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2年初三化学试卷

2022年初三化学试卷

2023-04-20 来源:乌哈旅游
2022年初三化学试卷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xxx分钟;出题人:xxx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评卷人 五 六 总分 得 分 一、选择题

1.人体中化学元素含量的多少会直接影响人体健康。下列人体所缺元素与引起的健康问 题关系错误的是 A.缺铁会引起贫血 B.缺铁会引起龋齿 C.缺钙会引起骨质疏松

D.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而导致发育不良

2.下面是某学生对课本中图表资料的使用情况,其中不正确的是 A.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金属与盐酸能否发生反应 B.利用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表,查出元素的化合价 C.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判断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 D.根据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判断某些复分解反应能否进行 3.从右图获取的信息错误的是

A.硒属于金属元素 B.硒的原子序数是34 C.硒的相对原子质甘是78.96

D.硒原子中的质子数是34

4.(2013江苏泰州)图为有关反应的微粒变化示意图,其中“”“”“不同种类的原子或原子团.该反应属于( )

”“

”分别表示4种

A.复分解反应 B.置换反应 C.化合反应 D.分解反应

5.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原子中不存在带电的粒子 B.水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C.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的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 D.不同元素最本质的区别在是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6.农业上常用饱和的食盐水选种。在室温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饱和食盐水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有少量固体析出。对此过程的描述,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7.木糖醇是目前市场上一种理想的蔗糖替代品,在某些温度下其溶解度分别为:30℃时70g、50℃时84g,、60℃时90g.如图表示的是木糖醇等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根据曲线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为木糖醇的溶解度曲线

B.随着温度的升高,Z物质的溶解度逐渐减小

C.30℃时,X、Y、Z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Y D.50℃时,Y、Z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8.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健康饮食强调食用的“绿色食品”,指的是绿颜色的食品 B.篝火晚会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能使燃烧更旺 C.自行车支架上刷上油漆既美观又能防止钢铁生锈 D.对人体健康而言,铅、镉、汞等是有害元素

9.室温下,向一定质量的NaCl溶液中加入10 g NaCl固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再加入10 g水后,剩余固体全部溶解。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加水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B.加水前可能是饱和溶液 C.加水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D.加水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10.C3N4是一种新型材料,它的硬度比金刚石还高,可做切割工具,在C3N4中,C的化合价为+4,则N的化合价是

A.+5 B.+3 C.+1 D.﹣3 评卷人 得 分 二、填空题

11.构成并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___;在氧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中都含有相同的____________;在它们相同数目的分子中,都含有相同数目的__________。 12.青少年看书、写字一定要爱护眼睛,台灯是在光线不足时常用的照明用具。

(1)图1中标示的物质属于金属材料的有 (填序号)。

(2)灯管后面的反光片为铝箔。铝块能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 性。 (3)铝比铁活泼,但铝箔比铁螺丝钉耐腐蚀。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是 1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2)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 (3)高锰酸钾制氧气: ; (4)氢气还原氧化铜: ;

(5)锌粒和硫酸制氢气: .

14.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关注物质变化过程,探究物质变化的条件很有必要.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要严重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应观察到的现象是 . (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的另一条件是 . (3)写出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15.用分子、原子、离子填空: (1)构成物质的微粒

(2)不带电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__

(3)参加化学反应时,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一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___ 16.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P点表示t1 ℃时,________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的物质是______。

(3)t2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

(4)t1 ℃时A的溶解度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同)t2 ℃时A的溶解度。 (5)t2℃时,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7.我国科学家侯德榜为我国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下图是侯氏联合制碱法和西方索尔维制碱法的工艺流程。已知有关物质重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2NH4Cl +X====2NH3↑+CaCl2+2H2O NH4Cl ==

