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电力系统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

2022-10-31 来源:乌哈旅游


编号1151401331

课 程 设 计

( 2011级本科)

题 目: 高压电力网最优网络接线方案设计 学 院: 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 专 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作者姓名: 王娇娇 指导教师: 刘永科 职称:副教授 完成日期: 2014 年 6 月 30 日

二○一四 年 六 月

河西学院本科生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 计 题 目 高压电力网最优网络接线方案设计 物电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11级 任务下达日期 2014年5月20日 作 者 姓 名 王娇娇 学院、专业、年级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刘永科 副教授 1.设计任务 1.1设计题目 高压电力网最优网络接线方案设计 1.2设计内容 经设计方案的初步筛选和经济技术比较后,确定较优主网架接线方案,并对其进行N-1校验、导线选型及校验。本次设计旨在初步掌握并熟悉电力网接线设计、无功补偿、方案经济性比较等基本方法,加深对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方法及意义、技术经济比较理论的理解。 1.3原始数据 (1)发电厂变电所地理位置。本设计针对一个地区电力网,该电力网中有一个火力发电厂A,发电厂附近有一些近区负荷,另有3个变电所,发电厂、变电所的地理位置关系如图3-1,1、2、3为变电所,图中每个方格距离代表20km。 (2)发电厂、各变电所负荷情况。发电厂A各变电所的负荷情况见表3-2,其中补偿后功率因数是对变电所低压负荷母线的运行要求。 A312图1-1发电厂变电所地理位置图 表1-1发电厂和各变电所负荷情况表 项目 A 最大负荷/最小负荷(MW) 功率因数(补偿后) 最大负荷利用小时(h) 一、二类负荷所占比例(%) 低压母线电压(kv) 地点 1 42/35 0.98 4000 40 10 2 50/35 0.98 4500 60 3 35/28 0.98 3600 52 6/3 0.95 4000 25

2.设计的基本要求 2.1设计及计算说明书 (1)说明书要求书写整齐,条理分明,表达正确、语言正确。 (2)计算书内容:为各设计内容最终成果、确定提供依据进行的技术分析、论证和定量计算,如。 (3)计算书要求:计算无误,分析论证过程简单明了,各设计内容列表汇总。 2.2图纸 (1)绘制分析所需的必要图纸 (2)图纸要求:用标准符号绘制,布置均匀,设备符号大小合适,清晰美观。 3.论文(设计)进度安排 阶段 1 2 3 4 5 6 论文(设计)各阶段名称 熟悉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及设计背景资料 查阅有关资料 阅读设计要求必读的参考资料 书写设计说明书 小组答辩与质疑 上交设计成果 起止日期 5月20日-5月25日 5月26日-5月27日 5月28日-5月29日 5月30日-6月20日 6月21日-6月22日 6月30日 4.需收集和阅读的资料及参考文献(指导教师指定) [1]: 陈珩.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第三版)[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2]:何仰赞,温增银.《电力系统分析》第三版[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3]:陈悦.《电气工程毕业设计指南电力系统分册》[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4]: 郭丽萍,顾秀芳《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指导及实例分析》,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 [5]: 华智明,张瑞林.《电力系统》,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 [6]: 刘振亚.《高压电网》.[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教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研 室 意 见

目录

前言................................................................ 1 1 功率平衡校验...................................................... 2

1.1设计步骤与分析............................................... 2

1.1.1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的平衡 ............................... 2 1.1.2 无功功率平衡及无功补偿计算............................. 3

2 供电网络接线初步设计.............................................. 4

2.1方案的初步拟定............................................... 4 2.2初步潮流计算................................................. 5

2.2.1方案一的初步潮流计算 ................................... 5 2.2.2方案二初步潮流计算 ..................................... 8 2.3电力网电压等级的确定........................................ 10 2.4导线截面校验................................................ 10

