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
中国是个疆域辽阔、陆海兼备的濒海大国。处于亚欧大陆的东南部,太平洋西岸人口众多,幅员辽阔。拥有960万平方公里陆地的同时,还拥有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海洋国土,有便利的海上通道和海洋资源。并且中国有众多的邻国,在陆地与中国接壤的有十四个,隔海相望的有九个国家,拥有漫长的陆地边界和海岸线。因此与周边国家的解除与摩擦也是不可避免的,能够正确的分析和合理的解决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十分重要。
当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呈现出五大基本特征:朝鲜半岛局势陷于僵局,海上问题矛盾激化,美日同盟关系加强,中国与周边国家相互刺激军备竞赛,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与之前比较,本年度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并没有明显改善,特别是以非传统安全为主要内涵的海上安全问题极为突出。展望过去,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两大议程值得关注:第一,中美竞争加剧,美国仍将通过其主导的“雁型安全模式”,规制中国的崛起;第二,周边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入大选年,其内部政治变化可能引
周边地区在中国外交的总体布局中处于”首要”地位,作为世界性的大国,世界也需要中国的安全来保持世界的安全。中国的周边包括六大“板块”,分别是中亚、南亚、东南亚、东北亚,以及西亚与南太平洋的部分地区.可将这六块地区统称为中国的“大周边”。当前中国周边地区的多个国家政局动荡不定,多个地缘方向滋生乱局,周边不稳趋于常态化、持久化、复杂化与联动化。周边形势动荡既有自身矛盾错综复杂的“内因”,也有大国角逐与干涉的“外因”。周边动荡加剧对中国构成诸多严峻挑战,中国应加快制定”大周边战略”.通过积极、有效、妥善应对周边不稳,不仅为自身持续与完全崛起营造更加有利的周边环境,而且也为周边的和平稳定与世界的和平发展做出应有的重要贡献。
然而近些年来中国周边安全却是一个巨大的话题。下面将从多个方面介绍。
1.中国南海海洋权益之争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必然向海洋型经济方向发展,中国的海洋权益日益重要,自近现代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海洋权益的冲突争议日益增多。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非法占领我南中国海的岛屿,开采油气资源,严重损害我国领土主权和经济权益,越来越不利于中国的发展。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之争,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中国和日本除了钓鱼岛的主权归属之争外,还有专属经济区和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中国和朝韩在东海域划界问题上也有分歧,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资源和地缘优势争端,而这些海洋权益一旦丧失,将危害中国国土安全。
然而近期黄岩岛菲律宾非法侵占中国的黄岩岛而引发的中菲舰船对峙仍在持续,去年10月5日的湄公河惨案13名中国船员死亡,以及中日钓鱼岛争端„„等一系列发生在中国周边的传统和非传统领域的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是复杂和多方面的。近期,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新变数与新“乱子”有所增加,不稳定与不确定性有所上升,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一些争议和摩擦连续出现,如中日钓鱼岛之争、中印边界领土争端、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等,分析其原因不难发现:
一是因为中国周边地理环境复杂。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疆土,有2.2万公里长的陆地边界线,与中国接壤的国家有14个。中国还有1.8万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与6个海上邻国的领海相接或相重叠。此外还有非接壤但有着密切关系的近邻国家等,因此,中
国被称为“世界上邻国数目最多的国家”。中国不仅邻国数量多,而且这些国家的情况十分复杂多样,这在世界上较为少见。中国所处周边环境特别复杂,决定了在中国与邻国之间发生摩擦的概率要更大一些。
二是因为在中国与近邻国家之间,还存在着一些历史遗留下来的,未解决的边界问题。其中包括中印边界问题、中日钓鱼岛问题,还有南中国海问题。在这些领土和领海的划界问题上,虽然中国希望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加以解决,但一些邻国不断采取各种手段,试图强化对争议地区的实际占领。这反映了周边某些国家的一种机会主义的心态,它们试图利用中国的和平主义政策,造成对中国不利的既成事实,谋取现实的利益,或者强化自身在未来边界谈判中的地位。
