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完整版)冲孔灌注桩技术交底记录

(完整版)冲孔灌注桩技术交底记录

2022-04-14 来源:乌哈旅游
 技 术 交 底 记 录

表B2 编号: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交底提要: 1、施工准备; 2、施工工艺; 3、常见问题及预防处理方法; 4、质量保证措施; 5、成品保护; 6、注意事项及异常处理; 7、周边建筑物对施工作业的影响。 交底内容: 本工程位于黄石市花湖经济开发区,其南面为规划花径路,北面为花湖路,西面为规划花明路及在建三江共和城住宅小区(南),东面为花湖新村。主要由2栋20F、2栋25F、5栋32F、8栋33F高层住宅及3~6F配套商业裙楼、幼儿园等建筑物组成,设有1层地下车库。本工程总用地面积74797.0m²,总建筑面积275077.8m²,其中地上建筑面积238081.0m²,地下建筑面积36996.8m²。 1、施工准备 1.1 主要机具:冲击钻孔机、泥浆泵、交流电焊机、导管、测绳、全站仪、水准仪等。 1.2 作业条件 1.2.1 场地地面障碍物处理完毕,施工用临时设施准备就绪。 1.2.2 根据施工图纸放样出桩位点,并经过复核。 2、施工工艺 2.1 工艺流程 金宇•倚湖园项目桩基工程 湖北地矿建设工程承包集团有限公司 交底时间 分项工程名称 年 月 日 桩基班组 冲孔灌注桩施工流程 三通一平(业主提供) 施工准备 场地平整 桩位放样 加工护筒 下沉、埋护筒 桩机就位 冲孔成孔 第一次清孔 确定沉渣厚度 吊装钢筋笼 钢筋笼制作 钢筋加工 孔口钢筋笼接长 钢筋笼定位固定 下入导管 第二次清孔 确定沉渣厚度 灌注记录 制取试件 灌水下砼 移开桩机 拔 护 筒 清理桩头 机械、人员进场 材料备齐 沉淀泥浆 制备泥浆 测量冲孔深度、斜度、直径 拼装导管、检验导管 砼进场、检验 设溜槽、漏斗 2.1.1场地准备:施工前对场地进行清理、平整,为冲孔作业提供工作平台,统一规划设置泥浆池、沉淀池,采用机械开挖,并做好浆池围护。 2.1.2测量放样:在施工技术人员的指导协助下,测量人员根据施工图纸精确放样出孔位,桩位放样允许偏差为群桩20mm,单排桩10mm,复查无误后方可进行安放桩机及埋设护筒。 2.1.3 埋设护筒:按设计施工图基础桩位放桩位点,复查无误后做桩位护圈,用砖砌六轮即可,砖砌护圈内径为设计桩径D+300mm;护筒用6~8mm钢板制作,在护筒的上、下段及中部外侧各焊一道加强筋增加刚度,护筒内径大于设计桩径0.2m,高度为1.8m,在护筒顶下20cm处设一个20cm×40cm溢浆孔。人工挖孔预埋钢护筒做井口护壁,深度一般为1.5~2.0m且钢护筒顶标高比地面高约30cm;钢护筒放于桩位,护筒埋设完成后再次对中校核中心点位,护筒中心与桩位中心偏差≤50mm。在其周围60cm范围内以粘土分层夯填到护筒顶平。如下图挖埋式护筒示意图。 2.1.4 泥浆池及泥浆制备:每片区域的冲孔钻机共用一个泥浆循环池的方式,泥浆池由造浆池与沉淀池两部分组成。桩孔、沉淀池、造浆池之间形成循环,对沉淀池中的废渣及废弃泥浆转运至施工场地附近的沉淀池。根据施工分区设置泥浆池。泥浆制备应选用高塑性粘土或膨润土,泥浆应根据施工机械、工艺及穿越土层情况进行配合比设计:砂砾层冲进时泥浆比重应适当增大,以加强护壁的稳定性;在风化岩层中冲进时,泥浆比重以满足浮碴为宜。如地表为软质土,则在护筒里加片石、砂砾和黄土,其比例大约为3:1:1;如地表为砂砾卵石,则在护筒里只加小石子和黄土,比例大约为1:1。在容易产生泥浆渗漏的土层中可采取提高泥浆相对密度,掺入锯末、增稠剂提高泥浆黏度等维持孔壁稳定的措施。 2.1.5 冲击成孔 2.1.5.1 钻机就位前,铺设垫木,保证钻机平稳牢固。