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国古代文学史1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1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2-12-30 来源:乌哈旅游
《诗经》“六义”就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神话:由人民集体口头创作,表现对超能力的崇拜、斗争及对理想追求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属民间文学的范畴,具有较高的哲学性、艺术性。千百年来一直就是文人墨客与民间艺人进行创作的不朽源泉,对后世影响深远。

楚辞:又称“楚词”,楚辞就是屈原创作的一种诗歌题材。刘向辑集屈原、宋玉、东方朔及汉人的楚辞作品名为《楚辞》就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散体大赋:就是汉代辞赋的代表,它师承屈原、宋玉及《诗经》的“雅颂”与战国时期的纵横游说之风。内容多属为统治者扬威颂圣,思想空泛。普遍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篇幅巨大,文字排铺堆砌,对事物进行铺陈描写。直接继承了先秦散文。代表作有枚乘《七发》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扬雄《长杨赋》《羽猎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两京赋》等。 汉赋:在汉朝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特点就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赋就是汉代最流行的文体,后世往往把它瞧成就是汉代文学的代表。

乐府诗:汉武帝时重建乐府,采集汉族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就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乐府诗集:就是继《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中国古代乐府歌辞总集,由北宋郭茂倩所编,就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

诸子百家:就是对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就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鉴赏:这首诗通过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个采摘荇菜的姑娘,并为姑娘的勤劳、美貌而动心,随之引起了强烈的爱慕之情,在梦里也会梦见那位姑娘的一系列追求过程,充分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本篇就是诗经的首篇,更加表明了《关雎》在古代人们心中的地位。这诗的主要表现手法就是“兴”,即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这就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优点在于寄托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还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与谐美与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窈窕”就是叠韵;“参差”就是双声;“辗转”既就是双声又就是叠韵。用这类词修饰动作,如“辗转反侧”;描写景物,如“参差荇菜”,无不活泼逼真,声情并茂。用韵方面,这诗采取偶句入韵的方式,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与音乐美。

就诗义而言,它就是“民俗歌谣”,就就是把古代男女恋情作为社会风俗习尚描写出来的。就乐调而言,全诗重章叠句都就是为了合乐而形成的。《关雎》重章叠句的运用,说明它就是可歌的,就是活在人们口中的诗歌。

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七月鸣鵙,八月载绩。 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萚。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豵,献豣于公。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鉴赏:全诗八章,每章各十一句,基本上就是按季节的先后,逐年逐月地来写男女奴隶们的劳动与生活的。这首诗按时序叙事,很象就是一首农历诗,但由于它所叙述的内容反映了当时奴隶们一年到头的繁重劳动与无衣无食的悲惨境遇,所以应把它瞧作就是反剥削反压迫的诗篇。 此诗语言朴实无华,完全就是用铺叙的手法写成的。全篇围绕着一个“苦”字,按照季节的先后,从年初写到年终,从种田养蚕写到打猎凿冰,反映了一年四季多层次的工作面与高强度的劳动。语词凄切清苦,仿佛就是在哭吟着一部沉重的历史。但值得我们熟加体味的就是,这首诗的哀哀诉苦的同时,也表现了一定的清醒的阶级意识。“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我朱孔阳,为公子裳,”“取彼狐狸,为公子裘。”“献豣于公”,“上入执宫功”等,都表现了奴隶们对贵族不劳而食、蛮横霸道的疑惑与暗恨。在表现阶级压迫时,诗篇还采用了对比的描写来昭示,比如:奴隶们在辛勤劳动,而“田畯至喜”,苦与乐的对比;奴隶们无衣无褐,却在为“公子裳”,“为公子裘”,冷与暖的对比;“言私其豵,献豣于公,”少与多的对比等,这种描写,就是在有意识地揭示阶级压迫的不平等。另外,诗篇善于抓住各种物候的特征,来表现节令的演变,使全诗充满了自然风光与强烈的乡土气秘。特别就是第五章:“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用昆虫的鸣叫与蟋蟀的避寒迁徙,非常形象地表现了季节变迁的过程。这几句没有一个“寒”字,但却让我们感受到天气在一天天地变冷,以至于寒气逼人了。这种手法在《七月》中应用得很普遍,再如:“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用风声的愈演愈烈来显示季候的愈加寒冷,也很形象生动。

