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6. 结构域 8. 蛋白质的等电点
9. 蛋白质的变性 11. 盐析 六. 简答题
1. 用下列哪种试剂最适合完成以下工作:溴化氰、尿素、β-巯基乙醇、胰蛋白酶、过甲酸、丹磺酰氯(DNS-Cl)、6mol/L盐酸、茚三酮、苯异硫氰酸、胰凝乳蛋白酶。 (1)测定一段小肽的氨基酸序列。
-7
(2)鉴定小于10g肽的N端氨基酸
(3)使没有二硫键的蛋白质可逆变性。如有二硫键,应加何种试剂? (4)水解由芳香族氨基酸羧基所形成的肽键。 (5)水解由Met羧基所形成的肽键
(6)水解由碱性氨基酸羧基所形成的肽键。
2. 有一球状蛋白质,在pH7的水溶液中能折叠成一定的空间结构。通常非极性氨基酸侧链位于分子内部形成疏水核,极性氨基酸侧链位于分子外部形成亲水面。 问:(1) Val、Pro、Phe、Asp、Lys、Ile和His中哪些氨基酸侧链位于内部,哪些氨基酸侧链位于分子外部。
(2)为什么球状蛋白质分子内部和外部都可发现Gly和Ala。
(3)虽然Ser、Thr、Asn和Gln是极性的,为什么它们位于球状蛋白质的分子内部。 (4)在球状蛋白质分子的内部还是外部能找到Cys,为什么。 5. 扼要解释为什么大多数球状蛋白质在溶液中具有下列性质。(1)在低pH时沉淀。(2)当离子强度从零逐渐增加时,其溶解度开始增加,然后下降,最后出现沉淀。(3)在一定的离子强度下,达到等电点pH值时,表现出最小的溶解度。(4)加热时沉淀。(5)加入一种可和水混溶的非极性溶剂减小其介质的介电常数,从而导致溶解度的减少。(6)如果加入一种非极性强的 溶剂,使介电常数大大地下降会导致变性。
1.请你从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与高级结构来阐述其含义、特点与化学键。
答案:
五. 名词解释
3.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指蛋白质分子中,某一段肽链的局部空间结构,也就是该段肽链主链骨架原子的相对空间位置,并不涉及氨基酸残基侧链的构象。
6. 结构域:分子量大的蛋白质三级结构常可分割成1个和数个球状或纤维状的区域,折叠的较为紧密,各行其功能,称为结构域。 8. 蛋白质的等电点:在某一pH的溶液中,蛋白质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趋势及程度相等,成为兼性离子,呈电中性,此时溶液的pH叫蛋白质的等电点(pI)。
9. 蛋白质的变性:在某些理化因素的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也即有序的空间结构变成无序的空间结构,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称为蛋白质变性。
11. 盐析:是将盐(中性)加入蛋白质溶液,使蛋白质表面电荷被中和以及水化膜被破坏,导致蛋白质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因素去除而 沉淀。 六. 简答题
1. (1) 苯异硫氰酸 (2) 丹磺酰氯
(3) 尿素,如有二硫键应加β-巯基乙醇使二硫键还原. (4) 胰凝乳蛋白酶 (5) 溴化氰 (6) 胰蛋白酶 2. (1) 因为Val、Pro、Phe和Ile是极性氨基酸,所以它们的侧链位于分子内部。因为Asp、
Lys和His是极性氨基酸,所以它们的侧链位于分子外部。
(2)因为Gly的侧链是-H,Ala的侧链是-CH3,它们的侧链都比 较小,疏水性不强,所
以它们既能在球状蛋白质的分子内部,也能在外部。
(3)因为Ser、Thr、Asn和Gln在pH7时有不带电荷的极性侧链,它们能参与内部氢键的
形成,氢键中和了它们的极性,所以它们位于球状蛋白质分子内部。
(4)在球状蛋白质的内部找到Cys,因为两个Cys时常形成二硫键,这样就中和了Cys的
极性。
5. (1)在低pH时,羧基质子化,这样蛋白质分子带有大量的净电荷,分子内正电荷相斥
使许多蛋白质变性,并随着蛋白质分子内部疏水基团向外暴露使蛋白质溶解度下降,因而产生沉淀。
(2)加入少量盐时,对稳定带电基团有利,增加了蛋白质的溶解度。但是随着盐离子浓
度的增加,盐离子夺取了与蛋白质结合的水分子,降低了蛋白质的水合程度,破坏了电荷和水化膜,使蛋白质沉淀。
(3)在等电点时,蛋白质分子之间的静电斥力最小,所以溶解度最小。