=\"=\" NH3↑+HCl↑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盐水精制的过程是除去溶液中各种杂质的过程。为将盐水中含有的MgCl2沉淀除去,可以向其中加入过量的烧碱.此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将混合液中不溶物除去的实验方法是 ;溶液中多余烧碱可以加 (填试剂名称)来除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氨碱工业最关键的一步是:在加压的条件下不断向饱和的氨盐水中通人二氧化碳气体,溶液中会有碳酸氢钠晶体析出。试分析该流程需要“加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 (3)在氨碱工业的历史上,如何处理流程中剩余的氯化铵溶液,出现了两种工艺:一是“索尔维法”,即在氯化铵溶液中加入物质X (填化学式),产生了可循环使用的氨气和大量固体废弃物氯化钙;二是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的“联合制碱法”,即在氯化铵溶液中加入适量氯化钠晶体.降低了氯化铵的 ,使氯化铵晶体单独析出得到另一种产品——氮肥。氯化钠溶液则可以循环利用。

(4)在氨碱工业处理剩余的氯化铵溶液时.为何不直接蒸发结晶析出氯化铵固体? 答: 。

18.某化学兴趣小组想研究影响过氧化氢(H2O2)分解速度的因素。取四支试管,在2、3、4号试管中分别加入0.2克二氧化锰 (MnO2)粉末,然后在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过氧化氢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如下表所示),观察气泡产生的速度,记录如下: 试管编号 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MnO2质量 气泡产生的速度 1 5% 0克 + 2 5% 0.2克 +++ 3 10% 0.2克 ++++ 4 15% 0.2克 +++++ (1)该实验研究的问题是:过氧化氢分解的速度与 和 的关系。 (2)为了检验产生的气体是否为氧气,请你写出检验的操作方法: 。

(3)小米同学提出,通过上述实验不能证明MnO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于是,化学兴趣小组展开了讨论,最后一致认为:还需证明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前后 和 不变。他们继续进行了实验。

(4)可利用过滤法回收剩余溶液中的二氧化锰粉末。在过滤过程中,下列仪器不需要的有___________(填序号)。

A.玻璃棒 B.酒精灯 C.烧杯 D.漏斗

过滤后,他们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其可能原因是 。(任写一点) 19.(4分)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填空(填字母编号): A.食盐 B.明矾 C.生石灰

D.葡萄糖 E.活性炭

(1) 可用作冰箱的除味剂; (2) 可用作调味剂和防腐剂; (3)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物质是 ; (4)通常可作干燥剂的物质是 。

20.(14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现有H、C、O、Ca四种常见的元素,请选择用其中的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各一种(用化学式表示):

①家庭装潢用的大理石的主要成分 ;②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 ; ③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④实验室常用的液体燃料 。 (2)家庭厨房实际上是一个化学世界。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氯化钠是重要的调味品,它是由 构成的(选填:“分子”、“原子”或“离子”)。②冰箱除味剂中的活性炭可以除去冰箱里的异味,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性。 ③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以采取的灭火方法是 。 元素名称 钠 钙 铝 氢 氮 氧 硫 (3)上表元素中,在地壳内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符号是 ; 在人体内含量最多的元素符号是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符号是 。

(4)下列图示中,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填序号),属于化合物的是 (填序号),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填序号)。选用上面表格中的元素,表示D图中的分子,其化学符号可能为 。(填一种即可)

评卷人

得 分

三、探究题

21.化学中质量守恒定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定量定律。

(1)如下图装置中,称量小烧杯中所有物质的质量m1,然后将小烧杯中的碳酸钠与盐酸完全混合,反应发生一段时间后,再称量小烧杯及烧瓶内物质的总质量为 m2,则(填“=” “>”“<”)m1 m2,其原因为 。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可直接用作气体燃料。燃烧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①1个B分子中含有 个原子。

②四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填图中字母)。

(3)A和B可发生如下反应:3A+2B=A3B2,某学生做了3次该实验(每次均充分反应),反应前A和B的质量 和都是l0g。有关实验数据见下表: 序号 反应前A的质量 反应前B的质量 反应后A3B2的质量 ① 8g 2g 6g ② 4g 6g 6g ③ xg yg 9g

X∶Y的比值可能为 或 。

(4)为了测定某品牌食用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探究过程如下:

《提出问题》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知识准备》食用纯碱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另外还含有少量的氯化钠;反应过程中不考虑水和氯化氢的挥发。