青青河畔草: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昔为娼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鉴赏:诗中的女主人公独立楼头,体态盈盈,扶着窗棂,在久久地引颈远望:她望见了园久河畔,草色青青,原来她的目光,正随着草色,追踪着远行人往日的足迹;她望见了园中那株郁郁葱葱的垂柳,她曾经从这株树上折枝相赠,希望柳丝儿,能“留”住远行人的心儿。原来一年一度的春色,又一次燃起了她重逢的希望,也撩拔着她那青春的情思。希望,在盼望中又一次归于失望,情思,在等待中化成了悲怨。她不禁回想起生活的波弄,她,一个倡家女,好不容易挣脱了欢场泪歌的羁绊,找到了惬心的郎君,希望过上正常的人的生活;然而何以造化如此弄人,她不禁在心中呐喊:“远行的荡子,为何还不归来,这冰凉的空床,叫我如何独守!”

此诗定的就就是这样一个重演过无数次的平凡的生活片断,用的也只就是即景抒情的平凡的章法、“秀才说家常话”(谢榛语)式的平凡语言;然而韵味却不平凡。能于平凡中见出不平凡的境界来,就就是此诗,也就是《古诗十九首》那后人刻意雕镌所不能到的精妙。

诗的结构瞧似平直,却直中有婉,极自然中得虚实相映、正反相照之妙。诗境的中心当然就是那位楼头美人,草色柳烟,就是她望中所见,但诗人——她可能就是偶然望见美人的局外人,也可能就就是那位远行的荡子——代她设想,则自然由远而近,从园外草色,收束到园内柳烟,更汇聚到一点,园中心那高高楼头。自然界的青春,为少妇的青春作陪衬;青草碧柳为艳艳红妆陪衬,美到了极至。而唯其太美,所以篇末那突发的悲声才分外感人,也只就是读诗至此,方能进一步悟到,开首那充满生命活力的草树,早已抹上了少妇那梦思般的哀愁。这也就就是前人常说的《十九首》之味外味。如以后代诗家的诗法分析,形成前后对照,首尾相应的结构。然而诗中那朴茂的情韵,使人不能不感到,诗人并不一定作如此巧妙营构,她,只就是为她设想,以她情思的开展起伏为线索,一一写成,感情的自然曲折,形成了诗歌结构的自然曲折。

诗的语言并不经奇,只就是用了民歌中常用的叠词,而且一连用了六个,但就是贴切而又生动。青青与郁郁,同就是形容植物的生机畅茂,但青青重在色调,郁郁兼重意态,且二者互易不得。柳丝堆烟,方有郁郁之感,河边草色,伸展而去,就是难成郁郁之态的,而如仅以青青状柳,亦不足尽其意态。盈盈、皎皎,都就是写美人的风姿,而盈盈重在体态,皎皎重在风采,由盈盈而皎皎,才有如同明月从云层中步出那般由隐绰到不鲜的感觉,试先后互易一下,必会感到轻重失当。娥娥与纤纤同就是写其容色,而娥娥就是大体的赞美,纤纤就是细部的刻划,互易不得。六个叠字无一不切,由外围而中心,由总体而局部,由朦胧而清晰,烘托刻画了楼上女尽善尽美的形象,这里当然有一定的提炼选择,然而又全就是依诗人远望或者悬想的的过程逐次映现的。也许正就是因为顺想象的层次自然展开,才更帮助了当时尚属草创的五言诗人词汇用得如此贴切,不见雕琢之痕,如凭空营构来位置词藻,效果未必会如此好。这就就是所谓“秀才说家常话”。

六个叠字的音调也富于自然美,变化美。青青就是平声,郁郁就是仄声,盈盈又就是平声,浊音,皎皎则又为仄声,清音;娥娥,纤纤同为平声,而一浊一清,平仄与清浊之映衬错综,形成一片宫商,谐与动听。当时声律尚未发现,诗人只就是依直觉发出了天籁之音,无怪乎钟嵘《诗品》要说“蜂腰鹤膝,闾里已具”了。这种出于自然的调声,使全诗音节在流利起伏中仍有一种古朴的韵味,细辨之,自可见与后来律调的区别。

