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配套K12】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03 文言文 七上《山市》(讲练)(含解析)

【配套K12】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03 文言文 七上《山市》(讲练)(含解析)

2022-05-19 来源:乌哈旅游
最新K12教育

语文中考一轮复习——文言文

七上—《山市》

一、文学常识

《山市》选自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郭沫若的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二、重点字词 【重点词语】 邑:县 数:几 恒:常常 同人:朋友 青冥:青天,天空 相顾:你看我我看你 念:想到 近中:近处 无何:不久

睥睨:矮墙

连亘:连绵不断 黯然: 昏暗看不分明 历历在目:清晰地出现 莽莽:广大 依稀:隐隐约约 而已:罢了

屑屑:形容来往匆匆 或:有的(人) 凭:靠着

不一状:形状各不相同

既而:不久 逾时:过了一会儿 乌:同“无”,没有 危:高

舍:平房 遂:于是,就 肆:店铺 市:集市 故 :所以 名:叫

飞甍:翘起的屋檐 霄汉:云霄与天河 悟:明白 未几:不久 高垣:高墙

三、内容要点 【文意概括】

窗扉:窗户 洞开:大开 裁:同“才”,仅

“山市”,跟海市一样,是一种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象。它美丽而又奇特,然而好几年也难得出现一次,只有少数幸运儿在偶尔的机缘里能够见到它,而绝大多数人只能望而兴叹。这篇文章是根据目击者的叙述写的,它历历如画地再现了山市由生成到消失的过程,无论是大笔勾勒或工笔描摹,都能曲尽其妙。

【重点字词】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找出表示这一顺序的词语。 时间顺序 无何,未几,既而,逾时,倏忽 ,忽 2.文中山市蜃景的变化可分为几个阶段?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教案试题

最新K12教育

①形成阶段:孤塔、宫殿的出现; ②发展阶段:城市的出现; ③高潮阶段:危楼的出现、消失。 3.“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有何作用? 答:运用了排比、夸张的修辞,表现了山市的繁荣景象。 4.为什么蒲松龄时代的人把“山市”叫做“鬼市”?

当时的人们不能对“山市”这种自然现象作出正确的理解,所以只能用迷信的不科学的说法来解释 便认为是鬼神在作怪,“鬼市”为补笔,照应开头,说明奂山这个地方,确实能看到这种奇异现象。

5.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哪些?

子虚乌有、历历在目、直接霄汉、风定天清 6.请你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山市的特点 规模宏大 形象逼真 变化迅速 色彩艳丽

四、阅读题典

【题源】2012-2013浙江台州市六校七年级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卷 古文阅读

山市(11分)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4分)

①相顾惊疑 ②一切乌有 ③城市依稀而已 ④见山上人烟市肆 翻译下面句子。(4分)

(1)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 (2)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按音节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然数年恒/不一见。 B.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 C.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D.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 文中将“山市”称为“鬼市”,对此,你怎样认识?(2分) 教案试题

最新K12教育 【答案】

(4分)①回头看 ②同“无”,没有 ③ 罢了 ④店铺

(4分) (1)城中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

(2)(低层)楼上的人们来来往往,各干各的事情,有靠着(栏杆)的,有站着的,姿态各不相同。 D(1分)

(2分)作者在他那个时代,还不会理解海市蜃楼是一种光线折射形成的现象,所以在文中将此幻象称为“鬼市”是可以理解的。(允许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试题分析:“若者”,是名词结构的短语,“像……的”,“历历在目”一词现在也常用,指能清楚地看到。“屑屑”,形容隐隐约约,“或”,有的,“状”,样子。本题不难,学生所学课文,有过翻译练习,学生熟悉。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试题分析:A句节奏划分应该是:然/数年/恒不一见,B句节奏的划分应该是: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C句节奏划分应该是,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D句是正确的划分。本题有难度,学生平时在学习中对古文朗诵节奏的掌握不太好。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朗读,朗读就要注意句子的停顿,学习时要多听教师的范读,听取老师对朗读停顿方法的指导。做此类题,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意思来判断朗读停顿,也是一种办法。一般来说,被陈述的主体(主语)和陈述的内容(谓语)之间要划分,如果句子很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要划分。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教案试题

