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第20卷第3期 Vo1.加.No.3,2002 四JI L中医 17 Journal Of Sjchuan of Tradtllonal Chin ̄e Medicine ●医经研读● 浅谈《伤寒论》护理思想 筒艳丽 宋晓字0 河北巨科太学中鹾学院(石家庄050091] 2.河北省中踞药日f究院 提要:《伤寒论》贯穿了丰富的护理学思想。注重对危重病情及药后效果观察,以掌握疾病的 发展演变、预后良恶,及时判断病机转化,予以相应处理;注重饮食调护,以保胃气;遵循药物 的煎服法度,以达预期疗效;对病后调撮,做到适宜,以防疾病复发。 关键词:《伤寒论》 护理仲景学说 《伤寒论》虽未明示“护理”二字,但护理内 适,过一段又有求食之感,皿 为胃气来复,食欲已 苏,断其必愈;若食后忽然暴热而又突然热退衰 竭,皿Ⅱ为真阳尽露的死亡之兆(见332条)。仲景 对病情观察至徽至精,示人观察记录病情变化的方 法和意义,无疑为中医护理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容已实贯其中,诸如对病情的观察、药物的合理使 用、饮食调护以及病后调养等,这是研究仲景学说 不可忽略的一部分,管见所及有如下几方面。 1病情变化,密切观察 《伤寒论》在掌握疾病发展演变、预后良恶过 程中,十分注重对病者的舌脉、动态、精神、神 志、寒热、扦液、二便、气息、语言等方面的观 察。这些临床资料的获取,与护理密切相关。 仲景观察病情,除侧重于危重症外,并注意服 药后效果的观察,及时判断药物是否对证、投放药 量太小,掌握病情转机,予以相应处理。尤其投用 汗吐下剂后,注意观察,使攻邪之品祛邪不伤正, 仲景尤其注重对危重病情的密切观察,及时掌 握病机转化,以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为后世中医 护理学奠定了基础。少阴阳气太衰、阴寒内盛者, 阳气的存亡,势关生死,所以阳亡和阳回便成为观 察的重要内容。少阴病,下利已止,手足转温,皿 代表里和阳回,为向愈之兆(见288条);少阴病 恶寒踺卧,渐至出现烦躁,欲去衣被,手足转温, 为阳气来复,机能振奋之象(见289条) 对阳亡 的观察,诸如少阴病由吐利、四逆,发展至躁烦, 为阳气有亡散之象,阴邪无退台之期(见296条); 用得恰到好处。诸如,凡服解表剂,药后最佳效果 不仅汗出,而且应为“遍身絷絷微似有汗”,服大 青龙汤后,若观察到汗出多,则以“温粉扑之”。 服吐剂出现呕吐为中病,如瓜蒂散方后注指出不吐 者即未见效 当“少少加,得快吐,乃止”,快吐, 即取效反应。服泻下剂大便通畅为取效,当停后 服 如太承气汤的“得下”、小承气汤的 更衣”、 桃核承气汤的“微利”、太陷胸汤的“得快利”等 皆属此义。再如,服治疗寒实结胸的三物自散后 “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并提出相应的处理 措施:“不利,进热粥一杯,利过不止,进冷粥一 杯”..对用药后尚未达到疗效者,皿 酌加服量,以 取效为度 例如;十枣汤“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 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说明应严 守既不可太过 亦不可不及的用药法度,诚如张景 少阴病由脉微细发展至脉不至,代表真阳已绝,不 能通行脉道,再见到躁扰不宁 说明神气散乱、濒 于死亡,为阴阳离决之象(见298条);少阴病, 如见到息高,即呼吸浅表,吸气不能达于胸腹,呼 多吸少 为呼吸衰竭之象,代表肾气绝于下 肺气 脱于上(见299条);少阴病,脉微细沉,但欲寐, 岳说:“药不及皿Ⅱ无济于事,药过于病则反伤正而 生他患矣,故当知约制而进止有度”。此外,在服 治疗中焦虚寒的理中丸后,应注意“腹中未热,益 至三、四丸一,腹中热为见效,不如此当增量。 阳明发黄服茵陈蒿汤观察小便以知药效,即所 谓“小便当利 尿如皂荚汁状,色正赤,一宿腹 进而出现汗出,代表虚脱亡阳之兆。若又出现烦躁 不得卧寐,则为真阳上脱、神气散乱的危象(见 300条)。以上举例,足见仲景为护理危重病人提 供了重要的观察内容 再者,在阳衰阴盛的寒厥证出现厥热胜复时, 仲景示人应密切注视厥热(手足转温或微热)时间 的长短,以此推断邪正消长、阴阳进退的病理机 减,黄从小便去电”。风湿痹痛以桂枝附子汤、去 桂加白术汤治疗,观察病人“初一服,其人身如 转: 特别在厥热胜复中出现厥利当不能食而反能食 时,则应警惕是否属于胃气败绝的除中证 并”食 以索饼”加以试探食后安然,不发热,胃皖无不 痹”,此属药力虽动其湿,而阳气尚未充,不便运 旋而致 因此“半日许复服之” 勿更方换药,“三 服都尽”后其人当出现”如冒状”,此因”术、附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四18 31l 中 医 2002年第20卷第3期 20.No 3.2002 Journal c Sichuan of Tradiifon',d Chinese Medicine 并走皮内,逐水气未得除.