六个叠词声、形、两方面的结合,在叠词的单调中赋予了一种丰富的错落变化。这单调中的变化,正入神地传达出了女主人公孤独而耀目的形象,寂寞而烦扰的心声。

无须说,这位诗人不会懂得个性化、典型化之类的美学原理,但深情的远望或悬想,情之所钟,使她恰恰写出了女主人公的个性与典型意义。这就是一位倡女,长年的歌笑生涯,对音乐的敏感,使她特别易于受到阳春美景中色彩与音响的撩拔、激动。她不就是王昌龄《闺怨》诗中那位不知愁的天真的贵族少女。她凝妆上楼,一开始就就是因为怕迟来的幸福重又失去,而去痴痴地盼望行人,她娥娥红当也不就是为与春色争美,而只就是为了伊人,痴想着她一回来,就能见到她最美的容姿。因此她一出场就笼罩在一片草色凄凄,垂柳郁郁的哀怨气氛中。她受苦太深,希望太切,失望也因而太沉重,心灵的重压,使她迸发出“空床难独守”这一无声却又就是赤裸裸的情热的呐喊。这不就是“悔教夫婿觅封候”式的精致的委婉,而只就是,也只能就是倡家女的坦露。也唯因其几近无告的孤苦呐喊,才与其明艳的丽质,形成极强烈的对比,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诗人在自然真率的描摹中,显示了从良倡家女的个性,也通过她使读者瞧到在游宦成风而希望渺茫的汉末,一代中下层妇女的悲剧命运——虽然这种个性化的典型性,在诗人握笔之际,根本不会想到。

东山: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我东曰归,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々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果臝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蠨蛸在户。町畽鹿场,熠耀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鹳鸣于垤,妇叹于室。洒扫穹窒,我征聿至。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仓庚于飞,熠耀其羽。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

鉴赏:《东山》以周公东征为历史背景,以一位普通战士的视角,叙述东征后归家前的复杂真致的内心感受,来发出对战争的思考与对人民的同情。

诗的开篇,以开门见山,直赋其事的手法,简明直接地表明故事的背景与缘由。“慆慆不归”,既就是对离家久战的直接表述,也就是离人思乡的间接流露。“我来自东,零雨其蒙”,在敍事之中,插入景物描写,这就是这首诗的一个创举。这种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为后世文人所祖并

发扬光大。“零雨其蒙”,既点出了当时的天气,属细节描写。使人更能如临其境,感受故事,又为全诗定下一个凄美感人的基调。更能够表现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接著直抒胸臆“我心西悲”。为什麼思乡的愁絮会在此刻表现得如此强烈呢?因为作为一名拼杀疆场的军人,每天就是过著“晓战随金鼓,霄眠抱玉鞍”的生活,无时无刻不为性命担忧时,思乡情绪会被时刻绷紧的神经暂时压制。但到了战争结束,归家指日可待时,思乡之情就会一涌而起,萦绕心头,挥之不去。

“制彼衣裳,勿士行枚”,战士能够结束战争生活,都赶紧解开军装,匆匆穿上平时的衣裳。通过这样一个细节描写,战士喜形於色、昐望早日与平的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以“行枚”这样典型的行为,代指军旅生活,就是用了一种借代的写作手法。《诗经》的艺术手法之成就可见一斑。

下面就就是主人公对三年军旅生活的回忆。首先用“比、兴”的手法,“蜎蜎者蠋,烝在桑野”通过桑虫的生活不堪,来比喻军旅生活的艰辛。使人还得还对战士产生同情。“敦彼独宿,亦在车下”就就是军人风餐露宿,枕戈待旦的生活的真实写照。“独”字又就是主人公内心孤独的体现,叙事与抒情融为一体,天衣无缝。

《东山》的每段回环往复地吟诵,不仅仅就是音节的简单重复,而就是情节与情感的推进。

第一节就是对过往艰辛危险生活的回忆,第二节就就是对家乡的变化与前途的猜测。“果蠃之实……燿燿霄行”,这一小节说到,家破屋残,果虫相生,田园荒芜,鬼火燿燿……这就是主人公内心挥之不去的担忧,也就是战争破坏生产,使广大人民生活陷入水深火热的困境的现实的反映与对战争的无情控诉。这种写法,使我们想起秦朝的民歌《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裏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就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其写作方法可谓如出一辙。可以瞧出《诗经》对后世的影响。

我们可以注意到,《东山》的控诉战争的视角上,就是与后代相同题材的作品有很大不同。其它作品主角通常就是平民,受战争之苦面流离失所,例如《石壕吏》《新婚别》;或者就是从征兵的角度,控诉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木兰诗》《兵车行》。而《东山》的主人公就是一位参战的士兵。参加的就是被人认为就是正义的战争的周公东征,并且以胜利一方的身份凯旋。这裏没有雄赳赳的胜利者的姿态,而就是同样以受难者的身份出现。胜利没能使她逃脱战争的厄运,更说明了战争对於双方来说,都就是灾难性的。从而给我们一个思考战争的新角度。