《设计方案》(1)方案一:向一定量样品中加入过量澄清石灰水,根据反应生成碳酸钙的质量,先求出碳酸钠的质量,再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2)方案二:向一定量样品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根据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先求出碳酸钠的质量,再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进行实验》甲组同学:称取24.00g样品,加水配成溶液,在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过滤、洗涤、干燥,共得到白色沉淀20.00g。

乙组同学:称取24.00g样品,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直到反应停止,共收集到8.80g二氧化碳。

《解决问题》请你任选一组同学的实验结果,帮助他们计算出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

22.化学课后,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实验桌时,发现有一瓶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塞橡皮塞,征得老师同意后,开展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1] 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了呢? [实验探究1]

实验操作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振荡。 实验现象 有气泡冒出。 实验结论 氢氧化钠溶液一定变质了。 [提出问题2] 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呢?

[猜想与假设]猜想1: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猜想2:氢氧化钠溶液全部变质。 [查阅资料](1)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2)氯化钙溶液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 [实验探究2]

实验步骤 (1)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并不断振荡。 (2)取步骤(1)试管中的少量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 实验现象 有 生成。 实验结论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碳酸钠。 溶液变红色。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 。 [实验结论] 该氢氧化钠溶液 (填“部分”或“全部”)变质。 [反思与评价]

(1)氢氧化钠溶液露置于空气中容易变质, 请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在上述[实验探究2]中,小明提出可用氢氧化钙溶液代替氯化钙溶液, 你认为该方案 (填“可行”或“不可行”)。

[理解与应用] 氢氧化钠溶液容易变质,必须密封保存。实验室必须密封保存的药品还有很多,试另举一例: 。

23.为探究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小鸣和同学们通过测定反应后溶液的pH,得到了如图所示的pH曲线,请回答:

(1)由图可知该实验操作是将____________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小鸣取了a、b、c三处反应后的溶液于三个烧杯中,却忘了做标记,他设计不同的方案(不再用测定pH的方法),探究三种样品分别属于哪处溶液。 【查阅资料】CaCl2溶液显中性,CaCl2+Na2CO3===CaCO3↓+2NaCl。

【探究过程】①分别取少量样品于三支试管中,加入酚酞试液,观察到其中一支试管内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结论:该样品是a处溶液。 ②为进一步确定b或c处溶液,又设计了以下方案: 实验步骤 另取余下样品少量于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足量的Na2CO3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 先有____________产生,后有____________产生

【反思评价】探究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除了要考虑生成物之外,还要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现有失去标签的两瓶无色溶液: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某化学探究小组打算用物理和化学两种方法加以区别。请回答:

(1)化学方法:在不选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的情况下,按表中方法一(示例)填写。所选试剂须属于不同物质类别(单质、氧化物、酸、碱、盐、有机物等)。 方法一 所选试剂 锌 判别方法 取少量样品分别与锌反应,有气体产生的是稀盐酸,没有的是氯化钠溶液。 实验现象 该样品为b处溶液 该样品为c处溶液,并推知溶液中的阳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 方法二 方法三

(2)物理方法:同学小王使用了酒精灯和玻璃棒两种仪器,就把这两种无色溶液区分开了。请你猜测一下他的做法:

操作方法: 判断方法:

25.验证某混合气体含有CO和H2,并除去含有的少量CO2杂质。甲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A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水分,观察到C中黑色氧化铜变 ,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现象不能确定混合气体含有H2,他改进实验后证明了混合气体中含有H2。请写出乙同学的实验改进方法和现象 。从环境保护角度,该实验中最后导出的尾气处理方法是 。

(3)丙同学对A装置反应后的溶液成分进行验证,请根据实验现象填写下列空白处: 实验操作过程 Ⅰ.取待测液少量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适量 溶液 Ⅱ.将上述反应后的混合物静置后,再向上层清液中加入 溶液。

若将Ⅱ中加入的溶液换成 (写化学式),也可得出Ⅱ中相同的结论。 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评卷人

