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成都市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第一章选择题专项经典测试(含解析)

成都市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第一章选择题专项经典测试(含解析)

2022-07-11 来源:乌哈旅游


一、选择题

1.用托盘天平称量5.4克食盐,称量中发现指针向右偏转,此时应( ) A.加砝码 解析:B

使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用托盘天平称量5.4克食盐,称量中发现指针向右偏转,说明称取的药品不足5.4克,采取的措施是继续向左盘中添加药品,故选B。 【点睛】

使用调平的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药品的质量时,如果使用游码,物码位置颠倒,即左码右物,根据托盘天平的平衡原理,则被称固体药品的实际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示数。 2.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所反映的物质变化主要与化学变化相关的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B 解析:B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燃放爆竹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下列描述中,前者是化学性质,后者是该项性质表现出来的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易挥发,滴一滴酒精在手心中感到凉意 B.汽油能燃烧,人靠近汽车能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

C.铁的熔点高达1535℃,熔化的铁极易在空气中变成黑色的物质 D.蜡烛有可燃性,点燃蜡烛产生黄色火焰,生成了气体D 解析:D

A、酒精易挥发,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滴一滴酒精在手心中感到凉意,是因为酒精挥发带走热量导致的,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B、汽油能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人靠近汽车能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是因为汽油具有挥发性,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性质; C、铁的熔点高达1535℃,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熔化的铁极易在空气中变成黑色的物质,是因为铁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

B.加药品

C.减药品

D.调节螺丝向左旋B

性质;

D、蜡烛有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点燃蜡烛产生黄色火焰,生成了气体,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点睛】

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4.下列鉴别两种不同物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观察——鉴别黄铜和黄金 B.闻气味——鉴别白酒与白醋 C.品尝——厨房中鉴别白糖和食盐 D.用磁铁吸引——木炭粉和铁粉A 解析:A

A、黄铜和黄金的颜色都是黄色的,所以不能用观察法鉴别黄铜和黄金,故错误; B、酒精与白醋具有不同的气味,所以可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酒精与白醋,故正确; C、白糖和食盐具有不同的味道,在日常生活中鉴别白糖与食盐可以用品尝味道的方法,故正确;

D、铁粉能被磁铁吸引,木炭不能,所以可用磁铁吸引的方法鉴别木炭粉和铁粉,故正确。 故选:A。

5.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A.两人合作滴加液体 B.读取液体体积

C.取少量液体 D.手按短柄加热液体B

解析:B

A、使用胶头滴管滴入试剂时,胶头滴管千万不能伸入容器中或与器壁接触,否则会造成试剂污染,所以滴管要保持垂直悬于容器口上方滴加,两人合作滴加液体容易使胶头滴管接触容器壁,不符合题意;

B、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符合题意;

C、使用胶头滴管时先挤压胶头,排出空气,再伸入溶液中吸取,图示显示溶液中有大量气

泡,说明操作不规范,不符合题意;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大拇指握在试管夹的长柄处,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是这样的:首先也要给试管进行预热,待试管均匀受热后,再把灯焰固定在放液体的部位加热。需要注意的是:1.试管内液体的体积最好不要超过试管体积的1/3。2.加热时,应使试管倾斜并与桌面成45°左右,并不时地移动试管。3.为避免试管里的液体沸腾喷出伤人,加热时切不可将试管口朝着自己和有人的方向。4.试管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手应该拿住试管夹的长柄部分,切不可把大拇指按在短柄上,以免造成试管脱落。

6.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D

解析:D

A、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故选项错误;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故选项错误;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1,故选项错误; 3D、在容器口塞橡皮塞,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子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容器,故选项正确。故选D。

7.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体积,量筒摆放平稳,且学生面对刻度, 他首先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9mL, 倒出部分液体后,又俯视读数为1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的体积为

A.大于9ml B.等于9ml C.小于9ml D.无法确定A 解析:A

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体积,量筒摆放平稳,且学生面对刻度, 他首先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9mL, 读数正确,倒出部分液体后,又俯视读数为10ml,读数偏大,量筒内液体小于1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的体积为大于9ml。故选A。 【点睛】

