自由讨论。 3.师出示示例:
你好,我是×××。我是四(2)班的一名学生,我对校报记者非常感兴趣,希望能给我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我对应聘校报记者的要求有充分的了解,我觉得自己完全符合条件。首先,我有足够的胆量,敢于对不良的现象说“不”。其次,我的口头表达能力比较强,思维敏捷,能及时发现问题,能顺利完成采访的任务,为校报提供有效信息。最后,我吃苦耐劳,能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来完成好分配给我的任务。
4.师提问:如果你是校报的负责人,听了这份自我介绍,会有什么感受?3.在向别人作自我介绍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五、自我介绍要点,分组讨论
1.师提问:上面两种情境下,介绍自己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2.学生分组自由讨论发言。
3.师总结:介绍自己时,面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目的,介绍自己的方式和内容也应该有所不同。
(1)我们向同学介绍自己的目的是为了让同学们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喜欢自己。我们可以选择幽默一点的介绍方式增加同学们对自己的兴趣。
(2)在应聘工作时,除了介绍自己的基本信息外,还要了解应聘工作的特殊属性。校报记者需要经常去采访同学,了解事实真相,在自我介绍时,首先应让面试者了解自己对待这份工作的态度,让面试者认识到,你有足够的能力来完成这项工作,最后说一说如果应聘成功,你将如何开展工作。 六、交际实践
1.师出示情境:妈妈让你去家门口的公交站接一位不认识的客人,你需要先在电话里介绍自己,接站时让他能够认出你。
2.交际指导:要让别人认出你,那么在介绍自己时,就要介绍自己与别人不同的特征。那么你有哪些特征可以让别人一眼认出呢?(指名回答)
3.师总结出示:头发的特征、衣服的特征、脸型特征等。
4.师提示:分小组进行角色模拟情境,并进行自我介绍。注意在小组内介绍完自己后,和同学交流,听听他们的意见,有需要改动的地方及时修改。
17
5.分小组进行自我介绍,每个小组选代表上台进行自我介绍。。 [教学反思]
习作 我的“自画像”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知道如何向别人介绍自己。 2.能够用多种方法写出人物特点。 [教学重难点]
会使用多种方法介绍人物,突出人物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了解自己吗?如果让你向别人介绍自己,你知道怎么描述自己才能让别人更快更好地了解你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吧!(课件出示:我的“自画像”) 二、审清题意
1.什么是我的“自画像”?
我的“自画像”就是向别人介绍自己,让别人更好地了解你,认识你,能够记住你。自我介绍是一门艺术。
2.我的“自画像”要介绍自己的哪些方面呢?(姓名、年龄、脾气、优缺点、爱好、特长……)
3.我的“自画像”应该怎样向别人介绍呢?
要成功地介绍自己,首先要把自己的基本情况交代清楚,让别人对你有一个基本的、较为完整的印象;然后要介绍出自己在某一方面的特点,让别人对你能有一个深刻的印象;最后要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这样才能突出自己在某一方面的特点。 三、习作指导
1.如何介绍自己的外貌?
18
学生分组,向同组的学生介绍自己的外貌。
师总结:写人物的外貌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如,可以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头发→脸→眼睛→鼻子→上身→下身→脚。当然不一定要按这个顺序把所有的地方都介绍到,可以选择其中比较有特点的地方重点介绍。
2.如何介绍自己的性格?
学生分组讨论自己的性格特点,并进行交流、互相评价。
师总结:在交流讨论中我们通过自己和他人的评价知道了自己的性格,可以先明确自己的性格属于哪种类型,如,活泼开朗、仔细认真、乐观、乐于助人、勤劳、勇敢、谦虚等。然后通过列举自己在平时的一些行为表现或通过写具体的事例来说明自己的性格特点。
3.怎样把自己的个性化特点描写出来呢?
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之处,这就是一个人的个性化特点。人与人最大的不同就是个性上的千差万别,所以光写自己的基本情况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选择生动有趣、新鲜感人的素材,把自己内在和外表上个性化的特点具体描写出来,给别人留下一个清晰鲜明的印象。在对自己的个性化特点进行描写时,可以通过事例来说明,在叙事中采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凸显自己的特点,加深别人对自己的印象。 四、活动拓展
1.在写作之前先通过说的形式介绍一下自己。 2.分小组,每一个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台做自我介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主要对本次习作的要求进行了审读,也学习了相关的写作方法,还开展了自我介绍活动。这节课我们就来动手写一写,用文字来画出一张完美的“自画像”吧!相信同学们一定可以完成得很好。 二、范文引路
1.(课件出示范文)师朗读范文。
2.范文中的“我”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指名回答) 3.范文介绍了“我”的哪些方面?是如何介绍的?(生自由讨论)
4.范文中有哪些句子写得比较生动形象?有哪些地方值得借鉴?(生自由讨论) 三、尝试习作
1.师归纳习作要点,课件出示: (1)你的外貌有什么特点?
19
(2)你的主要性格特点是什么? (3)你最大的爱好和特长是什么?