(4)加热时使蛋白质变性,蛋白质内部的疏水性基团被暴露,溶解度降低,从而引起蛋白质沉淀。
(5)非极性溶剂减小了表面极性基团的溶剂化作用,促使蛋白质分子之间形成氢键,从而取代了蛋白质分子与水之间的氢键。 (6)介电常数的下降对暴露在溶剂中的非极性基团有稳定作用,结果促使蛋白质肽链的展开而导致变性。
(4)有些蛋白质还含有少量的金属元素,而核酸不含金属元素。
1. (1) 一级结构:概念:在蛋白质分子中,从N-端至C-端的氨基酸残基的排列顺序称
为蛋白质的一级结构。特点:①蛋白质种类及其繁多,其一级结构也各不相同;②一级结构是蛋白质空间构象和特异生物学功能的基础;③一级结构并不是决定蛋白质空间构象的唯一因素。化学建:① 肽键 ②二硫键
(2)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概念:是指蛋白质分子中,某一段肽链的局部空间结构,也就是
该段肽链主链骨架原子的相对空间位置,并不涉及氨基酸残基侧链的构象。特点:① 是一种局部的结构 ; ②仅仅是肽单元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空间结构,而不包含氨基酸侧链及其α-H原子所形成的构象,但氨基酸残基的侧链对二级结构的形成有影响;③二级结构有较多的类型,有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卷曲,其中 α-螺旋和β-折叠是二级结构的主要形式,β-转角通常有四个氨基酸残基组成,而无规卷曲则是指没有确定规律的或根本就没有规律的一些二级结构;④二级结构还可成为超二级结构,如αα形式、βαβ形式和βββ形式等结构。化学建:氢键
(3)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概念:是指整条肽链中全部氨基酸残基的相对空间位置,也就是
整条肽链所有原子在三维空间的排布位置。特点:一条多肽链的三维空间结构。化学建:①疏水键 ②盐键 ③氢键④范德华力。
(4)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概念:蛋白质分子中各个亚基的空间排布及亚基接触部位的布局
和相互作用,称为蛋白质的四级结构。特点:两条或两条以上多肽链所形成的三维空间构象。 化学建:①疏水键 ②盐键 ③氢键 ④范德华力。
五.名词解释
1. 同工酶 10. 酶的活性中心 26. 酶原的激活
27. 变构酶 28. 酶的共价修饰(化学修饰) 六.简答题
1. 根据国际系统分类法,所有的酶按所催化的化学反应的性质可以分为几大类,请按顺序一一列出后并稍加解释。
3. 酶作为生物催化剂,为什么具有极高的催化活性。 4. 请从几个可能的方面简述酶促反应的可调节性。 10. 请简述酶含量的调节方式。
14. 简述酶作为生物催化剂与一般化学催化剂的共性及其个性。
答案:
五. 名词解释
1. 同工酶:是指催化的化学反应相同,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乃至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一组酶。
10. 酶的活性中心:与酶的活性密切相关一些化学基团在一级结构上可能相距甚远,但在空间结构上相互靠近,组成具有特定空间结构的区域,能与底物特异的结合并将底物转化为产物。这一区域称为酶的活性中心或活性部位。 25. 酶原的激活:酶原向酶的转化过程称为酶原的激活,酶原的激活实际上是酶的活性中心形成或暴露的过程。 26. 变构酶:变构效应剂与酶分子活性中心以外的部位可逆的结合,使酶分子发生构象改变,从而改变了催化活性的酶称为变构酶。 27. 酶的共价修饰(化学修饰):酶蛋白肽链上的一些基团可与某些化学基团发生可逆的共价结合,从而改变酶的活性,这一过程称为酶的共价修饰或化学修饰。 六. 简答题
1. 按照酶促反应的性质,酶可为分6大类,其排序如下: (1)氧化还原酶类:催化底物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酶类。
(2)转移酶类:催化底物之间进行某些基团的转移或交换的酶类。 (3)水解酶类:催化底物发生水解的酶类。 (4)裂解酶类(或裂合酶类):催化从底物移去一个基团并留下双键的反应或其逆反应的酶类。
(5)异构酶类:催化各种同分异构体之间相互转化的酶类。
(6)合成酶类:催化两分子底物合成为一分子化合物,同时偶联有ATP的磷酸键断裂释能的酶类。