三是由于中国崛起带来的冲击。随着中国经济地位迅速上升,日本东亚经济主导国的地位受到冲击。从发展趋势上看,似乎中国正在逐渐确立自身在东亚地区的主导地位。日本对这一前景并不是欣然接受,而是试图延缓这一进程,或者通过与其他国家联合的方式,制约中国影响力的上升。这就在一定时期内增大了双方发生摩擦的可能性。
2.朝鲜半岛与中国安全
朝鲜半岛问题是东亚地区最大的冷战遗产,进入21世纪后,美国政府对朝鲜采取强硬姿态,最终导致朝美第二次核发机的爆发,半岛局势再度趋紧。新时期初期的半岛局势仍将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一方而,促进和解、推动谈判、制约战争的内外因素继续存在和发展。特别是“六方会谈”进程的继续为和平解决争端提供了重要机遇,半岛和平进程有可能在曲折中前进;另一方面,朝鲜与美国、朝国之间的矛盾根深蒂固,各自的国家利益和政策目标大相径庭,半岛局势的发展仍存在较大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不排除出现武力对抗和军事冲突的可能性,朝鲜半岛是中国东北部安全的战略缓冲,半岛局势的紧张将破坏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将影响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没有半岛的安全,就无中国“和平崛起”的这样持续的对峙局面,可以说一直在使东北亚地区时时处于高危状态,一旦局势失控,并不排除由局部“擦枪走火”进而演变成大规模战争的可能。
目前来看,之所以没有演变成“战争”,很大程度上应该得益于中国近一段时期以来坚持不懈的、全力而积极的外交斡旋。 面对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危局,作为与朝鲜半岛局势发展变化利益最密切的中国,一方面,时刻高度关注半岛局势的演变,因为一旦半岛发生战争的话,会直接威胁到我国东北地区的安全环境,大量的难民会涌入,会对中国东北三省造成极大的压力和负担,会严重破坏我国的东北振兴及和平崛起的战略环境,同时,中国军事压力骤升,中国到时候必然将在边境进行海陆空全方位的调度,增加兵力保卫国家安全;另一方面,中国政府为了确保朝鲜半岛以及整个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从战略的高度和大局出发,全力以赴地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稳定,始终坚持通过对话谈判的方式来解决朝核问题以及半岛事物的立场,百般呼吁相关各方要理性克制,不要做加剧局势恶化的事情,多做有利于和平的事情,并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3.台湾问题在我国家安全和发展中的地位及反台独军事斗争准备
中西方本身历史发展、意识形态、制度人种等都不同,甚至相悖,多沟通交流,分歧、隔阂在相互发展中自然缩小。中国自古,即使在强大鼎盛时都未曾侵略、侵占过任何国家,中国的传统思想里深深烙下了与人为善、言行如一的道儒礼教,从没有侵略、霸权这一概念。西方人用自己侵略扩张的历史眼光看待中国,是偏激狭隘不现实,完全错误的。一意用这样
的眼光看待中国,那就是别有用心、别有所图,他才是真正的侵略者、霸权者。即使双方对骂那也是对话,交流。不要让它国在大国博弈、对抗中趁机渔利,尤其军国主义抬头的日本不可轻视其伎俩、阴谋。多年来,美国无视中国人民的民族情感和统一愿望,频频对台出售武器,视其霸权利益高于中国的主权利益。我们在备感愤怒的同时,更要清醒地认识到,美国对台军售其实是美国对华战略倾向的体现。
第一,美国把台湾作为其东亚战略布局的关节点,视其为维护东亚霸权战略稳定的“砝码”的企图没有变。华府智库日前发表“21世纪亚洲盟邦”指出,如果台湾落入中国之手,亚洲可能被一分为二,不但进一步危及美国在亚太的指挥部,南海也会成为中国的内海,日本将失去战略纵深。
第二,美国把台湾作为遏制中国发展的战略棋子的思路没有变。前些时候,美国政界有人主张现在该是美国松手台湾的时候。但本月6日美国国会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罗斯-莱赫蒂宁推出《2011年对台政策行动议案》,要求强化《与台湾关系法》,并呼吁对台湾提供更多军事和经济支持。这反映出美国相当一部分人重新把台湾作为遏制中国发展战略棋子的基本思路。
第三,美国把台湾作为阻挡中国海军进入太平洋的第一道障碍的目标没有变。美国人把台湾作为中国海军进入太平洋的一个门闩。只要把这个门闩拴死,中国海军就不能顺利进入太平洋。因此,美国武装台湾同大陆抗衡的一个目的,就是要加强这个门闩,把中国海军封死在第一岛链。
台湾问题在我安全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上升,是我国安全的核心利益和最高利益,是我战略运筹的重中之重。在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同时,做好反台独军事斗争准备,是“遏独”、“止独”的有效途径。
4.总结
