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制造业发展问题探讨
2022-06-28
来源:乌哈旅游
《经济师}2017年第2期 摘要: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 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我国 政府作出了利用工业互联网发展制造业 的战略决策,必将开创制造业发展的新 思维。文章从分析工业互联网涵义及特 ●经济师论坛 工业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制造业发展问题探讨 点等概念出发,分析了工业互联网背景 下我国制造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而 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工业互联网背景下我 国制造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工业互联网 制造业机 遇挑战战略选择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2—291—03 对未来制造业,发达工业国家都提 出了各自的愿景。美国利用互联网优势, 让互联网吞并制造业:德国基于制造业 根基,让制造业互联网化;我国政府审时 度势,基于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现状,提出 了拥抱工业互联网发展战略,并制定了 《中国制造2025},必将开创制造业发展 的新思维。在此背景下,本文立足我国制 造业现状,研究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新思 路、新方法,从而为转型升级,逐步跻身 世界先进制造业大国行列奠定基础,就 显得十分重要且有现实意义。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工业互联网涵义及特点 工业互联网是互联网向工业领域深 度渗透的产物,是以支撑企业生产经营 活动为主要功能的互联网平台。其本质 是互联网渗透并打通企业经营管理信息 系统、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工业控制系统 和生产线设备,将实体生产设备、物料、 产品、人等相互连接,实现企业内外部生 产、运营、管理等环节的互联互通及数字 信息的采集、传输、集成、共享和分析,从 而提升效率和决策水平、降低成本,并推 动新模式、新业态和新产品等的蓬勃发 展。 概括起来,工业互联网具有三个特 点:(1)实现机器、数据和人的融合;(2) 实现数据价值的技术集成;(3)是一个基 于互联网的巨型复杂制造生态系统。 (二)研究工业互联网背景下制造业 发展的重要意义 1.工业互联网促进制造业价值链持 续提升。随着工业互联网在企业中的应 用从营销、服务端向设计、制造端深度扩 散,工业互联网不断突破价值传递的平 台媒介角色,逐渐转变为价值创造的重 要工具,促进价值链的优化提升和体系 重构。 一方面,工业互联网打通了全产业 链环节,加速各环节数据纵向流动和交 互,通过对数据深层次分析,实现机器设 备的智能运转和远程操控,为企业创新 生产方式、优化生产流程、提升生产效能 发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另一方面,工业互联网搭建起企业 与用户、利益相关者无缝对接的平台。拉 近了制造端和服务端的距离,为企业基 于用户需求设计生产、无缝隙传递服务 提供了支撑,推动服务型制造快速发展。 2.工业互联网为不同企业搭建了信 息共享与集成平台,使其能够在全球范 围内迅速发现和动态调整合作对象,整 合企业间优势资源,在产业链不同环节 实现企业从个体生产向协同创新方向转 变。 一是制造企业以品牌为核心,通过 工业互联网平台整合上下游优势供应链 资源,开展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扁平化管 理,推动制造产业链向两端不断延伸。 二是制造企业以技术创新为引导, 通过工业互联网开放平台吸纳政府、科 研、创客等资源,建立从应用研究、技术 开发到产业化应用的创新链条,突破创 新中的孤岛局限,实现创新主体、创新各 环节有机互动,为促成大众创业、万众创 新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三是信息服务企业以提供制造服务 为核心,通过工业互联网云平台将软硬 件、企业、专家、知识、技术等各类制造资 源虚拟化,在统一、集中的智能管理和运 营基础上开展面向制造企业用户的、覆 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云制造服务。 二、工业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制造业 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一是网络强国战略的部署为发展工 业互联网提供了强大的信息基础设施和 应用服务支撑。我国是制造业第一大国, 同时也是互联网第二强国,工业互联网 融合发展具有坚实的市场主体、技术和 产业基础。制造业在保持总量第一的前 提下,向高端发展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 为融合应用的开展提供了市场。 二是工业领域互联网应用模式和商 业模式创新为发展工业互联网提供了丰 富的实践经验基础。近几年,随着新一代 信息技术普及应用.国内互联网正从企 业销售、交易服务向研发设计、产品生 ●王明波 产、装备制造、能源供给全面渗透。众多 新兴业态和服务模式快速涌现,给传统 生产方式带来革命性变化,开辟了工业 互联网自主创新发展的新空间。 三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阶 段,为发展工业互联网提供了历史性战 略机遇。当前,我国工业发展正面临发达 国家制造业回流和部分发展中国家以更 低成本吸引国际产业的双重挤压,人口 红利窗口逐渐关闭和严峻的资源、能源、 环境压力等问题。