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茶叶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
2022-02-24
来源:乌哈旅游
经济/产业叶合作经济与科技曳No.7s圆园17湖北茶叶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文/张亮(武汉设计工程学院蔡维琼湖北·武汉)[提要]茶叶产业集群化发展有利于提高茶叶产业竞争力,形成茶叶产业资源、技术、品牌等或这些因素组合的竞争优势。本文运用波特钻石模型对湖北省茶叶产业集群进行分析,找出湖北省茶叶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关键词:钻石模型;茶叶;产业集群本文为2014湖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湖北省城镇化建设与农业产业集聚互动发展研究”(项目编号:B2014261)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收录日期:2017年5月4日*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强调了绿色发展理念,在经济发展中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在这个大背景下,湖北省农业发展奠定了基调。茶叶作为特殊的经济作物,是湖北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农产品。茶叶产业也是湖北山区最有特色的绿色生态农业产业。作为湖北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茶叶产业集群发展是必然的趋势。近几年,湖北茶叶产业不断向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一批茶文化生态产业园区、生态茶叶科技示范园区逐步建立,通过各类园区资源优势,打造特色,带动附近地区的茶叶产业链发展,辐射带动地方农业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本文运用钻石模型对影响湖北茶叶产业集群发展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找出湖北茶叶产业集群发展优势及存在问题,并对其发展提出对策建议。一、“钻石模型”理论概述迈克尔·波特认为产业集群是指在一特定的地域以某一产业为主而与相互关联的企业与机构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并形成一定的竞争优势的现象。茶叶产业集群化发展有利于提高茶叶产业竞争力,形成茶叶产业资源、技术、品牌等或这些因素组合的竞争优势。根据迈克尔·波特的观点,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撑产业以及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除此之外还有两个辅助性因素,即政府和机遇。这些因素构成一个菱形的结构,因此又将其称为“钻石模型”。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应用中已经证明对产业集群要素有很强的解释力,能够运用该方法分析出产业集群竞争力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以此作为提出产业集群发展对策的依据。二、湖北茶叶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一)生产要素1、自然生态资源。湖北省处在长江中游,地理位置在北纬29毅05忆耀33毅20忆、东经108毅21忆耀116毅07忆之间。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水资源丰富。目前,湖北茶叶产业布局已经基本形成,四大优势茶叶产区分别为鄂西武陵山及宜昌三峡茶区、鄂东大别山茶区、鄂南幕阜山茶区以及鄂西北秦巴山茶区。湖北四大茶叶产区地理位置上,主要集中在北纬31度附近,具有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特征,降雨光照均衡适度。湖北地形地貌较为复杂,山地、丘陵、平原兼具。从土质资源来看,一个是湖北土质类型较多,其中适合茶叶等经济作物种植的黄棕壤、黄壤在湖北鄂西和鄂北地区分布较为广泛。湖北大部分茶区的土壤酸碱度比较适中,大部分呈现微酸反应,土壤清洁度很好,沙质土壤居多。土壤中农药重金属残留、微生物等污染指标均达到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除此之外,土壤中有机元素含量丰富。目前,湖北省发现了约70万公顷的可以作为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富硒土壤,从全国来看,有70%以上的土壤都属于缺硒或贫硒的土壤。但是硒元素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之一,适量摄取对人的身体健康有非常大的好处。有研究表明,硒元素能够起到抗癌的功效。湖北的富硒土壤分布较为集中,能够连成一片,非常有利于集约式开发;同时,硒含量以中高硒土壤为主,属于富硒分布,能长期为农作物生产利用。以上这些都为湖北出产天然优质的茶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茶叶品种资源。湖北由于有着较为长久的产茶、制茶历史,其中湖北的宜昌三峡茶区更是中国茶树发源地之一。作为产茶大省,湖北茶类品种丰富,包括了绿茶、红茶、黑茶、乌龙茶、白茶和黄茶六大类茶类产品,也是传统花茶的重要生产省份。