2.4.1导线截面积选择原则和方法 .............................. 10 2.4.2 按电晕校验导线截面积.................................. 10 2.4.3按电压损失校验导线截面积 .............................. 10 2.5变压器容量的选择............................................ 12

2.5.1发电厂变压器的选择 .................................... 12 2.5.2变电所变压器的选择 .................................... 12 2.6两种方案的经济比较.......................................... 13

2.6.1投资费用的计算 ........................................ 13 2.6.2年运行费用 ............................................ 13

3 精确潮流计算..................................................... 15

3.1功率分布的计算.............................................. 15 结束语............................................................. 20 参考文献........................................................... 21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22

前言

随着电力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的日益突出,电网的建设与发展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电网作为联系电能生产企业与用户的桥梁,对供电的可靠性与稳定性有很大的作用,而电网的设计作为电网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

本设计简述了高压电力网设计的过程与方法。高压电力网的设计应根据用户负荷的相关资料,各配电变电所的地理位置和已有电厂的供电情况做出相应的功率平衡,确定各变电所变压器的主变容量与台数。根据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设计出几种备选的方案,通过技术经济比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1.按经济截面选择导线,按机械强度、是否发生电晕、载流量等情况校验导线,确定各段的导线型号。

2.对各种备选方案进行正常和故障情况下的电压和电能损耗的计算,本过程的计算主要采用手工算潮流的方法,得出各种正常及故障时的电压损耗情况,评定各种接线方案。

3.从各种方案线路的电能损耗,线路投资,变电所的投资以及年运行费用等方面进行经济比较。综合以上三个方面确定最佳的方案,即为本设计的选定方案。最后根据潮流计算结果对确定的方案评定调压要求,选定调压方案。

本设计给出所选方案的完整接线图。

1

1 功率平衡校验

1.1设计步骤与分析

以发电厂A为电网电源点,变电所1,2,3为负荷点所构成的电力网。其接线方案的设计与分析,以及最优选择如下: 1.1.1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的平衡 1.系统综合最大用电负荷Py的计算 系统综合最大用电负荷Py按1-1式计算:

nPyK1Pmax.i (1-1)

i1其中:负荷同时系数K10.9。计算得系统综合最大用电负荷Py为:

PyK1Pmax.i0.9(425035)114.3(MW)

i1n2.系统供电负荷Pg的计算 系统供电负荷Pg按1-2式计算:

Pg1Py (1-2) 1K2选择网损率K2=7%,计算得系统供电负荷Pg为:

Pg11Py114.3122.9(MW) 1K217%3.系统中发电负荷Pf的计算

系统发电负荷是指发电机出力。即系统供电负荷、发电机电压直配负荷、发电厂厂用电(简称为厂用电)负荷之和。根据任务书表1-1中所示的负荷情况估计,发电厂A为小型火电厂。 系统发电负荷Pf按1-3式计算: Pf1(PgPa) (1-3) 1K32

可选厂用电率K3=10%,计算得发电负荷Pf为:

Pf11(PgPa)(122.96)143.23(MW) 1K3110%4.发电厂A的总装机容量初定

发电厂总装机容量PGN除满足系统发电负荷需求外,按规定,系统的总备用还不得低于系统发电负荷的20%,即系统的总装机容量,应大于或等于发电负荷的1.2 倍,即

PGN1.2Pf1.2143.23171.88MW

可初选发电厂A的总装机容量为 180MW。 1.1.2 无功功率平衡及无功补偿计算

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平衡,是系统电压质量得根本保证。对系统作无功功率平衡计算的主要目的,在于初步估计系统中发电机的容量是否能够满足系统最大负荷时的要求,是否需要加装无功补偿设备。 1.发电厂发出的总无功

QGNPGNtan(cos1)180tan(cos10.95)59.16Mvar

2.负荷消耗总无功

QLDQmaxi(425035)tan(arccos0.98)25.79Mvar

i1n3.变压器无功损耗

变压器无功损耗一般取变电所负荷功率的10%~12%,这里取11%计算,即

QT0.1142503513.97Mvar

4.总无功负荷

QA(QLDQT)K1Patan(cos1)(25.7913.97)0.96tan(cos0.95)37.76Mvar5.校验无功平衡

Q备7%QA37.767%2.64Mvar

1

已有备用容量:

3

Q已备QGNQA56.1637.7618.4Mvar,

根据原始数据无功补偿进行到0.98时,不用进行无功补偿,已满足要求,使无功功率平衡。

2 供电网络接线初步设计

2.1方案的初步拟定

从满足电网供电可靠性角度出发,在进行电力网网络结构初步设计时,应考虑选用有备用的接线方式。通过比较各设计方案中装设断路器的总台数及线路总长度,要初步选出线路总长度较短、使用断路器较少的几个较优设计方案。

对所给资料进行定性分析,根据用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地理位置及负荷的大小,提出各种可能的接线方案。接线方案应考虑以下因素:

(1) 确定电源处断开一回线的情况下,仍能将所有功率送出去的最少出线数; (2) 根据负荷备用的要求及负荷大小,确定对各变电所的供电方案; (3)考虑运行灵活方便,不宜有太多环网。

对设计方案进行断路器、线路投资比较,最后留下两个较优的设计方案。得到的两个较优电力网网架结构设计方案,接线示意图如图2-1所示:

(a)

4

(b)

图2-1 电力网络较优接线方案示意图 (a)设计方案一;(b)设计方案二

2.2初步潮流计算

由于规划设计阶段,网络导线型号是未知的,因而假设全网为同一往来进行初步潮流计算。初步潮流分析同时忽略线路的损耗,此时网络的初步潮流分析对于环网来讲只和线路长度及负荷功率有关。 2.2.1方案一的初步潮流计算

根据假设的方向画出功率示意图2-2:

~SA3A~SA3~S3~SA22~S2S~~S11.各变电所的最大负荷 由原始资料可知

1

图2-2方案一初步潮流计算

cos1cos2cos30.98S~~S1P1jP1tg142j420.242j8.4MVA

1A21,则

tg1tg2tg30.2

5

~S2P2jP2tg250j500.250j10MVA

~ S3P3jP3tg335j350.235j7MVA2.电力网络潮流计算

~S335j7~17.5j3.5MVA SA3单22~~S1(l12lA2)S2lA2~ SA1

lA1l12lA2 (42j8.4)56.5782.46(50j10)82.46

72.1156.5782.46 47.18j9.44MVA

SA2S2lA1l12S1lA1

lA1l12lA2(50j10)72.1156.57(42j8.4)72.11

72.1156.5782.46  44.83j8.96MVA

~~~ S12SA1S1(47.18j9.44)(42j8.4)5.18j1.04MVA

表2-1 方案一各线路参数

线路名称 A-1 1-2 A-2 A-3 输送容量(MVA) 47.18 5.18 44.83 17.5 输送距离(km) 72.11 56.57 82.46 63.25 电压等级(kv) 110 110 110 110 最大负荷利最大负荷损用小时(h) 耗时间(h) 4000 4500 4500 4000 3500 3500 3500 3500 3.计算各导线的截面积 按经济电流密度计算导线截面积

根据各线路的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Tmax以及电压等级都为

2表得软导线经济电流密度J1.19A/mm

UN110KV,查

6

公式:SP2Q23JUN (2-1)

其中:S——导线截面积(mm2);

P、Q——流过线路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J——经济电流密度(A/mm2);

UN——线路额定线电压(kV);

根据上述公式,可求得线段的截面积如下:

SA122PmaxQmax3JUN22PmaxQmax47.1829.442212.22mm2

31.191105.1721.04223.26mm2

31.1911044.8328.962201.64mm2

31.1911017.523.5278.71mm2

31.19110S123JUN22PmaxQmaxSA23JUNSA3单22PmaxQmax3JUN由以上计算结果拟选导线型号如下:

A-1:LGJ-240 , r00.13/km,x00.39/km 1-2:LGJ-50, r00.63/km,x00.44/km A-2:LGJ-240, r00.13/km,x00.39/km A-3:LGJ-95,r00.33/km,x00.42/km 各线路的电阻和电抗值如下

A1:RA10.1372.119.37

XA10.3972.1128.12

12:R120.6356.5735.64X120.4456.5724.89

A2:RA20.1382.4610.72A3:RA30.3363.2520.87XA20.3982.4632.16XA30.4263.2526.577

2.2.2方案二初步潮流计算

由原始资料可知,发电厂最大最小负荷的大小是给出的因而发电厂是监视厂,网络的功率平衡也由发电厂A实现的,所以选择A的功率为流出方向,其他支路功率方向为假设方向。根据此原则画出图2-3。

~SA3A3~SA~S3~SA1~S321~S1~S122~S2

图2-3方案二初步潮流计算

1.各变电所的最大负荷 由资料可知

cos1cos2cos30.98,所以

tg1tg2tg30.2

~S1P1jP1tg142j420.242j8.4MVA ~S2P2jP2tg250j500.250j10MVA

~ S3P3jP3tg335j350.235j7MVA2.电力网络潮流计算

