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完整版)《匆匆》课堂实录及评析

(完整版)《匆匆》课堂实录及评析

2020-12-10 来源:乌哈旅游
(完整版)《匆匆》课堂实录及评析

福建省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二小学何捷(执教)

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黄国才(评析)

一、课前谈话,营造无拘无束的课堂气氛,同时渗透语言学习

师:同学们,现在离正式上课还有十分钟。我们来玩一个小小的对话游戏,请大家用“不一样”三个字造句。

生:这里的学习环境和平时的不一样.

生:现在的环境跟以前不一样。

师:哦!你们都感到现在的生活比以前要好了,与以前不一样了.再来说说我吧.(生。:您—-)从一开口称“您”,就知道你是个懂礼貌的孩子,给他掌声.(众生鼓掌。)

师:现在增加点难度,说说过去的你,现在的你,将来的你,在这三个阶段你有什么不一样,会说吗?

生:我以前是小孩子,总被大哥哥、大姐姐欺负,现在我长大了,也变成大哥哥了.(师:你也想欺负别人了?)不,我现在长大了,我特别想保护那些小同学.

师:为他的善良鼓掌,好样的。(众生鼓掌。)

生:我以前很不懂事,家长都宠着我,然后来到学校,我就认为别人也应该让着我.我在学校就很霸道。我经常欺负同桌,但他很包容我,很大度,用他自己的话说,有绅士风度。我现在不会欺负他了,我要像大姐姐一样爱护他。

师: (对同桌)你一定有话要说。

(完整版)《匆匆》课堂实录及评析

生:我谢谢她,至少她以后不会欺负我,

师:好,同学们,今天就说到这。所有的“不一样”都是因为时间在悄悄地流逝,咱们今天学的课文也跟往常不一样。好,上课。

[点评:用“不一样”造句说话,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不是问题。但是,在说话的过程中,何老师以其特有的幽默和机智,在生成中拓宽话题、打开思路,引导学生敏锐地捕捉生活中(眼前)的“不一样”,由说学习环境到说新老师,由说同学到说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逐渐地与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匆匆》暗合,使课前谈话看似“闲来之笔\",却成为有效的课程资源。这不能不说是何老师处理预设与生成的良策。这样的开局,为课堂教学的展开和深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初读,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中来来回回、反反复复,披文会意

师(板书课题):今天咱们学习一篇文章,题目叫“匆匆\注意写的时候不要匆匆忙忙而忘记了中间这个长点,请大家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课文讲的是什么“匆匆\"呢?

生:讲的是时间在匆匆流逝.

师:你说得真好!小时候你们就知道,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哪一个作者能够把它定格在文字中?(生:朱自清)关于他,能简单地说一说吗?(学生用简短的话说朱自清的简介。)来,请看大屏幕,他是著名的散文家,他的散文语言简练,情感丰富,被誉为现代散文的典范,他一生刻苦勤勉,共出版著作百余部,代表作有大家熟悉的《荷塘月色》《背影》等等。我们今天学习的也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著名作家余秋雨说了,什么是散文呢?散文就是读者与作者的悄然对话与共同的思考(板书:散文,对话,思考),那么,既然是与作者对话,就让我们先来倾听吧(板书:倾听)。现在就请同学们欣赏著名艺术家孙道临朗诵的《匆匆》。注意听的要求,大家拿起笔,一边听一边做记号,在凡是能让你感受到时间匆匆而逝的地方做上记号.看看谁最善于倾听.

(播放朗诵音频。)

(完整版)《匆匆》课堂实录及评析

[点评:播放著名艺术家孙道临的朗诵,既能营造氛围,又能考查学生的倾听能力。何老师对听的要求非常明确——边听边做记号、边听边思考.善听者亦善读。]

师:老师刚才看了一下,我们班的同学们真是善于倾听,每个同学课文上都做满了记号,交流一下。

生:我从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这句话中感受到了“匆匆\".作者用排比的手法告诉我们时间过得很快。

师:还有哪些地方?一个词或一句话都可以。

生:“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

生:我从第二自然段中感受到“匆匆\"的。

生:我是从问句“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里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中感受到“匆匆”的。

师:你从问句里可以感受出来,你关注了细节,了不起!

生: “我掩着面叹息,但是……闪过了。”

师:还有谁要读?

生:我想读第三自然段(生读).

师:还有哪些同学能从别的段落里感受出来?

生:我从第四自然段。

(完整版)《匆匆》课堂实录及评析

生:我从第五自然段。

生:我从第二自然段。

师:共有五个自然段,段段有感觉.还从哪些字和词感受出来?