钻机支撑垫木不能压在孔口钢护筒上,防止护筒变形移位。 2.1.5.2调整钻机,保持钻机转盘中心、钻头、桩位中心在同一铅垂线上,以保证钻孔垂直度。冲击钻对准护筒中心,要求偏差不大于20mm,检查合格后根据四角控制拉好的“十字线”对准桩位。 2.1.5.3 开孔时,应低锤密击,如表土为淤泥细砂等软弱土层,可加粘土块夹小片石反复冲击造壁,孔内泥浆面应保持稳定。在各种不同的土层岩层中钻进时,可按照下表要求进行。 冲击成孔操作要点 土层、岩层 在护筒刃脚以下2m范围内 土层中投入黏土块夹小片石。 中、小冲程1~2m,泵入清水或稀泥浆,经常清粘性土层 除冲桩头上的泥块。 中冲程2~3m,泥浆相对密度1.2~1.5,投入黏强风化砾(砂)岩层 土块,勤冲,勤掏渣。 中、高冲程3~4m,泥浆相对密度1.3左右,勤中风化砾(砂)岩层 掏渣。 小冲程反复冲击,黏土块夹小片石,泥浆相对软弱土层或塌孔回填重冲桩 密度1.3~1.5m。 每钻进深度4~5m验孔一次,在更换钻头前或容易缩孔处均应验孔。进入基岩后每钻进 100~500mm应清孔取样一次(非桩端持力层为300~500mm,桩端持力层为100~300mm),以备终孔验收。进入基岩后,非桩端持力层每冲桩进300~500mm和桩端持力层每冲桩100~300mm时,应清孔取样一次,并作记录。 在冲孔过程中被冲碎的石渣,一部分挤入孔壁空隙之中,大部分靠掏渣筒清除出外。在开孔阶段,为了要使石渣泥浆夹石子尽量挤入孔壁周围孔隙,以固孔壁,因此在冲击过程中不掏石渣,待冲进达到4~5m之后,作一次掏渣,以降低泥浆浓度。在正常冲孔阶段,掏渣要及时,每台班掏渣一次,每次掏出石渣泥浆4~5桶。掏渣的同时及时向孔内加水,保持孔内水位必须高度;掏出石操作要点 小冲程1m左右,泥浆相对密度1.2~1.5,软弱渣之后,即时向孔内添加护壁料,恢复泥浆正常浓度。冲进岩层后,每台班掏渣一次,每次掏出渣浆5~6桶。 冲孔过程中遇到斜孔、弯孔、梅花孔、塌孔及护筒周围冒浆、失稳等情况时,应停止施工,采取有效治理措施后方可继续施工。通过漂石或岩层时,如孔底表面不平整,须先投入小片石将表面垫平,再用十字型冲击锤进行冲击钻进,防止产生斜孔、坍孔故障。 要注意均匀放松钢丝绳的长度,否则松绳过少,形成“打空锤”,使钻机、钻架、钢丝绳受到较大意外冲击荷载,遭受损害。松绳过多,容易引起钢丝绳纠缠事故。冲击锤起吊时要平稳,避免冲撞护筒和孔壁,进出孔口时,严禁孔口附近站人,防止发生撞人事故。 采取隔孔施工程序。冲击成孔混凝土灌注桩是采用冲击土层,强风化岩石到中风化岩石成孔,然后在孔内成桩,周围土移向桩身土体对桩产生动压力。尤其是在成桩初始,桩身混凝土的强度很低,且混凝土注桩的成孔是依靠泥浆来平衡的,故采取较适应的桩距,如当相临桩间净距小于2倍桩径且桩间净距小于2.5米时应隔孔成孔,并且相邻桩混凝土应初凝后,才可开挖另一桩,这对防止“坍孔”和“缩径”是一项稳妥的技术措施。编制详细的桩开挖线路图,严格要求按编制的开挖线路图顺序进行施工。 成孔施工允许偏差表 桩位允许偏差 (mm) 桩径允许 桩径 偏差 (mm) 偏差 (%) 垂直轴线方向和群桩基群桩基础中的中间桩 础中的边桩 D≤1000mm ±50 D>1000mm ±50 <1 <1 D/6且不大于100 100+0.01H D/4且不大于150 150+0.01H 垂直度允许1~3根桩、条形桩基沿条形桩基沿轴线方向和H为施工现场地面标高与桩顶设计标高的距离,D为设计桩径。 2.1.5.4终孔孔深必须用取芯方法准确判断岩面标高、嵌岩深度等是否达到设计要求为主要依据,应保证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其中中风化砾岩进入持力层≥2d,中风化砂岩进入持力层≥4d。 施工时应以设计桩长和进入持力层深度两项指标“双控”为准。 