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从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谈会计诚信

从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谈会计诚信

2022-06-02 来源:乌哈旅游


从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谈会计诚信

内容摘要:会计诚信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许多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并提出了不少切实可行的措施。企业与各主要利益相关者关系错综复杂,他们对会计信息的供给与需求不同从而产生了博弈,最终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 博弈 会计诚信

利益相关者通常指企业的经理人员、政府、债权人、所有者(股东)、投资者(潜在)等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可见,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各不相同,而会计信息本身又是不完全透明和不对称的,这必然会引起会计信息使用者与提供者之间一定的冲突与对抗,从而产生了博弈。投资者、债权人、政府是主要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因此,本文也主要分析这三类博弈。

几点假设

所有局中人同时选择行动且只选择一次。“同时行动”是一个信息概念而非日历上的时间概念;只要每个局中人在选择自己的行动时不知道其他参与人的选择,就说他们在同时行动。

局中人是完全理性的,即都会在对方战略选择做出预测的情况下选择自己最优的战略。

每个局中人对所有其他参与人的特征有完全的了解,即会计信息提供者知道使用者的所有战略选择及其效用;反之会计信息使用者也如此。

假设会计信息市场没有监管者,中介机构及咨询机构,会计信息提供者和各利益相关的使用者完全独立自由地活动。

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博弈

对于投资者而言,为了使其投资效用最大化,总是希望获得更为详细和可靠

的会计信息,从而使其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一个正确的判断,以进行有利于自身的最佳投资决策。而对于企业而言,有时可能会少披露、不披露甚至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其主要原因是:

出于吸引投资者进行投资的考虑

如果会计信息中体现的企业财务状况和盈利状况不佳,已经进行了投资的投资者就会重新考虑他们的后续投资。此外,一些潜在的投资者(尤其对上市公司而言)则会对企业的投资持观望态度,从而影响企业吸收资金增股的计划。

信息披露的不充分为企业提供一定的管理余地

信息不对称是信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基本命题,是指市场交易中的双方拥有的信息量是不相等的,其中一方比另一方拥有更多的信息。作为“内部人”的企业经营者与作为“外部人”的企业投资者所拥有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企业经营者知道自己的态度和能力,并能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自身的经营业绩作出客观的评价,而且在必要时为达到某种目的,可以利用政策的变更来操纵企业的利润。而企业投资者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过程,只能通过经营者提供的会计信息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经营者处于相对优势地位,投资者相对处于劣势地位。

企业不愿披露涉及内部商业机密的信息,以免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企业为了保护自己的商业机密(比如新产品信息、企业的管理手段)不惜花重金聘用专门的保密人员制定保密措施。在我国目前还没有一套完善的保密制度的情况下,企业为了保持自己的领先地位,就完全选择少披露甚至虚假披露有关会计信息。

我们可以从下面的博弈矩阵来更好的了解这个过程。假设企业投资者投资得到的效用为I,不投资当然得不到效用,即效用函数为0;而企业提供真实会计信息的效用为H,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效用为L。投资者和企业之间博弈的战略表达式如表1所示:

表1:

投资者

投资 不投资

企业 真实反映 H,I H,0

虚假列示 L,I L,0

根据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当H>L时,如果投资者选择投资,则企业为获取更大的效用会相应选择真实反映会计信息的策略,(真实反映,投资)此时是这个博弈分析的纳什均衡;当H这种情况的出现,对于经济的发展显然是不利的,将会导致财务欺诈、假帐盛行和经济的衰退。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被隐藏了起来,而虚假、歪曲的会计信息不断出现在广大投资者的面前,使人们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用性产生怀疑,长此下去必然会动摇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决策中的重要地位,影响到整个资本市场的发展。

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博弈

当前我国企业主要的借贷人是各个大商业银行,因此它们也是企业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它们关心的是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资金结构,以确定是否将款项贷给企业。然而,在我国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商业银行的运作还不能完全商业化。虽然他们是知情人,有充分的专业经验来认识借款企业的财务陷阱,他们也同时了解另一面即这些企业具有持续融资功能并能受到地方保护。

因此,银行在发放贷款时,考虑更多的是国家对贷款的现行财政政策及担保。在我国压缩贷款规模的政策下,不管企业有没有偿债能力,都不提供贷款,以免出现纰漏。在国家扩大贷款规模政策下,不管企业有没有偿债能力,只要企业申请,均向企业提供贷款。在这种情况下,似乎银行对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并不十分关心,或者说银行对真实会计报表的效用接近于零。于是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博弈也就取决于企业的支付效用函数了。但这种做法根本不值得信任,得到贷款的企业实际上没有能力还本付息;但它有能力维持资金流动,以新还旧。银行则为了完成当年利息收入任务,追求短期效益和个人利益,置事实上的风险于不顾,滚动放贷利息,不断放大风险,以至于形成坏帐。

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博弈

政府作为会计报表使用者,它往往是依据包括会计报表所反映的信息在内的各种信息来进行宏观经济调控,依据企业会计报表所反映的信息在进行必要的调整来课征企业税收等。在宏观调控方面,不同层次的政府,其对真实会计报表的需求是不一致的。然而,实际情况是在一系列的企业造假活动的背后有实质性或间接性的政府影响。地方上市公司作为一种区域资源,深受政府保护,它可以直接影响税收、财政收入,又能解决就业问题,更有意义的是,它是一种形象工程。

这些行政利益因素导致上市公司享受到地方保护主义。但有些行为超越了界限,政府部门权力以非市场化的手段操控上市公司,从而剥夺了多数投资者的平等地位;为了显示其所辖地区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从而达到使自己升官晋爵的目的,往往对会计信息进行粉饰。

另一方面,我国的课税制度中也存在一定问题。我国现行课税制度下,政府每年制定一个税收增长计划,必须一级一级往下分配。政府在制定税收计划时会考虑实际的经济状况,但在各级税务部门时往往不会考虑企业实际的经济效益。为了完成计划,所有企业都要征税。他们很少关注企业的会计报表,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对真实的会计报表效用较小,博弈的均衡取决于企业的支付效用函数(当然,政府对会计信息造假者的专门检查及惩罚除外)。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投资者很关心企业的会计信息,但因其处于劣势,无法真正得到客观的会计信息;债权人虽关心企业的财务状况但在放贷时往往不将其作为重点考察指标;政府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监督体系,但一些地方、部门及官员也因为私利而削弱对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与监督。我们只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如强制企业充分披露会计信息,加强社会监督,改革信贷政策,切实贯彻政府监督职能,会计诚信问题才能得到根本上的缓解,也才能真正发挥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资料:

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三联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8

2.李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与对策研究: 会计粉饰问题研究[M],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6

3.杨雄胜,会计诚信问题的理性思考[J],会计研究,2002,3:6-12

4.赵家保,会计信息失真的博弈分析及治理[J],会计研究,2002,4:185-186

5.李志芳,会计信息失真的博弈剖析[J],财会月刊(会计),2002,2:39

6.罗正英,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诚信机制的建立与完善[J],会计研究,2002,8: 33-36

7.吴联生,会计信息失真的“三分法”:理论框架与证据[J],会计研究,2003,1:25-3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