第三段就是主人公遥想家中的妻子。通过写妻子对丈夫的思念,更加突出了丈夫对妻子的怀念。两者感情交相辉映,从而深深打动读者的心弦。这裏的写作手法,在后代诗人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例如杜甫的《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瞧。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愰,双照泪痕干。

“有敦瓜苦,烝在栗薪”女主人公瞧到当时结婚时的器物,不禁勾起对丈夫的深深的思念。同时也反映出她们就是新婚不久就被迫分开的。更加突现诗的悲剧色彩。由此我们不禁想起题材相似的杜甫的《新婚别》。杜甫的现实主义风格源自《诗经》不无道理。

第四段就是男主人公继续沉湎於对往事的甜蜜回忆当中。想到当年新婚时,那打扮夺目的皇驳马,那派头十足的接亲队伍,那光彩照人的衣饰……一切一切,都就是那麼的甜美幸福!主人公又仿佛一下子从美好的回忆掉回现实当中,“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新婚不久便分离,这三年来,家中变成怎样,她这三年的孤独如何难当,她三年的苦水又从何说起……想到见面,只怕就是“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大家可以想象,男主人公当时的心情如何复杂,如何澎湃难平!但诗中没有太多的叙说,只用了“其旧如之何?”留下一个大大的问号,留下一个大大的悬念,也留下了一片广阔的审美空间,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思……

《诗经》的艺术美也一样,永远品味不尽,探究不完。因此,我们要继承好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诗经》。

有所思: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闻君有她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 妃呼狶!秋风肃肃晨风飔,东方须臾高知之!

鉴赏:开头五句写其对远方的情郎心怀真挚热烈的相思爱恋:她所思念的情郎,远在大海的南边。相去万里,用什么信物赠与情郎,方能坚其心而表己意呢?问遗,犹言赠与。她经过一番精心考究,终于选择了“双珠瑇瑁簪”。“瑇瑁簪”,即用玳瑁(一种似龟的动物)那花纹美观的甲片精制而成的发簪。“双珠”,谓在发簪两端各悬一颗珍珠。这在当时可谓精美绝伦的佩饰品了。然而女主人公意犹未足,再用美玉把簪子装饰起来,更见美观(绍缭,缠绕之意)。单从她对礼品非同寻常的、不厌其烦的层层装饰上,就可测出她那内心积淀的爱慕、相思的浓度与分量了。这几句写物寄情,以少总多,表达已言简意丰,情调复缠绵悱恻。试瞧汉末繁钦《定情》中“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何以结恩情?佩玉缀罗缨。”“何以慰别离?耳后瑇瑁钗”等句,分明就是受本篇启发而化出,此亦正可发明本诗“何用”三句意蕴之妙处。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晴光滟敛的爱河上顿生惊涛骇浪,爱情的指针突然发生偏转,“闻君有她心”以下六句,写出了这场风波及其严重后果:她听说情郎已倾心她人,真如晴天霹雳!骤然间,爱的柔情化作了恨的力量,悲痛的心窝燃起了愤怒的烈火。她将那凝聚着一腔痴情的精美信物,愤然地始而折断(拉杂),再而砸碎 (摧)三而烧毁,摧毁烧掉仍不能泄其愤,消其怒,复又迎风扬掉其灰烬。“拉、摧、烧、扬”,一连串动作,如快刀斩乱麻,干脆利落,何等愤激!“从今以后,勿复相思!”一刀两断,又何等决绝!非如此,不足以状其“望之深,怨之切。”(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评语)

“相思与君绝”以下六句,写其由激怒渐趋冷静之后,欲断不能的种种矛盾、彷徨的复杂心态。“相思”句较上文“勿复相思”之果断决绝,口气已似强弩之末。盖 “相思”乃长期的感情积淀,而“与君绝”,只一时愤激之念,二者本属对立而难统一,故此句实乃出于矛盾心情的叹惋,大有“剪不断,理还乱”之意蕴。循此绪端,自然生出“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的回忆与忧虑。“鸡鸣狗吠”“喻风声布闻。”(《诗比兴笺》)《易林·随之既济》:“当年早寡,孤与(宇)独居;鸡鸣狗吠,无敢问者。”即指鳏夫与寡妇夜间来往,惊鸡动狗,已露风声。此处亦谓女子忆昔与郎幽会往来,不免风吹草动,使兄嫂备悉隐情,而今若断绝,居家将何以见人?对兄嫂又如何解释?所谓“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隙穴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孟(