最新K12教育 五、牛刀小试

一、【题源】【2014中考浙江衢州、丽水卷】

郑絪

刘瞻之先,寒士也。十许岁,在郑絪左右主笔砚。十八九,絪为御史,巡荆部商山,歇马亭,俯瞰山水。时雨霁,岩峦奇秀,泉石甚佳。絪坐久,起行五六里。曰:“此胜概,不能吟咏,必晚何妨?”却返于亭,欲题诗。顾见一绝,染翰尚湿。絪大讶其佳绝。时南北无行人左右曰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公戏之曰:“莫是尔否?”景拜曰:“实见侍御吟赏起予,辄有寓题。”引咎又拜。公咨嗟久之而去。比回京阙,戒子弟涵、瀚已下曰:“刘景他日有奇才,文学必超异。自此可令与汝共处于学院,寝馔一切,无异尔辈。吾亦不复指使。”至三数年,所成文章,皆辞理优壮。凡再举成名,公召辟法寺学省清级。

(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①絪:念yīn。②刘瞻之先:指刘瞻的父亲,即刘景。 ③荆部商山:地名。 ④概:景象。 ⑤起:启发。 ⑥馔:念zhuàn,食物。 18.联系上下文,在横线处填入被省略的人名。(2分)

⑴ 十八九,絪为御史, ⑵ 巡荆部商山,歇马亭,俯瞰山水。 【答案】⑴刘景(景) ⑵郑絪(絪) 【解析】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9.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时南北无行人左右曰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

【答案】时南北无行人/左右曰/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察文言断句,这是中考文言文考察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文言断句有下面几个小技巧:

一是找虚词: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二是看对话: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如本题中的“左右曰”“曰”字后面可以断一下句。三是看修辞: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四教案试题

最新K12教育

是辨句式: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断句。根据题目中的“行人”和“左右”来判断,“左右”为“曰”的主语,据此可以断定“左右”前面停顿。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自此可令与汝共处于学院,寝馔一切,无异尔辈。

【答案】从今以后让他和你们共同上学院读书,住宿吃饭的标准和你们一样。(意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察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句子,要符合信达雅的标准,同时结合上下文,准确

解释句子的含义,避免误读。翻译时可逐字逐字翻译。关键词有“汝”,翻译为“你们”,“寝馔”翻译为“住宿吃饭”,“尔辈”翻译为“你们”。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21.《太平广记》按主题分类(如选项),本文以“”为题,应属于哪一类?( ▲ )(2分) A.俊辩 B.气义 C.知人 D.幼敏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思想内容的理解。做好这类题,要全面读懂文章的意思,准确把握文章的内容,

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这道题是一道选择题,还要注意辨别四个选项的不同意义,然后根据短文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正确的选项。本文讲的是郑絪外出荆部商山,在一个亭子里观赏风景,想赋诗一首,结果刘景已经作诗在前,郑絪十分欣赏他的才华,并让他在学院读书学习。据此内容,结合选项,可以得出C项为最佳的选项。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2.刘景成才的自身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中内容分析。(4分)

【答案】示例:一是善于学习,刘景作为书僮能一鸣惊人,不难推测他长期以来留心学习;二是敢于展露

才华,并不因为自己是仆人而妄自菲薄,而是大胆题诗,才有被赏识的机会;三是珍惜学习机会,仅三年左右时间就学有所成,这与他努力进取的态度密不可分。 【解析】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译文:

刘瞻的父亲,当初是个贫穷的读书人。十岁的时候,他就在郑絪的身旁,管理笔墨砚台等书房用具。十八九岁的时候,郑絪当上了御史,前往荆部商山巡视,中途在亭子里休息。当时正是雨过天晴,俯瞰山水,山色非常秀美,泉水分外好看。郑絪坐了很久,起来走了五六里地说:\"如此美景,却没有作诗。就是教案试题