量筒操作错误时会出现“俯大仰小”,即俯视读数,数值比实际体积大,反之,则小。 8.某同学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液体,量筒摆放在水平的桌面上,倒入液体后,他俯视读数为21mL,倒出一部分液体后,仍然俯视读数为11mL,那么该同学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为( ) A.大于10mL 解析:D 【分析】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

某同学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液体,量筒摆放在水平的桌面上,倒入液体后,他俯视读数为21mL,量筒内液体实际体积小于21mL;倒出一部分液体后仍然俯视液面读数为11mL,量筒内液体实际体积小于11mL,由于两次俯视角度未知,那么该同学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无法确定。故选:D。

9.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B.等于10mL

C.小于10mL

D.无法确定D

A.给液体加热 B.量取液体体积

C.称量固体药品质量 D.检查装置气密性D

解析:D

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盯着刻度线,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要与视线保持水

平,胶头滴管不可伸入量筒内,选项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称量固体药品质量时,左边托盘放物体,右边托盘放砝码,选项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检查装置气密性时,用手捂住试管,将导管一段伸入烧杯中水面下,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选项操作正确,故符合题意,故选D。

10.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微型实验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用数字化实验监测密闭容器内蜡烛燃烧时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的变化,形成三条曲线,如图所示,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注射器抽气并振荡,可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 B.蜡烛在燃烧后生成了CO2和H2O的曲线是a和c C.数字化实验能为科学探究提供更为直观的证据 D.微型实验可探究得出蜡烛燃烧以后的部分产物B 解析:B

A、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用装有澄清石灰水的注射器在火焰上方抽气,会把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吸到注射器内,振荡,可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不符合题意;

B、蜡烛在闭容器内燃烧生成了CO2和H2O,因此闭容器内二氧化碳和水的量变大,曲线是a和b,符合题意;

C、从实验可以说明,数字化实验能为科学探究提供更为直观的证据,不符合题意; D、微型实验可探究得出蜡烛燃烧以后的部分产物,不符合题意。故选B。

11.某学生量取液体,仰视读数为40mL。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1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 A.等于30mL 解析:C

量取液体,仰视读数为40mL,仰视时看到的读数偏小,但量取到的实际体积正好偏大,所以,仰视读数为40mL,实际大于40mL,俯视读数时看到的读数偏大,但量取到的实际体积正好偏小,所以,俯视读数为10mL,实际小于10mL,所以,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大于30mL,故C选项符合题意。

12.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B.小于30mL

C.大于30mL

D.无法确定C

A.食物腐败变质 盐A 解析:A

B.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 C.水结冰 D.海水晒

A、食物腐败变质生成了菌类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分离液体空气制氧气是利用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进行的混合物的分离,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水结冰是由液态变为固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海水晒盐只是水分的蒸发,混合物的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A。 【点睛】

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13.下列属于纸张的化学性质的是( ) A.白色 解析:B

A.颜色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误; B.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B正确; C.易碎属于物理性质,故C错误;

D.不溶于水,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故D错误; 故选B。

14.下列酒精灯的使用正确的是

B.可燃

C.易碎

D.不溶于水B

A.点燃酒精灯

B.给固体加热

C.给液体加热

D.熄灭酒精灯C

解析:C

A、不能使用一盏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图示错误。

B、给固体加热试管口要倾斜向下防止加热的固体放出水蒸气,在试管壁上遇冷液化成小液滴,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底部骤冷,炸裂试管,图示错误。 C、给液体加热图示正确,符合题意。

D、熄灭酒精灯不能用嘴吹灭,而应该盖灭,图示错误。 故选C。

15.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

A.点燃酒精灯 B.读取液体体积

C.闻药品气味 D.过滤河水C

解析:C

A、不能用一盏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会造成火灾,图示操作错误; B、读取液体体积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齐平,图示操作错误; C、闻气体的气味时,防止气体有毒,应用手扇动,图示操作正确; D、过滤河水即过滤操作,应使用玻璃棒引流,图示操作错误; 故选C。

16.下列实验数据合理的是( ) A.用100mL量筒量取5.26mL的稀硫酸 解析:B

A、选取量筒时,尽量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用100mL量筒量取5.26mL水,量筒选择不合理,应选用10mL的量筒;且10mL量筒的精确度为0.1mL,5.26mL水不符合10mL量筒的精确度为0.1mL,无法量取;故选项数据不合理。