2.1.6 制安钢筋笼 2.1.6.1 钢筋笼制作:钢筋笼制作应符合设计图纸和《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要求。钢筋笼外侧设置控制保护层厚度的垫块(砼保护层厚度为50mm),其间距竖向为2m,横向圆周不得小于4 处,顶端应设置吊环。钢筋笼制作允许偏差见下表: 钢筋笼制作允许偏差表 项 目 主筋间距 箍筋间距 钢筋笼直径 钢筋笼长度 2.1.6.2钢筋笼安放: 钢筋笼运输采用吊车将钢筋笼逐节吊入桩孔,采用四点起吊的方法进行起吊,确保钢筋笼起吊过程中不变形。安放应对准孔位垂直缓慢吊放,避免碰撞孔壁和自由落下以及引起塌孔,中心偏差不得大于5cm,就位后应立即固定。第一节钢筋笼下放至最后一个加劲箍处,插入钢管,钢管不能直接固定在钢护筒上,要在钢护筒外侧垫方木,高出护筒15cm以上,起吊第二节钢筋笼与第一节焊接,焊接时选用两台焊机同时进行,焊接时间控制在30分钟内,尽量缩短焊接时间,焊牢待焊缝充分冷却后拨出钢管继续下放钢筋笼,使全部骨架降至设计标高为止。 2.1.6.3 钢筋笼安放后灌注水下砼前,进行第二次清孔。在清孔过程中,应不断置换泥浆,直至灌注水下混凝土。灌注混凝土前,孔底500mm以内的泥浆相对密度应小于1.25;含砂率不得大于8%;黏度不得大于28s,孔底沉渣厚度不应大于40mm。 2.1.7 灌注水下砼 2.1.7.1采用钢导管,管节长度型号为0.5m、1.0m、2.5m、3.0m、4m、6.0m,管径200~270mm,钢管厚3mm,用法兰盘加止水胶垫用螺栓连接而成。导管管节应连接严密、牢固,导管在施工前事先进行拼接,并进行水密性试验,试水压力为0.6~1.0MPa。接头处设臵密封圈,以防止导管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漏水。 2.1.7.2 漏斗用8mm钢板加工,首批灌注混凝土应有足够的混凝土储备量,导管一次埋入混凝土灌注面以下不应小于0.8m。 2.1.7.3 砼采用商品砼,坍落度应控制在180mm~220mm。 2.1.7.4 水下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控制导管埋深在2~6m,控制导管提升速度,不得过快或过慢,允许偏差(mm) ±10 ±20 ±10 ±100 严禁导管提出混凝土面造成事故。当出现堵塞情况时,可将导管少量上下升降排除故障。 2.1.7.5 水下混凝土应连续灌注,中途不得停顿。 2.1.7.6 水下混凝土浇筑面高出桩顶设计标高800~1200mm。试桩浇筑混凝土至地面。 3、常见问题及预防处理方法 常遇问题 产生原因 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 冲击中遇探头石、漂石,大小不均,发现探头石后,应回填碎石或钻机稍移向探钻头受力不均;钻机底座未安置水平头石一侧,用高冲程猛击探头石,破碎探头或产生不均匀沉陷;土层软硬不均;石后钻进遇基岩时采用低冲程,并使钻头充孔径大,钻头小,冲击时钻头向一侧分转动,加快冲击频率,进入基岩后采用高钻孔偏斜 倾斜。 冲程钻进;若发现孔斜,应回填重钻;经常检查及时调整,进入软硬不均地层,采取低锤密击,保持孔底平整,穿过此层后再正常钻进;及时更换钻头。 冲击钻头或掏渣筒倾倒,撞击孔壁泥探明坍塌位置,将砂和粘土(或砂砾和黄土)浆相对密度偏低,起不到护壁作用;混合物回填到坍孔位置以上1~2m,等回填物孔内泥浆面低于孔外水位遇流砂、软沉积密实后再重新冲孔;按不同地层土质采淤泥、破碎地层或松砂层钻进时进尺用不同的泥浆相对密度;提高泥浆面;严重太快,地层变化时未及时调整泥浆相坍孔,用粘土泥膏投入,待孔壁稳定后,采对密度;清孔或漏浆时补浆不及时,用低速重新钻进;地层变化时要随时调整泥孔壁塌坍 造成泥浆面过低,孔压不够而塌孔。