实验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含Na2CO3 溶液呈红色 溶液中含NaOH 得 分

四、实验题

26.如下图所示,王琳同学将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 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

①请你帮她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实验现象 解 释 烧杯A 28 30 烧杯B 29 (此处不必填写) ②王琳同学认为B烧杯在实验中是不可缺少的,它体现了一种科学实验的方法,这种方法是 31 。

27.(4分)某科学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得知镁可在氮气中燃烧生成Mg3N2,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验证。

步骤l:用盛水的水槽、无底的废广口瓶、燃烧匙、蒸发皿、橡皮塞等装配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另准备一只有一根铜丝穿过的橡皮塞,铜丝末端固定一根镁条。

步骤2:引燃燃烧匙中足量的红磷,塞好橡皮塞。待充分冷却,观察到广口瓶内水面上升的体积约占瓶内水面原上方空间的1/5左右。

步骤3:往水槽中加水使广口瓶内外水面相平。点燃镁条,更换橡皮塞,镁条在广口瓶内继续燃烧,发出红光,放出热量。待冷却后广口瓶内水位继续上升。 (1)步骤2的目的是 。

(2)在步骤3“待冷却后广口瓶内水位继续上升”是由于瓶内气压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气压。

(3)根据上述实验和你所学的知识,请写出镁在空气中燃烧时的化学方程式: 。

28.(12分)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

(1)装置C由导管、 和 (填仪器的名称)组成。

(2)实验室用H2O2和MnO2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 ,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下同);若用KClO3和MnO2制取O2时,则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填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将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F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制取H2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或 。(填序号)

29.如图所示,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二氧化锰的作用下,迅速分解放出大量的氧气,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 B.气球缩小,红墨水右移 C.气球胀大,红墨水右移 D.气球胀大,红墨水左移

30.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如下图所示,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有①②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

(2)写出用装置A制取氧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A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用C装置集满一瓶氧气后,实验时发现氧气不纯,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4)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时,应选用图中__________和__________来组装一套实验装置,检验二氧化碳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室用锌粒与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氢气,需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收集装置为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 分 五、计算题

31.小明测得石灰石与一定量的稀盐酸反应后的溶液PH为2,也适量该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并测得溶液PH随加入碳酸钠溶液体积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点处溶液中的两种溶质是 (写化学式); (2)AB段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3)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CD段PH上升的原因是 ;

32. 我市有丰富的石灰石资源,为了测定某地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7.5g样品放入烧杯,加入稀盐酸至恰好不再产生气体时消耗34.7g,放出的气体在常温下体积为1.1L。 (1)常温下CO2气体的密度为2.0g/L,则上述反应放出气体的质量为 g。 (2)如石灰石中的杂质均不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计算: ①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

②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最终结果保留1位小数)。 评卷人 得 分 六、简答题

33.小敏同学发现:向鱼池中撒入名为过氧化钙(化学式为CaO2)的固体物质时水面会出现一些气泡,为此他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当把过氧化钙投入足量水中时,会生成什么物质? 【进行猜想】①生成氧气; ②生成二氧化碳;③生成氢氧化钙 你不赞同的猜想是:_______(选填①、②或③),其理由是________。

【实验探究】在实验室老师的帮助下,小敏利用吸滤瓶等仪器设计组装了如图所示的装置。

(1)打开装置中分液漏斗的活塞,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P处,发现木条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是______。

(2)他还发现实验时烧杯中也有气泡出现,说明该反应_______。

(3)小敏又设计实验证明生成物中有氢氧化钙。 【问题讨论】

(1)过氧化钙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

(2)过氧化钙和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在运输鱼苗时,常会在水中加入少量过氧化钙,其主要目的是______。 34.(1分)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下图所示的关系。

例如:“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1)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属于什么关系? (2)混合物和纯净物属于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

1 .B 【解析】

试题分析:A选项铁元素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贫血,正确; B选项碘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组成成份,缺碘会影响甲状腺激素合成,易患甲状腺肿大,错误; C选项钙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使骨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幼儿和青少年缺乏会患佝偻病,老年人缺乏会患骨质疏松,正确; D选项锌影响人体发育,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儿童摄入不足会导致发育停滞、智力低下,正确。故答案选B 考点: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2 .B 【解析】