在绿茶、红茶及黑茶上更是有自己的特色,特别是绿茶是湖北省的优势茶类。如,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的恩施雨露,早在唐代就有了记录。恩施雨露的制作工艺相当古老,是我国现今保留下来的唯一一种用蒸汽杀青的绿茶。羊楼洞在万里茶道的源头,是湖北青砖黑茶发源地,这里生产的青砖茶是黑茶中的一种,也有着100多年的历史,以外形为长方砖形而得名。泡出的茶汤汤色红黄,滋味醇厚。宜昌宜红同湖北青砖茶一样在国内外都享誉盛名。宜昌宜红茶又称作宜昌功夫茶,是全国三大红茶之一。宜昌红茶形状似条索,细长紧致,色泽乌黑。泡出的茶汤汤色红亮,回味香甜鲜爽。英山云雾茶产自鄂东大别山茶区,这一区域具有典型的山地气候,年雾日超过100天,降水丰沛。-28-大别山区海拔差异大,云雾缭绕,森林景观丰富多彩。湖北雷家店是英山云雾茶发源地,这里生产的英山云雾茶色鲜嫩油绿,汤色清亮,有消炎杀菌、减肥降脂、防辐射等功效。湖北虽然是绿茶生产大省,但是长期以来都不产乌龙茶。乌龙茶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茶香持久,入口甘甜,口感柔顺。是一直非常受到消费者喜爱的茶叶种类,同时作为我国特有的茶叶种类,出口势头一直较好。近几年,湖北茶叶产业不断发展,在不断提高已有优势茶类品质基础上开始进行乌龙茶茶叶生产布局,开发了有机乌龙茶产业基地,目前这些有机乌龙茶产业基地产制的乌龙茶清香持久,品质能与福建安溪乌龙茶媲美。3、生产条件。生产条件包括劳动力的投入、生产技术的研发及创新以及与相关科研院所的合作等。湖北是全国六大茶叶生产省份之一,2015年湖北省茶园面积464万亩,采摘面积343与2014万亩,年相比增长产值130多亿元人民币,6.43%。六大类茶产量普遍增长,茶产量在全国排名第四位,其中绿茶产量130,534吨、红茶产量21,520吨、黑茶产量39,412吨、乌龙茶产量4,886吨、白茶产量551吨、黄茶产量仅3吨,相对较少。生产质量和生产水平提高,亩产值按茶园面积和采摘面积计算效益都提高了,并且湖北茶叶也是其他省份知名品牌原料。湖北现有的茶园都达到或超过了无公害茶叶生产标准。在茶叶产业生产技术和科技创新方面基础较好,省内有大批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都为产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湖北农科院和各市、州农业园都有专门的技术团队为茶叶生产技术发展提供保障。从传统制茶工艺传承到新工艺的研发、品种的选育、茶叶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工、信息化平台的搭建都取得较大的进步。位于湖北的华中农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重点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的茶学专业在茶叶清洁化生产及绿茶机械化加工、花茶制作等方面都有多项专利,为湖北茶叶产业现代化生产提供了人才和技术支持。技术支持方面还包括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安徽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相关单位与湖北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建立相互合作战略协议,在红茶、绿茶、砖茶产业及茶叶深加工等领域进行广泛合作。如,2013年湖北省科技厅与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在宜昌建立院士工作站,每年会有专家团队来对湖北茶叶产业提供指导,打造湖北茶叶产业链,以加快提升茶叶产业科技创新能力。2014年安徽农业大学与湖北赵李桥茶厂就茶学产业人才培养、输送,科技成果产业化、成果转化等建立“安徽农业大学赵李桥茶叶研发中心”。2015究所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年宜昌,2016年恩施州、通过合作对宜昌宜红茶产业规划和五峰县分别与中国农科院茶叶研恩施富硒茶绿色发展及五峰茶叶质量安全保障方面建立技术支持体系。2016年在恩施州农科院设立了“硒应用技术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解决硒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问题,从而推动湖北省富硒农业产业发展。(二)需求条件1、国内市场需求。目前,我国茶叶市场消费增长迅速,规模巨大。尽管2015年中国经济整体增速放缓,消费市场增长平稳,茶叶消费对我国GDP的贡献仍然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2015绿茶占年全国内销茶叶总量为53%、乌龙茶占12%、红茶占176万吨,9%同比增加、黑茶占8%10%、其他茶类。其中,占16%。据智研咨询发布的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茶园总面积达到4,316万亩,中国茶叶市场规模在3,000亿元左右,其中电商销售市场规模近120亿元,政府超过40%。根据ChinaHealth年间数据结果显示,andNutritionSurvey中国消费者随着收入的增加,,CHNS(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对茶叶消费的十不断增加,对茶叶的消费需求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全国来看,2015年茶叶消费群体为4.71亿人,市场庞大;名优茶消费需求逐渐增加,占消费总额的70%。