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 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融合有利于加快创 新步伐、化解产能过剩、平衡投资消费, 将更多劳动力向服务业转移,推动经济 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在我国“四化”同步 发展的新形势下,互联网在经济社会各 领域所发挥重要作用日渐显现。为工业 互联网的全面发展带来更广阔的机遇, 工业互联网的关键作用和战略地位必将 进一步凸显。 (二)挑战 一是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型 发展需要一定的过渡期,目前侧重消费 服务的互联网暂难满足工业生产性需 求。当前,我国互联网服务侧重消费端, 对个人用户市场的开拓比较得心应手, 而对工业企业市场缺乏相应的技术与服 务能力。这主要是由于互联网基因和工 业生产体系之间存在差异。互联网创新 强调开放、共享,而工业生产体系对稳定 和安全性要求更为严苛,两者特性与体 系难以契合,表现为现阶段互联网与工 业融合主要集中在下游销售和上游设计 等环节,鲜少直接发生于生产过程。 二是工业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缺乏深 度融合,工业互联网供需双方存在认识 差异。因行业差异与专业壁垒的影响,作 为供需双方的工业企业和互联网服务企 业对互联网认识存在不同。一些工业企 业或对互联网创新理解不够,缺乏开放 共享的精神和自我变革的勇气,或对互 联网思维认识盲目,迷失于各种似是而 非的概念。而一些互联网企业对工业领 域创新需求的理解和挖掘也不到住,或 固步于消费者端琢磨“眼球经济”,或因 缺乏对工业生产的足够认识而“不接地 气”。既了解工业又熟悉互联网的融合性 人才缺乏,也构成了障碍。 一291— ●经济师论坛 《经济师}2017年第2期 有所差异,但政府的总体角色和责任是为 大众提供最优质的公共设施和服务却是 始终不变的。PPP模式是提供公共设施或 服务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但并不是对 政府有效治理和决策的替代。在任何情况 下,政府均应从保护和促进公共利益的立 场出发,负责项目的总体策划,组织招标, 理顺各参与机构之间的权限和关系,降低 关于PPP项目成功因素的探讨及建议 ●王鹏飞 摘要:PPP模式能够减轻政府财政压力,提高公共项目的 供给水平与供给效率,已在国内外得到广泛运用。文章结合国内 PPP的实践,对影响PPP模式成功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以确保 PPP参与方明确应享权利、承担的义务与责任,最终形成政府、 社会资本与公共利益的多赢格局。 关键词:PPP项目 专业人才 激励机制 风险分担机制 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2—292—02 一项目总体风险。 2.PPP项目需要健全的法律法规。PPP的有效持续运作,有 赖于一套透明、清晰、完整和一致性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多数 、PPP项目成败因素分析 笔者纵观近几年PPP项目实践,对PPP项目的成败因素进 行了一些思考,希望能对从事有关PPP工作的人员提供一些参 考。从国内近些年来PPP项目的实施,总结和反思PPP成功的 经验,主要有以下六大关键要素: 1.PPP项目需要有效运作政府部门的支持。政府部门既是项 目需求的提出者,又是根据政府授权代表公众与企业的签约者, 同时还是项目建设运营的监管者。政府部门要做到:第一、要审 慎发包,发包前政府部门要充分论证,选准项目,精心制定实施 方案并能尽量为社会资本预留创新空间,在公开招标时要综合 考虑成本、专业服务能力等因素遴选企业;第二,要有效监管,项 目发包后,政府部门要完善监管标准,依法对PPp项目的投资、 建设、运营、移交等进行全过程监管和处置;第三,要平等履约, 政府与企业要建立彼此信任、平等履约、长期稳定合作伙伴关 系,政府内部要构建必要的履约保障联动机制,当收费不能及时 调整时,政府财政应按照协议及时兑现承诺: 在PPP模式中,合作双方的角色和责任会随项目的不同而 三是工业互联网服务企业专业化程 度不高,缺少一批引领全球的工业互联 网信息服务企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 较,目前我国工业互联网服务企业的专 业化程度不高,国际化程度较低。为工业 领域提供互联网服务的企业多属中小企 业.虽然创新意识很强,但服务层级和技 术含量参差不齐。一些专业服务集中于 中低端市场,缺乏高端服务、个性化服务 和复合型服务,使得工业创新发展产生 的很多新兴互联网服务需求难以得到有 效满足。 国家对PPP领域进行专门立法。保障相关方诚信履约,规范企业 有序竞争,防止恶意低价中标造成项目建成后难以持续运营,约 束政府履责,保护企业合法权益。 3.PPP项目需要专业合格的专业人才。PPP项目的方案设计 非常复杂,涉及多个领域,项目可行性研究与财政承受能力论证 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专业的人员推进,而当前技术、法律、财 务等相关机构的缺失,使得项目所需的专业人才资源缺乏,难以 保证项目规划和决策的科学性。 4.PPP项目需要完备的风险分担和争议解决机制。PPP项目 运营期一般都比较长,由于不可预知因素的变化、风险较大,需 要政府与企业共同承担风险,项目设计、建设、运营维护等商业 风险由社会资本承担,而政策、法律变化和最低需求风险等则由 政府承担。对于风险分担之外可能出现的履约争议情形,应在协 议中明确约定,并提出解决争议的具体方式,以促进PPP项目持 续健康运行。 5.PPP项目需要专业的中介服务机构提供服务。PPP领域 广,涉及到法律、金融和财务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需要 发挥PPP咨询、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等专业中介的作用。第 需要专业中介机构对项目是否适合PPP模式、实施PPP模式 一,的财力基础进行论证,防止地方政府将不适合PPP项目做成 PPP项目,最后导致PPP没有起到提高公共服务质量、降低运营 成本的作用。