试题分析:利用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表,只能查出元素的原子质量,B错误。 考点:化学归纳。 3 .A

【解析】由题中信息知,A.硒属于非金属元素。故A错误。B.硒的原子序数是34。故B正确。C.硒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故C正确。D.硒原子中的质子数是34,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故D正确。 4 .A

【解析】从微观变化示意图中可以判断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生成物也是两种化合物,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符合复分解反应的定义,所以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5 .C

【解析】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和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电荷量相等,电性相反,相互抵消,并不是不存在带电的粒子,A错误;水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中不含氢分子和氧分子,B错误;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核电荷数不同,D错误;答案选C。 6 .B

【解析】A、溶解度只与温度有关,故A选项错误.

B、在相同温度下,饱和食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故B选项正确.

C、水分蒸发导致饱和食盐水中析出食盐,由于溶剂与溶质都减少导致溶液的质量减小,故C选项错误.

D、水分蒸发导致饱和食盐水中析出食盐,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小,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7 .C

【解析】A、利用三组数据“30℃时70g、50℃时84g、60℃时90g”中的第一或第三组数据,找到温度与溶解度的交点所在的曲线即为木糖醇的溶解度曲线.第二组数据正好落在两条曲线的交点上,无法确定曲线.曲线X为木糖醇的溶解度曲线,说法正确;

B、曲线Z随温度升高而下降,表明Z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因此说法正确; C、某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S为该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在

30℃时,X、Y、Z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SZ>SX>SY,物质Y的溶解度SY最小,所以此时物质Y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最小,而非是最大.说法错误;

D、50℃时,Y、Z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表明此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说法正确.故选C

【点评】溶解度曲线的应用:由已知温度查某物质对应的溶解度;由物质的溶解度查该物质所处的温度;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设计混合物分离或提纯的方法. 8 .A 【解析】

试题分析:绿色食品指的是无污染的食品,A错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越充分,燃烧越完全、越剧烈。可燃物架空一些,可使空气更容易进入,而增大了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氧气与可燃物接触更充分,燃烧也更完全、更旺,B正确;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防止铁生锈的条件是破坏铁生锈的条件,C正确;铅、镉、汞对身体健康不利,D正确。故选A。

考点:化学与生活 9 .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中的叙述可知,加水前一定是饱和溶液,故答案选择A 考点:饱和溶液的确定 10 .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C的化合价为+4,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4)×3+4x=0,则x=﹣3,故选D。 考点:考查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11 .水分子 氧元素 氧原子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解答时可以从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两方面进行分析判断: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由粒子构成的。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构成并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对于物质组成,应从宏观、微观两方面进行描述:在氧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这些物质中,都含有相同的氧元素,在这些物质相同数目的分子中,都含有相同数目的氧原子。

点评:了解物质的宏观的元素组成和微观的粒子构成,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 .(1) ①②④ (2) 延展

(3) 铝与氧气反应表面形成致密氧化膜 【解析】略 13 .(1)3Fe+2O2

Fe3O4

(2)CO2+Ca(OH)2═CaCO3↓+H2O; (3)2KMnO4(4)H2+CuO

K2MnO4+MnO2+O2↑ Cu+H2O,

(5)Zn+H2SO4═ZnSO4+H2↑.

【解析】(1)铁丝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故答案为:3Fe+2O2

Fe3O4

(2)二氧化碳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答案为:CO2+Ca(OH)2═CaCO3↓+H2O;

(3)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答案为:2KMnO4K2MnO4+MnO2+O2↑

(4)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故答案为:H2+CuO

Cu+H2O,

(5)锌粒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故答案为:Zn+H2SO4═ZnSO4+H2↑. 14 .(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白磷不燃烧; (2)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 (3)4P+5O2【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可知铜片上的红磷没有达到着火点,白磷达到着火点,并与氧气接触,水中的白磷达到着火点,但不与氧气接触,可以据此答题.

