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产生软件产品可靠性问题的主要因素与解决方法

产生软件产品可靠性问题的主要因素与解决方法

2021-05-07 来源:乌哈旅游
企 业 管 理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17.19.119

2017 NO.19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科技资讯

产生软件产品可靠性问题的主要因素与解决方法

程艳

(重庆市中冉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重庆 400000)

摘 要:为了能够确保软件产品质量就需要提高软件的可靠性,对软件产品的可靠性进行评估与分析,在此过程中更为重要的是确定一个合适的可靠性目标。鉴于此,该文主要分析了对软件可靠性造成影响的因素,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提高软件产品可靠性措施。

关键词:软件产品 可靠性 主要因素 解决办法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1.4 成功运行

能够成功运行的软件其条件不仅包括程序正确地运行,并且还需要能够满足用户对软件功能的要求。除此之外,也需要确保一旦程序受到意外或系统错误时,也能够快速地恢复,从而实现软件的正常运行。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7(a)-0119-02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在目前的现代工业产品中软件成分所占有的比例及规模越来越大。现阶段市面上研发的软件产品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很好地执行专门硬件功能,也能对一部分传统专门硬件无法执行的功能进行执行。因而可以看出,目前所研发的软件产品已经不再仅仅是硬件的附属物,而是成为了与硬件并列且具有独立的技术状态管理项目。但多年来我国软件产品在研发的过程中受到多种内外因素的限制与影响,使得人们没有足够地认识到软件质量水平对于软件产品的重要性,特别是没有加强对软件产品的开发与设计阶段的严格分析以及评审。除此之外,相关人员在对软件产品进行调试与验收的过程中,没有采取科学有效的测试方法以及必要的测试内

2 产生软件产品可靠性问题因素

软件在开发的过程中不仅是高智商劳动,也是个性化劳动。对于软件的设计者来说,在设计相关程序的过程中会根据其自身的文化背景、教育程度、爱好习惯、对系统的理解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形成自己独有的特点。除此之外,软件设计者存在自身习惯与见解,从而会形成一个较为独特的风格,但缺点在于难以被其他程序设计者所采纳及应用。

目前大多数软件检验的过程中,仅仅只要求上机运行程序,主要的检验手段为软件实际运行程序过程中的故障,如此便给软件的管理带来漏洞。而在实际运行中一部分出现的问题虽然不严重,但可能会在某个时段或线路出现数据溢出、信息丢失等问题堆,甚至导致死机。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不明显,在一般的程序调试中也难以暴露出来,从而使得软件设计者难以意识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仅仅将其当成小概率事件。软件设计者及质量管理者在此时往往会将这种问题当成一个偶然事件进行处理,这些因素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软件的可靠性。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容,从而便使得软件产品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暴露出大量的问题

与缺陷。鉴于此,相关人员必须重视对软件产品质量与可靠性的测试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软件产品质量及可靠性。

1 软件可靠性

1.1 环境条件

软件的使用环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软件所处的环境条件,环境条件主要的内容包括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软件所需要的支持系统及其相关的因素。而对软件使用环境进行相关的规定,能够对软件的失效责任进行判定,以此来判定主要责任在于软件本身还是用户,同时软件运行的实际环境也能给软件失效提出一个较为准确可靠的度量依据。因此,在描述软件的可靠性时所要求的软件使用环境,也就是指对软件输入数据的要求以及计算机配置的实际状态进行描述。与此同时,还需要将其他支持系统及相关的因素均假定为一个理想的状态,这一方式并不会对软件的实际运行状况造成任何不良的影响。1.2 规定时间

软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的状况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该软件的可靠性,因而在定义软件可靠性时,对于时间的测量一般会采用运行时间t进行表示。而对于运行时间t来说,其所代表的是一般软件系统在投入运行后,计算机挂起以及实际工作所积累的所有时间,但在规定的时间内并没有包括计算机的停机时间。1.3 规定功能

软件的可靠性还需要明确软件的功能,其中还包括明确主要功能与次要功能,而这些情况的了解与掌握可以从软件需求说明书及设计说明书中得知。

3 解决措施

3.1 构建质量系统

在研制软件的阶段应该建立相关的质量系统,且质量管理技术人员必须熟悉软件开发相关知识。3.2 提高软件产品的透明度

软件产品的特点为复杂的知识密集型,如果在现阶段对软件开发的过程中仍然采取计算机初始阶段的开发方式,否则就无法满足当今对于软件产品的需要。鉴于此,在软件产品开发的过程中必须采取软件工程的方法,并且还要确保软件产品实现工业化生产,最终能够实现整个软件产品在开发、运行以及维护整个阶段的规范化。

3.3 建立健全软件产品质量管理制度

一般来说,软件产品的质量管理制度内容主要包括软件产品的故障报告及会诊制度,同时还包括会议、抽查以及相关的检验

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119

科技资讯

制度等。

2017 NO.19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企 业 管 理

需要加强对软件的检测人员的培养,并且在坚持和不断完善自检的基础上,组织有效的软件产品互相检查工作。同时还要积极地创造相关的条件组织并建立一个软件专检队伍和机构,对软件产品实行专项检查,并在此过程中还应该要求软件测试人员要与设计人员一起参与软件开发与设计的各个阶段。