综上所述,当前中国周边环境总体上呈现“东缓”、“西安”、“南乱”、“北稳”之势面对复杂多变的周边环境,中国应加快谋划“大周边战略”,区分陆地与海洋的不同情况,统筹各大地缘方向,针对地区热点,创新运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韬武略”,破解美国的“巧实力”及个别邻国的“小伎俩”。“大周边战略”应强调以下两大原则: 一是“刚柔并济”,周边战略切忌“阴柔有余、阳刚不足”,包括在南海问题与南沙争端上。对内对外都要讲清楚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完整含义,和平发展绝不排除为捍卫自身正当利益的自卫反击,应让周边个别国家尽早“清醒”过来,打掉其幻想与错觉,以免其日后因挑衅中国被惩罚而“后悔莫及”。与此同时加快“硬实力”建设,重点提升海空远程防卫打击能力。 二是“政经相辅”,“政”指政治与安全事务。应正视中国与东盟一些国家在南海存在的安全利益冲突,美国因此才有机可乘。中国与邻国之间经济利益基本吻合,但安全利益。则存在冲突(领土与海洋权益争端等),这些邻国因而“经济上靠中国、安全上靠美国”,在安全上利用美国“制约”中国。破解这一困境须对症下药、“以长补短”,经济是中国的优势与“强项”,安全则是中国的劣势与“短板”,应一面扩大经济共同利益,一面妥善化解安全利益冲突,应将经济与安全联系起来,以经济手段来促进安全合作或抑制安全冲突,包括对侵犯中国权益的国家实施经济制裁、相关制裁应准确打到对方的“痛处”与要害。
周边安全环境中的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有些因素是可以改变的。
随着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实力的巨大提高,我国营造周边环境的能力有了很大增强。面对当前的周边环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应对。
首先,最重要的还是发展,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一个国家特别是大国,它的国际地位最主要的还是取决于其物质实力。对我国来说,最重要的是,抓住当前的机遇,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提升营造有利的周边环境的能力。
其次,是努力保持中美关系的稳定。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对全球事务和亚洲地区的事务有着巨大的影响力。美国的态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可以影响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以及东南亚很多国家的政策。在我国周边许多热点问题的背后,都有美国的影子。由于我国被美国认为是最有潜力在未来挑战其主导地位的国家,美国对华政策中防范的一面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消失。但美国在保持中美关系的稳定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利益,在很多国际事务上,美国需要我国的合作。因此,只要双方做出足够的努力,中美关系可以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
第三,发展睦邻外交,拓展我国在周边国家中的影响力。综合实力的增强,使我国营造有利周边环境的能力也相应增强。我国虽然在周边地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但与我国综合实力相比,两者之间并不相称。现在,我国与很多周边国家的关系中,最重要的支柱还处于经济合作的层面,如何加强我国与一些周边国家在政治、战略层面的合作,建立起高度稳定的、经得起国际环境变化考验的战略关系,还是一个需要努力加以实现的目标。 当中国周边环境总体呈现不同情况,统筹各大地缘方向,针对地区热点,创新运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韬武略”,破解美国的“巧实力”及个别邻国的“小伎俩”。“大周边战略”应强调以下两大原则: 一是“刚柔并济”,周边战略切忌“阴柔有余、阳刚不足”,包括在南海问题与南沙争端上。对内对外都要讲清楚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完整含义,和平发展绝不排除为捍卫自身正当利益的自卫反击,应让周边个别国家尽早“清醒”过来,打掉其幻想与错觉,以免其日后因挑衅中国被惩罚而“后悔莫及”。与此同时加快“硬实力”建设,重点提升海空远程防卫打击能力。二是“政经相辅”,“政”指政治与安全事务。应正视中国与东盟一些国家在南海存在的安全利益冲突,美国因此才有机可乘。中国与邻国之间经济利益基本吻合,但安全利益。则存在冲突(领土与海洋权益争端等),这些邻国因而“经济上靠中国、安全上靠美国”,在安全上利用美国“制约”中国。破解这一困境须对症下药、“以长补短”,经济是中国的优势与“强项”,安全则是中国的劣势与“短板”,应一面扩大经济共同利益,一面妥善化解安全利益冲突,应将经济与安全联系起来,以经济手段来促进安全合作或抑制安全冲突,包括对侵犯中国权益的国家实施经济制裁、相关制裁应准确打到对方的“痛处”与要害。
最后,是加强软实力建设。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改善我国在周边国家心目中的认识和印象,使我国形象在这一地区更具亲和力。同时要保持我国在战略上的威慑力,努力维持一种平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