解:(1)由于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它的着火点,所以能够燃烧;水中的白磷虽然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没有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 故填: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白磷不燃烧;

(2)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物质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

2P2O5

故填: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

(3)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的方程式为:4P+5O2故填:4P+5O2

2P2O5

2P2O5.

15 .(1)分子、原子、离子(2)分子、原子(3)分子、原子 【解析】

试题分析:构成物质的微粒由分子、原子、离子。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离子带电,分子、原子不带电荷;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改变,原子的种类不变,化学反应过程只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

程参加化学反应时,一定发生变化的是分子,一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原子。 考点:构成物质的微粒

16 .(1) A和C(2)A(3)C>B>A (4)大于 (5)大于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图示可知:

(1)P点是AC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t1 ℃时的交点,表示t1 ℃时,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的物质是A。

(3)t2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 (4)t1 ℃时A的溶解度大于t2 ℃时A的溶解度。

(5)t2℃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所以B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要大于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考点:溶解度曲线

17 .(1)MgCl2+2NaOH =\"=\" Mg(OH)2↓+2NaCl 过滤 盐酸 NaOH + HCl =\"=\" NaCl + H2O (2)增大二氧化碳的溶解度 (3)Ca(OH)2 溶解度 (4)氯化铵受热易分解

【解析】(1)氢氧化钠和氯化镁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分离固液混合物,要采用过滤的方法,氢氧化钠和盐酸生成氯化钠和水,(2) 气体的溶解度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3)根据生成物是氨气和氯化钙可知X为Ca(OH)2 ,氯化钠溶解溶液减少,是氯化铵的溶解度降低,(4)氯化铵受热易分解

18 .(1)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MnO2(或者催化剂)

(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3)质量 化学性质

(4)B 滤纸破损(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1)该实验中分别取用了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和不同质量的二氧化锰,故是研究过氧化氢的浓度及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检验氧气用到的是带火星的小木条,可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内看带火星的小木条是否复燃;

(3)催化剂具有“一变二不变”的特点,即能改变物质的反应速率,但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还要判断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是否发生了变化;

(4)过滤时需要用到的仪器有:铁架台、漏斗、烧杯、玻璃棒,不需要酒精灯;过滤后,滤液仍浑浊的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过滤器内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都会导致待滤液不经过滤直接进入下面的烧杯中,从而出现浑浊;还有,盛装滤液的烧杯不洁净,也会造成滤液仍浑浊。

考点:催化剂,氧气的检验,过滤 19 .(1)E (2)A (3)D (4)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可知(1)E.活性炭可用作冰箱的除味剂; (2)A.食盐可用作调味剂和防腐剂; (3)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物质是D.葡萄糖; (4)通常可作干燥剂的物质是C.生石灰。 考点: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20 .(1)①CaCO3 ②CO2 CH4 ③H2O ④C2H5OH(2) ①离子 ②吸附 ③用锅盖盖灭 (3)Al O N (4)B A C H2、O2、N2 任意一种 【解析】

试题分析:(1)化合物的化学式的写法:正价在左,负价在右,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实验室常用的液体燃料是酒精;

(2)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能吸收颜色和异味;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灭火方法是用锅盖盖灭,其原理是隔绝空气;

(3)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在前四位的是:O、Si、Al、Fe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在人体内含量最多的元素氧元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的;

(4)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故B属混合物;化合物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纯净物,故A属化合物分子;由图可知C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一个D分子中含有D原子,属单质分子,故D可能是氢气或氮气或氧气。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物质的构成、物质的分类 21 .(9分,除(2)④3分外,其余每空1分)

(1)> 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导致烧杯中物质质量减轻 (2)2 ACD (3)7:3 或3:2 (4)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2CO3 + Ca(OH)2==CaCO3↓+ 2NaOH 106 100 X 20g 106/100=X/20g 解得X=21.2g

21.2g/24.00g=88.3%(过程1分,格式1分,结果1分)

【解析】(1)在敞口容器中做实验,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导致烧杯中物质质量减轻,所以m1 > m2

