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材料控制
材料质量控制[1]是工程质量控制的基础,原材料质量好,工程质量才会有保证。集料中的土、泥和石粉含量对混凝土抗弯拉强度影响很大,会使路面塑性收缩开裂的几率和干缩变形的程度增加。
2 路面控制
2.1 混凝土板厚[2]是保证使用寿命的基本指标,所以厚度应有较多的安全储备,不能因为基层较厚,强度较高,就随意减薄面层。实际上,提高基层的强度和刚度对于降低面层的应力或者减薄面层的厚度影响很小。
2.2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要对基层的质量关依照规范进行检测试验。避免因基层标高偏差大造成的水泥混凝土板厚度不均匀,导致在行车荷载作用下对较薄的部分产生断裂,在浇筑水泥混凝土前,工作面要洒水达到趋于饱和状态,防止基层吸湿水泥混凝土中的水分。
2.3 水泥混凝土经过拌合运输到现场倒料后需进行摊平振捣,整平主要靠自排式振捣器和三轴提浆整平机完成。由于是机械自动操作,从而避免了以往水泥混凝土施工漏振,欠振等人为因素的影响,使振捣效果得到有效的改进和保证。振捣时根据情况人工进行余料处理或补料,确保振捣后水泥混凝土表面平整,并略高于模板顶,其后还要使用大抹板。
2.4 混凝土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泥的质量。农村公路可采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建议交通量大的县乡公路采用42.5级水泥,对于交通量较小的村级道路可采用32.5级水泥。
3 维修与养护
3.1 对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料脱落的维修。先清除缩缝间的填料和其他杂物,用钢丝刷清理缝壁,再用吹风器将缝内灰土吹干净,用稀释沥青涂刷缝壁,用配制好的接缝料进行填缝,缩缝或横向已拉开的纵缝,缝隙较宽时,在缝的下部可填25~30mm的泡沫嵌缝条。
3.2 对路面板裂缝宽度小于3mm的非扩散裂缝的断板可直接灌入粘合剂,方法同接缝料脱落的修补相同。扩展性裂缝可暂时用沥青砂类的填充料进行填缝,避免雨水渗入而加重损坏。
3.3 水泥混凝土路面板中等断裂[3]应按裂缝两侧至不少于20cm的宽度放样,凿除全部缝边缘损坏的混凝土成凹槽,凿缝边要整齐、规范,深度至板厚的2/3。槽应与路中线垂直,用水冲刷后,使用强度与原路面相同等级的混凝土浇筑,标高与原路面相同。浇筑的同时,在板厚的1/3处,放置20cm长的直径为10mm的20cm×30cm钢筋网,浇筑的混凝土中要加入一定比例的外加剂。最彻底的办法是将凹槽凿至贯通板厚,即全深度板块维修。
3.4 纵向断裂是指水泥混凝土板,平行于路线方向产生的贯穿板厚裂缝;横向断裂是指水泥混凝土板垂直于路线产生的贯穿板厚的裂缝。两种裂缝成因大体相同,也存有差异,水泥混凝土的技术性能,环境温度,行载车辆的作用和路基基础、路面基层强度是共同的主要原因。
3.5 水泥混凝土路面板表层出现不规则短而小的裂痕,裂痕深度没有贯穿到板底,这种裂痕在行车过程中会继续加重以至贯穿板底。表层断裂是由于水泥混凝土的收缩变形造成的,混凝土的收缩能使混凝土产生内应力,并在混凝土内部产生微裂缝,破坏混凝土的微结构,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
3.6 认真控制混凝土拌和料的水灰比、集浆比和砂率。如果水灰比不一致,摊铺后会形成不同水灰比的板块。在其结合交叉部位,会因凝固收缩率和受热膨胀率不同形成裂缝或者断板。水泥浆在混凝土中,既是填充集料间的空隙率,而且包裹在集料的表面减少了集料间的摩阻力,使混凝土具有流动性。集浆比小则集料的含量相对减少会出现流浆现象,使混凝土粘聚性和保水性发生变化,降低了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砂率的变化可导致集料空隙率的总比表面积的变化,会影响水泥混凝土的工作性。因此在施工中控制好混凝土的水灰比,集浆比和砂率,才能保证水泥混凝土的技术特性,以达到降低水泥混凝土板的断裂。
建议与展望
从施工实践来看,加强对原材料和施工过程的技术管理控制,细化水泥混凝土的设计配合比,对提高水泥混凝土的抗裂性能都是很有效的。提高施工单位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加強工程质量管理,运用高新技术是减少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等病害的重要基础。水泥混凝土路面产生断板的原因在于水泥混凝土本身抗弯拉的强度低,选择高标准的原材料和优化混凝土的设计可有效的防止混凝土路面板
的断裂等病害。严格控制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艺,减少温度变形和收缩变形对混凝土板的不良影响,才能有效降低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的产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