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
工业装置中钢筋密集结构施工注意
要点
【摘要】在工业装置中施工,经常涉及到结构复杂、钢筋密集的结构,虽然形式上雷同,但根据装置工艺特点、生产能力以及各地区地质情况、抗震设防要求等方面,结构内部配筋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透彻地分析、研究,编制可行的施工方案,才能保证施工有序进行。 【关键词】工业装置 钢筋 密集 施工 要点
在石油化工项目施工中,经常会遇见结构形式复杂、钢筋密集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例如:乙烯装置中的框架式油洗塔基础、空分装置中的大型框架式压缩机基础等,这些框架式基础由于上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荷载较大,或其上部为动力设备,或考虑当地抗震设防等级等一些情况,设计配筋密集,是工业装置中较为典型的钢筋密集型结构。加上设备安装所需要的地脚螺栓或螺栓孔,形成一定的施工难度。认真分析图纸,明确设计意图。充分考虑施工中遇到的问题是进行正常、有序施工的前提。 1.确定施工程序
分清结构层次,是了解设计意图、编排合理施工程序的前提。 框架式设备基础(大多数为急冷油塔、料仓基础),通常传力方式为:设备荷载→底座环形梁→斜梁→框架梁(主次梁按框架方向设置)→框架柱→基础底板→地基。压缩机基础传力方式较为简单,荷载传到基础顶板后,由柱子传到底板,最后所有荷载由地基承载。由于在厚大的顶板内部配筋中,通常隐藏着暗梁(与顶板同高度的梁),因此在施工时需分清主次。如图1、2所示。
图1 基础底板及柱分布
图2 基础顶板各层次梁分布
根据上述分析的传力途径及结构分布层次,可以得出钢筋铺设的先后顺序:框架主梁→框架次梁→斜梁→环梁→板。 2.施工图自审和会审 2.1图纸自审时应注意的问题
在该类结构计算时,按照荷载传递途径,依次进行环梁、斜梁、框架梁、柱及底板的结构设计。在图纸自审时,搞清楚这种结构各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
1)各层次梁的高度 各层次的梁在完成混凝土浇注成型后,整个截面(专指梁高)应该为同一个高度。如果按照单层次设计进行钢筋下料加工,在钢筋相互叠放后,势必造成超过设计标高;而为了达到设计要求的截面尺寸和顶面标高,需使各层次的梁保证同一高度,两者相互矛盾。
2)钢筋相互叠加在这种结构中,钢筋的直径以φ28~φ36mm为常见。钢筋配筋,一般都在2层以上。例如:在扬子石化60万吨/年乙烯改扩建项目:急冷区101E急冷油塔基础,框架梁底筋为3层,φ32mm,顶筋2层,φ32mm;斜梁和环粱的钢筋φ28mm,上下各布置2层。钢筋叠放后,若以主梁为标准,将高出:32+12+28+12+28=112mm,不仅影响设备安装、工艺配管,而且增加结构荷载。
3)钢筋净距钢筋密集结构的配筋较密,且要满足设计规范的钢筋最小净距。框架梁宽度与柱子相同,在梁筋锚固到柱子内部后,由于主筋的限制,锚固端钢筋净距小于规范规定的限值范围。在梁的锚固端,梁下部钢筋主次梁相互叠放,将形成数量为主次梁底筋层数总和的钢筋层次。例如:101E急冷油塔基础在该部位形成36×6=192mm高的钢筋叠放区,形成非常小的钢筋孔洞隔离区,成为整个结构混凝土最难浇注和质量最难控制的部位。 4)梁筋锚入柱内与柱筋的重叠结合抗震要求,框架梁上部钢筋全部弯折锚到柱子内部,而且锚固长度较长。柱子承受上部传
来的荷载,配筋密集,当无法满足钢筋最小净距要求时,将进行2排以上的配筋设计。当梁的钢筋锚到柱子内部时,若不考虑锚固端(竖向)与柱筋的层次问题,柱子钢筋与梁锚到柱内的钢筋将形成钢筋排布而成的钢板,混凝土无法裹住柱筋,使柱子丧失承载能力。
2.2会审应征求设计解决的问题
根据上述施工图自审发现的问题,应在图纸会审时提出,并向设计者提出解决的建议。
1)梁的高度和钢筋叠加 如果按照设计给定的梁高、混凝土保护层进行钢筋下料,并将各层次梁的钢筋叠加,将无法进行施工。对于这个问题,有两种措施可采纳:①保证框架梁高度,不提高结构顶面标高,按照各层次钢筋叠加后增加的尺寸。相应地降低结构底面标高,将增加整体结构的荷载,需设计重新核验。②保证整个结构的截面尺寸,相应减少支座梁的截面高度,可能会使支座梁的承载力降低,必须经过设计的验算,采取可靠的措施,或者进行提高钢筋或混凝土的强度级别。