(2)B的一个分子是由2个原子构成的。化合物指的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选ACD (3)每次均充分反应,从表中可以看出①时,A过量,B的2克都反应没了,生成了6克A3B2,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为4克,则参加反应的A、B质量比为2:1,第③次时,生成的A3B2为9克,根据这个比例可知A反应掉6克,B反应掉3克,还有一克剩余,这一克物质可以是A也可以是B,所以有两种可能A为7克,B为3克,或A为6克,B为4克

(4)任选一组,可以根据生成沉淀是碳酸钙20g,或者生成的气体为二氧化碳8.80g求出碳酸钠的质量。

22 .[实验探究2]沉淀 NaOH[实验结论] 部分

[反思与评价](1)2NaOH+CO2 ==Na2CO3+H2O (2)不可行 [理解与应用]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故要密封保存 【解析】

试题分析:[实验探究2] 根据碳酸钠的化学性质,能与氯化钙溶液发生反应:

CaCl2+Na2CO3==CaCO3↓+2NaCl,故若有碳酸钠存在,则出现的现象是:有白色沉淀生成;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故根据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的现象,可得出结论原溶液中一定有NaOH

[实验结论]由于既含有碳酸钠,又含有氢氧化钠,故该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反思与评价](1)氢氧化钠溶液露置于空气中容易变质,是由于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 ==Na2CO3+H2O

(2)在上述[实验探究2]中,小明提出可用氢氧化钙溶液代替氯化钙溶液, 你认为该方案不可行,因为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会影响原溶液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的判断

[理解与应用] 实验室必须密封保存的药品还有很多,如: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故要密封保存等

考点:氢氧化钠、碳酸钠的化学性质

23 .稀盐酸 Ca(OH)2+2HCl===CaCl2+2H2O 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只产生白色沉淀 气泡 白色沉淀 Ca2+、H 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1)由图可知该实验操作是将稀盐酸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期初溶液呈碱性,PH大于7;(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3)设计不同的方案(不再用测定pH的方法),探究三种样品分别属于哪处溶液。【查阅资料】CaCl2溶液显中性,CaCl2+Na2CO3===CaCO3↓+2NaCl。【探究过程】①分别取少量样品于三支试管中,加入酚酞试液,观察到其中一支试管内出现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该溶液呈碱性的现象。结论:该样品是a处溶液。②为进一步确定b或c处溶液,又设计了以下方案: 实验步骤 另取余下样品少量于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足量的Na2CO3溶液 实验现象 只产生白色沉淀 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产生 实验结论 该样品是b处溶液。 该样品为c处溶液,并推知溶液中的阳离+2+子有Ca、H +

【反思评价】探究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除了要考虑生成物之外,还要考虑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点睛∶这是一道实验探究题,探究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分三个阶段①恰好完全反应前②恰好完全反应时③恰好完全反应后。 24 .(1) 所选试剂 生锈的铁钉 碳酸钙 判别方法 取少量样品分别与铁锈,铁锈消失,且溶液变为黄色的是稀盐酸,没有的是氯化钠溶液。 取少量样品分别与碳酸钙反应,有气体产生的是稀盐酸,没有的是氯化钠溶液。 (2)操作方法:用玻璃棒分别蘸取两种溶液,在酒精灯上灼烧 判断方法:有固体出现的是氯化钠溶液,没有的是稀盐酸 【解析】

试题分析:(1)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应抓住这两种化学物质的性质不同点,1、酸除了能与活泼金属反应,2、还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所以可用生锈的铁钉来鉴别,盐酸会与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反应,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而氯化钠溶液不会与氧化铁反应,3、酸还能与碳酸盐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所以可加入碳酸钙,盐酸会与碳酸钙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而氯化钠溶液不会与碳酸钙反应

(2)根据稀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所以可以采用用玻璃棒分别蘸取两种溶液,在酒精灯上灼烧