3.4 进一步加强软件文档管理

文档作为软件产品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软件产品中的一段程序甚至一组语句中均应该具备与之相应的文档记录,因此,这就要求软件程序员在对软件程序编制的过程中必须进一步加强

对软件文档的完善。除此之外,在对软件的相关程序进行修改时,也需要连同软件文档进行相应的修改。3.5 采用注释语句

各种计算机语言提供给设计者以注释工具,主要目的在于便于软件设计者在源程序中直接写明各种注意事项。这种注释的主要作用在于对软件产品的各个部分所具有的实际功能进行充分的说明。3.6 明确软件设计思想和程序编制方法

在软件产品的设计系统以及质量系统中,应该重点强调软件产品的设计思想以及软件产品程序的编制方法的清晰度,从而便于其他软件工作者及应用人员的阅读及理解。在软件设计系统内部,各个软件设计人员应该加强对软件设计思路的相互交流,并互相对设计的程序进行检查。3.7 确定关键程序段

在软件程序中,软件设计开发人员应该划分出来完成基本功能的程序段以及容易出错的程序段,并且对这些程序段进行重点指示与重点检验。3.8 建立软件测试队伍

由于在软件产品开发的过程中软件测试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因此对软件测试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软

4 结语

综上所述,软件的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软件产品的可靠性,因此就需要进一步掌握软件设计特点以及相关的规律,严格按照软件的开发规范要求,通过建立质量控制系统、提高软件产品透明度、明确软件设计思想以及建立软件测试队伍等方法,来实现提高软件可靠性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杜翔,沈元隆.关于软件产品的软件可靠性增长模型的改进及

可靠性[J].舰船电子工程,2008,28(9):181-183.

[2]吴志樵.面向软件产品线开发的复用模式及其优化方法研究

[D].东北大学,2011.

[3]邓惠月.一种适用于嵌入式软件产品线的非功能特征模型[D].

湖南大学,2015.

[4]梁小凤.软件产品库管理在军品开发中的探索和实践[J].大观,

2016(6):208.

[5]蔡永强.软件测试与软件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J].机电产品开

发与创新,2004,17(6):83-84.

[6]胡俊杰.软件产品的可靠性分析与简易预测模型[J].浙江万里

学院学报,2006,19(5):16-18.件,设立岗位津贴、公益补助等激励项目,解决教师生活中的后顾之忧,使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分配在本职工作上。此外,高校作为人才培养阵地,其中不乏有很多高级知识分子,他们往往安贫乐道、甘于清贫,相比于物质其在情感、精神上的追求更甚,也更加享受信仰满足。因此,高校还需重视情感激励,发挥名人、榜样效应,给予优秀职工更大的岗位晋升空间,肯定他们的付出与努力。

件产品可靠性的测试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计算机知识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以及软件检测经验与能力。鉴于此,这就要求软件开发设计公司

(上接118页)

对高级职务的岗位进行高设置,充分发挥其经验优势,而对年轻

或初级岗位教师进行合理设置,为其提供充裕的时间打好基础,最大限度地挖掘其潜力。2.2 完善考核体系

聘任制下高校人力资源考核体系建设,既要涵括在职教师,又要针对应聘教师。在此过程中,高校应建立严格的选拨制度,依据岗位职责要求,认真审查每一位应聘者的综合素养及能力,通过互聘、连聘、兼聘等多种形式,借助社会力量扩充人力资源获取通道,择优而取。同时,对在职教师的考核要更加全面、客观、细腻,合理设置指标权重,真实地反映教师业务能力及职业素养,引导他们认知自身不足,营造良好的内部学习风气。对此,高校可合理引入竞争机制,激发人力资源的潜力,使之主动投身到教育改革发展事业当中。基于此,高校还需充分利用考核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加强组织培训工作,及时更新教师的思想理念,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力,分享成功经验,使之获得职业发展的同时,激励其利用自己的学识促进学生发展以及教育发展。2.3 健全激励机制

素质教育背景下,人本主义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渗透至关重要,这是发挥教师个性及主观能动性的基本前提。高校需把控好人力资源管理全局规划,更新岗位理念,有机地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组织在一起,关注教师的身心长足发展,保持其良好的工作行为和心态。在此过程中,高校应在严格考核竞聘的基础上,按岗取酬,实行透明化、制度化人力资源管理,满足教师的基本生活需求。同时,高校还需根据自身办学条120

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3 结语

总而言之,聘任制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客观存在,且差异

明显。因此,作者希望高校重视人力资源建设与管理,深刻领悟聘任制的内涵及原则,可结合此文论点,重新审视自身工作实践不足,在不断的摸索实践中积累经验,并采取更多有效优化措施,从而改善内部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罗斌.论高校岗位聘任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J].学理论,

2013(33):332-333.

[2]董玮.教师聘任制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J].新远见,

2012(8):92-96.

[3]张丽娜,夏庆利.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现实困境与对策——基

于大数据思维下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探讨[J].学术论坛,2016(4):157-161.

[4]张晓明,范世伟.新时期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难点及对策探究

[J].企业导报,2016(9):15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