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析《诗经》的艺术特色

浅析《诗经》的艺术特色

2021-10-20 来源:乌哈旅游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诗经》的艺术特色

作者:刘鸽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21期

摘 要:作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对后来文学作品的创作以及对古代文学历史的研究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在《诗经》中,很多作品所展现给我们的场景都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生活,反映了古代爱情、宗教、文化、风俗等各方面的内容,显示出独特的风格。本文将通过对《诗经》内容的论述进而探讨《诗经》的艺术特色,希望对文学研究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诗经》;内容;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1-0-02

《诗经》中所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广泛,不仅具有时代的特征,而且雅俗结合,反映了殷周时期的现实社会生活以及人们普遍的价值观念。其内容之庞大可堪中国古代文学之一绝,研究《诗经》的内容有利于进一步探索其独特的艺术特色。 一、《诗经》的内容

在《诗经》中所描述的生活场面以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习俗、爱情、信仰等各方面都有形象具体的表现,其规模之宏大形成了丰富的文化历史积淀,对我国整个文学史的发展以及学者的研究都有重大贡献和价值。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祭祀活动

在古代,我国由于受到封建统治的影响,已经形成系统的封建文化意识形态,因此对于祭祀活动也相当重视。古代人们通常通过祭祀活动来祈求丰收和表示对神明以及创下丰功伟绩的历史先祖的敬重,这样的祭祀活动在《诗经》中有具体的表现。例如,在《生民》中写道:“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所写的就是对后稷农事的赞扬,反映了当时农业文明的发展程度。

2、农事活动

在《诗经》中有很多诗歌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人们进行劳作的生活场面,说明我国的农业发展已经有了非常久远的历史。那么在《诗经》中,农业的发展已经和经济有了密不可分的联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系,在当时的地位是不容小觑的。《诗经》中对农业劳动的描写不仅仅是对历史经济文化的表述,同时也体现了《诗经》时代人们真实的生活状态。

例如,在《七月》中,便直接描写了人们进行农业劳动的画面,反映社会生活情况。其中写道:“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这段文字不仅仅让读者看到周朝人们在田间进行劳作的画面,同时反映出当时人们饱受生活的艰苦,能够使人们感受到他们的不幸与苦难生活。 3、宴飨活动

在周朝君臣之间以及上层社会的贵族人民中形成了一种娱乐形式——宴飨。在《诗经》中反映这种现象的诗歌多表现一种欢乐、和谐的氛围。人们通过宴飨活动可以表达对君主的爱戴和拥护,也可以亲朋好友之间进行情感的交流以及家人之间表示亲近的一种仪式。然而在《诗经》中有一些宴飨诗歌则不仅仅单纯的表示热闹的场面或者描写人们的宴会,而是带有一定的政治性色彩。

例如,在《鹿鸣》中:“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在这首诗中,宴会上有众朝臣以及宾客,但是除了写出宴会的场景之外,更深层次地表达了天子对贤者的重视,透露出忠君爱国的意味。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的繁荣。 4、战争活动

在我国古代的各类文学作品中,无论是哪一朝代的诗歌都涉及一个主题,就是战争。战争贯穿了我国的整个历史,而在《诗经》中关于战争的诗歌描写却不同于以往,在历代战争素材当中,都以战争给人们所带来各种疾苦为主,而《诗经》中的战争诗多写歌颂古代战场上的英雄,赞扬先祖在战场上的功绩。

例如,在《六月》中:“我服既成,于三十里,王于出征,以佐天子。”写出了周宣王时期尹吉甫在战争中打胜仗的历史,而在其正面对战争场面的描写中也烘托出气势恢弘的场景。同时也表现出对战争过后的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 5、爱情生活