随着绿色消费观念的推广,越来越多的消费群体开始接受茶叶消费,各种多样化的茶类产品不断开发如茶油、果茶、袋茶、茶枕、茶叶牙膏等吸引了大量的女性和年轻的消费群体。并且从人均消费情况来看,我国2012耀2014空间。年人均消费茶叶仅仅为1.14公斤,还有很大的增长2、国际市场需求。全球茶叶消费量近十年一直呈现增长趋势,随着茶文化和研究的推进,国际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识到茶叶的健康、保健功能。全球茶叶的消费量从2006年的357.3FAO-IGG万吨增加到了球的两大茶类——秘书处对全球茶叶市场分析后预测未来十年中,2015年的494.4万吨,增长了38.37%—红茶和绿茶的产量将分别以3.7%和9.1%全。的速度增长,而出口量则分别仅以2.4%和8.9%的速度增长。红茶的消费量仍会稳定增长,每年以3%的增速,全球茶叶市场的价格也会稳步回升。因此,全球茶叶消费市场在未来十年还是会呈现增长态势。3、总结。虽然总体来看,茶叶市场需求较大,前景良好。但仍存在一定问题。首先,是在一些商家的炒作下,可以存放的黑茶、白茶价格偏高,许多商家和茶叶爱好者将其购买主动存放,导致市场销量不能反映真实的消费情况,也容易误导茶农种植。另外,在全球市场上,红茶消费比重最高,占所有茶叶消费的60%。红茶饮用文化被广泛接受,但是我国红茶品质还没有被其他国家认可,其他茶类的口味在国际上也没有被普遍接受。而我国消费者消费日趋多样化和个性化,对进口茶需求也在不断增加,2014年进口茶叶金额为9,300万美元,2015年为1.14,616亿美元,以红茶为主,占进口茶类的(三美元)相关和支撑产业。/吨,远远高出国内红茶均价。76%。平均单价在按照波特的产业集群理论,优势产业不是单一存在的,而是同其他优势产业共同存在和发展的。因此,湖北茶叶产业相关和支撑性产业的良好发展才能为茶叶产业集群发展带来竞争优势。具体来看,相关和支撑性产业包括生产资料供应业、良种繁育、茶叶种植、茶及茶制品加工、茶文化产业、茶树种植基地旅游开发、茶具生产、茶叶销售等。这是很庞大的产业体系,在这些产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虽有一些优质品种,但是与福建、浙江等茶叶强省还存在较大差距。新技术推广普及还需一段时间,截至2015年,无性系良种茶园占全省茶园总面积的55%,与福建省的96%相比差距很远,也没有达到全国平均56.5%的水平;(2)茶叶生产全程机械化短期内还难以普及。主要原因之一是茶叶简单加工机械多,精加工高技术机械少,中小型机械多,大型深加工机械少;另一个原因是没有专门机械化操作技术培训制度和队伍;(3)在茶叶产业链的下游没有专业扎实、能够将湖北茶叶推向全国的强大营销队伍,导致湖北茶叶品牌在全国影响力和认可度不高,许多品质好的茶叶只能为其他省市做贴牌生产。(四)茶叶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力。湖北茶叶产业发展以-29-“龙头+基地+农户”的形式,集种植、加工、经营于一体的经营模式为主流的战略发展目标。据湖北农科院相关资料,2015年湖北国家级茶叶产业龙头企业4家,省级龙头企业63家,其中有12ISO9001家企业年产值超过亿元,:2000国家质量体系认证的超千万元以上的企业55家。羊楼洞茶生态文化40家,通过产业园,陆羽茶生态科技园,萧氏茶叶加工基地、生态观光茶园,宜昌的采花茶业科技园,夷陵经济开发区茶业高新科技工业园等都是湖北重点发展的项目,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的劣势主要是茶叶生产小企业占比仍然较大,许多市、县还以小作坊为主。农户的文化程度和生态意识较差,不利于茶叶现代化、绿色化生产的培训、推广和普及。近几年,湖南、河北、四川等产茶省份发展非常迅速。如四川名优茶以20%的速度增长对湖北的名优茶市场空间有较大的冲击。湖北龙头企业实力相对河南、湖南较弱,没有在全国的知名品牌。而河南仅“信阳毛尖”品牌价值就达到41.39亿元,居全国第3位。洋品牌立顿,一年产值就高达208亿元。而湖北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茶叶企业仅2家。(五)外部因素分析1、湖北茶叶产业集群发展机遇。在茶叶贸易方面,“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我国茶叶出口贸易带来了广阔的市场,“一带一路”沿线涵盖了44亿人口,也是全球最为重要茶叶生产和消费区域。在该战略推动下,这一区域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会不断完善,茶叶进出口贸易的相关通关的政策也更加便利。在茶叶经营管理方面,李克强在2015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在农业方面,要用互联网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各个方面,打造创新型生态农业模式。随着这一计划的实施,为传统茶叶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对传统茶叶产业链重新打造和延伸带来的新的思路。湖北茶叶企业也对传统茶叶的生产组织、销售流通形式进行重新改造,形成多样化的商业和销售模式。第三产业的带动也为茶叶产业发展带来了机遇。一方面对外交流中,*对于中国茶文化的演讲引起全世界人民的关注;另一方面国内随着文化对产业的渗透,文化对产业的发展作用越来越大。将茶文化注入茶叶生产、生态旅游,实现文化产业、茶叶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2、政府对茶叶产业发展政策支持。