3. 这得从酶反应的机制说起:
(1)邻近效应与定向排列 这种邻近效应与定向排列实际上是将分子间的反应变成类似于分子内的反应,从而提高反应速率。
(2)多元催化 由于酶是两性电解质,因此同一种酶常常兼有酸、碱双重催化作用,这种作用可极大提高酶的催化效率。
(3)表面效应 酶的活性中心多位疏水性“口袋”。疏水环境可排除水分子对反应的干扰,
有利于酶与底物的密切接触,从而提高效率。
4. 酶促反应受多种因素的调控,以适应机体对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和生命活动的需要。其中包括:(1)酶生成与降解量的调节 (2)酶催化效率的调节 ,如酶原的激活,变构调节、共价调节等 (3)通过改变底物浓度对酶进行调节,如可逆反应。 10.酶含量的调节方式有:(1)酶蛋白合成的诱导与阻遏 某些底物、产物、激素、药物等可以促进一些酶的合成,相反有些物质可以阻遏酶的生成。 不过诱导与阻遏作用是对代谢的缓慢而长效的调节。 (2)酶降解的调控 酶降解的快慢直接影响酶的含量,酶降解的速率与酶的结构有密切的关系。细胞内有两种降解蛋白质的途径,一种是不依赖ATP的降解途径,另一种是依赖ATP和泛素的降解途径。 14.共性:(1)用量少而催化效率高 (2)仅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度,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
衡点,酶本身在化学反应前后也不改变(3)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个性:(1)催化效率极高 (2)具有高度的专一 (3)酶易失活 (4)酶活力可以进行及时有效的调节 (5)酶的作用条件较为温和
(6)大多数酶的催化活力往往与辅酶、辅基或金属离子有关,有些酶活力还需要RNA作为辅助因子才行,如端粒酶等。
五.名词解释
7. 糖异生 (glyconeogenesis)
11.磷酸戊糖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 六.简答题
4. 简述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物学意义。
6. 糖异生过程是否为糖酵解的逆反应?为什么。 9.糖代谢和脂代谢是通过那些反应联系起来的。
答案:
五.名词解释
7.糖异生:非糖物质(如丙酮酸 、乳酸 、甘油 、生糖氨基酸等)转变为葡萄糖的过程。 11.磷酸戊糖途径:磷酸戊糖途径指机体某些组织(如肝、脂肪组织等)以6-磷酸葡萄糖为起始物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催化下形成6-磷酸葡萄糖酸,进而代谢生成磷酸戊糖为中间代谢物的过程,又称为磷酸戊糖旁路。 六.简答题
4.⑴为核酸的生物合成提供核糖
⑵提供NADPH作为供氢体参与体内多种代谢反应; ①NADPH时体内许多合成代谢的供氢体
②NADPH作为羟化酶的辅酶参与体内的羟化反应
③NADPH作为谷胱甘肽还原酶的辅酶维持谷胱甘肽的还原状态
6.糖异生不是糖酵解的逆反应。糖酵解过程中有三步不可逆反应,在糖异生途径之中须由另外的反应和酶代替。这三步反应是:
① 丙酮酸转变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有2个反应组成,分别由丙酮酸所化酶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催化;
② 1,6-双磷酸果糖转变成6-磷酸果糖,由果糖双磷酸酶催化; ③ 6-磷酸葡萄糖水解为葡萄糖,由葡萄糖-6-磷酸酶催化。 9.①糖酵解过程中产生的磷酸二羟丙酮可转变为磷酸甘油,可作为脂肪合成中甘油的原料。 ②有氧氧化过程中产生的乙酰CoA是脂肪酸和酮体的合成原料。 ③脂肪酸分解产生的乙酰CoA最终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 ④酮体氧化产生的乙酰CoA最终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
⑤甘油经磷酸甘油激酶作用后,转变为磷酸二羟丙酮进入糖代谢。
五. 名词解释
1. 营养必须脂肪酸 3. 脂肪酸β-氧化 4. 酮体
六. 简答题
2. 何谓酮体?酮体是否为机体代谢产生的废物,为什么。 3. 简述体内乙酰CoA在物质代谢中的枢纽作用(来源.去路)。
