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小练笔,为作文教学添彩——执教小语人教版第十一册《穷人》所获
2023-07-27
来源:乌哈旅游
2011/1 善用小练笔,为作文教学添彩 执教小语人教版第十一册《穷人》所获 。蒋其来(遵义市航天小学) 问题生成 西蒙的孩子时,心里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这个词 用得很生动。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块儿难啃的骨头, 如何提高作文教学?许多一线教师有的以单元板块 师:同学们,“忐忑不安地想”该怎么读?你能读 出桑娜内心的感受吗?试一试! 为背景写作文,有的一周布置一篇周记,有的要求孩 子天天写日记……至于习作效果,有的事倍功半,有 的有数量无质量,有的苦于无方,有的甚至束手无策。 本人执教小学语文人教版十一册《山中访友》、《穷 (每个孩子都想从读中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课 堂氛围活跃) 师:经过刚才的朗读体验,你们的体会一定更加 人》、《最后一头战象》、《月光曲》等课文时,都巧妙地 运用了小练笔,我和孩子的收获都非常大。现以执教 《穷人》为例,谈谈问题产生的背景。 ——深刻,来,大家交流交流。 生1:这段话的心理描写可谓是细致入微,“忐忑 不安”这个词写出了桑娜矛盾痛苦、无可奈何的心理 状态。 渔夫的妻子桑娜,在抱与不抱邻居西蒙的孩 子时,有特别矛盾的心理冲突,这里的心理描写一波 三折、入木三分……这样好的范本,能为我的作文教 生2:当她发现邻居西蒙已死,准备抱回两个孤儿 时,她矛盾到了极点:他会说什么呢?……为什么把 学服务吗?尤其是孩子在平时的习作中,对人物的心 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她为什么会这样 想呢?因为家境本来就很穷困,又有五个孩子,丈夫 的担子已经很重了,现在再加两个孩子,能养活吗? 生3:桑娜的担心是很自然的。可是她又想:“嗯, 揍我一顿也好!”可见她更坚定了收养孤儿的决心。 生4:这是穷苦人民现实生活的一种真实的心理 写照吧!还用了好多省略号! 理刻画过于平淡甚至无从下手时,我能“授人以渔” 吗? 教学片段 原文片段: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 “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 已经够他受得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 ……生5:这简短的心理描写,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善 良、心灵纯洁的桑娜……要是我在习作中也会用这样 的心理描写就好了!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 也活该,我自作自受……揍我一顿也好!” 师:同学们,从上面这段文字中,你能找出最能表 现桑娜心理活动的词吗? 师:是呀,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多么重要啊! 同学们,相信自己,你也能用的! 在学习生活中,你们 也有忐忑不安、非常矛盾的时候吧,想不想选一个片 段写一写? 生1:应该是“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吧! 生2:我觉得是“忐忑不安”! 师:谁来谈谈对“忐忑不安”这个词的理解? 生1:就是心神不定的意思。 生2:指人的心里扑通扑通地跳个不停,很心慌! 学生:想!(学生写意盎然,小练笔水到渠成) 学生当场小练笔成果展示: 生1这样描写:“妈妈打了我以后,我想离家出 走,可出走以后,我叉饿又冷,心想:难道我要回去吗? ……生3:我补充一下,文中是指桑娜在抱与不抱邻居 不,我不回去,既然妈妈这么无情,那就别怪我无 ∞ 2011/1l 义了!还……还是回去吧?回去认个错就能吃饭了 上边的学生当场小练笔成果,让我非常惊讶!说 实话,孩子被家长打骂想离家的、迟到后在教室外徘 哎呀,饿死了!回去吧,丢了面子,不回去吧,又不知 道去哪儿……哼,妈妈真狠心!唉,真烦人……哼,大 不了我早点去学校住校就是了,唉,要是爸爸在的话 徊的心理状态,以前他们都有,可就是在习作中刻画 不出来,今天却写得如此生动,这是孩子也是我最大 的收获! 就好了,他肯定不会让妈妈把我赶出来的。” 生2这样描写:“迟到了,我静静地站在教室门 口,不安地卷着衣角,心里忐忑不安……我刚想推开 门,手又缩了回来,老师一定会……狠狠地批评我的, 其次可利用文章的结尾进行练笔。 有许多的课文结尾意犹未尽,留给了读者广阔的 想象空间。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顺着作 我迟到好几次了……老师说过:有了错误,就要改正, 不能一错再错,还是推开门好,老师一定会原谅我的 ……者的思路或情感发展的方向发挥想象,对文本进行延 伸,学生的灵性就会在小练笔里飞扬起来。