浆相对密度,清孔或漏浆时应及时补充泥浆,成孔后未及时灌筑混凝土或下钢筋保持浆面在护筒范围以内;成孔后应及时灌笼时撞击孔壁造成塌孔。 筑混凝土;下钢筋笼应保持竖直,不撞击孔壁。 清孔后泥浆相对密度过低,孔壁坍塌做好清孔工作,达到要求立即灌注混凝土;或孔底涌进泥砂,或未立即灌筑混凝注意泥浆浓度,及时清渣;注意孔壁,不让吊脚桩 土;清渣未净,残留沉渣过厚;沉放重物碰撞孔壁。 钢筋骨架、导管等物碰撞孔壁,使孔壁坍落孔底。 1. 在砼浇筑过程中,导管接头断裂混凝土砂、石、水泥用料按规范要求严格筛使导管脱离混凝土面引起断桩; 选,塌落度控制在180mm-220mm,使砼拌合物2. 导管接头密封不好,漏气、漏水,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在运输和灌注过程中,使混凝土产生严重离析导致断桩; 不应有离析、沁水现象;混凝土应连续灌注;3. 混凝土质量不佳,如塌落度不满首批混凝土灌注量应经过严格计算,保证充足要求、运输灌注过程中产生离析等足;灌注过程中导管埋入深度2.0m-6.0m,及断桩 造成卡管,导致断桩; 时提管;如造成断桩,根据现场实际情况,4. 初灌混凝土过少,导管埋入砼深选择合理补救措施:二次成孔法、接桩法、度太小,使导管进水或进泥,导致断压浆法、补桩法。 桩; 5. 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以及后期导管埋入砼深度太小,提管时高出砼面,使导管进水导致断桩; 1. 导管底端接近钢筋笼底端时,灌钢筋笼的顶端若在护筒范围内,可附加支撑注混凝土的速度太快,混凝土流出时钢筋将其焊到护筒上;若在护筒以下,则可冲击力较大,推动钢筋笼向上浮动; 用钢管套在钢筋上顶压;当导管底端接近钢2. 埋管过深,混凝土灌注时间过长,筋笼底端时,适当放慢灌注速度,并控制好钢筋笼 上浮 表层混凝土已近终凝,使混凝土与钢导管的埋深,以减少混凝土的上冲力;尽量筋之间产生了一定的握裹力。此时若缩短混凝土的整体灌注时间,若整体灌注时导管底端未及时提升到钢筋笼底端间较长时,应采取措施延长混凝土的初凝时以上,混凝土从导管流出后向上升间;若发现钢筋笼有上浮现象,除了采用钢时,会带动钢筋笼上浮; 3. 提管时法兰盘钩住钢筋笼。 4、质量保证措施 4.1钻机就位时,将底座转盘调整水平,起吊滑轮缘,转盘中心和护筒中心三者应位于同一铅垂线上,偏差不得大于2cm。保证桩身垂直度偏差≤1%。 管套在钢筋上顶压以外,还应提升导管(注意导管的埋深),并放慢混凝土浇灌速度。 4.2 钻进过程中必须经常测定泥浆的各项指标,做好记录,及时调整,防止塌孔。 4.3 开钻时,钻机必须在泥浆循环正常后方可进尺,钻进开始后需连续不断地作业,直到成孔。 4.4 钻进过程中,控制孔内泥浆面标高,以保证足够水头压力,维护砂层的安全。 4.5 钢筋笼对接要求保证搭接长度(10d单面焊),焊缝饱满,箍筋跳点点焊。 4.6 导管下至离孔底30~50cm左右,即可开始二次清孔,若孔底沉渣过厚,可将导管下至孔底并上下提放,提高清孔效果。二次清孔后各项指标均应达到要求,经监理验收认可方可浇灌混凝土。 4.7 混凝土的各项指标必须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 4.8 混凝土初灌量必须保证,导管一次埋入混凝土灌注面以下不应小于0.8m。灌注时,保持导管插入混凝土2~6m,最小不得小于2m,抽拔导管应缓慢进行,严禁急速提升,导致混凝土不密实。拆除导管前,必须用测绳测混凝土面深度,以决定拆除导管的节数,防止导管拔空。 5、成品保护 5.1 制作钢筋笼的钢筋要求顺直、光洁,不得锈蚀、夹带淤泥油污。 5.2 钢筋笼在制作、运输和安装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变形。 