五. 名词解释
1. 营养必需脂肪酸:动物机体不能自身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它们是不可缺少的营养素。
3. 脂肪酸β-氧化:进入线粒体基质的脂酰CoA,从β碳原子开始经过脱氢.加水.再脱氢和硫解四步连续反应,生成1分子乙酰CoA和少2个碳原子脂酰CoA的过程。 4. 酮体:脂肪酸在肝中氧化分解产生的特有的中间产物,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 六. 简答题
2. 酮体是脂肪酸在肝细胞氧化分解时产生的特有的中间产物,包括乙酰乙酸. β-羟丁酸.丙酮。
酮体不是机体代谢产生的废物。酮体在肝细胞线粒体中合成后被输送出,肝细胞虽不能利用酮体,但酮体是肝脏输出能源的形式,肝外组织,如肾. 脑. 心具有利用酮体的酶能氧化利用酮体。脑组织不能氧化脂肪酸,当糖供应不足或糖利用障碍时,酮体可作为脑. 肌等组织的主要能源。
3. 体内多种物质代谢可产生乙酰CoA,包括: (1) 糖有氧氧化
(2) 脂肪酸和甘油氧化 (3) 酮体转变生成
(4) 某些氨基酸分解代谢转变生成 体内乙酰CoA代谢去路包括: (1) 经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分解 (2) 合成胆固醇和营养非必需脂肪酸 (3) 在肝细胞线粒体中合成酮体 此外,乙酰CoA还可用来合成神经递质乙酰胆碱。故而乙酰CoA在物质代谢中起枢纽作用。
+
6. 脂肪酸β-氧化循环一次共有两次脱氢,其中产生1分子FADH2和1分子NADH+H,还产
生1分子乙酰CoA(最后一次产生2分子乙酰CoA)。
+
1mol硬脂酸(C18:0)经8次β-氧化,共产生:8 mol FADH2,8 mol NADH+H,9 mol 乙酰CoA
+
1mol FADH2和1 mol NADH+H进入呼吸链分别产生2 mol和3molATP 1mol 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和呼吸链产生12 mol ATP 所以 1mol硬脂酸彻底氧化分解产生的ATP数为: 8×2+8×3+9×12=148 mol ATP
硬脂酸活化时消耗2 molATP,所以1 mol硬脂酸彻底氧化分解净生成的ATP为146mol
五.名词解释
1. 呼吸链(respiratory chain) 2. 解偶联作用 六.简答题
1.常见的呼吸链电子传递抑制剂有哪些,它们的作用机制是什么。 答案:
五.名词解释
1. 呼吸链(respiratory chain):代谢物脱下的成对氢原子(2H)通过多种酶和辅酶所催化的连锁反应逐步传递,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由于此过程与细胞呼吸有关,所以将此传递链称为呼吸链(respiratory chain), 又称为电子传递链(electron transfer chain)。
+
2. 解偶联作用:是使呼吸链传递过程中泵出的H不经ATP合酶的F0质子通道回流,而通过线粒体内膜中其他途径返回线粒体基质,从而破坏内膜两侧的质子化学剃度,使ATP的生成受到抑制。 六.简答题 1.鱼藤酮、粉蝶霉素A及异戊巴比妥等与复合体I中的铁硫蛋白结合,从而阻断电子 传递。
--抗霉素A、二巯基丙醇抑制复合体III中Cyt b与Cyt c1间的电子传递。CO、CN、N3及HS抑制细胞色素C氧化酶,使电子不能传给氧。
计算题:
1、称取25mg蛋白酶粉,配制成25ml酶溶液,从中取出0.1ml酶液,以酪蛋白为底物,用folin-酚比色法测定酶活力,得知每小时产生1500μg酪氨酸。另取2ml酶液,用凯氏定氮法测得蛋白氮为0.2mg,若以每分钟产生1μg酪氨酸的酶量为1个活力单位计算,根据以上数据,求出:
(1)1 ml酶液中所含蛋白质量及活力单位。 (2)比活力。
(3)1 g 酶制剂的总蛋白含量及总活力。
2、用下列表中数据确定此酶促反应:(1)无抑制剂和有抑制剂时的Vmax和Km值。(2)抑制剂类型
[S](mol/L-1) 0.3 0.5 1.0 3.0 9.0
10.4 14.5 22.5 33.8 40.5 V(μmol/L-1.min-1) 无抑制剂 有抑制剂 4.1 6.4 11.5 22.6 33.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