生:“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这里的“头涔涔”和“泪潸潸”给了我这样的感觉。

师:一个词就能让你有感受。

生:我想说是从第一自然段中的三个“再”能看出大自然万物的死而复生。

师:把“死而复生\"改成“失而复得”好不好?掌声鼓励,真不简单!

生:我想说是从第三自然段的“跨过”“飞去”等词语,可以看出时间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可以感觉出作者对时间的无奈。

生:我想说是从第四自然段的“逃去如飞”这个词可以看出时间流逝得飞快。

师:同学们非常了不起,善于倾听,能听出这么多道道来。老师发现你们还听出了散文的特点。能够让你有感受的地方遍布全文,但又集中地表达一个意思,就是“时间匆匆而过”。瞧,这就是散文非常明显的特点:形散神聚.大家听出来了,把掌声送给自己(鼓掌)。

[点评:学生听完之后做什么?何老师一是很巧妙地把学生的“感受”与文章的语言文字紧密地联系起来,说感受读文章、读文章说感受;二是通过老师恰如其分的点拨,让学生关注到字、词、句,力求把“感受”落实到具体的语言中,因文生感,而不是空发议论;三是巧妙地引导学生读书,并在抓词句学习中画龙点睛,自然而然地带出了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聚。]

(完整版)《匆匆》课堂实录及评析

三、品读,静下心、凝聚力、潜入文,读思议练学语言

师:倾听之后,我请大家跟着作者一起思考,请大家沉下心来默读课文,特别关注刚才那些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一边读一边思考,争取读懂一到两处,如果有疑问,也可以整理出来一起交流。在这个环节老师给大家三到五分钟,要求大家认真读,不是装装样子。可以拿起笔快速写下一些批注. (生默读课文,师巡视关注。)好!抬起头,整整五分钟匆匆过去了。当你经过认真思考之后,我相信你就能读懂作者要表达的意思,现在能和作者对话了。我们先以第一段为例,看看在第一段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从第一自然段看出作者很羡慕这些能失而复得的花草,它们的时光可以重新再来,而作者心中有无数的问号,为什么自己的时间匆匆而过?

师:是啊,在羡慕之余有无限感慨。你能带着自己的理解,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读出来吗?同学们注意倾听,如果他能读出这种感受就给他掌声. (生读毕第一自然段后,众生鼓掌。)

[点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真“对话”是心灵相遇、相通、相知的。学生在沉入语言文字与作者(文本)心灵相遇、相通后,产生自己的感受,说出来,此为第一层;到此还不够,还要把这种感受“融入”语言文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因文生情、以声传情、声情并茂,便有“相知\"的味道了,这才是阅读教学的“阅读”。]

师:就这一段,还有谁读出了不一样的感受?

生:世间万物都能重新来过,但是时间却不可以,作者让我们好好珍惜时间。

生:从“一去不复返\"这个词我能看出时间不能回来了.

师:这个同学了不起!他不但读出了味道,而且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读书方法,抓关键词来感受。每个同学都要通过读书读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来。 (学生自由读文.)

(完整版)《匆匆》课堂实录及评析

[点评:首先,课堂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生动活泼的个体、是一个个独特的“这个”,因此,我的感受不能代替你的理解,他的思考不能代替我的头脑。教师“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前提是教师要为学生生成、表达“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供时间和空间。何老师在赞许第一位学生的感受之后,立即推进“还有谁读出了不一样的感受\",于是,不同的“朱自清”出现了。其次,何老师充分发挥“例子\"的作用,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由品语段到品关键词,为学生进一步自主品读提供借鉴。诚如崔峦先生所期待的:阅读教学“要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能力以及学习能力\"。]

师:好孩子,真会读书,当你用心倾听了作者的对话,和作者一起思考后,你突然发现,作者在和你对话了,你能听懂作者要说的话了,这就是一种品读散文的方法。咱们继续往下品吧。再用几分钟,每个人找准一个点先试着品一品,之后咱们再交流.(生自由读课文。)

师:你想品哪段就说哪段.

生:我要品的是第二自然段,我想先读再谈感受.“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作者把八千多日子比作一滴水,这个比喻很夸张也很形象,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没有声音没有影子,人不可能做所有事情,所以很惆怅。

师:这位同学姓什么?

生:我姓周.

师:你姓周,我应该叫你周老师,因为你把我要说的全说了。小周老师,你给大家解释一下,这一滴水有什么特点?(周:很渺小。)可在作者看来,这一滴水大得让他害怕,让他心痛,小周老师,你能读出来吗? (生读“八千多日子……”)八千多日子就是二十多年,人生能有几个二十多年?所以,这滴水应该是非常大的。可是尽管再大,也只能怎么滴呢?请读出相关部分。

(完整版)《匆匆》课堂实录及评析

生(齐读):“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师:不管是谁,感受到时间这样流逝,都会害怕,怕得冷汗直冒,热泪直流,请为我们读读作者的描写.

