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5《搭石》教学设计
2020-07-24
来源:乌哈旅游
课题 教学 目标 5.搭石 主备人 杨晓红 1.认识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间”,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平衡、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学习速读的方法,练习速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写了哪些让我们感受到美的画面。 4.抓住重点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教学 重点 1.重点:速读课文,发现美、欣赏美,感受乡亲们美好的情感、纯朴的民风,体会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作者难忘的乡情。 2.难点: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两课时 信息 PPT课件 技术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设计意图 出示课文的中心句,导入新课,并且由课题引出问题,在“搭石”和“风景”之间问题设计 什么构成了家乡的活动内容 1.谈话:初读课文,同学们用了哪些好方法来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呢? 注意力集中,一目十行,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暂时跳过…… 2.初读课文,同学们大概知道了什么? 3.同学们,在我们的家乡,有着数不胜数的风教学 时间 环节 活动一: 导入新课,一道风景? 激发兴趣。 景名胜,你认为什么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划上联系的同4.在作者刘章的家乡,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时,也打上了问风景。 教师板书课题:搭石(齐读课题) 5.设疑问难。 同学们,看了这个课题,你联想到了什么?或者你有什么问题要请教作者刘章? (预设归纳学生的话题: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用?为什么作者刘章认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活动二: 检查预习 词语,检查,长句检查。 1.大家已经预习过课文,现在老师检查一下预习情况,请读一读下面的词语。 山洪暴发 溪水猛涨 (1)指名读词语。 预设: ①我仿佛看到了洪水很大。——哪个字让你有很大的感觉?(暴) ②我仿佛看到溪水涨得很快。——哪个字让你有很快的感觉?(猛) 词语教学应该是有层次、有质量的,“脱鞋挽裤”的教学先从读准生查字典理解字义,做动作理解词义,再结合课文语境理解ꎬ然后把“脱鞋挽裤”号,使学生产生阅读兴趣和阅读期待。 (2)通过读这两个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字音开始,让学师:同学们真棒!能用读词语抓关键字想象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平衡 谴责 (3)指名读词语。 (4)谁能说说“谴责”的意思?(责怪)责怪就是谴责的近义词。下面就请同学们用同样的懒惰”又是什么意思?你又是怎么理解的? 间隔 懒惰 找反义词的方法进行理解。 小结:给词语找近义词或反义词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脱鞋挽裤 协调有序 人影绰绰 (6)指名读词语。 (7)理解“脱鞋挽裤”。 ①查字典了解“挽”的意思,再创设情景理解“脱鞋挽裤”的意思。 ②读这个词语的时候,我们是否可以看到作者刘章所描述的情景:没有搭石时,人们出工、收工需要——(生:脱鞋挽裤),赶集、访友需要——(生:脱鞋挽裤),来来去去,需要——(生:脱鞋挽裤);有了搭石后,人们出工、收代入课文中心句中朗读,并把这种学习方式迁移到“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教学中,高效、丰满、立体。 方法说说“平衡”的意思。(平稳)那么“间隔、力图使词语教学(5)可以用给“间隔”找近义词,给“懒惰” 工不再需要——(生:脱鞋挽裤),赶集、访友, 来来去去,都不再需要——(生:脱鞋挽裤)。 引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8)学法迁移,理解其他重点词语: 再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件上出示的这些词语,还有哪些词语让你仿佛看到了一道家乡的风景?理解运用: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把这些词带入中心句“(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中朗读。 (9)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相机评价。 2. 读长句子,检查朗读情况。 师:词语会读了,那课文会读吗?老师选择了几个长句子,谁敢挑战一下? 出示句一: 指导长句的朗读,让学生在熟练的基础上,读通课文,读熟课文,为理解课文上了点儿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出示句二: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出示句三: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指读长句子,正音,指导学生读正确、读通顺。 活动三: 长句子读正确、读通顺了,老师相信大家读课文肯定没问题,现在请你们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交流: 预设: 课文写了每年秋天,家乡的人们都要摆搭石。 课文写了人们来来去去都要从搭石上经过。 课文写了人们过搭石时要注意保持平衡。 …… 根据学生的划分段落: 第一段:(第1自然段)从家乡的生活环境谈起,介绍了什么是搭石。 第二段(第2——4自然段)具体写搭石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第三段:(第5自然段)揭示搭石承载着乡亲乡亲们美好的感情。 3.同学们真会读书,粗略一读就知道了这么多。刚才,大家都提到了一个词“搭石”,那什么是搭石呢?请大家再读读课文,在文中找到相关句子。 4.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相关句子,教师巡视。 奠定基础。 在读通顺、读正确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初读课文,想一想课整体感知。 文写了什 么? 活动四: 初品“搭石”,引发深思。 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作用? 思考: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作用?学生自由阅读第1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 出示句子: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第一课时的结尾,教师针对下节课的内容提出了相应的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既是对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学生学习兴趣的让人们从上面踏着过去,这就是搭石。 延伸,又是把学(1)指名朗读,相机评价。 (2)自由朗读,质疑:你读懂了什么? (解决学生之前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感悟:正是因为有了人们的“搭”,两岸普通的石头才能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搭石,它们构成一条“路”,架起了一座“桥”,联结了两岸的小村庄,也联结了乡亲们的生活。) (3)小结本课,引出下节课要讨论的话题: 师:这节课,我们不仅读通了课文,还初步了解了什么是搭石,它有什么作用,那么,为什么作者刘章深情地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那是一道怎样的风景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后面的内容,共同寻找答案。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环节 环节一: 复习导入,构建阅读背景。 问题设计 活动内容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作家刘章一起认识了搭石,我们反复咏叹了这句话: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出了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道风景?(第2~4自然段) 3.自由朗读课文第2~4自然段。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 )的风景?你是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把这些句子画出来。 活动二: 说说课默读课文2——4,说说课文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画面是什么、从哪些语句中可以体会到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写写自己的感受。 (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分为几个板块展开学设计意图 构建阅读话题,能让学生有更大的学习空间进行思维训练、语言积累。本课时围绕中心句展开学习,达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目的。 本课呈现的三个画面,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教学,做到“以精读课文,文给你体会意境,留下印想象拓展。 象最深生的学习活动引向课外,他们会在课后思考下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学习动机被唤醒,真正做到了主动学习。 的画面从哪些语句中可以体会到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习) 上了点儿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指名朗读,质疑:读着读着,哪些词语最回答总结,相机板书: 善良) (2)理解“踏”。相机采访:老爷爷,你赶路不急吗?为什么要踏上几个来回? 2.体会淳朴乡风,丰满人物形象。 看见上了年岁的老人如此善良,你觉得中年人会怎样做呢?青年人呢?像我们这样大的孩子呢?(学生交流) 预设:一身风霜的中年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这真是——淳朴乡风,代代相传啊! 所以作者深情地写道——(生: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写满善良的风景。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指名朗读。 (2)理解“协调有序”:(板书:协调有序) 这几句话描述了一个怎样的情景? 3.想象画面,体会意境。 这样协调有序的画面,真是让我们久久沉醉其中,请大家闭上眼睛(播放音乐,范读),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相机体会两个比喻:“像轻快的音乐”“画一般的美感”。) 4.品读佳句,背诵积累。 所以作者深情地写道——(生: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布满和谐的风景。 学定教,顺学而导”,并且通过三次吟诵中心句,让学生获得不同的体会和感悟,层层深入,步步递进,一咏三叹,文本的人文内涵。 是什么、1.课件出示: 让你感动?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根据学生的不露痕迹地理解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俯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指名朗读。 (2)师:你从这段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互相谦让、尊老敬老、理所当然) (3)此情此景,多么感人,让我们情不自禁地想表达出自己的赞美之情,如果你当时正站在岸边,你准备用怎样美好的语言来赞美他们呢? (4)理解“理所当然”: 说说你对这个词语的理解。(生交流)这里的人把什么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生交流) 是的,家乡人把互相谦让、尊敬老人看成理所当然的事,他们把许许多多美好的行为看成理所当然的事,你能不能仿照课文中的句子,写几句话?(生交流) 假如遇到孩子来走搭石,大人总要_______,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如果遇到____________,____总要_______,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所以作者深情地写道——(生: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画满谦让、尊老敬老的风景。 活动三: 总结全文,升华真情 1.小结:今天,我们走进了作者刘章的家乡,和他一起欣赏了搭石构成的美丽风景。同学们,现在你们觉得这搭石还是普通的石头吗?(学生自由回答) 2.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这普普通通的搭石就像善良淳朴的乡亲,就让我们饱含着赞美之情,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相机揭示:借物喻人 3.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者从不起眼的搭石发现了美,我想,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平凡的事物, 你发现了哪些蕴含着美的事物呢? 4.总结全文。 同学们,一排搭石,就是一曲善良的歌,曲调优美;一排搭石,就是一段协调的舞,姿态婀娜;一排搭石,就是一首谦让的诗,娓娓动听;一排搭石,就是一幅尊老的画,赏心悦目。然而,这些美好的行为,在乡亲们的眼里,是那么的——(生:理所当然),而在我们眼里,却构成了最美的风景,这就是——(生齐:搭石)。 5.小练笔:在生活中有什么画面留给你深刻的印象,在这一画面中感受什么美好的情感。 板书设计 搭石 摆搭石 为人着想 走搭石 协调有序 让搭石 谦让尊老 作业设计 1. 完成《补充》。 2.积累奉献的诗。 3.小练笔:在生活中有什么画面留给你深刻的印象,在这一画面中感受什么美好的情感。 教学反思 一、想象画面,在阅读中感悟。 课文的重点是第2、4自然段,在教学时,我紧紧抓住“搭石构成了一道( )风景”展开教学,让学生在阅读后体会、交流,学生通过老人摆搭石时的动作,想象这些词语传递的生活画面及人的心理活动,感悟老人那为他人着想的心灵之美。在第4自然段中,通过阅读两个表示假设关系的句子,让学生感悟到了乡村人与人之间的互相谦让、互敬互助、尊老敬老的心灵之美,这些都是透过外在的描写感悟文中所蕴含的人性美。 二、渲染延伸,在体味中升华。 在课堂上我注重对学生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的熏陶以及正确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引导。比如在过渡语、小结语、评价语和激情语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学生情感与文本产生了共鸣,从而感受到乡亲们浓浓的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