~~~S1(l12l23l3A)S2(l23l3A)S3l3A~ SA1

lA1l12l23l3A(42j8.4)56.5710063.25(50j10)10063.25(35j7)63.2572.1156.5710063.25 67.17j13.43MVA

~~~S3lA1l12l23S2lA1l12S1lA1~ SA3lA1l12l23l3A(35j7)72.1156.57100(50j10)72.1156.57(42j8.4)72.1172.1156.5710063.25 59.83j11.97MVA

8

~~~S12SA1S1(67.17j13.43)(42j8.4)25.17j5.03MVA

~~~S32SA3S3(59.83j11.97)(35j7)24.83j4.97MVA

表2-2 方案二各线路参数

线路名称 A-1 1-2 3-2 A-3 输送容量(MVA) 67.17 25.17 24.83 59.83 输送距离(km) 72.11 56.57 100 63.25 电压等级(kv) 110 110 110 110 最大负荷利最大负荷损用小时(h) 耗时间(h) 4000 4500 4500 4000 3500 3500 3500 3500 由于电压等级都为

UN110KV,查附表得软导线经济电流密度

J1.19A/mm2。

3.各导线的截面积

SA122PmaxQmax3JUN22PmaxQmax67.17213.432302.13mm2

31.1911025.1725.032113.21mm2

31.1911024.8324.972111.69mm2

31.1911059.83211.972269.12mm231.19110

S123JUN22PmaxQmaxS233JUN22PmaxQmaxSA33JUN由以上计算结果拟选导线型号如下:

A-1:LGJ-300 , r00.11/km,x00.38/km 1-2:LGJ-120, r00.26/km,x00.41/km 2-3:LGJ-120, r00.26/km,x00.41/km A-3:LGJ-300,r00.11/km,x00.38/km 各线路的电阻和电抗值如下

9

A1:RA10.1172.117.93

XA10.3872.1127.40

12:R120.2656.5714.7123:R230.2610026X120.4156.5723.19

X230.4110041

A3:RA30.1163.256.96XA30.3863.2524.042.3电力网电压等级的确定

在选择输电线路电压等级时,应根据输送容量和输送距离,以及周围电力网的额定电压的情况,从拟定的两个方案中通过技术经济指标的比较确定。在接线方案拟定时,要注意要满足远景需要的发展。当方案技术经济指标相近,或者较低电压等级的方案优点不太明显时,应考虑电压等级高的方案。分析以上计算数据发现,单回线路输送的最大负荷估算值接近50MW,且最长线路为100km,则确定电网电压等级为110KV。 2.4导线截面校验

2.4.1导线截面积选择原则和方法

送电线路的截面积,一般根据经济电流密度选择。对于大跨越导线的截面积,一般按长期允许载流量选择。

送电线路所采用的导线和避雷线,应符合国家颁布的产品规格,铝绞线、钢芯铝绞线和扩径导线的规格及长期允许载流量。

导线截面积选择的一般做法:先按经济电流密度初选导线截面积,然后做电压损失、机械强度、电晕、发热等技术条件的校验,有必要时尚续做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导线截面积及相应的导线型号。 2.4.2 按电晕校验导线截面积