故使之耳” 提示非达 此程度不能奏敬,即所谓“若药不瞑眩,厥病不 瘳”。若再联系《金匮要略》治寒疝的乌头桂枝汤 “其知者,如醉状,得吐者为中病”,亦即此义。 2饮食调护,掌握宜忌 仲景十分注重饮食调护 饮食不当.脾胃一 虚.则后天生化不仅受其影响,且所进药物亦难施 化,以致带来治疗上的困难 ,强调饮食调护亦体现 了仲景保胃气的治疗学思想。论中指出在外感病过 程中当注意饮食禁甚.例如服桂枝汤“禁生冷、粘 滑、肉面、五辛、洒酪.臭恶等物”.其后不少条 文均言 将息如前法 .所谓“五辛”是指大蒜、 小蒜 韭、胡荽、芸苷等辛辣之品,葱、生姜、薤 白、辣椒、草果.胡椒等电与之相粪.均有辛散动 火之性,辛散耗气,动火伤津.且有助邪之弊,故 皆当禁用 酒可助湿生热,故仲景强调“若酒客 病,不可与桂枝汤” 其他禁忌亦不外生冷不洁、 膏粱厚味以及刺激性食物 凡此均会直接或间接损 伤脾胃.胃肠功能失调,无疑使病程拖延,病情恶 化。仲景叮嘱桂枝扬“服已须宪,啜热稀粥一升 余,以助药力”借谷气充汗源,借热气鼓舞卫阳蒸 汗以祛邪..因有助发汗之力,故发汗峻剂麻黄汤 “不须啜粥”以防过汗伤正..再如理中汤服后“如 食倾,饮热粥一升许.微自温,勿发揭衣被”亦意 在助正气发挥药力;十枣汤服后为固护胃气而“糜 粥白养”,这与现代护理食物中之流质、半流质, 颇有吻合之处对散剂多以白饮(米汤)和眼,不 仅护胃且取其目‘者“留恋于胃、不使速下,散以散 之,比汤以荡之者.尤为的当也” (《伤寒来苏 集》) 对于某些方药多饮暖水,意在增强药教.如五 苓散方 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 汗出愈 .如法将息”米汤送服助正气,多馈暖水 助药力,开泄腠理.嗣畅气机,气化则水行,故云 汗出愈..仲景对饮水量亦予以注意.如”蹶阴病. 渴欲饮水者.步少与之愈”(329条),“ ”是为 了避免阳气初复不能化气行水致成停饮之证 “太 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 得眠.欲 得饮水者 .也强调“少少与饮之”(7l条). 3用药法度,严加遵循 为使所用方药达到预期效果.仲景对药物的煎 法,诸如煎药用水、H,tl'aj£毛短、先煎后下眦及服药 的时间、次数、剖世等均提出一定要求,示人规 矩 这是中医护理工作重视的内容,是提高疗效必 不可缺的环节之一 论中煎药用水除9(】糸方用普通水外.并涉及 甘澜水、潦水、清浆水、米醋以及水酒台掺液。有 关煎药时间,仲景大部分通过观察耗水量掌握.据 此可对比不同方药煎煮时间的长短 例如,桂枝加 桂汤“以水t升,煮取三升”耗水量为四升.新加 汤 以水 斗二升,煮取三升”耗水量九升,说明 后者煎煮时问较长;炙甘草汤 以清酒七升,水八 升.先煮八昧.取三升”显然亦属久煎..在煎药程 序上,忡景强调某些药物的先煎与后下.先煮者如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中的蜀漆 麻黄 汤类方中的麻黄、苓桂术甘汤中的茯苓、茵陈蒿汤 中的茵陈。后下者如栀子豉汤类方中的淡豆豉,桂 枝人参汤中的桂枝等。同一药物的先煎与后下,其 效用有别,大陷胸汤先煮太黄取其熟则行迟以治 上.大承气汤后纳大黄意在生则行速以治下 煎法 中别有新义的还有大黄黄连泻心汤以麻沸汤渍之. 附子泻心汤附子别煮取汁,大、小柴胡汤.半夏、 生姜、甘草三泻心汤、旋复代赭汤、柴胡桂枝干姜 汤7方的去滓再煎,凡此均是护理中应遵循的用药 法度. 论中有关药物暇法规矩,论述详备,汤剂多嘱 温服,此与肠胃之性相台,利于药力通行.诚如孙 思邈说:“凡服汤欲得稍热服之,即易消下不吐” (《备急千金要方》),服药时间与药量方面,也据 病情作了比较严格的规定。汤剂丸剂分别有顿服、 分二、三、五、六服,如干姜附子汤顿服.俾药力 集中速速阿阳;理中丸“日三四.夜二服”.为使 药力连续件景除规定必要剂量外,并强调视疗效 可渐加量,例如麻子仁丸“饮服十丸.日三服。渐 加.以知为度”.乌梅丸“先食饮眼十丸,日三服. 稍加至二十丸” 总之,有关服法的护理准则法度 严谨而又灵活变通 4病后调摄.做到适宜 大病新差,气血尚虚.体力未复.必当慎起 居.节饮食,以防复发 论中设“辨阴阳易差后劳 复病脉证并治”篇示人病后须注意必要的调护.:伤 寒病后.余邪束尽,正气束复,若触犯房事可致 “阴阳易”:起居作劳可致劳复;暴饮暴食也可致食 复.并可出现余热不清,遗寒未去,湿热蕴结等情 况.由此说明病后应慎房事.不可多言多虑劳其 神,亦不可过早梳洗沐浴.坐行劳其力.以防炉烟 虽皂,灰中有火.调摄失宜.往往易致尢病复发。 大病初愈阶段,护理工作尤不可忽视。 综上述.说明《伤寒论》富有丰富的护理学思 想病情的密切观察、饮食的调护、药物的煎服 法 病后的调摄等均是仲景垂示后人中医护理学中 的主要方面.对于提高疗效.意义现实而深远 (牧稿日期200I一11 I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