第二,需要中介机构对项目的交易机构、融资结构、 风险分担、投资回报、合同等进行科学、合理、合法的设计,有利 第二,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创新是制 造业发展的引擎,是结构调整优化和转 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不竭动力。美国与德 国在发展制造业的战略行动计划都将创 新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我国要进一步 优化整合科技规划和资源,建立和完善 全国制造业创新网络,完善政府对基础 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和共性技术 研究的支持机制,弥补基础研究和产业 化中间环节缺失造成的创新效益外溢, 带来较高的重复建设成本,相关的政策 法律也有所缺失。 三、工业互联网背景下制造业实现 自我发展的战略选择 当前,全球制造业格局正处在深刻 变化之中。新一轮科技与产业变革与我 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 汇,我们要充分把握“工业互联网”与“工 四是支撑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标准不 完善,产业链上下游协同缺乏统一标准。 如何在保证高度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将既 有生产运营、管理体系更好的与互联网 结合.是传统企业互联网化转型中普遍 面临的问题。此外,工业互联网发展过程 中会产生很多融合性产品或服务,相应 的标准体系目前在行业上下游间暂未统 接口困难,各方自行推动的标准建设 一业4.0”给全球制造业带来的挑战与机 遇,推动中国制造实现由大到强的历史 性跨越。 第一,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 深度融合。美国推进“工业互联网”基于 其强大的信息技术产业,德国“工业4.0” 的实施则基于其全球领先的制造技术水 形成政、产、学、研、用、金的有机创新组 合体.提高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 第三,强化智能制造基础。智能装备 是制造业发展不可或缺的载体,工业软 件直接决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进程 平,中国要将智能制造作为未来的制高 点、主攻方向、突破口,加快部署和利用 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的核心技术,即 制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带动工业 2.0、工业3.0、工业4.0并行推进,力争实 现战略性重点突破、重点跨越。 ,和先进制造业的水平。我国要加快发展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高端装备和工业 软件的核心关键技术,强化智能制造网 络信息平台、标准体系和信息安全保障 系统的建设,积极推进工业互联网基础 设施建设,夯实智能制(下转第295页) 292一 《经济 ̄i]i)2017年第2期 果。 ●经济师论坛 (四)注重风险管理工作开展的持续性 将风险管理工作应用于冶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工作中 时,应该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以及具体的进度进行适当的调整, 这样才能够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才能够令风险管理工作得到持 续的改善,才能够推动风险管理工作的全面发展。 (五)完善风险管理的监督评价机制 完善的监督评价机制能够有效保证冶金安全生产风险管理 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冶金企业应该在原有监督评价机制的基 拙之上,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监督评价机制: 1.冶金企业应该在遵循冶金行业安全监督规范标准的基础 之上建立冶金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监督体系,对冶金企业执 行有关法律规范、规章制度进行严格的监督,这样能够有效督促 冶金企业按照冶金行业安全生产规范进行冶金产品的生产。 2.冶金企业还应该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评价机制,制定科学 合理的评价指标对冶金安全生产状况展开综合评估,这样能够 及时发现冶金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安全事故,并且采取合 理措施加以控制,这样能够确保冶金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效果。 四、结语 (五)风险管理职责不清 大部份企业没有专职的风险管理机构和相应的人力资源, 风险管理职能、职责分散在不同的部门和岗位,缺乏明确的、针 对不同层面的风险管理职能描述和职责要求。 三、冶金企业安全生产实施风险管理的注意事项 风险之于冶金企业,是与生俱来的。尤其是在当今经济日益 全球化、竞争日益残酷的复杂市场环境中,冶金企业不仅面临着 自然灾害、财产损害、业务中断、盗窃及产品责任等传统风险,还 面临着市场风险、运营风险、财务风险、人力资源风险等诸多风 险因素,尤其是安全生产领域的风险防控更是重中之重。如何强 化全面风险管理,有效规避、分散、化解和抵御各类风险,是每一 个冶金企业生存发展之路必须面对的问题。为此,结合风险管理 的理念,冶金企业安全生产应该着力做好五个方面的注意事项。 (一)严格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 对事故的预测不是仅仅凭借经验和事故总结,而是在横向 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区域划分下,根据不同的区域特点, 运用现代风险评估技术多角度、全方位进行风险分析,找出危险 源,评价它的风险程度,制定对应级别的控制措施。