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寒窑赋原文及翻译

寒窑赋原文及翻译

2022-03-01 来源:乌哈旅游
寒窑赋原⽂及翻译

寒窑赋原⽂及翻译

  《破窑赋》,⼜名《寒窑赋》、《劝世章》,是北宋贤宰相吕蒙正的作品,吕蒙正曾任当时太⼦(即位后为宋真宗)的太⼦太傅,这篇⽂章吕蒙正为了劝诫太⼦⽽创作的。下⾯为⼤家带来了寒窑赋原⽂及翻译,欢迎⼤家参考阅读!  《寒窑赋  《寒窑赋》》  (宋)吕蒙正

  盖闻天有不测风云,⼈有旦⼣祸福。  蜈蚣百⾜,⾏不如蛇;雄鸡两翼,飞不如鸦。

  马有千⾥之能,⾮⼈⼒不能⾃往;⼈有凌云之志,⾮时运不能⾃通。  ⽂章盖世,孔⼦厄于陈菜;武略超群,姜公钓于渭⽔。  颜渊命短,原⾮凶恶之徒;盗跖延年,岂是善良之辈?  尧舜圣明,却⽣不肖之⼦;瞽鲧愚顽,反有⼤孝之男。  张良原是布⾐,萧何曾为县吏。

  晏⼦⽆五尺之躯,封为齐国宰相;孔明⽆缚鸡之⼒,拜作蜀汉军师。  霸王英雄,难免乌江⾃刎;汉王柔弱,竟有江⼭万⾥。  李⼴有射虎之威,到⽼⽆封;冯唐有安邦之志,⼀⽣不遇。  韩信未遇,乞⾷瓢母,受辱跨下,及⾄运通,腰系三齐之印;  ⽩起受命,统兵百万,坑灭赵卒,⼀旦时衰,死于阴⼈之⼿。  是故⼈⽣在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才疏学浅,少年及第登科;满腹经纶,皓⾸仍居深⼭。  青楼⼥⼦,时来配作夫⼈;深闺娇娥,运退反为娼妓。  窈窕淑⼥,却招愚莽之夫;俊秀才郎,反配粗丑之妇。  蛟龙⽆⾬,潜⾝鱼鳖之中;君⼦失时,拱⼿⼩⼈之下。  ⾐敝缊袍,常存礼仪之容;⾯带忧愁,每抱怀安之量。  时遭不遇,只宜安贫守份;⼼若不欺,必然扬眉吐⽓。  初贫君⼦,已成天然⾻格;乍富⼩⼈,不脱贫寒肌体。  有先贫⽽后富,有⽼壮⽽少衰。

  天不得时,⽇⽉⽆光;地不得时,草⽊不⽣;⽔不得时,风浪不平;⼈不得时,利运不通。注福注禄,命⾥已安排定,富贵谁不欲?⼈若不依根基⼋字,岂能为卿为相?

  昔居洛阳,⽇乞僧⾷,夜宿寒窑。思⾐则不能遮其体,思⾷则不能饱其饥。夏⽇求⽠,失⾜矮墙之

下;冬⽇取暖,废襟炉⽕之中。上⼈憎,下⼈厌,⼈道吾贱也。⾮吾贱也,此乃时也,运也,命也。  今在朝堂,官⾄极品,位居三公。鞠躬⼀⼈之下,列职万⼈之上。拥挞百僚之杖,握斩鄙吝之剑。思⾐则有绫罗绸缎,思⾷则有⼭珍海味。出则有虎将相随,⼊则有佳⼈临侧。上⼈趋,下⼈羡,⼈道吾贵也。⾮吾贵也,此乃时也,运也,命也。

  嗟呼!⼈⽣在世,富贵不可尽恃,贫贱不可尽欺。听由天地循环,周⽽复始焉。  翻译

  尧舜为古代明君。相传尧之⼦丹朱、舜之⼦商均均为不肖之⼦。这样,尧将帝位传给了以孝著称的舜,⽽舜也将帝位传给了治⽔有功的禹。

  相传瞽之⼦为舜,瞽是个盲⼈,舜的母亲去世后,瞽续娶,继母⽣弟名叫象。舜⽣活在“⽗顽、母嚣、象傲”的家庭环境⾥,⽗亲⼼术不正,继母两⾯三⼑,弟弟桀骜不驯,⼏个⼈串通⼀⽓,必欲置舜于死地⽽后快;然⽽舜对⽗母不失⼦道,⼗分孝顺,与弟弟⼗分友善,多年如⼀⽇,没有丝毫懈怠。舜在⾝世如此不幸,环境如此恶劣的情况下,表现出的⾮凡品德受到了众⼈的称颂。