子·滕文公下》)加上始乱终弃的严重后果,自然使她不无顾虑与动摇。何况那“鸡鸣狗吠”中幽会的柔情蜜意时刻,仍然顽固地在牵动着她那旧日的缕缕情思,使她依依难舍呢!“妃呼豨”,正就是她在瞻前顾后,心乱如麻的处境中情不自禁地发出的一声歔欷长叹。清人陈本礼《汉诗统笺》云:“妃呼豨,人皆作声词读,细观上下语气,有此一转,便通身灵豁,岂可漫然作声词读耶?”闻一多《乐府诗笺》亦云:“妃读为悲,呼豨读为?歔欷。”训释至为允当。三字悲叹,在感情、语气上承上启下,直贯结尾二句意脉。“肃肃”,形容风声凄紧;“晨风”,即晨风鸟。《诗·秦风·晨风》:“鴥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晨风鸟即雉,朝鸣以求偶。“飔”,闻一多训为乃 “思”字之讹,言晨风鸟慕类而悲鸣。“高”,音、义皆同“皓”,指东方发白,天将欲晓。二句写女子在悲叹中但闻秋风阵阵凄紧,野雉求偶不得的悲鸣不时传来,使她更加感物共鸣,相思弥甚,犹豫不决。然而她又自信:只待须臾东方皓白,定会知道该如何解决这一难题的。陈本礼云:“言我不忍与君绝决之心,固有如曒日也。谓予不信,少待须臾,俟东方高则知之矣。”(《汉诗统笺》)如此,则“高”尚有喻其心地光明皎洁,感情热烈持恒之义。不过,这层隐喻之底奥,在字面上却就是含而不露、引而不发的,读者似乎亦拭目以待其下文。故庄述祖、闻一多皆以为《上邪》即本篇下文,应合为一篇。余冠英亦认为“合之则双美,离之则两伤。”此说确实发人深省。

此诗的结构,以“双珠瑇瑁簪”这一爱情信物为线索,通过“赠”与“毁”及毁后三个阶段,来表现主人公的爱与恨,决绝与不忍的感情波折,由大起大落到余波不竭。中间又以“摧烧之”、“相思与君绝”两个顶真句,作为爱憎感情递增与递减的关纽;再以“妃呼豨”的长叹,来联缀贯通昔与今、疑与断的意脉,从而构成了描写女子热恋、失恋、眷恋的心理三部曲。层次清晰而又错综,感情跌宕而有韵致。其次,这首诗通过典型的行动细节描写(选赠礼物的精心装饰,摧毁礼物的连贯动作)与景物的比兴烘托(“鸡鸣狗吠”及末尾二句)来刻画人物的细微心曲,也就是相当成功的。

先秦历史散文发展特点:大致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夏到春秋时期,以《尚书》与《春秋》为代表,此期史官分司,言、事不混,如《尚书》记言,《春秋》记事,文字古朴简洁。第二阶段从春秋末到战国初期,代表作就是《左传》与《国语》,此时的创作,既记言又记事,言事相融,篇幅加长,内容祥赡,记事曲折,写人生动,富于文采。第三阶段就是战国中后期,以《战国策》为代表,它采取国别体,吸取《左传》、《国语》的创作技巧并加以发展,使历史散文发展到新的高峰。先秦历史散文发展的总的趋势就是,由简到繁,由质而文,由片断的文辞到较详细生动的记言、记事、写人。现存先秦的几部重要史籍瞧,主要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都带有极强的文学特色,大都注意将神话、传说渗入史籍,使历史事件故事化,注重描写与人物特征刻划,使历史人物形象化,对事件进行褒贬评价,记事记言声情并茂。