这样就更加 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方针,使预防目标和手段更加科学。可以说, 引入风险管理将使冶金企业传统的“防御式”被动安全管理转向 “攻防式”主动安全管理,使冶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更加科学与 有效。 (二)重视提高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 将风险管理应用在冶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时,需要围绕 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因素进行,特别是要重视“人”的作用,即 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风险管理意识、风险辨别能 力、风险控制能力、安全业务知识等等,关键内容就是事故的预 防、关键环节的控制方式、重点监控措施、日常监控内容等等。在 评估的过程中,要使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风险的 处理方面,要加强对评估结果的反馈以及反馈的响应工作,对于 关键风险点的评估可以以隐患通知书或者其他专项整改方式的 形式出现,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对反馈结果的处理,提升冶金安 全生产管理的成效。 (三)风险管理要与生产实际相结合 要发挥出风险管理的效用,除了要遵循全面、系统的原则以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过程 中大量使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不断得到推广和运用,由于 管理跟不上规模的扩大,对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安全特性 认识不足,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致使生产安全事故不断发生,火 灾、爆炸、空难、化学品及核泄漏事故等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安全 和健康。事故不仅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而且给人类的心灵留下久 久的创伤和难以抹去的阴影,也给个人、家庭和社会留下了沉重 的包袱和不稳定因素。实施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安全生产管理 是控制和减少事故的重要手段,一方面通过宏观的安全生产管 理来解决全社会共性的问题,是促进安全生产工作的根本途径; 另一方面通过推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安 全意识和安全知识水平,控制和减少事故隐患、杜绝“三违”现 象。同时,推行现代安全管理来满足现代企业安全生产的需要, 降低人类的风险代价。总之,只有不断创新和进步,搞好安全生 产管理工作,才能有效实现安全生产目标。 参考文献: [1】方晓岭.冶金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研究Ⅱ】.世界有色金属, 2016(13):137 ̄139 【2】许传高.当前我国冶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Ⅱ].现 代企业教育,2012(03):172 [3]侯茜,刘峰,邬开发.安全生产标准化在冶金企业落地生根探研【7】. 工业安全与环保,2013(12):43--'45 (作者单位:浙江中平粉末冶金有限公司 浙江宁波315000) (责编:赵毅) 外,还要将风险管理工作与生产的实际情况进行密切的结合,这 样就能够将安全理论、经验教训与生产实践进行密切的结合,也 可以将风险管理的效果发挥至最大化。此外,在风险管理的过程 中,管理人员必须要加强与一线员工的沟通与交流,倾听他们的 心声,积极地吸取他们的建议与意见,将风险管理与作业方式和 事故类型进行密切的结合,这样才能够将风险管理的成效发挥 至最大化。 (上接第292页)造发展基础。 第四,重视高技能人才培养。人才建 设是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无论是“工业 互联网”的相关报告还是“工业4.0”的实 施建议都强调人才的重要性。我国工程 科技人才培养普遍缺乏实践性和创新 性,难以适应制造强国建设要求。要改变 目前工科教育理科化的倾向,加强高等 工科学校学生实践环节和创新能力的培 养,重视各层次(从领军人才到高级技 工)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特别是第一线 技能人员的培养。 第五,加强制造业国际合作。在全球 化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 融合将推动制造业资源、技术、人才的全 球性配置。中国制造业正在转型升级,从 国际产业链的低端向中高端转移,从提 供廉价产品向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引领 行业发展转变。中国制造由大到强必须 要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引进先进技术与 理念,推动中国制造产能走出去,在国际 合作中实现共赢发展。 参考文献: f11纪成君,陈迪.“中国制造2025”深入推 进的路径设计研究——基于德国工业4.0和 美国工业互联网的启示Ⅱ].当代经济管理, 2016.02:50—55 『21丛力群.工业互联网:中国制造业的生 存之遭Ⅱ]上海信息化,2016,07:18—22 [3]高婴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 院.工业互联网促进制造业价值链持续提升 『I .中国证券报,2015—08-17A13 (作者单位:宁波碧彩实业有限公司 浙 江宁波315000) (责编:赵毅) 一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