2)钢筋净距 保证钢筋的净距,是实现混凝土浇注、振捣成型的前提,是保证整体结构正常使用的关键。因此,对于这种钢筋密集的结构,必须事先计算好设计的钢筋净距,选择有相应骨料粒径的混凝土。若浇注时振捣有困难时,需征求设计方增大钢筋的净距,进行等强代换或重新布筋。
3)梁筋锚固 若改变梁上部钢筋锚固段与柱筋所形成的“钢板”现象与梁底筋锚固到柱内所形成的“孔洞隔离区”,建议做如下改动:①由于框架柱截面大,建议框架梁顶部钢筋提前弯折锚入到柱子内部,与柱筋形成内外层次的划分,从而使钢筋之间形成一定的间距;②对于下部钢筋,设计者将底筋直锚到柱子外侧钢筋的位置,建议在锚固长度不变的情况下,进行弯折锚固;③在框架梁顶筋按照设计位置铺设完毕后,在底筋铺设前,先行浇注框架梁下部柱子,将施工缝留设在框架梁底部。 钢筋提前弯折锚固的处理方式,要相互错开弯折点。 3.编制施工方案
类似这样结构复杂、钢筋密集的构件,不能按照常规的、普通的结构施工方案去编制,必须认真考虑施工中的难度,否则就会造成无法继续操作而停工。如果重新分析解决办法,势必在工期、材料、人力以及形象上造成一定的损失,甚至会失去企业在资质方面的能力信誉。
根据已经成型的扬子石化60万吨/年乙烯改扩建工程101E急冷油塔基础、扬子石化高压聚乙烯装置料仓框架基础施工经验,介绍施工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3.1设计问题
应根据结构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施工图,在图纸会审时一并提出。 3.2施工问题
1)施工程序的合理安排 首先设备地脚螺栓的安装,应穿插到整个工序之中,安装支架、锚板、穿螺栓以及螺栓的最后找正加固,应根据实际情况,在各层次梁的钢筋施工过程中,进行合理穿插;其次框架梁与斜梁相互交叉,两种梁的宽度截面都较大,交叉部位的箍筋安装和绑扎都很困难,在框架梁形成后,不能将其支架拆除,当框架梁落到正常位置后,斜梁与框架梁交叉处的箍筋很难安装,因此交叉处的箍筋在框架梁下落之前安装上,然后再将框架梁复位;再次在框架梁落到正确位置之后,不能急于进行斜梁的主筋绑扎,因为斜梁主筋绑扎形成之后,与框架梁之间形成加固形式的“八”字,一旦框架梁位置不正,无法恢复和模板安装,因此在绑扎斜梁主筋前,要对框架梁的位置进行检查校验,对于位置偏差部位用倒链复位,再进行斜梁主筋的绑扎,然后再拆除倒链,此时,框架梁与斜梁就会形成一个较为牢固的体系。
2)顶板混凝土的浇注和振捣 建议针对钢筋间距的不同部位选择相应骨料粒径的泵送混凝土。要合理选择混凝土的入模点,尤其是顶板下部联系梁上部柱子。由于框架梁底筋锚固相互叠加的问题,若从顶部下料,该部分混凝土将无法彻底入模和振捣。
该部分混凝土应该从侧面入模和振捣,并事先准备好下料口所用的模板,待混凝土浇捣到振捣口位置后,立即封堵。其他部位可按正常施工方式进行下料,但一定要控制下料数量和速度,保证下层混凝土振捣完毕后,方可进行上层混凝土入模。 3)混凝土的养护
类似结构一般都属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防止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因水化热过高而形成裂缝是养护期间的关键。首先在配置混凝土时,要使用水化热低的矿渣硅酸盐水泥,掺加一定量的外加剂,降低水灰比。其次,在养护时,采取比较理想的覆盖保温措施,使混凝土养护环境温度与混凝土内部温度差在规范规定范围内。在养护期间,要选择有代表性的点进行温度测量。 在养护期间,要随时注意内部温度变化,当内部温度呈下降趋势时,逐渐减少覆盖层。切不可突然拆去覆盖层,以防止温度变化太快,造成裂缝。另外,混凝土在凝结硬化期间,需水量较大,因此,在覆盖层下应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并注意洒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