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芒种是我国农村最重要的农业节气之一,也是农耕社会中重要的农事节气。在二十四节气中(芒种)太阳到达黄经125度时为“芒种节气”。芒种,又名“冬种”、“秋种”,是每年农历3月中下旬到4月中旬间开始进行的,时近夏至;冬种则是从立春到冬至这段时间内进行的农业收获期。此时北方地区虽仍多旱少雨,但日照时间已达六个月以上,同时北方多大风降温天气。芒种节气是我国农事活动十分频繁地一个节气。人们常说“芒种”是一年中“雨水最多”的时节,意思是说在这一时期播种之后的雨水也很多;“夏种”是一年中第二个节气,“夏至”是一年中第三个节气,也是立春之后到秋收之前的一个小节气。
一、芒种时节的气候特点
芒种是我国春季最后一个节气,也是全年气候最繁忙、最具农事特点的节气。此时,北半
球气温较高,湿度较大,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雨水较多,而北方大部地区气温较低。从空气湿度的角度来看(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平均相对湿度一般在50%左右),芒种正是夏季最热、最潮湿的时候。这时降雨较多但多集中在北方地区或江河湖库流域地带。这一时期我国南方地区气温高、降水多。因为此时气温较高、降水较多、蒸发旺盛、对流天气频繁等原因造成北方春旱明显、夏旱频繁。因此说:芒种时节“雨水最多”。
二、关于芒种的诗词歌赋
诗人杜甫在芒种的时候,在这个季节去一趟边塞之地。他看见一片黄灿灿、绿油油的麦田,
在初夏的阳光下,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他仿佛看见黄土地上冒出的一朵朵新麦苗,都在向人们招手。诗人诗人看到了土地上正在收获,又看见了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正在茁壮成长。诗人在感受到了收获的喜悦之后又感慨道:又看见那一株株青苗啊!看着它们长大那么快,我心中无比激动!
三、关于芒种的美食和风俗
在中国北方,芒种前后正处于雨季,这段时间北方天气比较炎热,是小麦等农作物生长最
为旺盛的时期。从唐代开始,农谚“芒种麦正当时”就出现在当地的饮食中,“三麦”、“麦子黄”等成为当地居民在这一时期主要食用的谷物食品、蔬菜等。也正因如此,“芒种”时节民间有吃“烧麦”的习俗。俗话说“烧麦吃完,来年就好”。有了这一习俗就预示着来年春天小麦等农作物就会长势良好。而江南地区则有“小热小寒早过,小暑不热大寒”的说法。在芒种节气以前很多江南地区的人会吃到煮熟了的“芒种圆子”。而“芒种圆子”这种美食一般是用糯米制作而成的。其特点就是糯米具有健脾益胃、补肾益精和养胃生津(即人们常说的“补脾、补肾、益精”)等功效。
四、关于芒种的民俗活动:打场子
古代有句谚语“芒种麦熟,六月天”,说明在这一天最主要的活动是麦收和播种。其中,除
了种麦,还得打场子。打场子是民间的一种传统农事活动。一般在麦收季节来临之前做起,因为此时正是农民最忙最累的时候。一般是大家都会自发地聚集在一起开会布置播种麦的事宜,然后大家分工协作开展种麦工作。这时大家会自发地聚集在一起相互加油鼓劲,时要喊“打场声”、“打场子声””……这个时候大家都会很开心、很快乐。后来就逐渐演变成了民间百姓喜闻乐见的节日庆祝活动——打场子(赛马)。虽然现在已经很少有农民在麦收之时参加这种活动了,但“夏至到、芒种至”这段时间仍会有很多农民会参加打场子活动呢!
五、关于芒种的传统节日:芒种节
芒种节是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三日。相传,黄帝曾于这一天率军战胜蚩尤成为部落的领袖。
此后,每年端午节前举行大禹祭江活动,以纪念治水有功,所以,在端午节这天举行祭祀大禹和龙舟活动成为我国民间的习惯。芒种也是古代对农耕社会重要的节日之一。在古代芒种时节种植农作物时,人们就会举行祭祀仪式以祈求来年丰收和平安。芒种节的节日风俗还有很多。如祭祀
天地、剪彩插花、踩高跷、放风筝等。
六、关于芒种的俗语:田螺姑娘”的由来和民谣“——说到这,你应该知道田螺姑娘是谁田螺姑娘又名田螺,相传是西汉时的田安姑娘,她是一只美丽可爱的小螺蛳。她不仅会游了吧?
泳,还会采青。当夏天来临时,田安姑娘看到有许多小螺蛳在水边长大,她心灵手巧。她每天都会采青钓鱼,并把它们装进小口袋,送给乡亲们食用。人们就用“田螺姑娘”来赞美她“辛勤劳动、爱民如子”的美德。因为田安姑娘的勤劳与善良,所以人们就认为那是上天的恩赐。因此人们用“田螺姑娘”来祝福那些希望国泰民安、家和万事兴的人们!还有一种民谣说:“芒种芒种芒种种了个田螺又一个田螺姑娘要嫁人了。嫁人了嫁不出到那田里去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