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扶持会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推进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2017年中央1号文件毫无意外的连续14年持续关注了“三农问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重点。湖北省政府大力鼓励生产茶园建设,对茶叶龙头企业和绿色茶园加大了资金、技术的扶持力度。各县市地方政府也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扶持茶叶企业。并且针对企业和农户进行技术培训,促进茶叶产品品质提升,使茶农收入增加,相关涉农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这一系列的政策都为茶叶产业加工和推动茶叶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茶产业作为地方打造特色农产业的重点会向以规模化种植基地为基础,在龙头企业带动下,融合文化、科技等现代生产要素,建设成高附加值的茶叶产业链条。资源共享型、循环经济型的茶叶产业园区的建设是今后发展趋势。-30-三、湖北茶叶产业集群发展对策建议综上所述,通过对湖北茶叶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可以看出基于资源、生态、文化及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湖北茶叶产业集群发展潜力巨大。但仍然存在茶叶产业集群龙头企业规模带动力不够,区域品牌化发展落后,茶叶深、精加工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只有在影响湖北茶叶产业集群发展所有的要素共同发挥积极作用时,才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推动整个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提高。针对上文分析,提出湖北茶叶产业集群发展的几点对策建议:(一)整合区域资源优势,打造特色区域品牌。区域品牌与企业独有品牌不同,区域品牌是通过“地名+产品+特色”的方式为某个特定地区的产品进行定位。区域品牌一旦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就能为区域内所有生产经营者带来效益。因此,打造特色区域品牌可以提高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区域品牌要与特有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生产技术、工艺及文化等相结合才能形成具有长期、广泛的品牌效应。湖北茶叶产业发展按照“产业发展集群化,集群发展园区化”的思路,在各地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茶叶产业园区,通过与当地独有的资源、人文历史、科技创新等优势结合来打造各具特色的茶文化生态产业园、茶叶旅游观光园以及各种类型的茶叶产业科技园。通过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的模式将区域内企业和农户联系在一起。提高企业和农户对区域品牌效益的认识,引导各方参与到区域特色品牌的建立和维护中,并制定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从而形成区域品牌特色,提高区域品牌核心竞争力。(二)开发多元化茶类产品,增强集群内企业抗风险能力。近几年,经济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呈现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趋势。人们的消费方式也在信息化、互联网的浪潮下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消费者可以从各种渠道方便地接触到全国、甚至全球的最新产品,传统产业下生产的茶产品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因此,必须以食品科技的创新发展为载体,从茶叶用途的开发,如茶叶提取物做除虫、洗发、食品加工配料等;到消费形态的扩大,如果茶、袋茶、速溶茶;再到相关周边产品如茶叶枕、茶具等不断开发多元化茶类产品,注重茶类产品的深加工,拓展产品多样性,针对不同消费者进行差异化经营。(三)发挥政府职能,完善茶叶产业集群发展制度保障体系。政府要逐步加大财政上对茶叶产业集群及茶叶园区基础建设的资金投入,通过科技、信贷等优惠政策的引导,吸引企业特别是大型龙头企业进入产业园区,提高茶叶产业园的承载力度和辐射功能。对园区内及园区辐射的周边区域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并对茶叶产业集群发展方向进行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最后,创建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制定严格市场监管体系。主要参考文献:1]谢芬,杨江帆,高水练.论茶叶产业集群发展策略[J].茶叶科学技术,2004.4.1.2]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3]陆风.基于钻石模型的重庆市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4.71.4]卢凌霄,蹇鄂,耿献辉.农业产业集群:一个分析框架[J].经济问题探索,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