最新K12教育

观赏到天黑又有什么关系!\"于是又返回亭子,想要往亭子上题一首诗。他忽然发现亭子上已经题了一首绝句,墨迹还没有干。郑絪惊奇这首诗作得非常好,而当时南北方向又都没有行人。随行的人对郑絪说:\"刚才只有刘景走在后面,落后了二三里。\"郑絪同刘景开玩笑说:\"莫非是你题的吗?\"刘景行了礼说:\"实在是因为看见侍御您欣赏风景作诗所引起的,所以特意作了这首拙诗题在上面。\"说完自我检讨又行了一个礼,郑絪赞叹很久才离开。这次巡视回到了京城,郑絪对自己的后辈郑涵、郑瀚等人说:\"刘景将来是个出奇的人才,文学上必然有超人的成就,从今以后让他和你们共同上学院读书,住宿吃饭的标准和你们一样。我也再不把他当作仆人指使。\"三年以后,刘景所做的文章词汇十分出色,经过科举考试被录取,郑絪推荐他当上了辟法寺学省清级。

二、【题源】(16届江苏省江阴市华士实验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太祖迎天子都许,遗攸书曰:“方今天下大乱,智士劳心之时也,而顾观变蜀汉,不已久乎!”于是..征攸为汝南太守,入为尚书。太祖素闻攸名,与语大悦,谓荀彧、钟繇曰:“公达,非常人也,吾得与之.计事,天下当何忧哉!”以为军师。建安三年,从征张绣。攸言于太祖曰:“绣与刘表相恃为强,然绣以游军仰食于表,表不能供也,势必离。不如缓军以待之,可诱而致也;若急之,其势必相救。”太祖不从,遂进军之穰,与战。绣急,表果救之。军不利。太祖谓攸曰:“不用君言至是。”乃设奇兵复战,大破之。

是岁,太祖自宛征吕布,至下邳,布败退固守,攻之不拔,连战,士卒疲,太祖欲还。攸与郭嘉说曰:“吕布勇而无谋,今三战皆北,其锐气衰矣。三军以将为主,主衰则军无奋意。夫陈宫有智而迟,今及布气之未复,宫谋之未定,进急攻之,布可拔也。”乃引沂、泗灌城,城溃,生禽布。 .

注:①许:地名,许昌。②穰:地名,今邓州内城东南隅。

7、下列句子中的“之”与 “进急攻之”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辍耕之垄上 B.忘路之远近 .. C.怅恨久之 D.令辱之 ..

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荀攸很受曹操的仰慕,后被曹操重用,担任了军师。 B.荀攸随太祖征战,能根据对手的不同情况进行谋划。

C.荀攸认为,张绣和刘表之间已经貌合神离,提出对付张绣要用急攻之计。 D.荀攸等人建议曹操,趁吕布士气尚未恢复,水淹下邳城,终取得了胜利。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太祖迎天子都许 都: ②遗攸书曰 遗: ..③太祖素闻攸名 素: ④城溃,生禽布 禽: ..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公达,非常人也,吾得与之计事,天下当何忧哉!(2分) 译教案试题

最新K12教育

(2)吕布勇而无谋,今三战皆北,其锐气衰矣。(2分)

译: 【答案】

7、(2分)D 8、(2分)C

9、(4分)①建都 ②给 ③向来,一向 ④同“擒”,捉拿 10、(4分)

(1)(2分)公达,他不是一般的人才呀,我要是能得到他且和他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天下还有什么可以

担心的啊!(得分点“非常”、“计事”、语句通顺。)

(2)(2分)吕布虽然勇敢,但是没有智谋,现在多次作战都失败,他迅速进攻的气势衰退了。(得分点“而”、

“北”、语句通顺。)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8、

试题分析:仔细阅读文段,疏通文意,读懂内容,再分析各项表述的要点,与文内容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C错,文中说“不如缓军以待之”,不是“急攻之计”。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

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非常”“计”“忧”“北”“衰”, 翻译后要疏通句子。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教案试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