神话主要内容:一、就是探索天地创始、万物生成与人类起源奥秘的开辟神话,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盘古、女娲神话。二、就是以风、雷、鸟、兽、草、木等为描述对象的自然神话,反映了先民敬畏与征服自然的心态,如“雷神”、“海神”、“水伯”等,最有名的就是精卫填海与夸父逐日。三、就是英雄神话,表现了先民主体意识的初步觉醒,它们朦胧意识到了人就是世界的中心、宇宙的主人,其主角就是半人半神或受神力支持的“英雄”,较有名的如《鲧禹治水》与《后羿射日》。前者歌颂了治水英雄鲧禹父子,后者歌颂的就是征服旱灾的英雄后羿。四、就是关于异域奇国、怪人神物的传奇神话,反映了初民企图突破自然条件的限制,改造自身生活环境的愿望与理想,形象奇特,富于奇趣,具有超现实性、超自然性,如驩头、吐丝女、羽民国、长臂国、厌火国等。基本特征: 一。 神话都就是想象或幻想的; 二。 神话就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与说明,只就是它经过了“幻想”的加工,成为了想象中的“神化”了现实生活; 三。 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并征服自然(或社会)的愿望; 四。 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就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作出符合实际的解释时代的产物。

《孟子》的文学价值:1、高超的辩论技巧 2、气势浩然的文风 3、语言明白晓畅

文人五言诗产生发展的过程:西汉,就是五言诗的酝酿期,五言歌谣形式在这一时期日趋酝酿成熟。到东汉,文人们在充分吸收民间歌谣形式的基础上,开始了五言诗创作,班固的《咏史》标志着这一创作的开始。此后,经过许多作家的努力,至东汉末年,五言诗已进入成熟阶段,《古诗十九首》代表了这个时期五言诗的最高成就。它这不仅奠定了建安文学的基础,而且成为诗歌发展史上的转折点。到建安时期,曹植父子以自己的创作实践树立了五言诗在文坛上的坚固地位,从此以后,五言诗成为占领诗坛的文学形式。建安以后,阮籍就是第一个全力用五言诗创作的人,她的《咏怀诗》八十二首开了大规模五言组诗的先河,成为五言诗上划时代的作品。西晋时期的藩岳在形式主义文风大盛的时代,在诗中保留了民歌的特色,推动了这一时期五言诗的发展。与她同时代的陆机对诗的工整的讲求,丰富了五言诗的艺术表现力。比她们稍后些的作家左思。以称誉文坛的“左思风力”扩充了五言诗的艺术风格。她的《咏史》五言组诗就是作家文学进入繁荣的标志。到了东晋。陶渊明以淳朴、自然的诗歌更进一步丰富了五言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技巧,把五言诗推向一个更高的境界。

古诗十九首艺术成就:1、特别善于抒情,善于把写景与抒情融为一体。如《迢迢牵牛星》,通篇写景,而情在其中。

2、善于运用比兴手法,表情含蓄,言近旨远,语短情长。如“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相去日已远,衣带日以缓”(《行行重行行》);“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明月皎夜光》);“菟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冉冉孤生竹》)等,都用得十分贴切生动。

3、风格平易,语言浅近、精练、自然。诗中没有刻意雕琢得华丽词句,如顺口说来,浅近而不浅薄,通俗而不庸俗,似乎从肺腑中自然而然流淌出来,十分自然。

《古诗十九首》就是我国最早成熟的文人五言诗,其数量虽然不多,但在诗歌史上占据重要位置。刘勰称其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称其“惊心动魄,一字千金”,对后代文人五言诗产生不小影响。

指导学生学习的技能

指导学生学习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学生学习的心理过程为依据,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有利环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指导和引导,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行为方式。在课程教学中,对学生进行

学习指导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 1.指导集体学习

集体学习的优点吸引着很多教师。一般来讲,采用集体学习策略所需要的准备时间和教学时间都相对较少

典型的集体学习包括:讲授、讨论、辩论、演示和指导。

(1)讲授。讲授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方法,是使学生接受人类已有的间接知识快速达到人类发展的最前沿的一种快捷方式。从教师的角度看,讲授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授方法,从学生的角度看,讲授是一种教师以“专家”的角色与学生分享知识的方法。讲授经常用来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运用讲授教师可以通过合乎逻辑的分析、论证,生动形象的描述,启发诱导性的设疑、解释,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为全面系统的知识,并把知识教学、情感教育、开发智力有效地结合,融为一体。使用讲授时既要注意学生的听讲技巧和注意广度,也要注意教师的讲授技巧和身体语言