《穷人》一 以后无论如何也不能迟到了。” 几点收获 文的结句是:“你瞧,他们在这里哩。”桑娜拉开帐子后 会发生怎样的事呢?课文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无 限的想象空间,我在上《穷人》第二课时还延续了小练 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和创造,续编出这个故事。没 1.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现场捕捉写话的“点”。 在这课堂上,我抓住了生5的回答:“这简短的心 理描写,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善良、心灵纯洁的桑娜 ……想到他们根据课文的内容张开想象的翅膀,创造出了 许多精彩的篇章。 要是我在习作中也会用这样的心理描写就好 了!”以此“点”,顺导到孩子平时习作中的心理描写 去。我用“是呀,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多么重要 同时,还可抓住文章的“空白”进行练笔。 课文中的“空白”是指课文中某些内容有意不写 或写得简略的地方。这种“空白”往往存在于词、句、 段甚至插图中,为学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间。我 啊!’'首先肯定了孩子感悟,接着又说:“相信自己,你 也能用的!”鼓励孩子,让他重获写作的信心,最后引 导:“在学习生活中,你们也有忐忑不安,非常矛盾的 时候吧,想不想选一个片段写一写?”既激发了孩子想 写的热情,又让孩子回到了自己的生活。找到了“写 点”,也就找到了“话源”,孩子也就写无不尽了! 们可借助教材中的内容,适时地引导学生推测、构思, 以习作的形式把“空白”补充出来。这样既充分利用 了手头教材,又能借助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激发学 生习作的灵感和欲望,更有利于降低习作的难度,何 乐而不为呢?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上课并不像把预先量好、裁 制好的布料直接做成衣服一样。我们的对象是有血 有肉的,有着敏锐而娇嫩心灵的儿童。虽然我的教学 3.教师要善于课堂引领,激发兴趣,让练笔成为 享受,而不是形式。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特别是第二次带班上了六 设计可能临时改变了,但学生却学到了更多,激活了 他们的思维和生活经验。我想,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尤 年级以后,我更加深深体会到,要使小练笔有成效,教 师的引领一定要到位,如果没到“写点”上,千万别硬 其要关注课堂中的真实情景,善于利用这些情景让学 生进行即兴练笔。长此以往,学生必将受益匪浅,不 断涌发写话的灵感。 2.教师要善用文本,举例拓思。 逼孩子写。《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 素养的综合体现。”而事实上,提起写话,很多学生都 会产生一种畏惧的心理:有的不知道怎么写,有的甚 至觉得没东西可写,经常是兔子尾巴,短短一截;没办 法时,就像挤牙膏一样挤出一些内容空洞、语言干巴, 假话、空话连篇的矫揉造作的东西。如何来激发学生 的写话兴趣并成为享受呢?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 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 能……”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经典、精彩的语段,教师除 了引领学生反复“含英咀嚼”外,还要巧妙地抓住这些 习作“练点”,拓宽小练笔的思路。 首先可抓住文章的精彩的片段进行练。 首先,要把课备充分,尤其要备好学生习作能力 的差异性。 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精彩的片断值得学生去积 累、去赏析、去仿写,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条有 效的途径。除了《穷人》这一篇课文的心理描写片段 外,像《山中访友》、《最后一头战象》、《月光曲》、《金 色的脚印》等,都有值得训练的“点”,有的可能是环境 烘托描写,有的可能是语言动作的刻画,有的甚至是 排比旬式的运用…… 其次,要找到找准写作生成的“点”。 最后,要长期坚持,切不可一曝十寒。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 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生活是丰 富的,课堂也是多彩的,他们都是小练笔素材的大仓 库。善用小练笔,为你的作文教学添彩吧!口 (责任编辑刘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