(4)你将用什么事例来说明你在某一方面的特点? 2.学生根据习作方法和要点自由写作。 四、巡视指导,习作点评
1.教师一边巡视查看学生的写作情况,一边适当指导。 2.根据巡视查看情况,指名读优秀习作,进行点评。 五、拓展延伸
1.写完后,把习作读给家人听,请他们说说哪些地方写得像,哪些地方写得不像。 2.与家人讨论写得不像的地方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3.根据家人的建议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1.体会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的好处。 2.积累描写人的心情、品质的词语。
3.使用连续的动词写一组动作;能给别人讲古人求学的成语故事。 4.积累关于自立自强的名言。 [教学重难点]
使用连续的动词写一组动作,积累自立自强的名言。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学习“交流平台”
1.回顾本单元关于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的片段,说说使用这些描写方法的好处。 (1)学生小组讨论。
20
(2)选小组代表回答。
2.学生自由读“交流平台”,进一步体会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1)学生交流使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方法的好处。
(2)教师归纳:语言描写可以反映出人物的一些特点,运用恰当的语言描写能使文章生动、形象,更好地表现人物性格,揭示文章中心;动作描写可以确切生动地表现人物的动态,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和人物品质。
3.通过感受描写方法的好处,尝试在习作中使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二、识字加油站
1.指名、分组读词语。
2.指名说说你知道哪些词语的含义,教师相机课件展示词语解释。 和蔼:性情温和,态度可亲。
慷慨:充满正气,情绪激昂;大方,不吝啬。 贤惠:指妇女心地善良,通情达理,对人和蔼。 悲戚:悲痛哀伤。(着重于哀,多是个人情感上的) 临危不惧:面临着危险从容不迫,毫不畏惧。 彬彬有礼: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焦躁不安:指焦急烦躁,心神不定。
心急如焚:心里急得像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3.你还知道哪些可以形容人的品质、心情的词语?(学生回答) 品质:持之以恒忠心耿耿大公无私专心致志不屈不挠堂堂正正 心情:闷闷不乐垂头丧气悲恸欲绝笑逐颜开喜出望外心花怒放 三、词句段运用之成语
读下面的成语
1.下面的成语都与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有关,选两三个,讲讲它们的故事和含义。 囊萤夜读、铁杵成针——见第22课《文言文二则》悬梁刺股——由“头悬梁”(孙敬)和“锥刺股”(苏秦)两个故事组成。比喻废寝忘食地刻苦学习。
凿壁偷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程门立雪——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己的学问,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程老先生刚好在睡觉。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老师睡醒后,看见了外面的两个雪人——杨时和游酢,对此,程老先生感动不已。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的长者的尊敬。
21
手不释卷——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知识,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吕蒙总是推说军队事多没有时间学习,后来在孙权的劝说下,吕蒙开始读书学习,从此手不释卷,并坚持不懈。最后吕蒙做了吴国主将,屡建奇功。后用来形容勤奋好学。
2.课件展示程门立雪和悬梁刺股的故事,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 3.拓展:你还知道哪些与求学有关的成语呢?试着讲给同学们听。
第二课时
一、词句段运用之仿写
读下面的例句,注意加点的词语。
1.学生自由读句子,边读边想:动词的连续使用有什么好处?
(1)句子一:“抓”“蹬”和“攀”一系列动词表现了“他”的勇敢。连续动词将人物形象立体化,使人产生画面感。
(2)“跑”“奔”“脱”“跳”“摸”“钻”“吸”“钻”等一系列连续的动作,写出了罗盛教在冰下救人的艰辛与不易,体现了罗盛教舍己为人的精神。
2.什么是连续的动作?
连续的动作是指人们在做一件事时的动作,并且这种动作是有先后顺序的。
例如:我掏出钥匙,打开房门,放下书包,开始收拾房间。(“掏出”“打开”“放下”“收拾”等连续动词的使用,使句子更生动,富有活力。)
3.仿照上面的例句,选一种情况写一组连续的动作。 蝴蝶飞舞小男孩打羽毛球妈妈下班回到家
蝴蝶飞舞:蝴蝶从花朵上飞起,扇动着翅膀,在花间上下飞舞。 4.小练笔:用连续的动作写一写剩下的两个句子。 5.仿照下面的例句,写一组连续动作下的情境。
例:他勇敢地抓住窗框,两只脚有力地蹬着车厢,攀上了窗口。 二、日积月累
1.谈话导入:清华大学是无数学子向往的学府,那么有谁知道其校训是什么吗?(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谁能说说这个校训的寓意及来历?(民国时期,梁启超在清华大学任教时,曾给当时的清华学子做了演讲,引用了《周易》中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话语来激励清华学子,此后这8个字便写进了清华校规,后来演变成了清华校训。)你还知道哪些自立自强的名言警句吗?
2.(课件出示)多种形式朗读日积月累中的名言。(指名读,齐读,分组读) 3.小组讨论,理解名言。
22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的,君子处事,也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奋图强,不可懒惰成性。
4.想一想:你从这几句名言中懂得了什么道理?(做人要自强,遇到问题要想办法,不怨天尤人,要发奋图强,时刻有危机意识。)
5.熟读成诵,内化积累。 (1)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朗读。 (2)学生自由背诵。
(3)教师创设情境,检查背诵情况。
6.拓展:课下搜集关于自立自强、自强不息的名言警句。 [教学反思]
2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