B、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药品的质量,能准确到0.1g,故可以用托盘天平称取15.6g氧化铜,故选项数据合理。

B.用托盘天平称取15.6g氧化铜粉末

C D.用托盘天平称取9.28g食盐B C.用普通温度计测得某液体的温度为25.62°

C、普通温度计能准确到0.1℃,用普通温度计无法测得人体温度为25.62℃,故选项实验数据不合理。

D、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药品的质量,能准确到0.1g,用托盘天平不能称取9.28g食盐,故选项实验数据不合理。 故选:B。

17.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B

解析:B

A、量筒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A错误。 B、酒精灯使用时,用火柴点燃,B正确,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C错误。

D、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需要倒放,掌心对标签,试管略微倾斜使液体缓缓的流,D错误。 故选:B。

1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闻药品的气味

C.加热液体 D.称量食盐固体质量D

解析:D

A、不能用燃烧的酒精灯点燃另外的酒精灯,以防发生火灾。故A错误;

B、闻药品的时候要用手要轻轻的在瓶口煽动,使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故B错误; C、用试管加热液体的时候,液体的体积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1/3。故C错误;

D、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的时候要“左物右码”,并且称量干燥的固体药品的时候要在两个托盘天平上各放一个相同质量的滤纸。故D正确。

故选D。

19.某学生量取液体,仰视读数为30mL,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1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A.等于20mL 解析:C

仰视读数为30mL,仰视时读数偏小,量取的实际体积偏大,所以仰视读数体积为30mL,实际大于30mL,俯视读数为10mL,俯视时读数偏大,量取的实际体积偏小,所以俯视读数体积为10mL,实际小于10mL,故实际倒出的体积为大于20mL。 A、B、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2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B.小于20mL

C.大于20mL

D.无法确定C

A.滴加液体 B.点燃酒精灯

C.加热液体 D.读取液体体积D

解析:D

A.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胶头滴管垂直悬空滴加,滴管不可伸入试管内,防止污染药品,图中操作错误;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没有用外焰加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量筒的读数方法: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21.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漏气的是

A. B.

C. D.D

解析:D

A、用手捂住试管,试管内气体受热膨胀,使试管内气体压强增大,玻璃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该选项用的是注水法,原理为:向长颈漏斗中注水,直到长颈漏斗中的液面高于锥形瓶中的液面,关闭止水夹,从长颈漏斗内继续注水,长颈漏斗内液面不再下降,就证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是:当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变大,若气密性良好则可以看到长颈漏斗的下端会形成一段液柱,说明装置不漏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上下移动,若装置不漏气,两边液面应形成一定的高度差,若两端液面相平,说明装置漏气;图中所示文字说明装置漏气,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22.下列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湿衣服晾干 B.铁制品生锈 C.矿石粉碎 D.冰雪融化B 解析:B

A、湿衣服晾干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铁制品生锈该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矿石粉碎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冰雪融化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23.思维模型的建构既方便于问题的解决,又能促进深度学习。小芳同学对解决“气密性检查”类问题建构的思维模型如图甲所示。结合小芳建构的思维模型,完成如图乙装置的气密性检查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向锥形瓶中注入水至a处,属于上述思维模型中的“构建封闭体系”

B.注入水后,向左推或向右拉注射器的活塞均可改变该装置的压强 C.向左推注射器活塞时,观察到长导管口有气泡产生,则说明气密性良好 D.注射器连接长导管也可以进行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C 解析:C

A、向锥形瓶中注入水至a处,水面超过导管末端,属于上述思维模型中的“构建封闭体系”,故A说法正确;

B、注入水后,向左推会增大装置内压强,向右拉注射器会减少装置内压强,故B说法正确;

C、向左推注射器活塞时,装置内压强增大,导管内形成一段液柱,则说明气密性良好,故C说法错误;

D、注射器连接长导管,向外拉注射器若看到长导管中上升一段水柱,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也可以进行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24.下列发生的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苹果腐烂 B.榨取果汁

C.面包发霉 D.金属生锈B

解析:B

A、苹果腐烂的过程中有酒精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榨取果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C、面包发霉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金属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