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除法》知识点归纳
第一课时 分桃子
【知识点】:
1、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在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时候,分为被除数十位上的数能整除除数和不能整除两种情况。前者可以让学生在创设的小猴子分桃子的情景下,利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找到算法,在汇报时通过比较找到最好的办法。教师要指出列竖式也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然后,要让学生理解商2要写在十位上,商4要写在个位上的算理,还要引导学生学会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部分学生可能会写成 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纠正这种错误的书写格式。
2、在教学被除数不能整除除数的这种情况时,学生用手中的学具分一分,进一步理解48/3,先将40/3,每一份只能得到一个十,余下的一个十要和8合起来再除的算理。
第2课时 淘气的猴子
【知识点】:
1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说说0/7、0/8各等于多少,最后给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
第1页/共6页
2 商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一位数除法
可以让学生独立计算,部分学生可能不会写商十位上的0,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指导:
估算。商大约是多少,商是几位数。
被除数十位上的0除以4,得商0。
验算。
3 练一练
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数学情境,进一步巩固商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一位数的除法。其中第4小题是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学生只要能想出买5瓶满足6人,买10瓶能满足10人买25瓶正好满足30人即可。
第三课时 练习七
【知识点】:
练习七中第1、2、3、6小题,在计算时要养成先计算,再估算的良好习惯。为了提高计算的准确率,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夺红旗过小河等方面的数学竞赛,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
第四课时 练习七
第2页/共6页
练习七中第4、5、7、8这四道小题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学时教师可以:
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组织交流,让学生说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
第五课时 送温暖
【知识点】:
1 被除数的最高位小于除数的一位数除法。
教师结合送温暖这个具体的情境,提出当被除数最高位上的5比除数6小怎么办?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小组交流,说出计算过程。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发言,理解被除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两位的方法,并引导学生理解商9要写在十位上的算理。
2 试一试
在试一试中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被除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两位。
3 练一练
练一练中的计算题要让学生逐步养成先估算,再计算,最后再验算的好习惯。第4小
第3页/共6页
题,要让学生理解,余下的6袋,应再加运一次,共运8次;而第5小题,剩下的5朵,不能扎成1束,所以不能加。
第六课时 买新书
【知识点】:
1 连乘和乘除混合的两步计算式题
教师利用买新书的情境,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肯定和鼓励。然后学生独立解决平均每层放了多少本这个问题,学生自己说说解决过程,进一步说清连除和乘除混合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2练一练
第2小题 要引导学生理解游了两个来回的意义再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第6小题 要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然后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共同进行研究、讨论,再组织汇报交流。除教材中的两个方案外,学生还可能提出其他的方案,如调换短一点的文章等,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教师都应肯定,并给予鼓励。
其他计算题要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交流,注意解题的准确性。
第七课时 练习八
【知识点】:
第4页/共6页
本节课要完成练习中的15题。
第2题要引导学生感知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之间的关系。第3题则是继续培养学生先估算再计算的好习惯。一方面可以提高计算的准确率,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第5小题,学生独立计算后,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第八课时 练习八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知识点】:
本节课要完成练习中的611题。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
第5页/共6页
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第6题可以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然后再组织交流,让学生说说解决问题的过程。第7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图意,然后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交流,体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第8题果篮一样大,价钱却不同这是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独立给果篮配上合适的水果,再组织交流。配水果的方案各种各样,只要学生说得合理,教师要给予肯定和鼓励。第11题是一个综合性的实际问题。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提出购买奖品的方案,并组织全班交流,注意展示各种不同的购物方案。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第6页/共6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