对于110KV及以上电路,电晕现象往往是限制导线截面积不能过小的主要原因,所选导线截面的电晕临界电压应大于其最高工作电压。根据附表不必验算电晕的导线最小型号及外径中,表中列的是不产生电晕的导线最小截面积。因此两个方案所选的导线均不必进行电晕校验。 2.4.3按电压损失校验导线截面积

按电压损失校验导线截面积的目的不是主要运用截面积改变来使线路满足要求,而可以寻找各种措施,如题高功率因数,改用有载调压变压器以及改变电

10

网规格设计方案等,将这些措施和增大截面积一起做经济比较,从而确定合理措施使线路满足电压损失校验。 1.方案一

正常运行时各线路的电压损耗

UA1PRQX47.189.379.4428.126.43kVUN110 UA16.43100%100%5.85% UN110UA1%U12PRQX5.1835.641.0424.891.91kVUN110 U121.91100%100%1.74% UN110U12%UA2PRQX44.8310.728.9632.166.99kVUN110 UA26.99100%100%6.35% UN110UA2%UA3PRQX17.520.873.526.574.17kVUN110 UA34.17100%100%3.79% UN110UA3%一般认为在无特殊情况下,正常运行时电压损耗不超过10%,此校验中导线满足要求。 2.方案二

正常运行时各线路的电压损耗:

UA1PRQX67.177.9313.4327.408.19kVUN110 UA18.19100%100%7.45% UN110UA1%U12PRQX25.1714.715.0323.194.43kVUN110

11

U12%U124.43100%100%4.03% UN110U23PRQX24.83264.97417.72kVUN110 U237.72100%100%7.02% UN110U23%UA3PRQX59.836.9611.9724.046.40kVUN110 UA36.40100%100%5.82% UN110UA3%此校验中导线满足要求。

根据以上导线选用原则,两种方案所选导线型号均满足要求。 2.5变压器容量的选择 2.5.1发电厂变压器的选择

发电机电压母线与系统连接的变压器一般选两台,一台变压器的容量按能承担60%—70%的电厂容量的选择,一般取60%。发电机与变压器为单元连接,按发电机的额定容量扣除本机组的厂用负荷后,留有10%的裕度,根据附表110双绕组无励磁调压电力变压器技术数据表选得该变压器型号SFP120000/110。 2.5.2变电所变压器的选择

变电所与系统相连接的主变压器一般装设两台。则选择的变压器要满足:

SN(0.6~0.7)Smax (2-2)

SNSimp (2-3) 其中Smax是变电所的最大负荷容量,Simp是变电所的全部重要负荷容量。 1号变电所

SN(0.6~0.7)Smax(0.6~0.7)SNSimp0.44225.71~30MVA 0.984217.14MVA 0.98所以选择两台SF731500/110。

12

2号变电所

SN(0.6~0.7)Smax(0.6~0.7)SNSimp0.65030.61~35.71MVA 0.985030.61MVA 0.98所以选择两台SF740000/110。 3号变电所

SN(0.6~0.7)Smax(0.6~0.7)3521.43~25MVA 0.98SNSimp0.523518.57MVA 0.98所以选择两台SFL725000/110。 2.6两种方案的经济比较

最优网络规划方案的设计是根据规划区内电源、负荷分布状况确定合理的电网结构,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关键。方案比较的主要方法:经济比较法。

经济计算是从国民经济整体利益出发,计算电气主接线的各个比较方案的费用和效益,为选择经济上的最优方案提供依据。