生(齐读):“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点评:《匆匆》—文中有许多含义深刻的句子,如“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对此,六年级的学生应该怎么理解、理解到什么程度?这种“理解”是靠教师分析、讲解还是靠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读自悟?不同的教育理念会有不同的教育效果。何老师给我们的答案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自读自悟,老师只相机点拨一下,促其提升,如毫不吝惜夸奖、如在关键处点拨一下“这滴水有什么特点”等等.只有学生“自读自悟”所得才是真得。]

师:品得好!这句话也是课后的第二道题要我们重点感受的。就这句话,谁还有别的感受,也为我们读读。这一回我们换个方法来读。请一个同学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先来读读,其他同学听,看看能否听出来文字中蕴含的情感,看看谁是他的知音.

(一个姓赵的学生读“在默默里……泪潸潸。\")

师:他是善读者,你们是善听者,谁是他的知音.

生:我听出了一种彷徨。

生:我听出了一种忧伤。

生:我听出了一种矛盾。

师:所有愿意做小赵知音的同学都请起立。小赵来领读,知音们一起跟着读。 (一些学生站起来读。)掌声先谢谢自己吧!特别感谢小赵同学,同学们请坐.再最后品一处吧。

(完整版)《匆匆》课堂实录及评析

[点评:刚刚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只有当学生真正成为发展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时,学生的眼睛才亮、脑子才灵、心灵才明、智慧火花才能迸发。教师是“幕后推手”,要心甘情愿地“让学”。因为学生精彩才是真正的精彩、学生的发展才是教学之根本。]

生:我想说说第三自然段“洗手的时候……过去。”

师:有人说朱自清的散文有一个特点,就是能在不经意处着浓墨重彩描写,这段就是个例子。文中列举的这些事情大家每天都在做吧?例如,洗手,还有什么?

生:吃饭,睡觉,发呆……

师:这些事我们每天都在经历,你的时间也这样过去了吗?请大家向朱自清学语言,学着说几处。

生:做作业发呆时,时间过去了。

生:玩游戏时,时间过去了。

生:就像这节课一样,投入学习的时候时间也过去了。

师:这个时间用得值!

生:在我们看书的时候,时间也过去了。

师:看书可不是浪费时间。让我们再看看,朱自清笔下的时间可不是这样地过去,相反,是逃去如飞的,找几个词来说说.

生:跨过。

(完整版)《匆匆》课堂实录及评析

生:闪过.

生:伶伶俐俐。

师:是啊,用词多么准确啊。同学们,请带着自己的感受,好好读读这段话吧。 (学生自由读文。)

[点评:阅读教学,就是以课程标准为标准,以课文为例子,指导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 “学习语言”在于用好课文这个例子,一是要积累,靠熟读;二是靠吸纳,靠揣摩。 “运用语言”就是在积累、吸纳基础上的口头、书面表达实践,除此没有捷径。何老师把这一理念变成可操作的语言实践,先读书,抓住重点琢磨;再练习,联系生活表达;最后总结,回到课文诵咏。何老师还是一个善听者,只有全心地倾听学生,才能对学生的表现作出即时的、自然的“教化”,如“看书可不是浪费时间”,把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自然统一于一个个教学环节、一个个教学细节。]

四、学思结合,以疑结课,意在把学习引向生活,把思考推向深入

师:一篇文章永远不是一节课能品得完的,当你走到人生不同阶段,同一篇文章也会给你留下不同的感受,对话也好,倾听也好,思考也罢,你觉得读得越是深入,品读文章的落脚点越应该在哪?

生:应该是思考。

师:提出你的思考和疑问。

生:为什么要徘徊呢?

生:作者为什么说他赤裸裸的来到这世界,转眼间又赤裸裸的回去呢?

生。:现在又到了哪里呢?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

(完整版)《匆匆》课堂实录及评析

师:这个问题贯穿始终,这是大家第二节课思考的内容.

[点评:今天学生提出的问题也许显得稚嫩,今天十一二岁的少年自然难以真正读懂《匆匆》,也难以读懂朱自清和那个时代,但是,没有关系。思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成长是一个慢而长的过程,只要勇敢地迈出一步,坚持不懈地朝着理想目标前进,便是成功,便是胜利。]

[总评:综观整节课,何老师始终把学生放在心中,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课程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引导学生潜心徜徉在朱自清先生的语言、思想和情感世界中,以学生独立思考或在老师启发下所能及为教学起点,读书、思考、感悟、表达,在这个“例子”的学习中得意、得言、得法。我以为,这是阅读教学的根本和灵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