(2)讨论。讨论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讨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提出具有启发性、思考性的讨论题,组织学生讨论的一种方法讨论的过程是:提出问题,设立情景。根据问题,学生自学。划分小组,进行讨论。课堂讨论,全班交流。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讨论的目的是交流,参与者可以展示自己的知识,说明自己的理解以及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策略,教师在其中承担“促进者”的角色。参与交流的过程就是学生分享自己知识的过程。讨论前要做好讨论的准备工作教师要设计好讨论的课题,要提出具体的要求,使学生作好讨论发言的准备。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讨论时要善于对学生启发引导,既要使学生积

极主动自由地发表意见,又要使学生围绕课题,联系实际进行持之有据,言之有理的争论。讨论后作好讨论小结。总结要承前启后,语言要简洁。采用讨论的策略、选择恰当的主题,应该了解每个学生的能力,考虑学生的年级、年龄以及理解该话题和参与讨论的能力。确定进行开放式讨论还是让学生举手发言,指导学生遵守讨论规则,避免少数学生“控制”讨论等,引导学生总结讨论的内容,让每个学生轮流说出一个从讨论中得出的观点。但是,在讨论的过程中,有时难以保证学生完全参与;难以使学生始终围绕同

主题进行讨论;教师难以确定是否应该干预;学生的基础知识不足或者对该主题的理解不够深入等。为了避免出现学生“不参与”或“被动参与”以及讨论时的跑题”,教师有必要进行规则的训练,只有遵守规则,讨论的效果才会改进

(3)辩论。辩论源于有争议的问题。它是以学生为中心的集体学习,教师承担“促进者”的角色。这种学习要求学生有较深层次的思考。学生先要了解关于某问题或观点的信息,确定自己的立场,然后针对别人的观点进行辩护。他们必须学会倾听对方的发言,然后驳倒对方;也必须学会巧妙运用已有知识来满足听众的需要。使用辩论法,要选择恰当的主题;确保学生拥有关于该主题的较广博的知识基础。 成功的辩论依赖于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对该主题的理解能力;二是学生是否带有求知的愿望而不是强烈的情绪反应参加辩论。课堂辩论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级、年龄、群体等,还要帮助孩子们建立大致的知识基础,做好辩论中的指导和总结工作等。通过指导和总结,

希望学生回顾辩论的内容并思考辩论的力度,从而巩固辩论中所分享的知识

2.指导小组学习

小组学习是学生分小组进行学习的比较有效的学习,意味着学生能感觉到自己与同伴联系在一起,并且他们会觉得课堂是一个安全的,能给自己提供支持的团体,而不是一个孤立无援或者必须与别人竞争的地方。小组学习策略包括合作学习、协作学习、项目合作、临时小组合作等

(1)合作学习。合作学习要求参与者在一个非竞争性的环境中作为团体进行学习,大家有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互相帮助,确保所有成员都成功实现小组目标。教师对每个学生单独进行评估,如果所有组员都较好地完成了目标,个人就可能获得加分。这种形式的小组合作目标之一,就是教会学生如何独立实现 相似的目标。

(2)协作学习。协作学习要求参与者一起学习,但是结果更加不确定。在协作机制中个人的学习责任更大。协作学习的目标与合作学习不同。在这种小组学习中,教师的参与减少,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更大。教师仅仅规定任务,由小组自己确定完成任务的方式。此时教师的角色更像一个教学促进者。协作学习的目标是通过合作、交流、研究以及任务完成进行学习。协作学习使学生完成任务的时间比单独时间短。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很适合形容协作 学习。不过,尽管每个组员的“声音”丰富了小组的经验,但是多个“声音”在

起却需要退让和协商。

(3)项目合作。当小组任务的目的是出产品或者展示成果时,比方说科学研究或者社会研究,适合采用项目合作的策略。项目合作已经成为促进积极学习的一种普遍的小组学习。项目合作经常也很费时,但是它提供了知识应用的机会,因此可以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使用项目合作时,要根据任务需要选择组员,要规定不同组员的责任,要确定评估的方式。项目合作不仅有利于学习规定的内容,而且有利于学习很多现实生活技能,比方说合作、管理组织、交流等。如果你尝试这种策略,你会发现成功的关键是组织高效率的小 组以及详细、清楚地规定各项任务。

(4)临时小组合作。临时小组经常用来完成短期的、简单的任务,对于分享信息很有价值。临时小组合作时要确定分组策略,要确定临时小组任务,要收集必要的材料。学生组成临时小组进行学习可以节约时间,对完成简单的学习任务很有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