在经济比较中,一般有投资和年运行费用两大项。计算时,可以计算个方案不同部分的投资和年运行费用。先分析如下: 2.6.1投资费用的计算 1.方案一

设线路的投资为Z,造价为P

Z1Pltt72.1128.182.4633.763.2520.556.5711.36741.06万元方案二

设线路的投资为Z,造价为P

2.

Z2Pltt72.1124.956.5722.0210022.0263.2534.98171.74万元2.6.2年运行费用

112ZA100 (2-4)

13

式中: —年运行费,元/年; 1—基本折旧率,取4.8%;

2—大修率,国产设备取1.4%,进口设备取1%; Z—投资费,元;

—年电能损耗,KW•h/年; —电价,元/(kW•h) 1.方案一

线路A-1:

PmaxSA147.1829.442RA19.371.79MWUN1102 S125.1821.042R1235.640.08MW2UN110 SA244.8328.962RA210.721.85MWUN1102 SA335272RA320.872.20MW2UN110

线路1-2:

Pmax线路A-2:

Pmax线路A-3:

PmaxZ1Pmax1.790.081.852.20350020720KWh/年方案一的年运行费用:

1112Z1Z1100

14.8%1.4%6741.060.2207204148.18万元100

2.方案二

线路A-1:

PmaxSA167.17213.432RA17.933.08MW2UN110 S1225.1725.032R1214.710.80MWUN1102

线路1-2:

Pmax14

线路2-3:

PmaxS2324.8324.972R23261.38MWUN1102 SA359.83211.972RA36.962.14MW2UN110

线路A-3:

PmaxZ2Pmax3.080.801.382.14350025900KWh/年方案二的年运行费用:

2112Z2Z2100

14.8%1.4%8171.740.2259005185.07万元100

由此比较两种方案,当经济效益相同时Z1Z2、12,推断出方案二 最优方案。

3 精确潮流计算

3.1功率分布的计算

对经济性比较后确定方案一为最优接线方案,其潮流计算过程如下: 各段线路的电阻和电抗值为: 线路A-1:

RA19.37 ,XA128.12

线路1-2:

R1235.64 ,X1224.89

线路A-2:

RA210.72 ,XA232.16

线路A-3:

RA320.87 ,XA326.57

计算功率分布

~~S142j8.4MVA , S250j10MVA

15

~S335j7~~17.5j3.5(MVA) S335j7MVA , SA3(单)22~S根据环网的功率计算方法,利用式子a~SmZmZ~S和b~SmZmZ可计算

出线路A-1和线路A-2输送的功率为:

SA1S1(Z12ZA2)S2ZA2ZA1Z12ZA2(42j8.4)(35.64j24.8910.72j32.16)(50j10)(10.72j32.16)9.37j28.1235.64j24.8910.72j32.16

47.08j8.93MVAS2(Z12ZA1)S1ZA1ZA1Z12ZA2(50j10)(35.64j24.899.37j28.12)(42j8.4)(9.37j28.12)9.37j28.1235.64j24.8910.72j32.16

45.87j10.16MVASA2线路1-2输送的功率为:

S12SA1S147.08j8.93(42j8.4)5.08j0.53MVA

由以上功率计算结果可知2点为无功功率分点,并按网络额定电压110KV计算功率损耗:

~~~记线路1-2首端功率为S1,末端功率为S2,线路A-1首端功率为S1,末端~~~功率为S1,线路A-2首端功率为S2,末端功率为S2,线路A-3首端(双回线)

~功率为S3。 对线路1-2

S125.08j0.53MVA S22S25.0820.532Pz2R1235.640.077MW

UN11022S25.0820.532Qz2X1224.890.054Mvar 2UN11016

Sz5.08j0.530.077j0.0545.16j0.58MVA S1S2对线路A-1

S1S1S15.16j0.5842j8.447.16j8.98MVA S1247.1628.982Pz2RA19.371.78MW

UN1102S1247.1628.982Qz2XA128.125.36Mvar 2UN110S1S1Sz47.16j8.981.78j5.3648.94j14.34MVA

对线路A-2

S2S250j10(5.08j0.53)44.92j9.47MVA S22S244.9229.472Pz2RA210.721.87MW

UN11022S244.9229.472Qz2XA232.165.60Mvar 2UN110S2Sz44.92j9.471.87j5.6046.79j15.07MVA S2对线路A-3

~S335j7~17.5j3.5MVA 单回线上的末端功率S3(单)22Pz2S3(单)2UN2S3(单)2UN17.523.52RA320.870.55MW 211017.523.52XA326.570.70Mvar 2110Qz单)S3(单)Sz17.5j3.50.55j0.7018.05j4.20MVA S3(2S(单)2(18.05j4.20)36.10j8.40MVA S33S348.94j14.3446.79j15.0736.10j8.40131.83j37.81MVASAS1S2计算各线段的电压降落 对线路A-3

17

UA110(110%)121kV

单)18.05j4.20MVA S3(UA3单)RA3Q(单)XA3P3(3UA单)XA3Q(单)RA3P3(3UA18.0520.874.2026.574.04kV

12118.0526.574.2020.873.24kV

121UA3U3(UAUA3)2UA32(1214.04)23.242117kV 对线路A-2

46.79j15.07MVA S2UA2A2Q2XA246.7910.7215.0732.16P2R8.15kV

UA121A2Q2RA246.7932.1615.0710.72P2X11.10kV

UA121UA2U2(UAUA2)2UA22(1218.15)211.102113.39kV 对线路1-2

5.08j0.53MVA S2U12X125.0835.640.5324.89P2R12Q21.71kV

U2113.39U12R125.0824.890.5335.64P2X12Q20.95kV

U2113.39U1(U2U12)2U122(113.391.71)20.952115.10kV 对线路A-1

S147.16j8.98MVA

UA1PR47.169.378.9828.121A1Q1XA16.03kV

U1115.10P47.1628.128.989.371XA1Q1RA110.79kV

U1115.10UA118

UA(U1UA1)2UA12(115.106.03)210.792121.61kV 因此,潮流分布如下图所示:

121KV1167KV17.5j3.535.64j24.89115.10KV1

48.94j14.34图2-4 潮流分布图

19

5.08j0.53131.83j37.81A20.87j26.57336.10j8.4045.87j10.1646.79j15.0710.72j32.162113.39KV379.8.0473.9j8j2128.

结束语

通过本次设计,我能够学到很多东西,不仅巩固了之前所学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的,更深的了解了电力系统分析的方法和原理。而且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应用于指导实践,才能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设计中大量的潮流分析计算让我对这个基本分析方法有了更深的理解,明白了它如何应用在实际的系统分析中,能起到什么作用,而且也对这种计算方法更为熟练。在设计中很多的东西是比较陌生的,比如说电力网的经济分析,感觉这样的分析有很强的实用性,但是平时是接触不到的,它开拓了我的眼界和思路。

20

参考文献

[1]: 陈珩.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第三版)[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2]:何仰赞,温增银.《电力系统分析》第三版[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3]:陈悦.《电气工程毕业设计指南电力系统分册》[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4]: 郭丽萍,顾秀芳《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指导及实例分析》,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

[5]: 华智明,张瑞林.《电力系统》,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 [6]: 刘振亚.《高压电网》.[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21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姓 名 专业班级 王娇娇 学 号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13班 1151401331 课程设计题目:高压电力网最优网络接线方案设计 课程设计答辩或质疑记录: 成绩评定依据: 评 定 项 目 1.设计方案可行性及其选优(20分) 2.设计过程及结果(40分) 3.平时成绩(态度认真、遵守纪律)(10分) 4.设计报告的规范性、参考文献(不少于5篇)(10分) 5.答辩(20分) 总 分 最终评定成绩(以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定) 评 分 成 绩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2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