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每一张纸、资源循环利用》教学设计
六(5)班 马景芬
主题目标:
1、认识纸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意义。 2、养成节约纸,爱惜纸的好习惯。
3、初步了解树木造纸的过程,了解纸与树木的关系,懂得节约用纸的意义重大。 4、做到资源的循环利用。
活动重点:纸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意义。我们要循环利用有限的资源。 活动难点:养成节约用纸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计算器,竹木简及丝绸品。
2、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各种纸制品,记录当天的作业用纸量,并统计一周、一个月、一年全班的用纸量。
3、搜集发明纸之前写字材料的相关资料。 4、树木造纸过程的图片材料。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展示学生的课前收集的纸制品,让大家感受纸的用处多。 2、引出课题:《节约每一张纸、资源循环利用》 3、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纸有什么用途?
(2)如果没有纸,生活会有哪些不方便? 4、小组推荐代表全班展示说说纸的用处。 5、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地方用到了纸? 6、提问:思考并回答:
我们刚才找了那么多的纸制品,这说明了什么呢?(纸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7、小结
二、学习明理
(一)纸的用途多 1、统计用纸量
(1)老师指名谈谈自己一天中的用纸量。
(2)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全班39人一天、一周、一个月、一年的用纸量分别是多少?
(3)学生汇报统计情况。
(4)学生讨论交流用纸的需要量怎样?
2、过渡语:纸的作用大,用途广,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必不可少的。那么,纸是谁发明造纸的方法和技术呢?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呢? (二)造纸术——我国的伟大发明 1、说说古代的人用什么写字?
2、指名说古代人写字用的材料(龟甲、兽骨、竹木简、丝帛)
3、老师讲述:古代写字用的材料,(甲骨、竹片、木片(简牍)缣帛)。让学生初步感知古代是没有纸的。(在我国商朝时,人们把文字一笔一划地刻到龟甲和牛、羊、猪等动物的肩胛骨上;随后,人们又用规格一至的木片(又称牍)和竹片(又称简)来书写文章;以后,还用以丝织品缣帛为纸来书写的办法。东汉时期,随著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竹简、缣帛越来越不适应书写的需要。为了制造一种比较理想的书写材料,蔡伦在前人利用废丝绵造纸的基础上,采用树皮、麻头、破布、废鱼网为原料,成功地制造了一种既轻便,又经济的纸张,总结出一套较为完善的造纸方法,使造纸技术有了悦跃的进步。公元 105 年(元兴元年,汉和帝刘肇年间),蔡伦将造成的纸张献给朝廷,受到皇帝的赞扬。从此,人们都用这种纸,并在全国通称蔡伦造的纸为“蔡侯纸”。)
4、了解古代人用纸造纸的方法与材料。 5、小结:
没有纸,写字真不方便。古代写字用的龟甲、兽骨又太少,木简、竹简太笨重,丝帛代价又太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东汉时期湖南省耒阳县人蔡伦发明了造纸的技术,推动了纸的发展与变化。造纸术的发明,为全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为之感到骄傲和自豪!
造纸术的发明,为人们带来了方便和好处,同时让我们感到纸来之不易,因此,我们应该怎么对待纸呢? (三)节纸用纸
1、纸是怎么得来的?自由谈谈我们应该如何节约用纸? 2、学生相互交流。 三、启示,导行
1、引导启发:既然知道纸是由树木造的,要造纸,就得砍伐树木,砍了树木就破坏了环境。那么你们知道有哪些节纸纸张的好方法? 2、学生思考、交流
3、指名分别谈谈自己节约纸的方法与好点子。
4、让学生制作“我的点子”卡片,把自己节约纸的好点子写出来。 5、学生相互交流自己节约纸的好点子。 6、全班展示《我的点子》。
7、评一评:谁的点子多?谁的点子好? 8、拓展升华:
你懂得了要节约用纸的道理,那么谁愿意说说自己以前不爱惜纸,不注意节约纸而浪费纸张?这样做好不好?为什么? 9、现场调查:
请把自己的课本、作业本拿出来看谁的书本保护得好?谁的保护得差? 10、总结
我们学习了这课后,懂得了纸的用途多,用量大,纸的来之不易,因此,我们要更加珍惜它,爱护书本,珍爱劳动人民的成果,从小养成爱惜每一张纸的良好习惯。 板书设计:
节约每一张纸、资源循环利用
用途多
纸 用量大 爱惜
来之不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