婚姻与爱情是《诗经》中的一大主题,所占的比重是非常大的,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显示出与众不同的风格和特色。这些情诗反映了当时男女之间纯美的爱情,也反映了妇女的社会地位以及封建制度给妇女带来的沉重灾难。而最广泛的依然是初恋中的男女的恋情。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例如,在《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写出了男子对心上人的热烈的爱恋与追求;而《氓》却表现了一位遭遇丈夫抛弃的妇女满满的仇恨与怨怼,表现了当时妇女地位的低下和作者对自由的呼唤。 二、《诗经》的艺术特色

《诗经》中的诗歌不仅具有浪漫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其所有诗歌都反映一定时期特定的历史现实。无论是政治、经济、情感、战争,都反映出当时周朝的社会现状,并能够出动读者内心的感情。这些诗歌的创作在艺术特色上显示出无与伦比的魅力,探讨其艺术特色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诗经的艺术成就。 1、表现手法

《诗经》中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三种表现手法就是赋、比、兴,标志着《诗经》艺术特色的形成,并为我国后来诗歌创作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首先,赋的含义就是对所要表达和描写的事物进行平铺直叙的表达,换句话说,就是作者直接、正面进行事物的表述;而比与赋不同,比就是打比方,用一种与之相关或者无关但却具有意义上的相似性的事物来比作另一种事物的方法,进而表达作者的某种情感,使诗歌有内涵、有层次;而兴实际上就是触景生情的一个另一个表现,在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中曾这样对兴下定义:“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在掌握了赋比兴三中创作手法的运用之后我们发现在《诗经》中的大多数诗歌里,这三重手法往往相互交错运用,以赋的手法写事,以比兴的手法写情。三者共同作用下,作者的思想感情便能够被表达得淋漓尽致。

例如,在《七月》中,整体上是赋为主,但是在铺陈叙事中夹杂着比兴手法写情,使诗歌创作达到了非常高的艺术境界。 2、句式章法

从句式上看,《诗经》中的诗歌少有唐宋的五七言,而是以四言为主,其中带有一些长句和短句。这种四言句式能够使诗歌具有一种音乐美,不仅节奏感强烈,而且句式整齐不杂乱;在章法上,诗歌多用重章的表现方法,这样的重章叠韵加上四言句式形成了节奏舒缓而优美的效果。

例如,在《桃夭》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三章中每句开头都是“桃之夭夭”,都有“之子于归”,基本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却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了女子对婚嫁的憧憬,建筑美与音乐美相结合,使诗歌更生动形象。 3、修辞手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诗歌作为文学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最重要的并不是外在的格式,而是不拘泥于规范的情感和意蕴的表达。而在《诗经》中,语言不仅仅具有韵律和节奏,而且使用多种修辞手法,把作者的情感表现出来。

例如,在《关雎》中有一章写道:“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这首诗歌表面上写采荇菜,实际上是小伙在对姑娘的追求,那么这里用的修辞就是比喻,把小伙子对姑娘的追求行为比作采荇菜,不仅新颖,而且使诗歌内涵更加丰富。 结论:

综上所述,《诗经》内容具有多样性,以丰富的社会生活为主要表现内容,采用独特艺术风格进行创作,使情感表达到位。其语言往往能够“以少总多”,这种创作的艺术特色对我国文学史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参考文献:

[1](英)约·罗伯茨(J.A.G.Roberts)编著,蒋重跃,刘林海译.十九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M]. 中华书局, 2006

[2]闻一多著.神话与诗[M].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3](美)刘若愚(JamesJ.Y.Liu)著,杜国清译.中国文学理论[M].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6

[4]陈高华译,辜鸿铭著.中国人的精神[M].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5](美)哈罗德·布鲁姆(HaroldBloom)著,江宁康译.西方正典[M]. 译林出版社, 2005 [6]顾长声著.传教士与近代中国[M].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 [7]岳峰著.架设东西方的桥梁[M].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4 [8]傅斯年著.诗经讲义稿[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9]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0]周振甫.诗经释注[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11]程俊英,蒋建元.诗经注析[M].北京:中华书局,1991。 [12]宋书功.诗经情诗正解[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7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3]余冠英.诗经选译[M].北京:作家出版社,195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