的操作方法,然后根据是否有固体析出来判断,有固体出现的是氯化钠溶液,没有的是稀盐酸

考点:酸、盐的性质

25 .(1)除去二氧化碳 变红 CO2 +Ca(OH)2→Ca CO3 ↓+ H2 O

(2)在C和D之间加无水硫酸铜干燥装置,白色变蓝色(合理给分) 点燃或收集(合理即可)

(3)加可溶性钙盐(或钡盐), 酚酞 可溶性铜盐或铁盐(合理给分) NaOH+CuSO4→Cu(OH)2↓+Na2SO4 【解析】

试题分析:①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故A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检验是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市场铜和二氧化碳; ②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的是铜和水,那么只有检验是否有水存在即可知氢气的存在,水可以用无水硫酸铜检验;

③碳酸钠会与可溶性钙盐(或钡盐)反应生成白城沉淀,如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NaOH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变红;氢氧化钠能与氯化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考点:实验探究

26 .28.A中液体颜色逐渐变红;29. B中无明显现象;30.分子在做不断的运动。氨水中氨气分子运动到A中使酚酞溶液变红;31.对照实验法。 【解析】略

27 .(4分)(1)除去广口瓶内空气中的氧气(1分) (2)小于(1分) (3)2Mg+O2【解析】略

28 .集气瓶、水槽 2H2O2 =====2H2O + O2 B A B CaCO3 +2HCl =\"===\" CaCl2 +H2O +CO2 C D 【解析】略 29 .A

2MgO 3Mg+N2

Mg3N2(2分,写一个方程式得1分)

【解析】略

30 .(1)①长颈漏斗;②集气瓶(2)2KMnO4K2MnO4 +MnO2 +O2↑;防止加热时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3)集气瓶口未盖玻璃片或导管未伸到集气瓶的底部;(4)B;C;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熄灭。(5)B;D或E 【解析】略

31 .(1)CaCl2和 HCl (2)有气泡产生 (3)Na2CO3+CaCl2=CaCO3↓+2NaCl (4)加入Na2CO3溶液增多PH升高 【解析】

试题分析:A点处溶液中PH值小于7,说明还没有反应完,因此其中含两种溶质是反应产生的氯化钙和原来的氯化氢;B点的PH值是7,说明恰恰反应完,所以AB段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有气泡产生;B点酸已经反应完,所以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Na2CO3+CaCl2=CaCO3↓+2NaCl;CD段PH上升的原因是加入Na2CO3溶液增多,PH升高,因为碳酸钠的溶液显示碱性。 考点: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和变化 32 .(1)2.2g ;(2)66.7%;14.8% 【解析】

试题分析:(1)1.1L×2.0g/L=2.2g(-------1分)

(2)解:设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 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y(-------1分) CaCO3+2HCl = CaCl2+H2O+CO2↑ 100 111 44 x y 2.2g 100/44 = x/2.2g x=5g 111/44 = y/2.2g y=5.55g

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5g/7.5g ×100%≈66.7%(-------1分) 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55g/(5g +34.7g-2.2g )×100%≈14.8% (-------1分)

答: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66.7%,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8% 考点: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33 .② 变化前无碳元素 氧气 放热 -1价 过氧化钙+水量

氧气+氢氧化钙。 增加水中溶氧

【解析】【进行猜想】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过氧化钙(化学式为

CaO2)和水中没有碳元素,所以不可能生成二氧化碳;【实验探究】(1)打开装置中分液漏斗的

活塞,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P处,发现木条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有助燃性,是氧气。(2)反应在试管中进行,生成物不能进入烧杯,实验时烧杯中也有气泡出现,说明该反应放热,使锥形瓶内的气体因膨胀进入烧杯中;【问题讨论】(1)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合物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过氧化钙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2)过氧化钙和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钙+水→氢氧化钙+氧气;(3)人们在运输鱼苗时,常会在水中加入少量过氧化钙,其主要目的是利用过氧化钙和水的反应生成氧气,给鱼通过充足的氧气。 34 .(1)交叉关系 (2)并列关系 【解析】

试题分析:(1)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合反应属氧化反应,故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属交叉关系;

(2)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故混合物和纯净物属并列关系。 考点:化学反应类型,物质的分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