  相传鲧之⼦为禹,尧时,洪⽔为害,尧命鲧去治⽔。鲧⽤堵塞的办法治⽔,结果导致洪⽔泛滥,被杀。禹汲取教训,采⽤疏导的办法治⽔,终于制服了洪⽔。治⽔期间,还三过家门⽽不⼊,受到百姓拥戴。禹后传位给⼦启,开启了我国“家天下”的历史。

  北宋宰相吕蒙正,洛阳⼈,幼年贫苦,孜孜好学。宋太宗、真宗两朝,他曾三居相位,封昭⽂馆⼤学⼠、太⼦太师、蔡国公。真宗景德⼆年辞归洛阳,在伊⽔上流建宅,⽊茂⽵盛,后世称吕⽂穆园。  吕蒙正年少丧家,尊先⽗遗嘱变卖家产,寄于尼姑庵中学习佛家经典。久⽽久之,尼庵寺的住持开始嫌恶吕蒙正,吕蒙正只好流落街头,以乞⾷为⽣。夜晚就在洛阳城外的破窑内休息睡觉。

  传说有⼀天太⽩⾦星给他托梦说:当年相爷之⼥刘⽉娥正在城中奉旨搭建彩楼招亲,他们有前世因缘,让他前去领亲。吕蒙正醒后,想知道事情真相就前去观看。果然刘府有⼈在绣楼之上欲抛绣球,以定终⾝。刘⽉娥因是奉旨出嫁,⼜没在绣楼之下发现⾃已的意中⼈,就故意将绣球投向台下的⼀个乞丐,想给些银⼦打发此⼈后,解决奉旨出嫁⼀事。⽽此⼈正是吕蒙正。吕蒙正前去认亲,相爷见到他的模样,⼗分⽣⽓,就吩咐下⼈给他⼀百两银⼦打发他⾛,否则就打断他的双腿。吕蒙正不答应。此时刘⽉娥也到堂前观看热闹,看出吕蒙正举⼿投⾜之间有股才⽓,将来必成⼤器,于是不顾家⼈反对与吕蒙正⼀同寄宿破窑。

  吕蒙正不忍千⾦⼩姐与他⼀同受苦,⽽⼩姐却劝他多读诗书以便⽇后能有⼀番作为。⼀⽇,吕蒙正讨得⼀条黄⽠,在桥头之上欲切成两半,⼀半已⽤⼀半分与夫⼈,却失⼿掉于⽔于。吕对天长叹:天欲诛我,我何能⽣?万念俱灰,跳⼊河中。但却没有被淹死。在岸边晕迷之际,隐约听得有⼈告诉他说:你已苦尽⽢来,即⽇可进京赶考必中头名。

  吕蒙正因年少于僧院长⼤,熟读各部经书,深得佛学精髓。唯他试卷与众不同,没有长篇⼤论,却抓住佛学悟“空”受“苦”的道理,看淡⼀切名利。他的⾔论受到⼤学⼠的赏识,果然⾦榜题名,位列三公。

  由于受传统观影响太深,有⼈认为吕蒙正的思想过于保守消极,因此吕蒙正的许多⽂章典籍都已失传。在《宋。吕⽂穆公传》中,这⾸《破窑赋》被公认是吕蒙正的经典之作。吕当初以此⽂教化太⼦,传说中太⼦(真宗)年少时⽬中⽆⼈,没有哪个太师敢当⾯教训太⼦。⽽太⼦读过此⽂后,⼀改常态,此后常虚⼼向他⼈请教,最终成为真宗皇帝。

  ⽂中列举了⾃古以来诸多名⼈各种命运和磨难,摆事实讲道理,⼗分巧妙地把太⼦这种傲慢的态度

将要造成的.后果引喻出来。可以这么说,吕蒙正不仅是太⼦的⽼师,也是天下学⼦的⽼师啊。  吕蒙正,宋朝宰相,幼时被⽗遗弃,受尽⼈间贫寒冷眼,曾与母同住寒窑,以乞讨为⽣。后发奋读书,最终官⾄极品。从被⼈鄙视到被⼈⾼眼,深感天道⽆常、⼈情冷暖,故作“破窑赋”。⽂章中尽管有过分认命的观点,但确有不少醒世恒⾔。劝君常读破窑赋,从此莫要看⼈低。  创作背景

  吕蒙正出⾝贫寒,深刻体会穷⼈的苦难,所以读书勤奋、⼯作勤奋、爱民勤奋。他年轻的时候,曾经和寇准⼀起在破窑读书,体会了⼈间冷暖。后来做了宰相,更体会到⼈⼼的宠辱。所以他写了⼀段《破窑赋》。