5.3 钢筋笼在吊放入孔时,不得碰撞孔壁。浇筑混凝土时,应采取措施固定其位置。 5.4 已灌注完成的桩,不允许车辆从邻近经过,以免造成断桩或桩位偏移。 6、注意事项及异常处理 6.1施工现场西侧区域为池塘经过回填后形成的施工区域,场地留有水沟且水较深,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场地及机械稳定性情况。及时调整泥浆比例,保证泥浆护壁稳定性。 6.2施工前仔细阅读勘查报告,施工过程中发现异常要停止施工,及时向项目部报告。钻进持力层50cm前要通知项目管理人员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验收。超出勘察报告所注明的岩层范围50cm的。及时停止施工并通知项目部进行联系各部门进行处理。 6.3为保证工程质量,检验批验收实行“三检制”:施工完成后施工班组先进行自检验收,合格后报质检员组织后道工序施工班组负责人共同进行交接检验,最后由质检员报监理验收。施工班组对测量放线进行报验,由项目测量员复核后报监理工程师审核。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构配件、设备等按相关标准规定要求进行检验,验收合格后方能投入生产。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操作资格证书才能上岗作业。 6.4 冲孔时应经常检孔,控制好孔的垂直度,保证孔的倾斜度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6.5 冲进过程中,必须勤松绳,不得打空锤;勤抽碴,使钻头经常冲击新鲜岩层。 6.6钻进时要有备用钻头,轮替使用。钻头直径磨耗超过1.5cm时,需及时更换或修补。更换新钻头前必须检查孔底,方可放入新钻头。 6.7成孔过程中如实际地质与设计不符应立即向监理和设计单位反映,保证桩基的嵌岩深度。嵌岩深度以现场实际钻芯取样的地质情况为准。 6.8冲孔过程中发生塌孔时,应查明原因和位置,进行分析处理。坍孔不严重者,可加大泥浆比重继续钻进;严重者回填重钻。 6.9冲孔过程中发生缩孔时,可提高孔内泥浆面或加大泥浆比重采用上下反复扫孔的方法,恢复孔径。 6.10冲孔过程中发生流砂时,应增大泥浆比重,提高孔内压力或用黏土作成大泥块或泥砖投下。用冲击法造孔时可投黏土块,用钻头冲击黏土块挤入流砂层,加强孔壁,堵住流砂。 6.11冲孔过程中发生卡钻时,不宜强提。应查明原因和钻头位臵,采取晃动大绳或钻头以及其他措施,使钻头松动后再提起。 6.12冲孔过程中发生掉钻时,应及时摸清情况,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尽快处理。如钻头被埋住,应先清楚泥砂,再进行打捞。 7、周边建筑物对施工作业的影响 施工区域距离北侧及东侧红线外分别有一所医院及居民区,距离施工现场仅一墙之隔,建筑物基础简单,在桩基施工中对这些建筑物主要是因震动直接或间接产生的影响,需做以下准备: 7.1、提前与建设单位沟通,在建筑物周边进行基础加固处理或提前施工基坑支护工程,减少施工对建筑物的影响。 7.2、在建筑物附近进行合理减缓施工进度,及时观测桩基施工对其造成的影响。 7.3、实时监测桩基施工对建筑物的影响。 7.4、适当减缓在建筑物附近的施工速度,进行实时观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技术负责人 交底人 接受交底人 本表由施工单位填写,交底单位与接受交底单位各保存一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