  《破窑赋》系吕蒙正之《劝世章》,⼜称《寒窑赋》。由于受传统观影响太深,有⼈认为吕蒙正的思想过于保守消极,因此吕蒙正的许多⽂章典籍都已失落,⽽在《吕⽂穆公传》中这⾸破窑赋被看作是吕蒙正的经典之作。相传当初是为教化太⼦⽽作此⽂的。吕蒙正曾三次⼊相,兼任太⼦的⽼师。当时太⼦(后来的宋真宗)青春年少,⽬中⽆⼈,没有哪个太师敢当⾯教训太⼦。吕蒙正决定写⼀篇⽂章,来告诫太⼦。于是写了这篇《破窑赋》。这篇⽂章,虽然内容短⼩,但是却包含了⽆穷智慧,聪明的太⼦⼀下⼦就懂得其中的道理。据说太⼦读过此⽂后,⼀改常态,常虚⼼向他⼈请教。  作者简介

  吕蒙正(944或946—1011),北宋⼤⾂。字圣功,洛阳(今属河南省)⼈。公元977年(宋太宗太平兴国⼆年)丁丑科状元。授将作监丞,通判升州。再著作郎,⼊值史馆。公元980年(太平兴国五年),拜左补阙,知制诰。后任参知政事。公元988年(端拱元年),拜为宰相。为⼈质厚宽简,素有重望,以正道⾃持,遇事敢⾔。每论时政,有不允者,必不强⼒推⾏。公元991年(淳化⼆年),贬为吏部尚书。两年后复以本官⼊相。公元995年(⾄道元年),再度罢相。真宗即位,任命吕蒙正为左仆射。公元1001年(咸平四年),第三次登上相位。后封莱国公,授太⼦太师。不久,因病辞官,回归故⾥。卒谥⽂穆,赠中书令。  ⽂字赏析

  《破窑赋》透出的是⼈⽣命运和天地⾃然变化循环的思想,⽂章以⾃⼰从凄惨到富贵的经历,列举了⾃古以来历史上诸多名⼈经历的各种命运和磨难,摆事实讲道理,来说明这世界⼈⽣命运的起起落落。

  ⼈⽣的始与终,在⽆运与有运、得时与失时的这种天地时空⾃然变化循环中,会产⽣天差地别和意想不到的⼈为和⾃然变化。只有经历过太多苦难沧桑和⼤起⼤伏的⼈才能够体会到最深刻地天道⽆常和⼈情冷暖的巨⼤变化,才会体会到在⼈困、⼈为和天地⾃然变化循环中,命运的巨烈地沉浮与很多⼈⽣⽆奈的结局。

  吕蒙正寻求的是他的听天地循环变化、富贵不可尽⽤,贫贱不可⾃欺的的⼈困⼈为的⼈⽣智慧。开篇就是“天有不测风云,⼈有旦⼣祸福”,以及最后“⼈⽣在世,富贵不可尽⽤,贫贱不可⾃欺”,并且要“听由天地循环,周⽽复始焉”,吕蒙正在作品中透出这样⼀种思想:在特定的并且是之前意想不到的天地循环周⽽复始的变化中,⼈要富贵不可尽⽤、贫贱不可⾃欺的⼈困⼈为努⼒的思想。天尚有不测之风云,⼈尚有旦⼣之祸福,吕蒙正提⽰⼈们要重视⾃然界的星移物换,随着时间变迁,⼈与事都会带来巨⼤落差并对⼈产⽣很⼤的影响。天地循环周⽽复始,所以⼈必须坦然⾯对坦途与坎坷。

  吕蒙正⽤相当⼤的篇幅列举了⾃古以来历史上诸多名⼈各种命运起伏的得时与失时、成功与磨难的巨⼤落差,他特意要列举这么多数量,是因为要说明很多⼈想胜天,实际是多数⼈胜不了天。很多⼈活在这世上,不会接受现实和应对变化。“马有千⾥之蹄,⽆⼈不能⾃往;⼈有凌云之志,⾮运不能腾

达。”有的⼈虽然“满腹经纶”,但“⽩发不第”就是到⽼也当不上官,有的⼈虽然“才疏学浅”但却“少年登科”,就是年纪轻轻就当官了,这就叫“运”,也就是⼈们常说的“命好”。《破窑赋》正是提⽰⼈们天道⽆常和⼈情冷暖是⼈世间的常态,提⽰⼈们要接受现实和应对天地时空的变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